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陸金所資管計劃逾期?


前方提示:邏輯推敲多了,文章有點燒腦

P2P整治整改驗收57號文件剛扔出。就傳出「噩耗」陸金所資管計劃逾期了:更令投資者不淡定的:陸金所方面,以防止恐慌蔓延為由……一聲不吭地將募集用官方VIP服務群給解散了。

怎麼如此熟悉的畫面,公布逾期,解散官方群,不是所有跑路P2P平台事前的基本操作么?

想來也蠻有意思的。P2P行業的監管核心是去「信用中介」的現實,而去信用中介的核心則是去剛兌,即我只是提供「信息」,你們投資人風險自負。

前腳57號文件「催收」一把。後腳陸金所就來了個投名狀:監管大老爺,你看我第一個從表子到里子地響應……逾期了。

開個玩笑。

現在的陸金所已經不全是P2P平台。陸金所集團旗下的P2P平台,其實叫「陸金服」,老奶奶不扶,就服你的「服」。

這次逾期的,也不是P2P相關產品,而是陸金所代賣的資管計劃。

但是,網叔隱隱覺得,這個事件還是需要我們廣大投資人足夠的重視。近些年,國家幾乎年年喊去剛兌,一定要清楚,這絕非作秀,只是時機尚未成熟。

就像P2P行業,一個個P2P平台陸續取消「保本保息」承諾和「風險準備金」。但依然會暗兜底,也只是因為「時機未到」。

今天網叔這篇文章,先來談談P2P何時真正會去剛兌,再來侃侃陸金所這個逾期事件的啟示。

P2P何時「真正」會去剛兌?

為什麼網叔老說P2P平台都在「暗兜底」?如果不兜底,按照借貸市場的真實逾期率,時不時給你來點逾期肯定是「家長便飯」。

哪有歲月靜好,到期秒到,提現秒回,所謂的「用戶體驗一級棒」。

習慣的背後,是各種將你帶入「溫室」的非「常規」操作。

實際上,在跑路頻繁的P2P行業,我們其實也日漸接受了某種意義的「去剛兌」。

怎麼講?

在沒有任何為跑路平颱風險兜底的前提下,我們其實願意去承擔一個P2P平台違約出事的所有風險。

很多羊毛黨甚至為了多那麼幾個點利率,去上自己心裡都明白的「高危」平台。

誰說國人抗風險心理差?在P2P行業早已不存在,都習慣……

而當前的模式之下,P2P平台是投資風險的最關鍵交集點。所以網叔主張判斷平台的背景、專業、償付能力是投資最重要的事。具體到單個資產的違約風險,則是其次。

也就是說,即便網叔懂資產端,也不會把資產看成自己評判P2P投資風險的最核心環節。

事實上,即便未來真去剛兌了。

在P2P行業,我們普通投資人控制P2P的投資風險,也不是在具體資產上。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講,實際具體單個標的的資產你還是看不懂。

簡單粗暴,就是投資人的風險識別轉移到各個P2P平台的資產評級體系的專業度和資產推薦機構的信用上。

一句話,60%的權重還是在平台。

也就是說,未來P2P去剛兌了。各個P2P平台勢必都會建立起相對完整(非完善)的資產評價體系(可以看拍拍貸的散標:按照風險評分體系給不同標的進行分類:A類標,B類標等)。而到時候,這個資產評價體系的客觀性、階段性數據反饋則代表了平台的專業能力。

重新回到我們的小標題:P2P何時會去剛兌?

我們願意承擔P2P的投資風險,但不代表我們願意「去剛兌」……為什麼?因為我們不相信平台。

曾經完全不兜底的拍拍貸,至少做了很多壞的榜樣。

這個榜樣告訴我們,單純點對點不提供足夠的保護和支持,很多時候就是對用戶的屠殺。

在去剛兌的環境里,如果道德再敗壞一點甚至會出現這種情況:某一天平台需要衝量做業績,然後故意放鬆風控,再然後……投資人虧的慘不忍睹,平台賺得盆滿盈缽。

屁股決定腦袋,在這樣的三角博弈關係中,放鬆風控,對老賴一定的寬容才是對平台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所以,何時能真正去剛兌,首先需要成熟的風控技術和生態:

1、P2P平台至少有成熟的資產評價體系,對各個標的的風險有量化的評價;

2、資產評價的客觀性,由第三方機構監督;

3、資產評價出現舞弊等情況,監管機構應當對其進行嚴厲懲罰,包括賠償投資人所有損失等;

4、對於不同的標的、保險、第三方機構願意介入去承保。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監管部門去推進這個生態的成熟才是治標又治本的良藥啊。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監管部門不馬上推進上面網叔說的這種生態的建立呢?

一句話:維穩還是大於P2P良性發展的促進。

如果按上述要求,目前大部分P2P平台的備案就堪憂了。換而言之,就是大規模的監管倒閉潮就會出現……

顯然,這是監管部門拒絕的。他們要做的,首先還是P2P平台不要出事,投資人總體情緒穩定。(PS:e租寶這種情況,是真的觸怒國家了。E租寶也是這2年迅速落地監管的導火索。)

所以,網叔對於這次大部分平台通過備案是非常樂觀的。包括一些高危平台。

叔判斷,備案之後偶爾的跑路和提現困難,2-3年內還會繼續。

何時去剛兌或者暗兜底?至少兩年以上。

除非,一個P2P平台不想幹了。

不過,在未來3年內,出現提現困難這種情況,投資人維權可能更難了……因為,已經名義上「去剛兌」了。

這種殘酷的環境如何應對?

除了必須的小額分散和銀行存管,繼續選背景實力強,抗風險能力強,專業能力強的優質P2P平台。

陸金所資管逾期啟示錄

陸金所這次資管逾期事件,網叔發現三個有意思的現象:

1、產品在風險評級上完全沒有問題。產品做好了準備。

這個資管產品,叫「大同證券同吉9號資管項目」,安全等級只有三星半,被定義為「中高風險」。並明確指出:不兜底。

P2P行業,大部分沒有產品評級,風險保障也寫的非常模糊。

2、事件發生後,陸金所運營一團糟。運營上沒有做好準備。

逾期之後,不由分說封群。簡直是跑路級別的運營……

3、很多投資人云里霧裡就上車了。投資人還沒做好準備直面風險。

收益只有6.7%,門檻要100萬以上,風險是中高等, 不兜底。很多投資人還是想都沒想就上了……錢多人傻有沒有??

不過認真想想也不能怪投資人,陸金所之前就給人營造了一個安全可靠的陸公子,突然就變成渣男了……

回頭講,這次陸金所會兜底么?網叔以為,這個「去剛兌」螃蟹如果它真吃了,500億的估值實際就不要了……

何況,現在正值香港上市前期……

所以,不兜底估計也就拖一拖等資產提供方的反應。萬不得已的時候,大概率還是從現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頭我們看看P2P行業。

在我們投資的P2P行業啊……

在P2P,網叔個人感覺是:

1、大部分平台的產品還沒做好準備。

2、大部分平台運營也沒做好準備。

3、我們投資人的風險意識,其實在多少年跑路中到已經在成熟了。

這一刻,為我們P2P投資人感到光榮。事實上,所有的平台,都應該為投資人在推進這個行業的發展所做出的犧牲而獻上感謝。這是在用真金白銀為你們的前路探路。

最後,因為寫的有點燒腦,所以最後再歸納一下本文的重點:

1、經歷了這麼多跑路,P2P投資人其實有相對成熟的風險意識。反對去剛兌是「不相信平台」。

2、屁股決定腦袋。在P2P行業沒有建立完善的生態去應對「去剛兌」之前,真不剛兌了,很有可能會出現平台放鬆風控來獲得最大利益化的現象。

3、未來3年內,大概率是暗兜底。但平台出事,在明「去剛兌」環境里,維權會更難。

4、選好平台依然是2-3年內最靠譜的決策。

寫在最後

1、投資上有什麼疑惑,可以掃碼關注我的公號(網叔點財)留言問叔。但平時很忙,不一定馬上回答。保持耐心。

2、問問題的時候,不要「在嗎」?在你妹啊……叔又不是守在微信後台的小客服。

3、如果問問題,先把問題講清楚,自己先調研基礎信息。不要上來直接問:某某平台安全么?(該類問題一律不回復)。問平台的正確方式:把這個平台的註冊時間,核心股東,業務。讓你不安的原因先整理髮給叔……總之,叔一向不喜歡不動腦子的伸手黨。你懶,叔的時間更寶貴。

叔的態度:投資靠自己,但能幫的盡量幫。

網叔,互聯網金融資深人士。獨立,理性。熱愛錢更在乎良善。閑來聊兩句常識,罵幾個混蛋,喝兩杯小酒。網叔不是文明人,衣冠禽獸請繞道。關注網叔,微信公眾號:網叔點財(wsdc2046)


01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陸金所和陸金服是不一樣的。

陸金服是被分拆出去的P2P業務。而陸金所,財富管理平台,類似於金融超市。

此次逾期的正是陸金所代銷的一份信託產品-大同證券同吉9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跟去年招財寶上賣的僑興債違約事件一樣。

類似於這種代銷的項目,平台是不可能收取一點點代銷費用卻承擔保本兜底風險的。

所以我們在投資前關注的點主要還是產品本身,而不是這個超市怎麼樣。

02

山雨欲來風滿樓。

巧不巧的剛好撞上了「去剛兌」。雖說該項目投資人只有118名。但平台在行業的頭部地位,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上千萬投資人。再加上笨拙的應急措施「解散官方群」,這做法跟跑路平台一毛一樣。

所以...陸金所又再次上了「熱搜」。

苦了那一百多個投資人,內心的煎熬,心裡陰影面積得多大。

03

此次陸金所逾期項目跟P2P其實沒一點關係。各個社群里嚷著不再相信P2P的人,恐怕又理解錯了,P2P又背鍋了。

逾期項目在陸金所平台銷售的時候,叫做「財富匯-尊理財EG1013號」,但是其實是「代銷」的大同證券的「同吉9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於中海信託發行的「中海匯譽2016-93龍力生物流動資金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所以這筆錢的實際借款企業為龍力生物這家公司。

這類產品其實叫資管項目,而不是我們常見的點對點的P2P。

04

什麼是資管項目?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準化金融產品。

05

現在做理財超市的平台很多,不僅賣P2P,很可能還會有基金、私募資管、保險等產品。

所以,我們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投資的底層資產到底是什麼,否者也可能出現「到銀行買理財產品買成保險」的情況。

在投資時,不能光看銷售的平台如何,收益如何,還要看產品的投資方向,風險等級。而這些信息正規的渠道都會披露在相關的合同中的。


事件消息最早爆出於12月7日。當天,上海陸金所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代銷的一款中高風險理財產品本該到期兌付,118位投資人卻沒有收到本息。一周以後,12月14日,此產品逾期的消息在朋友圈快速傳播,當日下午,陸金所緊急解散官方群。然而,此項舉措非但沒有平息風波,反而使投資者恐慌情緒快速蔓延。有不少人開始質疑,陸金所此舉的真實目的,是怕負面消息擴散,引發投資者聚眾維權。

首先,在這裡澄清一件事實,以免混淆:

我們熟識的陸金所P2P業務是由陸金所旗下網貸平台陸金服負責的,公司全稱是上海陸金所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而在此次逾期風波中,涉及的代銷平台上海陸金所基金銷售有限公司,與其叫陸金所,不如稱「陸基金」更為貼切。

也就是說,儘管兩個公司名稱都有陸金所三個字,其背後也都有平安的背景,但兩個公司從法人、股東、經營範圍、經營模式等方方面面來看,都沒有直接關係。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對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各方所代表的角色還是一臉懵圈,等我來慢慢梳理:

此次陸基金出事的項目是財富匯尊理財EG1013號,募集規模為1.5億元,期限為12個月,百萬起投,年化6.7%,不保本,管理人為大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到期日是2017年12月07日。

這個項目中,陸基金是代銷平台,大同證券是資管計劃的管理人,中海信託是與資管計劃相關的信託計劃的發行人,上市公司龍力生物是信託貸款的借款人,最終的資金使用方。資金流向如下:

事件發生後,大同證券方面表示正積極督促龍力生物還款,並已發布公告稱,其作為該集合計劃管理人將本著最大程度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原則。龍力生物方面也已向大同證券致還款承諾函稱,龍力生物稱正在積極籌措資金,並承諾於近期兌付相關本金及收益。

此次事件愈演愈烈,矛頭直指問題的源頭龍力生物這家上市公司,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家公司對1.4億的的債務逾期呢?

1、投資在建項目過多、公司現金流緊張

財務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81億元,同比增長76.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19.76%。此外,報告期內公司貨幣資金餘額為9.36億元。財務運營似乎不錯。

但根據公司現金流量表得知,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多年來都為負數,而且逐年減少,另外據知大股東程少博,手中99.99%的股票已經質押。公司現金流量堪憂。

查閱2016年度報附註,發現龍力生物重要的在建項目多達11個,合計預算總投入約達36億元。而要知道2016年末企業總資產也才42億元。

事情到這裡逐漸明朗,大規模的在建項目像黑洞一樣吸住企業任何可能產生的新增現金流,如此一來,資金只會越來越緊張。

2、龍力生物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成本高

不知是企業在當地聲譽不好,還是各銀行金融機構不偏好農業企業。龍力生物通過陸基金代銷的產品投資者收益率就有6.7%,加上陸基金和大同證券的中介費,綜合融資成本可能超過10%,有點飲鴆止渴的味道。

3、多元化收購、熱衷資本運作

公司業務實際主要圍繞玉米產業鏈,但2016年收購快雲科技和兆榮聯合等互聯網企業,可能想實施「大健康+互聯網」概念,可惜市場並不看好,反而有所拖累,股價從2016年到現在一直萎靡不振。

小貼士:此次逾期事件微觀上說是龍力生物現金流危機所致,宏觀上看更可能是公司戰略出現了問題,以致捉襟見肘、顧此失彼

財寶理財旗下知乎號:談錢不傷感情為您分享,編輯:lambert。

關注財寶理財,回復「理財」為您分享更多理財知識。


01

最近刷屏事件莫過於「陸金所逾期」。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陸金所和陸金服是不一樣的。

陸金服是被分拆出去的P2P業務。

而陸金所,財富管理平台,類似於金融超市。

此次逾期的正是陸金所代銷的一份信託產品-大同證券同吉9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跟去年招財寶上賣的僑興債違約事件一樣。

類似於這種代銷的項目,平台是不可能收取一點點代銷費用卻承擔保本兜底風險的。

所以我們在投資前關注的點主要還是產品本身,而不是這個超市怎麼樣。

山雨欲來風滿樓。

巧不巧的剛好撞上了「去剛兌」。

雖說該項目投資人只有118名。但平台在行業的頭部地位,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上千萬投資人。

再加上笨拙的應急措施「解散官方群」,這做法跟跑路平台一毛一樣。

所以...陸金所又再次上了「熱搜」。

苦了那一百多個投資人,內心的煎熬,心裡陰影面積得多大。

02

57號文件出台,不少小夥伴將目光從收益轉向了合規性。

在後台被問及最多的是,「XX活期還能投多久」、「XX平台能不能通過備案」

關於活期,很早之前扒姐就說過,要逐漸減倉。

截止目前,扒姐放在活期平台的資金只有應對日常應急開支的幾千元。

近兩天會繼續全額撤出。

政策上已經很明確。

「以活期、定期理財產品的形式對接債權轉讓標的,由於可能造成資金和資產的期限錯配,應當認定為違規。」

問「挺多久」無異於賭博,保險起見,儘快撤離。

關於XX平台能否通過備案,可以參考政策逐條比對。

監管的態度是,合規一家備案一家。

即使是中小規模的平台,也有很多機會。業務合規性高,態度積極,可能性就很大。

所以,相比之前只備案100家平台的言論。樂觀估計,大多數平台還是能通過備案的。

在之後的測評中也盡量分析下平台的合規性,如果能聯繫到平台負責人,也盡量打聽下平台的合規備案進度。

03

最近發生的事太多,但對P2P仍然充滿信心。

相比晦澀難懂的股市、傲嬌的銀行理財,P2P還是簡單粗暴的好。

行業肅清之後,會更加合規。

肅清之前,掌握不好,可能被吞得渣都不剩。但掌握好,也能吃著紅利。

保守一點,耐心一點,挑好平台。可別急紅了眼。

寫在最後:

1.P2P投資中遇到問題可以掃碼關注我的公號(扒皮挖互金)留言,扒姐會儘快解答。

2.公號整理了近500家平台的測評,投資前可以查看詳細測評,以作參考。

3.把這紛繁的P2P讀得更簡單,為大家帶來更多投資有用的信息。

http://weixin.qq.com/r/AjowKGrEgTf_rS5L928Q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作者介紹:扒皮,6年P2P理財社會姐。

犀利、勇敢的女漢子。出道於網貸之家,罵過不少平台,熬過不少通宵。正宗川妹子,頭髮短見識長。關注扒姐,微信公號:扒皮挖互金(ID:bapiwahujin)


說句跑題的,陸金所出點問題,朋友圈裡的保險人和理財經理集體高潮是怎麼回事?

陸金所1.4億逾期這件事並不能用來佐證太多事情,更無法拿來和e租寶相提並論,投資領域並不都是非黑即白的事情。現在很多人接受了股票虧本,卻不能接受投資虧本,只能證明中國的金融服務市場還沒進化到那個程度。加了槓桿只想賺錢不想承擔風險的人就應該被這種機制篩除掉。什麼叫背靠大公司就不能倒閉?雷曼兄弟沒倒閉么?山一證券沒倒閉么?北海道拓殖銀行沒倒閉么?契約社會按合同和法律辦事情,別想當然行么?再說,陸金所也沒到那步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也不該成為各種理財公司和保險公司的狂歡,大家總喜歡攻擊稻草人,好像一個企業倒了就能嚇住客戶,好把錢分流到自己這裡來。這種心理也是病態的,得治。也別天天揣著聖母心態覺得叫人買保險就是幫助別人建立理財觀念,樹立本金安全意識,這都是屁股決定腦袋的漂亮話。投資失敗本身就是理財的重要一課,也別覺得理財就是買買產品,我在保險業兩年多,能夠把最基礎的人力資本計算公式背下來的保險代理人我一個都沒見過,更別說應用數據模型去針對性地為投保人設計保險方案了,先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兒,再去管別人行不行。誰都不想把公司做死,不了解金融行業規矩就別亂說話。

尤其是保險行業,其實前景是很好的,路是會越走越寬的,但並非是針對所有人。保險業的未來一定還是和區塊鏈技術息息相關的,分散式賬本,非對稱加密和授權技術,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可以為可信數據的管理提供更多安全保障,隨著醫療信息數字化,個人徵信體系等國家系統的進行,每一個人的數字身份都將會在區塊鏈上存儲下來。屆時整個保險業的體系將會發生質的變化,許多崗位會失去意義。前信息化時代的那套代理人下崽的制度就目前看還能撲騰幾年,至於什麼時候死掉全看科技發展的臉色,比起去天天琢磨怎麼練一套新的話術做幾單,還是去好好考慮一下這個行業的美好未來到來的時候,自己會不會被淘汰吧。


上周五陸金所一款1.5億項目逾期,投資門檻100萬元,年化收益6.7%。

由於陸金所是「行業一哥」,消息一出,業內頓時炸開了鍋,網貸投資者更是人心惶惶。

真是人紅是非多!

我覺得,陸金所這次的逾期風波,網貸投資人完全沒必要擔心!

投名狀

說實話,陸金所之前也逾期過,但最後也沒啥大問題,並沒有影響兌付。

這次逾期風波,恰巧是在監管層大喊「去剛兌」的節骨眼上,陸金所頗有點主動交「投名狀」的意味。

再說,反正這次逾期的項目,也不是陸金所自己的產品,而是代銷的。

要想兌付投資者,需要拿出1.5億元的資金,這對財大氣粗的陸金所而言,完全不是問題。

問題是陸金所身為平安集團麾下一員,不能帶頭犯上作亂,與監管風向作對!

一番取捨後,正在籌備赴港上市的陸金所,還是選擇打響「不予兌付」的第一槍!

哪怕這可能會失信於投資人!

這裡不得不吐槽一下陸金所的「豬隊友」——公司員工。在逾期出現後,公司運營人員竟第一時間解散了官方VIP微信群,人為擴大緊張情緒,於是陸金所逾期的新聞便刷屏了!

會解決

據媒體最新報道,陸金所已經封鎖了借款方的幾個資金賬戶,我估計此事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夠得到妥善解決。

但陸金所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既向投資人提示了「非保本」、「去剛兌」的風險,又向監管層表明了自己緊跟監管要求的忠心。

如此看來,去剛兌、不兜底這兩個最新的監管要求,絕不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空喊口號。

投不投

「行業一哥」陸金所都逾期了,於是有投資人恐慌了:網貸P2P還能繼續投么?

我想說,不用怕,靠譜的大平台,還是要繼續投。

因為陸金所這次出現逾期的項目,和它的P2P業務沒有半毛錢關係。

逾期項目的借款方為A股公司龍力生物,同時標的也引進了保險、擔保公司等,陸金所只是進行代銷。

至於陸金所自己的P2P業務,早已分拆獨立成了陸金服。

一個沒有自己P2P產品的陸金所,某個代銷的項目出現逾期,又有什麼可怕的呢?陸金所的金字招牌並不會因此受到絲毫損害。

最後我要強調的就是,做投資,千萬不要跟風。在投資網貸P2P時,可以參考一些客觀第三方平台的評級,提前學懂知識點,但最終下投資決策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昨天,挺多人留言問我:

陸金所項目逾期,解散微信群,是不是要跑路?

我:好歹是富二代,背靠平安銀行,跑路不至於。

今天又在知乎看到這個問題,就來分析一下。

我要吐槽應對方法,像極了被抓現行,驚慌失措下拉黑另一方的渣男。

作為一個準備上市、見慣大場面、呼風喚雨富二代老平台,面對逾期,這種處理,實在不應該。

此外,今晚嘮嘮這事背後潛藏的風險。

一、

先看事情經過:

簡單說,陸金所去年代銷一款大同證券的資管產品(非P2P業務),結果今年逾期,害怕投資人聚集鬧事、解散用戶群,投資人恐慌下,這事快速發酵、傳播,被傳到要跑路...

12月16日,大同證券發公告:「同吉9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導火索)逾期,總額1.39億。

這個資管產品,陸金所去年主推,項目編號財富匯尊理財-EG1013號的產品,百萬起投,年化6.7%。底層資產,是給上市公司龍力生物(002604)放貸,一筆一年期的借貸。

按計劃,該在今年12月7號本息兌付給投資人,但到期了,還沒消息,不少人在VIP群問這事,卻被悄悄踢出。

時間更長,擔心的人更多,陸金所居然解散VIP群,投資人流離失所,集體恐慌下,消息飛竄,一台鬧劇,浮了上來。

先不說別的,解散群,太小家子氣。

真誠點,好好解釋能邁過去。雖背靠平安,家大業大,出事了,不直面用戶解釋,也沒安撫小白情緒。反而話不讓說,直接踢人解散,讓小白懷疑你跑路,也是正常。這做法,不像一家盤踞多年,見過大風大浪平台該有的作為。

從這,也暴露平台一個問題:管理混亂。公司大了,層級也多,一件事要經受各方,本該在行業里做好公關典範,結果把事情越描越黑、砸了自己的腳。

這種公關水平,如果是領導同意下做的,領導就是名不副實,所謂大公司XX總監也要面臨失業的命運,不用等到中年危機。

二、

魔鬼不是藏在細節里,往往藏在水面下。

除了檯面上各種鬧劇外,其實,背後有個更大的麻煩:資管產品的高風險,說不準哪天爆發。

這個問題,不止陸金所,銀行、券商、信託、公募、私募機構,都要面對。

水面看似歲月安好,但水下已激流暗涌,資管產品在風和日麗下,藏匿著我們吃瓜群眾看不到的風險。

PS:姐經常說吃瓜群眾,並沒有貶義,我自己呢,在生活里也只是圍觀很多鬧劇、撕逼,自嘲而已。

上個月央行出台資管新規指導意見要求各家資管機構(比如銀行、券商),打破剛性兌付,禁止多層嵌套。

相當於正玩的嗨的機構們,來了道緊箍咒,我給科普下:

央媽為下面的資管機構們(銀行、券商、私募、公募等)操碎了心,金融市場上資金借新還舊的戲碼太多,看這伙孩子們倒騰著這種東牆補西牆、多層包裹資產的法子,怕出系統性的大風險,嚴肅監督,讓泡沫縮小。

三、

央行監管的重點,有兩個:不能剛性兌付、禁止多層嵌套。

首先,打破剛兌,好比銀行理財,都不能承諾保本;信託產品,也不能有保本承諾。

這不是件壞事,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大家都是出來混的,賣貨的提示風險,我們買貨的要擦亮眼睛挑,風險自擔。

這避免機構們為兜底拆東牆、補西牆,比如銀行理財第一期有20%資金逾期,再趕緊募個第二期,第二期的資金填上期缺口,這就是借新還舊。

壞賬的風險這樣累加,我們又感受不到風險,劣幣就能存在。不允許兜底,劣幣能擠出,良幣能展露,是個正循環。

對於我們,是個交學費的過程,掂量出自己幾斤幾兩,究竟能承受多高風險。

第二個,禁止多層次嵌套。

可以理解成,張愛玲的那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很多事外表光鮮,內里卻破敗不堪。很多產品也是,底層資產很差,卻能亮麗站在眼前。

比如信託、私募產品,一百萬、三百萬起售,陸家嘴頂級寫字樓里,西裝革履的理財經理,彬彬有禮給你介紹著,這個項目多麼厲害,公司資源多麼牛逼才能拿到...

多層供應商、蜜語包裝下,它的底層資產即使是群虱子,但呈現給你的是無與倫比的袍。

比如樂視系私募股權產品,很多明星也著了道。

等知道它無法兌付時,才認識了它、感受到風險。

當然了,最後無法兌付,吃虧的是自己,資管機構們,接著賺錢,要知道,一個私募股權產品,5年期的話,僅管理費加起來,就可以收10%,還是底價。一個億的私募,5年期,管理費至少1000萬,賺錢效率真高。

最後,說了這麼多,無非強調底層資產很重要,投資都要看標的,一定要先明白你的錢投向那裡,再決定掏不掏腰包。

相比這些資管產品,P2P就單純多了,信批透明的平台,你能看到誰接了你的錢、拿去幹嘛、有沒有抵押品、有沒有第三方擔保...

所以,互聯網理財,100塊起投,透明度高,還是值得愛的,大勢所趨...


如果陸金所不兜底,大家對在陸金所這個平台上的投資行為也不再信任了,那麼陸金所再也不能夠用比其他平台低的收益吸引到投資了,所以我覺得暫時陸金所應該還是會選擇剛兌的


近日,陸金所代銷的一款資管項目——大同證券同吉9號,發生逾期的事情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該資管項目金額1.4億元,涉及投資人118位,本應於12月7日到期本息兌付,但至今未與兌付,原因是投資標的上市公司方龍力生物的資金流動性出問題了。

連陸金所篩選過的資管產品都逾期,投資者在其他各大財富公司投資的其他資管產品還安全嗎?針對這個疑問,本文為大家梳理出安全可靠的投資資管產品的具體思路。

何謂資管項目

━━━━━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准的基金子公司和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準化金融產品。

一般的資管產品投資起點在100萬以上,固定收益,其產品設置、發行和相關風險都與信託類似,因此,可稱為類信託產品。

資管產品的特點

━━━━━

從結構上來說

資管產品和信託都是融資通道的其中一種,但發行的主體不同。信託產品是由信託公司發行的,受銀監會監管;資管產品是由基金子公司和證券公司發行的,受證監會監管。

從發行方的資質和牌照上來看

信託公司大部分都有十年以上的產品發行和運營經驗,經過銀監會數次整頓之後,僅剩下六十餘家牌照,持股股東經過多年競爭,實力普遍較強;資管公司大部分是最近幾年才剛剛成立,雖然股東實力也較強,但歷時較短,兌付本息的能力還需要驗證。

從收益方面看

因為資管業務剛剛起步不久。為了提高競爭力,資管公司對融資方回報比信託通道低,而把給客戶的收益盡量提高。比如,同樣期限的資管產品一般比信託的收益高0.5%-1%每年。

如何選擇資管產品

━━━━━

在當前資管公司迅速崛起的情況下,市場上的資管產品五花八門,那麼,如何在市場上精選優質的資管產品呢?

看融資企業

融資企業為資管產品的融資方。在挑選資管產品時,我們需要了解融資方的公司實力。可以通過融資企業的行業排名、品牌影響力、信用情況、企業規模、用工數量、每年的營業額和利潤等數量來綜合衡量判斷。一般來說,規模越大、用工數量越多、營業額越高的企業,實力越強大。

看還款來源

還款來源是本息按時足額兌付的保證,是融資方募集資金產生效益的表現,因此,還款來源非常重要。在評估一個資管產品時,產品的還款來源應明確並充足地覆蓋資管的本息。舉個例子,如一款資管產品是投向優質的房地產項目,那麼,我們需要預測該房地產項目所在地段的樓盤單價、銷量率、銷售面積等數據,計算到期回款額是否足以覆蓋產品的本息。如果無法足額覆蓋本息,則到期將可能面臨本息兌付困難。

看風控措施

風控措施是保障投資者本金、收益按時兌付的第二道防線。目前,資管產品的風控措施主要包括抵押、質押和擔保等。

抵押:一般指提供土地使用權,將在建工程、房產等不動產進行抵押,抵押率一般不超過50%,抵押率越低越好,抵押資產價值最好可以覆蓋本息。

質押:指提供上市公司流通(限售)股、非上市公司股權、公司對外債權進行質押,同樣,質押率越低越好,質押資產價值最好可以覆蓋本息。

擔保:一般指大型國企、上市公司、集團企業、關聯企業或者融資方的相關負責人提供連帶責任擔保,擔保方的實力越強越好。一般來說,企業擔保優於個人擔保。

其他:除了以上三種常見的風控措施外,其他的風控措施還包括對項目公司控股、產品設計結構化、還款資金提前歸集、強制執行公證等措施。

風險措施可以多項一起使用,一個好的資管產品,會有多個風控措施,例如既有股權質押,又有上市公司擔保等等。

看資管機構

目前,大大小小的資管機構不少於一萬家,資管機構的質量也參差不齊。選擇資管機構,首先可以通過股東背景了解其實力。因我國資管公司剛起步不久,大部分項目都依靠資管機構的股東獲得。股東背景強大,則有實力挑選優秀的合作夥伴,減少違約風險;

其次,需了解資管機構的風控體系。優秀的資管機構有健全的風控體系,在眾多的產品中排除風險較大的產品,留下優秀的產品再向投資者發行。優秀的資管機構為您節省篩選優秀產品的精力,只有健全、嚴謹的風控體系,才能為投資者的資金保駕護航;

再次,可以參考資管機構的口碑、過往投資經歷等。例如,以前發行過的資管產品是否出現過風險,是否能足額按時兌付等。

看期限收益

一般資管產品的風險評級比銀行理財產品高,選擇資管產品時,要注意期限、收益是否與融資項目匹配,在同等的條件下,選擇高收益的產品。

在新規下,不允許銷售機構和管理機構剛性兌付本金和收益,而融資方的資金回籠與產品到期日很難湊合到同一天。所以,在新規下,以後的理財難免會出現短期的逾期情況。但是,優秀的資管產品,在本金和收益有充分保障的情況下,能給投資者帶來較普通銀行理財產品和信託產品高的收益。

http://weixin.qq.com/r/pjo4IMzEJZFarYhD92_0 (二維碼自動識別)


100萬起步,三星半,還有人買,明顯人傻錢多。反正我接觸的微信群,貼吧都是買有平安財險承保的安E類,雙重保險的E享類,像這種還是請土豪來吧

不過話說回來,陸金所作為經銷平台,肯定會催繳,哈個證券做這個會不拿對方股票抵押嗎?總之,錢最後應該能回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7月18日發布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所在的P2P公司涉嫌非法集資、互聯網詐騙,良心過意不去我該怎麼辦?
在獵頭話術中怎麼破解別人的防備?金融行業?
怎樣理解銀行貸款利率6%上下,現如今普通p2p理財收益高達12%以上?
P2P 監管細則出台後,目前的 P2P 理財平台是否合規?有哪些發展方向?

TAG:P2P金融 | 陸金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