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屈原沒有跳河,現在粽子會不會是包子饅頭米飯一樣的日常主食?


北方人以為粽子是端午吃的,南方人以為餃子是春節吃的


有人提到了浙江嘉興。另外,不妨看看廣東的裹蒸粽……


首先我想知道為什麼知乎會把這個問題放到商業里來。。。這句話題主自動忽略。。

如果屈原沒有跳河,我想粽子的普及和發展還需要更多年,好吧,我們先來說說粽子的來歷

【歷史記載】歷史上關於粽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說文新附?米部》謂「糉,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說文?夂》:「葼,斂足也。」義為鳥飛時收斂腿爪。《集韻?送韻》:「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記載見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注云:端,始也,謂五月初五也。四仲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同 「鴨」),春孚雛,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二節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清楚說明用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櫚葉形狀食物,所以稱「角黍」或「粽」。
明清以後,粽子多用糯米包裹,這時就不叫角黍,而稱粽子了。

【民間傳說】從南北朝以後,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
南朝梁的吳均(四六七-五二○)在《續齊諧記》中寫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君當見祭,甚善 。但常所遺,苦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汩羅之遺風也。」
另外的說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江里的魚吃掉,於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
粽子與屈原關聯的說法,由於其浪漫主義色彩,而被廣為傳頌。粽子在文人歌賦中屢有出現。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寫道:「彩縷碧筠糭,香粳白玉團。」
宋代楊無咎在齊天樂端午中寫道:「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裊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我們再來看看粽子的做法:
【粽子做法】漢代,粽子是「蘆葉裹米」;到了西晉,變成了「菰葉裹黏米,雜以粟」。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更為詳細:
《食經》曰:「粟黍法:先取稻,漬之使釋。計二升米,以成粟一斗,著竹內,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繩縛。其繩相去寸所一行。須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間,黍熟。」
《食次》曰:「●:用秫稻米末,絹羅,水、蜜溲之,如強湯餅面。手搦之,令長尺余,廣二寸余。四破,以棗、栗肉上下著之遍,與油塗竹箬裹之,爛蒸。奠二,箬不開,破去兩頭,解去束附。」
到了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糭,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糭櫚葉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物相饋送。或言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
現在的傳統做法則是,先將粽葉(蘆葦葉或竹葉等)泡濕,糯米用水泡好,以肉、豆沙、棗仁等為餡,包成三棱形、方形、枕頭形等蒸、煮而成。
可見,明朝的時候,糯米已經成為粽子的主要原料。而現代用赤豆、棗子和糯米混在一起的粽子做法,則是南北朝的時候已經開始流行了。

【粽子的形狀】因地區不同, 由材料以至粽葉, 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 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 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粽子流派】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白米,或者雜以赤豆、棗子,蘸白糖食用。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複雜,尤其是餡,變化多端。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醬油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國內的粽子,以江南嘉興出產的最為有名。嘉興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譽。食書記載嘉興粽子的種類和做法: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凈,夾棗、栗、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嘉興粽子中,又以五芳齋最為著名。國內各大城市的大型超市中,應該可以買到正宗的五芳齋粽子。

綜上你就可以清楚地知道
第一點:粽子的產生很早,但是屈原的跳河不僅沒有對其的推廣產生阻礙的作用,反而恰恰推動了粽子的普及和發展
第二點:粽子最後沒有作為主食在全國範圍推廣,主要是由於它相對複雜的製作工藝以,就如很多地方的小吃一樣,例如竹筒飯。。。


又是一個耍流氓的問題

粽子本來就是每天都能吃到的食物啊= =


這跟伍子胥的年糕道理差不多。

你以為當年屈原不跳江大楚就沒其他人跳了么?

你以為當年大楚沒人跳江楚人就不吃米飯了么?

端午時節南方天氣已經熱起來了,當時沒有冰箱,以米飯為主食的廣大楚地勞動人們為了米飯不變質就用隨手可見的竹葉包裹著放在比較清涼的水裡保存。這樣田裡勞動半天拿來吃又新鮮又方便。這才是粽子真正的來由啊。

把粽子跟屈原自沉汨羅江的故事只是寄託了廣大群眾對崇高貴族裡面難得有氣節的一員表達的樸實感情。

當然了,結合當時史實也許只是因為這位大貴族的死沒有拉上封地人民陪葬貢奉這類勞民傷財事情吧表達淳樸的感謝和紀念吧。

至於龍舟什麼的,難道你看不出是後來官方的包裝和炒作嘛。


不可能吧!粽子比包子饅頭難做多了。況且吃多了也不好啊!


其實端午和粽子追溯起來應該比屈原都長。不然,屈原死了,為什麼那時候的人就突然懂得包粽子了呢?所以邏輯上肯定是先有粽子再有屈原投江的嘛!那既然粽子在當時每個人都會包來投到河裡,證明在古代物質不如現在豐富的時候都能拿來丟河裡,證明當時已經非常普遍的食品了,流行到現在就不奇怪了,不至於因為屈原投江才流行到現在,就像現在也沒人傻到包粽子扔河裡一樣。


糯米做主食,你們的胃吃得消?


第一,屈原跳河了。第二,浙江嘉興市的早餐基本就是粽子!


不會,因為難吃。


屈原:怪我咯

粽子:那怪我咯

樓上的回答都很有道理,這跟個人飲食習慣有關吧...反正每天吃粽子我是受不了,但我還真見過每天早上一個三江板栗粽作早餐的...


誰吃個粽子還想屈原啊

粽子不會成為日常主食

因為製作麻煩,加工麻煩,原料粽子葉有季節性,不容易消化,連續吃會膩。

所以只適合做節日食品,或者是饞了的時候去買一個吃。


推薦閱讀:

一個人的聖誕節,也許今年的聖誕節真的特別孤獨。
除了看別人煽情,母親節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
節日、擺攤、賺外快。?
西班牙西紅柿節扔的成噸的番茄都是好的番茄嗎?如果是,不浪費嗎?

TAG:食品 | 節日 | 端午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