我國為什麼沒有形成像韓國一樣的,對經濟有如此推動作用的文化產業?
01-27
看到新聞,
據東亞日報報道,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和韓國文化產業交流財團3日發布的《2014年韓流經濟效果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韓流拉動各產業產值同比增加12.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28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受益最大的是遊戲產業,韓流拉動遊戲產業產值同比增加2.2萬億韓元,其次為旅遊業(2.1萬億韓元)和食品飲料業(1.8萬億韓元)。化妝品產值增幅最大,為56.5%。
韓國文化產業為何能產生如此大的經濟效應?相比之下,為什麼我國對文化對經濟推動力要小很多?韓國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
韓國自從 1998 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國」的戰略以來,文化產業迅猛發展,2004 年包括出版、音像、遊戲、旅遊、教育、廣告等 9 類文化產品已經在世界市場上佔到 3.5%的份額,成為世界第五大文化產業強國。而中國雖然在「十五」規劃實施以來,加大了對外文化交流的力度,如組織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意文化年、美國的中國文化節,在海外多個國家設立 100 多所孔子學院等等,但是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同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在世界上的地位存在巨大差距。
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產業的主要產品,無論是文藝演出、影視作品、圖書期刊、動漫作品,還是語言文化等,都存在十幾倍甚至上百倍的「入超」。目前中國的文化產業產值僅佔中國的2.45%左右,較發達國家的佔GDP總量20%的現狀還有很大差距,中國文化產業在國際文化市場上的影響力還比較小。目前在中國文化市場上拼殺的是美國的電影、韓國電視劇、日本的漫畫及網路遊戲,國際對中國的文化產品的印象也僅限於《卧虎藏龍》、《英雄》等幾部電影。一、韓國政策上1.國家加大文化產業預算。2.設立專項基金,建立獎勵機制。
3.運作「文化產業專門投資組合」。這是以動員社會資金為主、官民共同投融資的運作方式。4.完善有關文化經濟政策。利用稅收、信貸等經濟槓桿,實行多種優惠政策。二、韓國人才培訓上
1.完善人才管理系統。成立文化技術研究生院(CT研究生院)2.加強院校培養。3.利用網路及其他教育機構進行培養。4.加強專業資格培訓。5.加強與外國的人才交合作
而中國呢,雖然增加了資金投入和高校人才培養可資金分布不均,資源分布不均,人才培養不系統化,沒有完善的產業大法做支撐,創意不足,影視作品審批程序太過死板等等……但不管怎樣中國一直在努力中,這些問題也是長期遺留所致,希望未來中能更加開放包容而非將錯誤隱藏停滯不前中國有八億農民以及由於官員的自身利益導致政治上不允許民主自由,政治上的政策自然會投射到文化產業上,同時文化產業在我國經濟產業上佔有份額不高也是原因之一,惡性循環
因為我們自己壓根不相信我們的文化能帶動我們的經濟,現在大部分的錢都投向外國文化,娛樂產業也在崇洋媚外,盲目學習引進日韓,歐洲甚至非洲的style。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現在人們都追求快餐式的娛樂消費,我們在把自己加速死,同時,低俗的文化娛樂也在侵蝕國人的世界觀,我們會越來越不懂得欣賞古琴書法,六根不凈的我們會覺得中華文化越發生澀難懂,野蠻的重金屬搖滾風等等"新事物",不符合禮義廉恥的"性感風"會以歐洲"女性獨立"的噱頭堂而皇之走上前來,我們慢慢會從懵懂尷尬變得習慣,因為它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德行的磨滅有了一個名分,叫做"主流價值觀"。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規劃分為兩派,一派叫清高不接地氣,一派叫不合群,這是兩個派別,漸漸也會被模糊成一派,叫"奇怪"。哈哈哈,瘋言瘋語,你就當我是個保守刻板的人吧
韓國也想像日本那樣發展高端製造業,怎奈何基礎科學差得一逼。只好退而求其次,發展所謂「文化產業」。蠅頭小利而已,對韓國來說是差不多夠了。
推薦閱讀: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一帶一路戰略下西部地區會發展成沿海城市的水平嗎?
※誠邀建築設計前輩回答,建築行業的未來的走勢到底如何?
※這次「錢荒」影響的究竟是中小型銀行還是大中型銀行?
※十年後,北上廣戶口將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