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景觀專業應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概念性創造性思維還是應注重培養學生對一個方案落到實處的能力?


正好讀到過一篇對應這個問題的文章,轉過來供你參考。

回到"社會需求",企業在完成實施項目時,把"可實施性"放到首位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高校畢業生如果也秉持這樣的"標準",那麼學校和企業的不就沒有區別了嗎?我在會上幾次發言提到,"可實施性不應該作為評定學生作品質量的標準",學校教育應該鼓勵學生思考未來的問題,探索各種可能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想態度。製造一個有可實施性的方案,就只是一個方案,但是提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思想,可能會激發產生無數解決方案的設想,高校學生完成的作品因此一定是帶有探索性質的、有前瞻性的、有想像力的、有思想力量的,好的學生作品能夠帶給人們啟示和想像。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 李迪華副院長

原文地址: 778 推進景觀設計行業健康與教育發展的良性互動-紫荊鄉人博客

我個人也很贊同這個觀點,把做方案整個換一個思路理解,當成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the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和別的社會科學類似,設計只不過是把解決問題的思維投影到空間。所以從這個視角看,就不難評價「創造性」和「落到實處」的關係了。「創造性」是指巧妙地解決了你發現的問題,「落到實處」是指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方法是現成的。他們是有可能同時存在的,並且是可能相互啟發的。

從大學學生培養的角度,前者鍛煉價值更高。畢竟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互通的,而當下的技術方法不一定一直保持先進。

這裡舉一個我最近接觸到的例子,奧斯陸的Grorud公園。項目任務整理沿河的一系列零碎綠地,這裡我也只說明「怎麼處理帶坡度的流水和人得關係」這一點,來講「創造性」和「落到實處」的關係。

圖片來源:Hjem | LINK Arkitektur

為了解決問題「怎麼處理處帶坡度的流水和人的關係」,設計師根據不同的原則,使用了明水渠引流和自然流淌式凈水兩種辦法。明水渠引流的,流速快,動態效果好,這裡結合樓梯構築做成了親水景觀,但是也對水質要求較高;自然流淌凈水式的,流速慢,通過各級卵石和植物凈化,它與構築物和道路的關係是在不同的平面交叉,互不影響,但視覺通透。

這是實現了的方案,你看剖面,水處理的構建並不複雜,但人流線和水流線的關係乾淨利落,尊重了流水凈化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特點,速度,並巧妙地組織了和人流線的關係,提供了豐富的體驗。最終以低成本達成了低影響設計。

而這種「創造性」才是核心競爭力。


這就像吃飯一樣

你第一口可以吃飯,也可以第一口吃菜

一口飯一口菜吃起來才健康

只吃菜容易咸到,而且吃不飽

只吃飯又沒什麼滋味。


既然能做好清蒸,紅燒肯定也不差。

問題不在於概念或實戰,在於分析問題的能力。不論是做概念,或者說服甲方,或者做施工結構。如果學不會分析問題,就只能像我一樣一輩子當畫圖狗了。


呵呵,不知道題主是用校長,系主任,企業,學生等等哪個角度來問這樣的問題呢?

不同人對問題的關注角度不同,不管爭的結果如何,都要看你處的位,你想做什麼,而你又能做什麼。

我從我淺薄的經驗給你去想想幾個角度好了,如果我是個講師,那就因材施教,有的人善於分析,也能提出新概念,我要一邊鼓勵一邊要他看更多論文,去比別的同學下更多功夫。有的孩子概念炫目,但不一定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我就叫他造型炫一點,圖好看點。有些孩子很用功,但是設計不是那麼創新,我就叫他多看點公園,然後有些細部就照人家的做做,再去看看植物配置什麼的。

如果我是老闆,做景觀規劃和旅遊策劃,我會找點有想法的孩子,反正不需要細化,自有人來做,也許詳細的設計就不是我們公司做了。至於落到實處,是不相信有孩子應屆可以做到,直接招有經驗去過現場的為好。如果孩子踏實,一直在公司那也可以慢慢學一些吧。至於招施工圖方向,說不定更想找個成績不是太好的,這樣工資也可以第一點。

那麼,如果作為學生,你該如何才會對自己最有利,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呢


推薦閱讀:

景觀中「生態敏感性」與適宜建設強度間的關係如何理解?
開放小區是否有瓦解業主委員會的政治考量?
機器學習在城市規劃研究領域中的嘗試目前有哪些?
為什麼城市內的高架橋或者輕軌不是用吊索橋建造的?

TAG:城市規劃 | 建築學 | 園林 | 景觀設計 | 風景園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