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誕生》為什麼要以舞台劇的形式比拼演技?

既然節目組有錢請剪輯師,為什麼不允許NG重拍,臨場指導。


先說錄製不NG是為什麼~手機打,沒系統說,想到啥說啥吧。

作為電視節目錄製流程,原則上不允許NG的。首先是節目流程上要求錄製時候不能出現重大失誤,做到這個的前提是錄前會推演腳本預估節目走向。

簡單來說,停機調整隻有在嘉賓補妝,出面流程錯誤,導播間掛帶,或者設備問題等,否則分分鐘都是錢的問題,NG後會出現嘉賓情緒連續不穩,節目節奏不在一個點上,耽誤嘉賓通告時間,有些時候會很麻煩,很多時候錄製完後嘉賓馬上要趕下一個通告。

現場錄製前,嘉賓到場化妝期間要對好台本,節目大概走向最至關重要的環節就在這裡。

大多數嘉賓其實最後會按照自己喜好來選擇,也根據現場反應來判斷。很多時候對台本也會出現嘉賓不願意配合,沒有辦法,有些徹底不配合,有些只是聽,但不說,也有些是完全配合導演組工作,上任何通告能把控整體走向,情緒到位。

支撐節目持續性不是內容本身,而是節目構架,如今內容為王的環境里,節目構架創意往往是創收視點的一個重要因素,加上嘉賓表現,後期包裝等,綜合一檔節目收視率高低。

現場我們大多數是包容所有意外狀況,現場導演保證節目腳本中70%以上內容體現,基本算合格。很難做到100%,一個70分鐘大型綜藝,一般錄製在1個半小時到2小時之間為常規錄製時間,也為後期提供足夠素材。國內嘉賓為大,國外節目,導演組為大。

很理解為什麼會發生袁立事件。現場嘉賓可不停你的,情感因素太決定一個人去留了。另外80萬一期通告費,80萬可以讓其他人錄製4期,那為什麼不用便宜的?(說到底作為一個浙江衛視炮灰畢業的導演感同身受)

所以按流程上技術上是不會NG。

然後說為什麼以「舞台戲劇」模式。

戲劇舞台表演是完整體現一個演員硬實力的最終標準,演員得表演節奏,信念,想像,行動線,台詞,邏輯以及舞台整體調度,以及戲劇導演的調度功力,舞美和音效配合,全部一次性體現在舞台上,綜合直觀,沒有任何虛假,錯了就是錯了,能應對就是能應對,不行,就是不行。

節目錄製就以舞台方式最為合理。停機指導,你知道對一個成名演員是多大恥辱?為什麼不準備好再上台?你見過話劇停下來重新開始么?

第一期黃璐和劉芸,黃璐忘記中間一個調度,導致劉芸沒有按照劇本走向接,劉芸要扳回一局當時在對孩子表演那段情感和節奏處理再有鋪墊再細膩些,完全可以,但那段戲,節奏亂到家了。你說排練時候可以停,現場了,停不了。這也是後面劉芸被批評後情感崩塌原因之一,確實她沒處理好,我覺得輸不起著急委屈。

最終怎麼劉芸贏了呢,綜合考慮通告費,顏值,人氣,還有情感因素。單純實力,黃璐碾壓劉芸。

另外一個,你知道如果按照分鏡拍攝來競演,成本要比舞台呈現貴多得多,完整剪輯除了要做剪輯,要特效,包裝,調色。每一道工序都是錢啊。季度播出的片子,後期都是馬不停蹄在剪輯,審片,修改。往往成片就已經又臨近下一次錄製了,沒時間。好的後期很貴。

哦,順便多說一點,曾經和韓國綜藝研發組一起開會研討,韓國綜藝節目對於節目製作的精準度比我們強大很多,也合理很多。相比韓國來說,我們導演只扮演流程,並不是絕對主導,韓國是由編劇和導演共同主導,編劇一度創作,導演二度創意,後期三度導視。共同把節目弄的很精緻,這也是為什麼國內高收視節目都是外來授權,而本土的製作感覺沒有主次,原因在於大家沒時間耗在研發節目上。

演員的誕生能這樣也不錯了,作為本土創作節目其節目構架凌亂到我看不懂,不完整性太多了,和導師pk完接下來幹什麼,沒有規則導圖怎麼讓換台看得觀眾理解規則?基本製作原則都放棄了?

浙江衛視節目好乾這事兒,業餘。

看這電視,晉級原則為1這人便不便宜,2這人好不好看,3這人話不話題。如果顏值和話題差不多,請參考1。但凡進去影帝影后級的,還用比了嗎?後面懸念怎麼設置…

就是個娛樂節目你較真幹嘛,較真去烏鎮戲劇節啊!


話劇是最能體現一個演員功力的表演形式了,實際上這個節目雖然參加人員之間勾心鬥角,但錄製時氣氛很不錯,演員之間都很投入,我見到的都是做到綵排一遍,現場一遍。

確實有一些補錄但都是一些表演以外的片段,本來不影響節目的完整性,但架不住剪輯和台本有一顆搞事的心啊!


如果以舞台劇形式演出,再加上直播就更加完美了。


對於演員的誕生,我一開始是很不喜歡的。沒想到後來也出現了問題。

它關注的不是如何探討演技,更多的,是利用演員的幕後矛盾來吸引觀眾。製造話題,吸引觀眾,很作死。節目也很不尊重演員。為了賺收視率,不惜詆毀演員,像是在作秀,一味地貶低別人,來彰顯自己的深明大義。


因為舞台劇是最能展現一個演員綜合素質的方式。一次性過場不存在NG重拍的可能,對台本的熟悉度,即興的能力,台詞的功力,台步的運用,跟對手的配合度,人物的渲染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拍短片的話誰的鏡頭切多切少了,鏡頭的角度合不合適,導演編劇剪輯等等這些外在因素的干擾太多。還有人不NG有人老NG的情況光從成片是看不出來的,這樣對高水平的演員也不公平。導師環節很多時候導師會帶著對手給對方機會,展示的意義多過競賽性質,所以可以採取影視劇方式呈現。


舞台表演較之拍攝下來的短片更具有直觀性,是一次性完成的,否則對於表演比賽來說太失真


一個明星NG重拍可以,一群明星一起,觀眾就算500塊一次也會怒的。

其次,舞台劇形式,應該是在有限條件內做到「逼真」吧。


舞台能展示演員各方面技能的優劣,不只是演技!


我目前考慮幾個方向:

受眾面,電視劇更大;

好劇本,國產戲劇的很好的本子沒那麼多,很多翻譯作品又翻譯腔很重,不說人話。我校編導練閱讀的時候就經常找不到合適練習的劇本。好多還是鄒靜之那個年代的。電視劇呢,差不多的作品還多一點,而且往往有很多集;

演員本身,即使不說水平問題,戲劇演員和影視劇演員本身也是有差異的,比如影視劇強調的眼神和面部控制在戲劇上並不一定那麼重要(不是小劇場看不到)


因為它就是在舞台上表演的啊

就這麼一個檯子,怎麼可能擺設多台攝像機進行各種切換,然後選取不同角度。電影的一個鏡頭有時候需要拍十條才能出來。只有導演心裡有數,其他人有幾個能從中看出演技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CV黑芝燒?
在迪士尼舞台劇做演員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cos舞台劇在時下還能發展下去嗎?
新濠天地水舞間表演的舞台構造是怎樣的?

TAG:舞台劇 | 演員 | 演技 | 演員的誕生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