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體》中對可控核聚變發電技術實現後,靠電磁波輸送電能的描述?

如果真的實現了可控核聚變,那麼書中所描寫的那種電能的極大豐富可實現嗎?電器完全靠線圈獲得電能的技術在現實中對我們生活中所有的電器都可行嗎?還有您對此的其他看法。謝謝。


核聚變和其他能源不同之處在於,它的上限是最高的,把其他能源形式甩開一千億(保守估計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條街。

現在已知的能源絕大多數追根述源是來自太陽,還有少部分來自地球(地熱)和其他恆星(核裂變)。太陽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個聚變之火的火爐,我們生在這個火爐邊,死也會死在這個火爐邊。我們每天接收的,就是火光照到我們皮膚(地球表面)上帶來的那一點溫暖,火爐巨大的能量的絕大部分都與我們無關。

但是可控核聚變可以徹底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可以帶著柴火(聚變燃料),隨時搭一個自己的小火爐。以前我們只能在八分鐘以外的地方烤火,現在我們可以把這團火掌握在自己手裡。這種技術帶來的自由,是空前的。可以想像,甚至有一天我們可以熄滅太陽,停止它對聚變燃料的浪費,改用我們的聚變爐來更有效率的燃燒。這是在可控核聚變時代,才可以做的夢。

上一次能源革命,是我們發現了太陽在地球的遺產;而可控核聚變,則是要利用宇宙大爆炸留下的遺產。一個太陽和一千億個太陽,差距顯而易見。

正如現在許多城市人已經不再關心糧食產量,轉而關心油價,現代人處理食品的方法在古代可能會被定義為可恥的浪費。我相信不需要擔心電力浪費的城市,是有可能出現的。

現在的電器也是完全靠線圈獲得電能,只不過我們把兩個線圈封起來,統一稱為:變壓器。


不是相關專業的,但是是資深磁鐵,有過幾次和大劉近距離交流的機會,談談大劉這個絕對的技術宅的習慣性問題:

技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這個是大劉在小說裡面流露出來的一個觀點,也是他從來不掩飾的觀念,甚至這個是很多科幻作家的想法——科技可以改變世界,當然這個理念的基礎是沒有錯的,比如大劉在《超新星紀元》裡面描述的人工智慧,在《地球大炮》裡面腦洞大開的地球炮,在《微紀元》將人類微型化,更不要說在《球狀閃電》裡面的林雲,更是徹頭徹尾的唯技術論,還有一再在小說裡面出現的各種丁儀,感覺就像是大劉放在小說裡面的化身。

也曾經問過大劉關於唯技術論的問題,大劉的解釋是本身自己就是唯技術論,而且在小說的寫作當中,科幻作家在描寫科技的時候是去做一種猜想, 並不是做一種預言,猜想有時候就是天馬行空的,就是不用考慮實際的,這樣的東西更符合戲劇小說需要跌宕起伏的情節的問題。

回到可控核聚變發電技術上,從個人的感覺來看,就算可控核聚變發電技術得到解決,能源也不是會變成極大豐富,因為發電的成本往往不在發電,而是整個系統的搭建和維護,就像水力發電一樣,水電站的成本雖然高,但是長遠的整體的來看,在整個電力系統裡面並不高,用什麼發電並不是核心。

而且新技術的使用,也要考慮到現實社會的接受程度,現在社會對於核電站的恐慌,已經達到了談核色變的程度,核聚變和核裂變對民眾有啥區別?曾經在台灣旅行的時候,有一位反核的民宿老闆說:「原來台灣沒有核電站,也沒有見到電不夠用啊?」這個就是民眾的樣子,往往安於現狀,不願意主動地變化,可以預見到,當有一天可控核聚變的技術突破,再到民用,再到「極大豐富」中間的過程會非常的漫長,漫長的過程可能會抵消掉中間的利益。

就像是拉馬這樣的大型宇宙飛船一樣, 現實中根本無法存在,但是科幻小說家還是在描述一種可能,而不是做一種預言。


推薦閱讀:

有人能用人類的語言解釋一下《三體》中的猜疑鏈嗎?
南方周末新媒體的《三體》iOS 版電子書的閱讀體驗怎麼樣?
《三體》有哪些同人cp?
如果將產生不可挽回的後果,你是否還會選擇一報還一報的策略?
葉文潔有錯嗎?

TAG:三體書籍 | 核聚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