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最近比較火的百萬答題?

突然之間小視頻廣告之間出現了一個比貪玩藍月更洗腦的廣告百萬答題答題能掙答題能體現,這是一個什麼樣子性質的活動,活動的目的在哪裡,舉辦方是如何掙錢以及盈利,還是想要到達什麼樣子的宣傳目的。


王思聰大意失荊州:

這一輪直播答題出現在公眾視野的導火索是王思聰的曝光。隨著王思聰通過卓偉爆料上熱搜後馬上推銷自己的沖頂大會後,幾乎同一時間,今日頭條旗下百萬英雄,以及其他各方勢力如芝士超人,花椒等原生短視頻APP也內嵌了這一直播綜藝板塊並趁勢推出,很明顯除了沖頂大會外,剩下的各方都有短視頻內容與原生受眾支撐,這也是王思聰本次最大的敗筆,他錯誤估計了直播答題的技術門檻以及同行的反應時間,因為有短視頻內容支撐的APP,可以利用APP本身的用戶體驗與內容粘住那些因答題疲勞而興趣逐漸衰弱的潛在用戶,本來按王思聰的原本想法,在其他平台沒有意識到移動端直播答題這種未來新的綜藝形式前,王思聰的沖頂大會可以利用這段真空期先於各類視頻內容平台佔據大量的市場份額,培養參與移動端綜藝慣性,但今日頭條等內容界大佬們也並不是吃素的,不但借王思聰的勢頭截胡,且今日頭條的百萬英雄更是在用戶體驗與運營上都做得幾乎無可挑剔,幾乎是完美的狙擊,並率先於2018年1月15日周一開啟了500萬廣告場答題運營模式,幾乎已經是目前百萬答題業內的標杆。

粘性與慣性的拼殺:

很多人一直糾結於直播答題的收益與傳播性,引用本回答中一名用戶的原話:

其次,我只參與了一個平台,提現是有10塊錢以上要求的,意味著你答對1,2次很可能無法提現,那其實支出就是0,答對2次對於很多人來講,需要太久了。

每次答題全程約半小時,半小時為了賺5-10塊錢,從賺錢角度,這應該是世界上最不賺錢的項目了,如果按照你成功率10%的期望(已經非常非常高了),真的也就是5毛收益。。

實際上,你可能在參與了20-30次後,依然無法賺到10塊錢。而賺到錢的最可能方式,就是拿到不斷的復活卡,也就是拉新人。拉3-5個人,基本才可能保障賺10塊錢。。這真是比二維碼送瓶水還好的推廣方式了。

我估計這種熱度很快就下去了,當大多數人已經無人可拉,並且知道自己賺不到錢的時候。

對於有時間成本概念的人來講,也就是偶爾玩一次,根本不可能當回事的。現在參與的人會逐漸往低齡化,低智化群體發展。商業廣告價值也就會隨之降低了,最後只能做娛樂,遊戲之類的廣告。高大上的消費群體對應的廣告估計不太可能。

的確算期望與效率,直播答題的賺錢效益是社會最低的,但是從非理性的角度來看,直播答題首先佔據的是用戶的碎片時間,過程中有主持人調節氣氛,且是節目綜藝的形式,而且答題掙錢的本質是一種群眾知識面的博弈,知識面獲勝帶來的自尊與驕傲都是無形的收益,尤其是在交際圈中的形象展露收益更大,綜合各方面來看,參與百萬答題更像是一種娛樂休閑,而不是一種單純的工作,畢竟在精力上,一個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晚間精力衰弱,且碎片時間較多的情況下,群眾在各種晚間娛樂活動的選擇中,這種能得到報酬的移動端綜藝仍然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有極強時間概念惜時如金,晚間一個小時也能掙數K甚至數十K的人顯然並不是這種答題綜藝的受眾,但仍然有知識面廣但晚間一個小時不能掙數K的人存在,換句話就是一個普通人,無論如何都會有碎片時間,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條件下,理性人也有可能參與

且這種有明顯現金反饋的運營,顯然是一種經典性條件反射的應用,目的是為了培養用戶參與移動端直播綜藝的慣性,即使答題直播熱度終將衰退,但熟悉內容運營的朋友應該知道,無論任何一種內容,長期來看,群眾都會經歷審美疲勞,最終導致熱度減弱,無非是留存周期長短與否。項莊舞劍,其意常在沛公,今日頭條等內容大佬的布局,百萬答題是舞劍,要取的是未來移動端直播綜藝的首級。

百萬答題的復活卡獲得機制的確是為了傳播性,且依託個人社交圈的傳播在一定時間後一定會終止傳播,但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傳播什麼時候終止,熱度什麼時候減弱,就跟上述慣性布局的思維一樣,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在百萬答題直播綜藝熱度減低前儘可能擴大傳播效應,這才是目前大佬們最關心的問題,實際上層出不窮的百萬答題APP與新入場參與者本身就是這場傳播遊戲中的助攻者,但最大的收益者則是用戶粘性最大的那一方,粘性效應的評估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內容的質量與數量與推薦演算法,第二是APP集群內容閉環,今日頭條在APP集群內容閉環上有天然優勢,各種面向不同受眾的內容APP可以各自粘住自己的受眾,這一點是其他APP都做不到的,可以說無論什麼角度來看,今日頭條都是本次百萬答題最大的贏家。

廣告與流量的共演:

目前最有爭議的可能就是百萬答題類APP的流量與廣告收益問題,通俗來說,只要有流量保證,就一定會有收益,因為市場上商品種類繁多,針對各層階級的商品都層出不窮,無論你的流量來自於何種群體,最終一定能找到對應的商品廣告來變現流量(除非你的群體沒有獨立消費能力)。在流量變現上,今日頭條倒是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

● 與題干答案內容綁定:在與商家業務相關的題干內容中,通過主持人植入廣告,如直接將美團外賣與美食題綁定;在《加勒比海盜》問題答案的黑珍珠上植入大眾點評即將推出的黑珍珠榜單。

● 始終與最大基數的受眾對話:晚上利用碎片時間答題的群眾,一定是最接地氣的群眾,所以就植入最接地氣的廣告,衣食住行都是非常好的選擇,本次答題中蒙牛的「辣味牛奶」讓我印象深刻。

● 隨題目難度篩選受眾:在題目難度逐漸提升的情況下,剩下的人一定是知識面較淵博的人,那麼這類人的消費層次有可能提高,那麼就可以適當減少基礎的衣食住行類商品廣告,植入汽車,奢侈品等適合中高端人士消費的廣告。

以上三點皆可以利用出題設計來解決,配合大數據,精準投放的效果不要太好,且答題的形式在對人們短時記憶衝擊的效果顯然更大。目前可以察覺到的是,即使是目前業界No1. 的今日頭條,也仍然在摸索直播答題與流量變現的道路,但大致思路應該就是這些,今後是否會出現更多與答題形式相關聯的流量變現手段,目前尚未可知,但移動端綜藝直播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目前兵家必爭之地,百萬答題不過是其中的先鋒罷了。


參與了某平台3次,全部失敗。就算3次全成功,收益也只有不到20元。

第一感覺是看似百萬,其實跟你毫無關係。

互聯網首先作假成本很低,當然我沒有說作假,但實際上真正答對的有多少人,誰又能保障呢。而只要保障有5萬機器人答對,那50萬一場的獎勵,就可以保障答對的人分的錢不超過10塊錢。如果實際有1萬人真都答對了,實際支出只有8萬元。這的實際支出是引號的。

可以看到,每次直播在線人數和答題人數基本是2:1的關係,這也挺怪的,來的人不答題看著玩?至少參與一下點一下不費勁吧。總之互聯網的東西,一切數據都是可以製造的。聊天機器人都發明多少年了。這麼多平台,有數據誇張假的,也有假的不多的,你要說絕對真實,根本不可能。

其次,我只參與了一個平台,提現是有10塊錢以上要求的,意味著你答對1,2次很可能無法提現,那其實支出就是0,答對2次對於很多人來講,需要太久了。

每次答題全程約半小時,半小時為了賺5-10塊錢,從賺錢角度,這應該是世界上最不賺錢的項目了,如果按照你成功率10%的期望(已經非常非常高了),真的也就是5毛收益。。

實際上,你可能在參與了20-30次後,依然無法賺到10塊錢。而賺到錢的最可能方式,就是拿到不斷的復活卡,也就是拉新人。拉3-5個人,基本才可能保障賺10塊錢。。這真是比二維碼送瓶水還好的推廣方式了。

我估計這種熱度很快就下去了,當大多數人已經無人可拉,並且知道自己賺不到錢的時候。

對於有時間成本概念的人來講,也就是偶爾玩一次,根本不可能當回事的。現在參與的人會逐漸往低齡化,低智化群體發展。商業廣告價值也就會隨之降低了,最後只能做娛樂,遊戲之類的廣告。高大上的消費群體對應的廣告估計不太可能。

有一道題,小明跑步超過第二名,現在排第幾。這道題,30萬的人選了排第一,約70萬人選排第二。由此可以看出一些東西。

舉辦方盈利?反正一個軟廣告答題植入的成本,現在比微博之類又便宜又好,短期內還是好辦法。


之所以能火,是因為大多數人對時間成本這個概念並沒有直觀的感受。。。

舉辦方開展這個活動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拉人來增加客戶流量,有了流量,就有錢。至於是不是每天燒掉幾百萬,那都是後台數據的事兒,不得而知。


目的:賺流量—>賺錢

方式:廣告


推薦閱讀:

互聯網簡訊-20171112
從「約P」需求說起,扒出一個年入十幾億的黑產「兵工廠」
「雲」這個概念如何簡單地解釋、理解?
長尾時代:巨頭老矣,尚能戰否?
和從事互聯網行業相比,做嵌入式開發有潛力嗎?

TAG:互聯網 | 流量 | 直播 | 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