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 這家公司究竟怎麼了?
三年前它曾是創業公司快速轉型的典範,然後被認為可以靠創意產品再造一個亞馬遜,在去年中它被估值十億美元。然後,再看到它的新聞就全是裁員、裁員、裁員,今天的新聞說它大概半年後會關門大吉。這是我見過的十億美元最離奇的故事。希望有人詳解。
一共三個部分,說說我對FAB的尊敬和看法。
一、FAB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先得承認,FAB是我在電商毫無創意競爭的時期,看到的最靚風景線。2012年,國內開始熱炒FAB,相信大家是看到了一點不同競爭手段後的興奮所致。
趣玩在12年底也想過FAB這個模式,我們做了以下研究:
1、連續跟蹤了一個禮拜FAB的新品,並與AMAZON和EBAY,ETSY進行比較,發現85%的商品FAB都是唯一,這顯然對用戶有極大吸引力。2、當時大部分商品都是大件點的東西,小型傢具,裝飾物,或者服裝,完全沒有品類概念,模仿者想要做的話,想想都頭大,大平台更是不會關注過來,這就獲得了成長的空間。3、每天產品數量比較有限,圖片精美,比較容易快速決策,要或不要,由於都是單品模式,站內產品的互斥幾乎等於0,站外有沒有可比性,轉化率有保障。
綜述:當時美國雖然電商已經很發達,創意商品閃購的鼻祖WOOT也早已被亞馬遜收購,但一個文化上自信心極強的民族,居然沒有一個設計類電商網站,ETSY小文藝根本代表不了主流社會的需求,和FAB上售賣的東西相比,ETSY就是給屌絲用的,FAB才是高富帥白富美的天堂,既提供了豐富的商品,還告訴你賣完不再有,這讓人心動。至於什麼邀請發錢,同性戀社區營銷,這些都是雕蟲小技,和FAB在產品上取得的成就相比不值一提。
二、學習中質疑FAB
中國在2012年也浮現出不少學FAB的網站,當時趣玩也做了深度學習,甚至做了個閃購的版本,當時趣玩從8000多個SKU中選了2000個左右氣質和FAB模式最為接近的產品,在用戶中做了A/B測試,結果購買情況和之前並無差別,相反,由於這些產品曝光周期太短,供應鏈上處理起來極其麻煩。我們從供應鏈角度梳理下來,對FAB的運行模式產生了幾個疑問:
1、既然FAB讓這麼多小眾設計師都產生了信心,有什麼手段阻止他們去AMAZON開店呢?
2、如果我是設計師,在FAB上縱然賣得好,但一兩周就下線,即使是後來長期銷售,也無法得到最好的位置,由於FAB的模式不是店鋪制,FAB又不願意背負庫存,下架的商品退給我,我怎麼辦呢?如果不退,又不賣,我又拿不到錢,也很坑爹。3、更可怕的是,用小眾的手段把高富帥拉進來,但吃了幾口小菜,這些人長期的消費仍然是LV,AMANI,ALESSI,你是滿足呢,還是不甩他呢?如果不甩他,極有可能就像ETSY靠攏,搞了快10年,價值才1億美金,流水還不如FAB兩年的高。如果趨同於用戶,那用什麼去和AMAZON拼體量呢?綜述:一切的根本還是貨源,但貨源不是一鎚子買賣,只有能通過某種手段長期保持貨源優勢,才談得上建立起了供應鏈。而供應鏈的運作要滿足各方面的利益,才能長期發揮作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快速複製,長效動力。國內有些人來問我對FAB的看法,尤其是投資人,甚至是投資了FAB的投資人,我都問他們一句話,你能跟我說明白FAB怎麼玩供應鏈么?沒人說得清楚。我曾經看到FAB融了1.5億美金,說到用途時,其CEO正式講到了要做好供應鏈。相信他當時已經被這種快速迭代的運作模式搞得非常頭大,1.5億美金,對重倉式的供應鏈,真的太————少了。
我猜想,這樣的供應鏈,需要解決設計師的備貨數量與供貨周期,流量分配機制,退貨和利潤分配機制。對國內很多平台來說,這個容易,有大量供應商墊底,誰管你死活。很多設計師都是情緒動物,一高興就去旅遊了,誰屌你發不發貨,這種統一性太難做到,和商人模式的供應商相比,這群人太難伺候,要搞好了,就能和AMAZON分庭抗禮。
三、FAB的問題出在供應鏈上嗎?
也是也不是,如果作為一個沒有偉大夢想的公司,融了這麼多錢,把庫存搞好,不要擴張這麼快,和設計師找到利益機制的平衡點,完全可以很賺錢。但FAB顯然不止是要這樣,這就面臨商品銷售方式和供應鏈模式衝突的問題,實際上FAB是崩潰在商業模式建設上,用原有的模式繼續擴張。我在2013年中旬又數了數FAB的商品,到現在為止FAB改版的次數我已經數不清了,但當時,右下角有個「BEST SELLER」的列表,一共10個品牌,其中還有ALESSI,我都去AMAZON做了下比較,很不幸的是,其中8個品牌在AMAZON上,都有不止一家供應商在銷售,而且大多比FAB便宜。這隻能說明FAB在商業模式方面,在AMAZON面前,完全沒有門檻,或者說FAB選擇了一條無法避開AMAZON的商業路徑,這就必然血流成河了,而且流血的還不是AMAZON,充其量是上面的小商家,或者設計師自己的利益轉移。
綜述:FAB的根本問題,我認為是出在成長到一定階段,沒有選擇正確的商業模式。比如切換成平台模式,把供應鏈上的痛苦轉移給上游,但在供應商的選擇和控制上,可以和AMAZON一戰。FAB現在開始全力做自有品牌,更是一條不歸路。這種錯誤,在中國電商圈更是比比皆是。而及時調整的唯品會,聚美優品,都野蠻生長。電商處於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切口,更面臨移動互聯網風起雲湧,入口模式,購物模式,配送模式,支付模式,都在快速變遷,任何一個變遷,都可能拖死一大批電商,就像在移動的梅花樁上跳舞,絕對沒有一招鮮吃遍天的可能。
四、CEO該做什麼
成為一個典型案例也並不容易,很多公司從開張到倒閉,都沒有人關注過。能從FAB成長衰落的過程中學到東西,才不枉自來電商圈走了一遭。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FAB的CEO前後分別有幾篇很有意思的經驗和反省,成功時是57條經驗,90件事,然後是16條反省。當時有些朋友奉為聖經,不止一個人給我轉發57條經驗,這些話很多並沒錯(因為好些也是拾人牙慧),但我覺得相比這個CEO把57條經驗擴展為90個建議,選好其中2-3條,專註,透徹的執行下去更有意義。而後的16條反省我認為更像是墓志銘,當一個CEO面臨巨大挑戰時,還不是玩命關注業務本身,而是在搞一些哲學式的心靈雞湯管理箴言,幾乎就無藥可救了。
對創業者而言,別人說什麼永遠不是最重要,專註你自己看好的東西,成功和失敗的時候都不要騙自己,FAB可能就差這麼一點點吧。聯合創始人CEO Jason Goldberg 在 Twitter 否認傳聞,並說有足夠的資金。
Bullshit hateful rumors of @fab shutting down are just that. Bullshit hate. We』ve got years of money a sound plan. Proof in time.
回顧近期Fab 發生的大事,1/3員工被裁掉,上個月推出原創品牌Happy Modern,售賣原創設計產品和獨家的授權產品,巧合的是聯合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Bradford Shellhamer 同月離職。看得出,Fab 正在艱苦轉型中。
一直覺得FAB比較離奇,自從大規模融資以後,後續報道非常多。完全都指向它將會成為下一個amazon。個人覺得FAB真正的魅力在於銷售不存在於amazon上的產品(其實團購也是這個道理,但是團購因為大部分產品用戶會經常消費,比如餐飲,所以還好)。
核心訴求:- 銷售不存在於amazon的產品
- 以設計打動用戶
但是這個思路其實很類似於路邊精品店,我們偶爾會在南鑼鼓巷等地方的精品小設計店買一件TEE,比如創可貼。但是誰都知道,這是一個生意,但是卻不是一個大生意,我沒有見到過世界上有百貨公司規模的精品禮品店。(需求頻次不高,不夠剛性,但是利潤特別高)所以又會存在於很多小的精品小店。
往下一步進化,FAB其實是Quirky的前身(和Quora一樣會改變世界的Quirky - 產品射即濕 - 知乎專欄),往上一步走是amazon。
FAB在中間尷尬的地帶,有了不少用戶以後,要麼FAB能成為一家大眾產品公司(AMAZON)但是這個很難,要麼在設計創新上有一整套的流程保證。
否則。FAB只是曇花一現。說到FAB,我去年在一家外貿公司上班,接觸過Quirky的產品設計師,我們給Quirky這家公司做了一個系列產品,當時跟Quirky 這家公司的設計師談到過FAB這家公司,並且留意了一下這家公司,但沒過多關注。樓主說FAB是Quirky 的前身,我不這麼認為,Quirky 電商這塊並不多,其銷售的渠道還是一些傳統的渠道,據我了解,他們的產品會通過 QVC,Target 這樣的公司銷售,當然也通過自身包括FAB這樣的平台出售,我看樓主對這兩家公司頗有研究,不知可否留下聯繫方式
- 他們一直強調設計,但是設計更多是在體現在商品上,FAB本身的產品設計真的是非常一般,網站和APP的設計都很普通。
- 設計師合伙人走了之後,商品的設計品味貌似也下滑了。
- 一個以商品「設計」定位出名的產品,現在在拉低自己的段位,開始賣各種東西,自己的優勢在慢慢失去。
- 閃購模式在Groupon上市之後就開始不被看好了,垂直模式也開始受到大家的質疑。
- betashop(CEO)刪除了他的blog,以前發的各種雞湯、雞血文都被刪除,這件事要麼是他個人遇到了問題,要麼是fab遇到了問題,否則不會憑空干這個事。
我還以為是改裝廠呢,他們家改的SLR是我最喜歡的改裝之一。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網路劇中濫用「性別反串」這一現象?
※理性和感性哪個對做產品更重要
※少數派 x 知乎Live 系列專題:利用思維與工具,提高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
※做一本關於「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實體雜誌會有市場空間么?你會怎麼做?
TAG:互聯網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