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對象、面向服務、面向組件三種編程模式有什麼區別?分別適用於哪些領域的開發?
三個數據後面都缺了一個詞,分別是:「編程」、「架構」和「開發」(或「軟體工程」)。 同時,不是「面向」組件而是「基於」組件。
- 面向對象編程(Object-Oreinted Programming) 是一種編程範式。指在設計程序時大量運用類實例對象的方式。OOP一旦在項目中被運用,就成了時刻要考慮的東西。
- 面向服務架構(Service-Oreinted Architecture) 是將軟體設計成一組可互操作的服務的一套原則或方法論。通常在考慮系統架構時才會觸及SOA。
- 基於組件開發(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 是一種軟體工程實踐,設計時通常要求組件之間高內聚,松耦合。其介面可能是OO的,調用方式可能是以Service的方式。基於組件開發關注系統層次、子系統邊界和子系統間通訊的的設計,處於代碼層面但不像OOP的一樣是時刻需要運用的東西。
三者身處軟體開發的不同層面,因此說他們用於「哪些領域」並不恰當。不論是哪個領域的軟體開發,都可能要同時面對OOP、SOA和CBD。
無論什麼系統變大了之後,就會有一系列問題。
面向XX就是為了解決系統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而採用的一些範式。舉例來說:你開始給一個企業做MIS系統。當這個企業來很小的時候,用簡單的面向對象編程,資料庫+服務端+瀏覽器已經滿足需求。不需要考慮面向組件開發和SOA.
慢慢的,這個企業長大了,當初簡單的mis系統,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龐大。系統中有很多重複功能的代碼。當這些功能模塊的業務有變化時是你頭疼的時候:代碼中有很多地方要修改,遇到新員工,有時總是改不全。系統上線問題越來越多,需求響應時間也越來越長。經常被客戶罵:他X的,這麼簡單的需求搞了半個月都上不了線。去年xxxxxxx兩天就上線了。
此時,你會考慮怎麼把系統中那些重複的代碼統一起來。你會考慮到組件化,即「面向組件」。你把一個個比較獨立的業務模塊約定好介面,開發成組件。以後再有類似的功能模塊,直接調用這個組件,即節省開發成本,又容易維護。後來,企業變成了集團公司。已經上線了很多套各種各樣的mis系統。雖然大部分系統都實現了組件化。但做為一個集團公司,仍然有很多共同的業務,不同mis系統中有很多功能重複的模塊。此時又面臨業務升級困難,難以使用的問題:一個需求可能要涉及很多套mis系統的升級。同時每套系統都有獨自的界面,客戶錄入一個數據,要打開N個頁面,要登陸N次,叫苦不迭。各種數據不一致的問題接踵而來。
SOA來啦。架構師把各個系統功能類似的模塊抽象成服務,重複的模塊再也沒有了,不同系統間互相調用服務介面。以前要自己寫一大堆代碼,現在搞清楚介面,直接調用另一套Mis系統的服務介面就 OK了。也有了單點登陸,有了portal,有了搜索服務,有了知識庫等等。但是問題又來了:
總有一些很重要的服務,所有的系統都會依賴它,它出一點問題,所有系統都停轉。你開始考慮雙機,熱備,負載均衡。以前用的IBM的主機+Oracle資料庫+EMC的存儲,再後來買更貴的性能更好的。慢慢的你發現,企業掙的錢都他媽的給了IOE。你開始考慮分散式,開始考慮使用開源產品。先寫到這兒。面向過程、面向對象、面向組件、面向服務,這些都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和執行方法,都強調「面向」是因為它們解決問題的出發角度不同。
把一個問題看成過程,就可以用面向過程的思想來解決。
把一個問題看成對象,就可以用面向對象的思想來解決。把一個問題看成組件,就可以用面向組件的思想來解決。把一個問題看成服務,就可以用面向服務的思想來解決。區別是它們從不同角度解決不同問題的效率。
對於它們,你可以簡單理解成包含關係或大小問題,取決你從哪個層面看。我無意長篇大論,舉個實例:我現在嘗試用它們解決你的這個問題本身來解釋你的困惑。
面向過程: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獲得答案。
面向對象:你提出你的問題,我回答你的問題,你獲得我的答案。面向組件:你用中文提出問題,我用中文回答你的問題,你獲得我用中文回答你的答案。面向服務:你在知乎用中文提出問題,我在知乎用中文回答你的問題,你獲得我在知乎用中文回答你的答案。我無意像【安江澤】那樣回答你的問題,是因為我雖然知道你的這個問題屬於「軟體編程」領域,但我嘗試用不同的角度看你的問題,我用這個回答提醒你:
「它們」不僅僅用來解決「軟體編程」、「系統架構」等領域的問題,還能用來解決更廣泛的領域。
但願你能看得清、聽得懂、想得透。
推薦閱讀:
※Swift code will run on Google's Fuchsia OS
※Tensorlang:基於TensorFlow的可微編程語言
※如何理解Scala中的借貸模式(loan pattern)?
※你見過哪些令你瞠目結舌的 Scala 代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