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解釋一下,「當雨傘和縫紉機在解剖台上相遇」這句話向我們傳遞了什麼?


我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越看這句話越覺得有不同..google了一下,覺得有段話寫得讓我有些啟發,希望也能幫到你(來源列維-斯特勞斯:最後的思想巨人靜悄悄走了)

在1940年以前,列維-斯特勞斯只是一個純粹的人類學家。1940年,他在馬奇諾防線駐防,閱讀了漢學家格拉內的《古代中國的婚姻範疇和近親關係》,中國古代社會特有的宗法制度啟發了這位未來思想家的「結構」思想。第二年,他到美國教書,與來自前蘇聯的結構語言學家雅克布森一拍即合,並在他的鼓勵下開始寫作《親屬的結構》。

他和雅克布森所碰撞出的火花還促使他們去解讀詩歌。他們認為,詩歌除了形象音韻之美外,往往包含了不為人知的結構。比如說,法國詩人洛特雷阿蒙的一句詩「美是……解剖台上縫紉機和雨傘的相遇」,普通人一般會震驚於三種形象奇異的暴力組合,而列維-斯特勞斯則認為其中有結構的奧秘,首先在法語中,「縫紉機」和「雨傘」兩個詞有形式上的對立關係;在意義層次上,「縫」與「防」(法語中,「雨傘」由「防」與「雨」構成)是一對反義詞,前者主動連綴布料,後者被動防雨;而且,這兩者都有尖端,前者尖端朝下,後者尖端朝上;此外縫紉機由堅硬部件構成,而雨傘則由柔軟的布組成。也就是說,縫紉機與雨傘這兩者表面上沒有關係,實際上有強烈的對立、呼應的關係,這才是這句詩打動人的真正秘密。

還有在facebook上看到的

美麗宛如一台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台上不期而遇」,縫紉機、雨傘、解剖台,意義相去甚遠甚或無關的事物的並列,造成了一般人對事物間聯繫的認知上的斷裂(用Susan Sontag的話來說則是「冒犯」:對陳規慣例的冒犯,更重要者,對媒介本身的冒犯),產生了一種「超現實」的效果。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otes/kouji-lai/%E6%88%91%E8%AE%80%E6%9D%91%E4%B8%8A%E6%98%A5%E6%A8%B9%E7%9A%84%E8%B2%A7%E7%AA%AE%E5%8F%94%E6%AF%8D%E7%9A%84%E6%95%85%E4%BA%8B/10152235292403732 我讀村上春樹的〈貧窮叔母的故事〉Kouji Lai)


雨傘和縫紉機在看似毫無聯繫的並置中給讀者帶來了認知上的斷裂,而這一層斷裂就是詩的空白部分,也即詩歌本身的意義所在。

象徵主義派的詩人,諸如馬拉美等人在內,都對詩歌所呈現出的「空白的意義」著迷,因為在這裡,他們看到了象徵本身的神秘特質:在言說自身的同時意義在不斷的延伸與擴展。意義是一定存在的,而且是多姿多彩的,但意義拒絕被定義。

換句話說,雨傘與縫紉機究竟指什麼,二者又何以能並置,其實並不沒有什麼統一的答案,不妨結合詩人的生平(只有短短的24年)和他那個時代的普遍焦慮來想像。讀詩的樂趣或許全在於此。


一個生於80年代的好奇熊孩子,拆了縫紉機。欲蓋彌彰的用雨傘遮住。哎


我歸納一下另外一個長答:

「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很好笑。


推薦閱讀:

阿爾貝托·賈科梅蒂,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家之一
如何評價日本作家安部公房?
誰知道夏加爾的一副作品,裡面有一個大紅色的公雞,公雞上面是他跟他老婆在睡覺 ?
哪位大神知道勒內馬格里特René Magritte這幅畫叫什麼名字?

TAG:文學 | 詩歌 | 超現實主義 | 洛特雷阿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