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為什麼叫壯族自治區,我在首府南寧卻體會不到什麼壯鄉文化?

我是廣西欽州人。


因為文化共生和和諧度高。。。。

一般人說到「體現什麼文化」的時候,總想到那種很明確的文化宣傳場所,比如佛教的寺廟,道教的道觀,他們會非常集中而且有標示性的講某一種文化集中的展現出來。

但是在廣西,漢文化,現代化和壯文化高度和諧統一,相互伴生融合成了一種「略帶壯鄉文化的現代化」模式。

首先他是現代化和漢化的,比如我們都說普通話(最少盡量吧。。。),用漢語,過中秋和春節,穿流行或者說普通的衣服,聽流行音樂,吃南北大菜。

同時他又是具有壯鄉文化的,比如我們同鄉在一起的時候說壯話或者白話,有壯語新聞和公共服務,我們三月三放假,你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商業活動或者一些美女會穿民族服裝(少見但是不是沒有哦)有一些地方你能看到大幅的壯錦作為花紋或者裝飾,我們的商場會放劉三姐的山歌,你到KTV也能點到這樣的歌曲而且唱的人還不少,我們有五色糯米飯,臘肉粽子,米粉。在公園裡你能看到很大很大的銅鼓,在一些裝飾性建築中你能看到「螞拐」比如噴泉、垃圾桶、石橋上的守護獸等等。在許多地方,繡球是很常見的裝飾品。。。。。。

沒有人會覺得很奇怪,也沒有人會去刻意注意,因為他們和諧伴生在一起,誰都不刻意去突出自己排擠別人,這才叫民族團結和諧,而不是一方一定要抱團在一起突出自己的特色,誰非要消滅誰不可。


因為當地人極快地融入到現代化社會了啊。

比如南寧某老哥說過「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說明他已經知道資本家的目的就是剝削自己的剩餘價值,對於反抗剝削擁有很高的的認知敏感與行動能力。

這樣具有樸素社會主義觀念的人,怎麼可能還會被宗教忽悠。

好吧,我承認我是在胡說八道。


南寧是粵文化城市,土生土長的南寧人是不講壯話的,南寧本土兩大方言,白話和平話,都屬於漢語而非壯話。南寧市區人口大多是清朝 民國時期由廣東遷入的,南寧本土文化大多來自廣東,所以你能感受到壯鄉文化就有鬼了。

南寧所有壯族元素都是新中國後政府為了塑造「壯族自治區」形象而生搬硬湊來的。


本來廣西就是漢人多,只不過以前tg被桂系軍閥打得太慘了所以搞了個自治區


你看廣西博物館的造型

你看文物館的外觀

你看清明水街隨處可見的五色糯米飯

你看青秀山的亭台

你聽公交車上音不相同意卻想通的壯話

好啦題主的意思是不是覺得壯族文化沒有滲透到南寧的建築、服飾、言語以及城市建設中呢?總不能在路燈上刻螞拐(青蛙)吧?(●′?`●)?

杭州也沒覺得畲族文化極其明顯吧?

也是因為由於是首府,開放程度較高,漢化了。濃郁的壯族風要到縣裡鄉鎮就會明顯一點


隨處可見的壯族銅鼓,南寧東站廣場,民族廣場,公園裡都有,邕江邊北岸,隔幾百米就是反應壯族文化的大型石雕。僅存100多米古邕州城牆。而建國前,自治前,廣西明明顯顯就是嶺南文化,客家文化,出於政治原因,自治後,硬加上壯族壯鄉文化。

目前南寧:

桂柳文化,粵文化(嶺南文化),外來文化,壯文化共存,前幾種,都是漢文化,但在政治上,壯文化壓倒其他。

可以說,南寧的文化四不像。

——————————————————————————————————————————————————

以下照片拍攝於南寧規劃展覽館2017.9.3

民國時期的南寧

————————————————————————————————————————

【貼一網文,供參考!!】

 百粵文化,是廣西的強勢文化,南寧和桂東南的百粵文化不同於廣東的粵文化,口音與廣東人差別很大,另桂東南人性格剛強,血性。廣東人冷漠、好商。

  桂柳文化,是指以桂林柳州為主,向四周輻射,形成以西南官話為主要語言,以湘楚文化為基礎的廣西強勢文化。

  廣西文化絕對不遜與廣東粵文化,百粵文化、桂柳文化、壯族文化等體現了廣西的悠久文明。

  我們廣西人的任務是如何把百粵文化、桂柳文化、壯族文化碰撞交流而產生統一的廣西文化,這樣廣西就很快強大了。

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廣西落後的深層次原因

  廣西為什麼落後,為什麼經濟長期以來反覆無常?有人曾經把廣西落後歸結於「戰區」,這種荒唐的理論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而且頗有市場。了解中越戰爭的人都知道,這場戰爭是一場實力根本不對等的戰爭,對廣西的影響的範圍可能不超過100平方公里。

  從地理位置上看,廣西擁有出海口,東部有大量的平原,廣西土地相對比較肥沃,水系發達,同時廣西有眾多勞動力。從各種因素上看,廣西都沒有理由落後。

廣西是否曾經發達過?

  回憶歷史,廣西歷史上有兩個事例值得我們思考。

一是上世紀30年代,李宗仁統一廣西並統治廣西後,在廣西幾乎沒有任何工業的基礎上,短短不到十年內,竟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修建了公路和鐵路,當時廣西的經濟在全國排名前十位,甚至曾經組裝過飛機。在柳州建立了大型工業廠,使解放後中國政府仍然將柳州建成中國南方工業基地之一。廣西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模範省」,當時桂系地方政府竟然強大到可以與中央政府抗衡的地步(軍事實力背景就是經濟基礎)。必須說明的是,當時欽州、北海和防城三個沿海地區歸屬廣州,廣西當時沒有出海口。

  二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柳州經濟曾經在中國佔有重要地位,在全國城市經濟排名中,連續3年在30名以內,當時柳州曾經被稱為「南方工業中心」。

  從以上兩個案例看出,廣西落後不是必然的,廣西也曾經輝煌過或者有輝煌點。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廣西的落後,廣西落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回答是多種多樣的,如經濟結構不合理、人才氛圍差、沒有重點高校和大型研究院所智力支持、地方縣市行政效能低下、中央沒有扶持等等原因。這些回答都沒有錯。但是導致這些原因的原因是什麼呢?或者說廣西落後原因的本體要素是什麼呢?

經濟發展的最終決定因素是什麼?——人

影響和控制人行為的因素是什麼?——思想。

  人的思想不是固定的,但是在一個環境內,其思想如何形成的?——思想文化氛圍。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句關於思想和政權的名言——「經濟思想決定上層建築」,其實思想文化則決定了整個區域的發展。當年清政府思想保守,導致國家落敗;改革開放時,最常用的一句口號是「解放思想」,可見思想對社會發展的關鍵作用。但是形成思想的基礎是思想文化氛圍,怎樣的思想文化決定了怎樣的社會發展。

廣西有統一的思想文化嗎?

  廣西目前主流的文化是地域範圍分類的文化,即三種思想文化。

  一是桂林、柳州的桂中地區和廣西東北部的桂東北地區的「桂柳」文化,「桂柳」文化其實是楚湘文化的分支,在文化上與楚湘文化保持一直,甚至在語言上也近似。楚湘文化是全中國最古老也是最優秀的文化之一,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楚湘文化不斷演化,但是其核心並不改變,以崇尚知識、崇尚道德為本,思想比較傳統但是不失進取態度,幾千年以來,楚湘文化培養出大量的學者和政治家,至今對中國仍有深遠影響。廣西桂柳地區的桂柳文化作為楚湘文化的分支,也體現了楚湘文化的特點,歷史以來,桂林柳州地區就是廣西最有文化底蘊和出產人才的地區,也是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地區。當時桂柳地區既是廣西的代表(桂林作為廣西的首府的時間約1800年)。

  二是廣西東南部地區的粵客文化,即南粵文化和客家文化融合體(可能還有部分閩文化)。清朝末期,大量客家人從福建、江西和廣東遷入玉林、賀州等地區,同時由於解放後欽北防三地劃歸廣西,使廣西東南部地區的粵人和客家人再次大量聚合,粵客文化得到了很大發展,形成了廣西區域的粵客文化。粵客文化形成於明朝,與楚湘文化不同,粵客文化是一種以經商文化為主的文化,客家商業文化理念是與日、美、歐、猶太並稱為世界五大經商文化,粵客文化不但在廣東、閩南、台灣等地區有重要地位,在東南亞地區也有非常大的影響。

  三是占廣西地域最多,集中於廣西西部的以壯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文化(簡稱「壯文化」)。該類文化是廣西原生文化,在從秦朝將廣西納入中國版圖至今兩千年內,由於地域偏遠,中原文化未能完全同化廣西西部的壯文化,壯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也吸收了一些中原文化。但是從總體上看,壯文化沒有統一的模式,沒有統一特點,甚至各地語言有很大差別,即壯文化內部亦存在不同類別,在很長時間內甚至沒有文化知識體系(原來曾經出現的少量壯文,後來消失,現在的壯文是蘇聯和中國專家根據壯語發音用拉丁字母編製),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廣西西部未能形成統一的文明區域,壯文化有自身很多特點,但是從文化和人類學的角度上看,卻是一種比較落後的文化。

  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圍,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好的地區的思想文化允許不同,但是思想文化融合較好,能夠形成一種新文化,特別是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思想文化融合較好,各個省區都必然有個思想文化融合點,即各個省區的首府。

  廣西三種文化的地區性很強,在地區發展上並沒有矛盾,關鍵是區域的核心地區即思想文化融合點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程度和成功性,如中國本來就是一個多種文化並存的地方,美國也是一個多種文化並存的地方,兩個國家發展成功之處就是在於其文化融合點——經濟、政治、教育和文化等中心在文化融合方面是比較成功的,無論是多個中心還是一個中心。

  但是各個地區思想文化的獨立性也造成了文化的排外性,三種思想文化的地域都排斥其他文化的融入,導致文化無法融合,也導致了落後的地區更加落後。但是在另一方面,為什麼先進思想文化地區卻無法先進呢?其中涉及到思想文化的融合點和思想文化的領導問題。

  廣西的思想文化融合中心毫無疑問是首府南寧,也是廣西區權力打造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教育中心甚至是交通中心,但是,從實際情況上看,廣西三種思想文化在南寧融合併不成功,甚至說是完全失敗的。

  目前在南寧這個城市內,確實是存在桂柳文化、粵客文化和壯文化三種文化,同時存在其他一些廣西本土外的外來文化,然而三種文化不但沒有能實現融合,相反,三種文化產生了激烈的衝突。

  南寧三種文化衝突的最大表現就是文化的聚合性,在南寧地區或者說全廣西地區,地區人口的聚合性,無論是桂柳人口、客家人口和少數民族人口,都強調其籍貫地區要素,統一地區籍貫人口聚合性強,並且在這種聚合性下發展在南寧市的互助人群,表面上是以人籍貫出生作為背景,其實質卻是思想文化作為背景的城市人口無形聚合,這種無形聚合群落中,以語言作為最基本的體現,所以在南寧最常見的話包括壯語、客家話、粵語和桂柳話。而各種人口聚合群都強調自身思想文化的優越性而不能接納其他文化,無論從語言上看還是從生活習慣上甚至從飲食文化上看,都不能完全融合和交流。

  三種思想文化不能融合和交流導致文化人口分聚類,最明顯的體現也是最大的弊端就是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等政策的偏向性,可能是從政府上層到基層、從企業到事業、從國有到私有都會存在的問題,無論政府還是民間,在政府政策、事業單位決策或經濟投資等方面,並不能按照最合理的方向進行規劃,而是可能首先把地區作為首要考慮對象,行政政策和經濟政策都偏向於制定政策的人所屬的文化區域,從而導致各種政策規劃的合理化 程度降低,影響經濟發展。

  導致上述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思想文化為背景的人口聚合,最關鍵的因素也是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政府層中的地域(即思想文化)背景的政府決策人員聚合和領導,在政府上層也出現的以地區或者語言進行劃分的領導層聚合群。

  由於文化不能融合,廣西無法形成一種能夠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良好思想文化環境的氛圍,而目前廣西的情況是壯族文化處於統治地位,由於廣西是「壯族自治區」,廣西西部地區和政府上層主要是西部思想文化背景的人員擔任領導崗位,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廣西政府層面,都大力選拔廣西西部人員作為幹部人選,可以說,廣西政府的主體是廣西西部人員,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少數民族地區思想文化成為領導文化。

  但是,如前面對三種思想文化的說明,桂林文化和粵客文化要遠遠比壯文化先進,落後文化統治先進文化最大影響是導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失敗,元朝的蒙古文化統治漢文化以及清朝的滿文化統治漢文化都導致中華文明急劇衰落,壯文化在廣西居於統治地位,甚至危害到桂柳文化和粵客文化作為獨立區域的發展,如在90年代初,桂林、柳州和玉林都曾是廣西經濟亮點和增長點,但是隨著廣西高速公路網和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實現了全廣西信息和交通一體化,文化背景的經濟政策主導地方政策,導致桂林、柳州和玉林發展速度急劇減慢,不能不說是落後文化控制先進文化的結果。

  思想文化的結構不合理也導致了廣西人才氛圍的缺失。很多人(廣西本土人和外省人)都說,廣西落後最大的原因是沒有人才氛圍,無法吸引優秀人才,或者說沒有優秀人才發揮其力量的環境。這句話不無道理,廣西區內由於缺少或者沒有頂級高校和研究所,而每年為國內外各大知名院校輸送大量學生,但是名牌大學畢業學生中,竟然80%以上在外省或外國工作,廣西簡直是在為外省培養人才。很多優秀人才也曾經在廣西工作,但是最終還是離開了廣西,因為廣西不能構建優秀的人才環境,根本不能留住優秀人才,其原因也是思想文化方面,落後思想文化領導先進思想文化,在各個層次上導致了「落後領導先進」的用人氛圍,根本無法構建良好的人才環境。

  反觀廣西曾經的輝煌或者某地區曾經輝煌,上世紀30年代,廣西曾經是全國「模範省」,當時既是桂柳文化處於絕對領導地位(雖然是一種軍閥領導體系),80年代到90年代柳州曾經的經濟輝煌時,柳州的經濟政策受區政府政策影響極少,基本上都是國家政策和自己的政策發展壯大。

  三種文化不能融合甚至說仍然處於衝突狀態,廣西就無法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構建良好的思想文化環境,廣西經濟和社會發展就會受到阻礙。長期以來的廣西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於全國水平遠遠落後,三種思想文化的衝突是其本質原因。

  國家政府決定建設「北部灣經濟區」的決定,是廣西經濟發展的一次機會,幾乎可以說是廣西經濟騰飛的最後一次機會,但是要建設全中國的第五大經濟區,廣西的困難太大,缺乏人才、資金、技術、經驗,幾乎什麼都缺,與遼東半島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和珠三角經濟區相比,北部灣經濟區幾乎很難找到太多優勢(其實根本找不到優勢),如何能夠把握這個發展機會,實現廣西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騰飛,是所有廣西人需要面對的問題。

  占廣西思想文化主體的三種思想文化,每種文化都有自身特點和優勢,如果三種文化能夠完全融合,完全形成全廣西的本土思想文化,那麼這種集各家之長的思想文化無疑有著很大優勢,將實現政府決策的合理化和先進化,創造良好的人才氛圍,吸引外來投資,實現廣西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無疑都有重要意義。(本文無歧視西部少數民族文化的目的,西部」壯文化」的落後與歷史和地理原因有關,改變西部落後現狀也是國家政府的目的。)


廣西的很多壯族是建國後山寨蘇聯民族劃分而造出來的,比如很多人祖先來自「山東白馬縣」,崤山之東,河南滑縣,隨狄青來廣西剿滅土著儂智高的官兵,住在XX塘,塘是兵站相當於明朝的各種所。你說儂蒙莫是壯族我還信,


你畫個圈。以百色為中點,到河池的宜州為半徑。廣西的壯族都在這片了。貴州和雲南也有部分壯族分布。宜州往東北,武鳴往東南,再沒什麼壯族了。


因為所謂的壯鄉,四等公民漢族更多


嘿,高考加分的時候我可是感受到了


不應該存在該自治區


你往南寧以北武鳴走一走,就能明白什麼叫做壯鄉。

那裡才是南寧壯族最多,壯族文化最豐富的地方。市區和武鳴雖然只有45公里,但是文化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因為很多壯族都已經漢化了,廣西不同於西藏新疆有那麼明顯的民族識別。而且歷史上廣西從來就是一個漢族省份。壯族只是分布在廣西西南部一小塊地域而已,當時叫桂西壯族自治州,州府南寧。解放後為了加強民族團結,才把自治範圍擴大到全省,把生產力發達的漢族地區的桂林柳州加進去,才有了現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所以壯文化基本就不是很普遍,就是西部的南寧,百色才有,而且也早被同化了,因為壯族沒有自己的民族信仰,不像西藏信佛,新疆信伊斯蘭,壯族沒有信仰所以很容易被漢化。


因為欽州是漢人區,壯族多集中於桂西。三月三很多民族都過,不是壯族獨有的。廣西各族本來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

利益相關:壯漢雜交一枚。


現在基本上都被漢化掉了吧


我在百色 這邊有個少數民族博物館 縣裡東西也蠻多 田陽有敢壯山 有布洛陀文化什麼的 那坡有黑衣壯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