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還出得了「君子」嗎?


仁遠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越是在公交車上不給老人讓座,而且還理直氣壯,理所當然,自己還委屈的人越愛問這個問題。

越是國家不愛我,我憑什麼愛國家的人越愛問這個問題。

越是我受到欺騙,所以不能相信任何人的人越愛問這個問題。

越是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別人做的犧牲和奉獻都是傻逼行為的人越愛問這個問題。

「君子」本來就是中華文化中個人修養的理想人格。這種人格是求之於內的,是獨立於外部環境和時代的,一念為堯舜,一念為桀紂。這個人格是求仁得仁,又何怨乎,這個人格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這個人格是許國不復為身謀,這個人格是心底無私天地寬,這個人格是君子慎獨不欺暗室,這個人格是事無不可對人言,以天下之至誠勝天下之至偽。

所有的計較只在乎我是否暗室欺心,是不是求仁得仁。別人怎麼對我,這個干虧不虧,我的回報是否對得起我的付出,人家不會計較。

所以我覺得壓根就不要問這樣的問題。你憧憬這種人格,這個時代再一片黑暗,你仍可以去踐行,仍能求仁得仁。如果你覺得這種行為很傻逼,一吃虧就不舒服你就老老實實做一個普通人,做一個俗人。沒必要去黑這個時代。做個俗人不丟人,每天覺得這個時代虧待你這個世界虧待你,找別人的黑點證明大家都是懦夫都貪生怕死趨利忘義,別人做的犧牲是被洗腦是吹牛逼才真的很丟人。這就是中國那句老話「以小人心度君子腹。」

做君子好累,太沒樂趣。我覺得做到盜亦有道就夠了。我還是喜歡妹子,喜歡驕奢淫逸的生活。所以我肯定不是君子,我就是一70分的學渣。但看著一幫不及格的學渣每天yy滿分學霸提前知道試題、考試作弊、是閱卷老師乾兒子我就覺得挺樂的。可能那樣學渣心裡會好過一些吧。天津那位白爺爺,不就是這個時代的君子?頭天剛假惺惺噴完白爺爺感動了中國沒感動ccav的,轉天就來黑這個時代沒有君子的。我覺得都是再想辦法讓自己心裡好過一些的學渣,他未必從內心認同白爺爺,只是需要一個新噴點而已。


-

此題之中,或許不會有「我是君子」「我朋友是君子」這樣的答案吧。

因爲君子隱而謙,而君子的朋友,自然也不會讓他顯露出來。

《大學》云:「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君子的心中,或許就是這樣想的。

順安喵~。

-


身邊有的是君子,但小人哪裡看得出來?


當然出得了,垃圾堆里都能長出漂亮的小花呢,何況現在的中國比垃圾堆強多了。

題主這個問題相當於「艾瑪心好痛好憂傷,這個世界還會好嗎」,所以排名靠前的兩個答案你們鬧哪樣,何必寫那麼多有的沒的,告訴題主他想多了就行了。


這世間本就沒有君子,只是有君子風範的人,君子也有過違心的事,小人保不齊也做過善事。


一直都有。

從來稀缺。


現在叫做共產黨員。


仁義禮智信,我差個智。我是沒辦法了


特別想問…題主的君子到底是怎麼定義的?

我認識幾位,工作上勤懇敬業也頗有成績,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脾氣卻寬和謙遜,有風度有氣質還很有幽默感,待人接物也有禮有節。嗯…還會請我吃飯~每次菜都不錯ヽ(???)? 這樣算么?


出些個君子劍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肯定是有的,不過人們可能叫"傻子"。


有君子。我覺得大多數熱愛國與家,不爭名逐利卻又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並且時刻與人為善的人,無疑是君子。只是在社會的原始叢林里,君子被劣幣驅逐良幣罷了。只是平日袖手談心性的人,絕對不能叫做君子。


這是在新浪微博里發生的一件悲傷的故事。

所長:不得不說,你很有品位。回復「DY」我會給你發一個小笑話。

我;dy

所長:小笑話!

今天 14:13

....


君子這個詞很多人都懂,都知道是一個形容男性的好詞,不過真正要說起什麼是君子,答案都是似是而非。

其實君子這個詞在演變中發展出很多種解釋,總體上可以分成「貴族,士大夫,紳士」三個階段。

首先,在周之前,君子就是貴族的統稱,顧名思義就是「國君之子」,其時絕大多數貴族或多或少都跟王族有著血統關係,所以君子這個概念用來覆蓋貴族群體是毫無問題的,在《易》里經常可以見到「君子」、「大人」的稱謂,其實就是貴族,這時並沒有加上後世延伸出的道德和審美意味。

禮、樂、書、數、射、御是很能體現個人的素養和品格的,但是作為平民是沒有機會和能力接觸這些,更不用談能夠掌握「六藝」了,樂跟射這個暫且不提,光一個御你們知道成本有多高嗎?這個御不是指會騎馬就成了,戰國之前的主流是車戰,戰車最少要2到4匹馬並駕驅使,這個就不是平民能夠承擔的;禮更不用說了,作為衡平階級層次間的規則,就算你家財萬貫也沒有機會接觸,更別提可以熟練掌握。

總結一下,君子的先要條件是貴族,貴族的傳承來自血統,也就是出生決定的,是否能夠掌握「六藝」之類,並不是君子的先決條件,當然如果你連這個階層都沒進入,那就更談不上什麼「六藝」了。

其次,在孔夫子出現後,將君子的定義進行了一次拓展,任何能夠自覺遵守禮法的成年男性都可以稱為君子,當然他老人家「有教無類」,始終貫徹對走卒販夫等下層人民進行教育的事業,也就是從他這裡開始,君子才真正與教育程度、道德品質關聯到一起。

孔夫子所在的年代,是禮樂崩壞的年代,非但臣子不遵守臣子的規範,國君也不能展示國君的本色,他老人家一輩子都致力於恢復西周盛世的偉大事業,但此時由上而下的社會階層已經不能承擔起這種任務,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重新塑造西周式貴族的人格之上,這就是儒家式君子的誕生。

儒家式君子要如何煉成呢?在孔夫子看來評價一個人的最高用語就是「仁」,而如何實現這個「仁」的方式就是「克己復禮」,也就是說一個懂得自省並遵守禮法的普通人就可以稱作「仁」了,而擁有這種品質的「仁」人就可以稱作君子,看起來很簡單吧?真正做到的並不多,在俗稱的孔門七十二弟子里,能夠得到孔子稱讚「仁」的只有兩個,一個是顏回,另一個是冉雍。

從這裡開始,君子的標準不再看出生了,而實際上很快中國就進入了大一統的集權主義王朝,傳統的分封貴族再也不能復現,「君子之澤,三世而斬」,每逢戰亂和改朝換代,割貴族的頭顱就像割草一樣,王侯將相寧有種的時代里,要維持君子的血統是很難的事情,而儒家式君子是符合時代要的。

——————————————————————————————————————————

慢慢補充。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