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環線交通來進行城市規劃的方式利大還是弊大?


一般城市的交通結構都不是單一的,以北京來說,是環狀+放射型路網結構,環路結構的一個好處是過境交通不會直接穿過城市中心,而能從環路繞行,減緩城市中心交通壓力。

北京目前的擁堵問題也並不全是由環路結構引起的,北京交通道路建設學習的是當時的蘇聯老大哥,路面很寬,這樣帶來的問題是道路交叉口處效率低,交通壓力大。而歐洲城市則路面較窄,像毛細血管一樣,但交叉口處效率高,很少擁堵。

另外北京城市功能布局問題也是導致擁堵的原因,城市各區域職能太單一,導致巨大的上下班通勤交通流,像天通苑這樣數十萬人口的巨型單一社區每天的通勤狀況可想而知。

總之,交通規劃方式的有效與否與其它方面的規劃是聯繫在一起的


(之前寫論文找的一些資料,希望有用,不記得出處了,感謝原作者)

環線交通的起因,是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城市中心地區交通繁忙。許多城市因此在加強城市中心道路建設的同時,還發展了「環線+放射」狀的快速交通系統,以疏解城市交通運輸壓力。目前,發達國家的大多數城市都建有環狀道路,歐美10萬人以上城市中超過半數建有環路,30萬人以上城市環路擁有率達到85%。我國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也相繼規劃、建設了一定規模的市區環狀道路及環城公路。

環線交通的最初目的是疏解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但實際上,環線交通是向心性交通,其結果形成了向內而不是向外疏解交通。真正疏解交通的是放射狀道路。世界銀行專家並不主張修建環線,因為環線都有出口,大量交通易在出入口發生堵塞,北京的三環至六環就是堵在出入口上,對緩解交通沒有多大好處。

即使修環線也不應超過2條,用於過境交通即可,不要將貨運交通引入城內。另外,環線交通的修建一般標準高,全高架加高速公路,因此投資巨大。

 ps:借鑒

  北京

市域面積16808平方公里,人口1382萬人。從路網總體布局看,北京市是非常典型的棋盤式與環形、放射式相結合的路網結構,目前已先後啟動了二環、三環、四環、五環、六環等快速環線的建設,並已提出了在更大範圍內建設又一高速公路環線——七環的設想。

北京市現有環線中的二環線是我國第一條全封閉、全立交、無紅綠燈的城市快速環路,由15條環繞內城的道路和9條環繞外城的道路構成;三環線於1994年9月建成通車;四環串聯起多個外圍組團,並與7條高速路、12條鐵路、數十條城市幹線相交,全長65.3公里。五環曾被作為公路一環,距市中心10-15公里,全長98.58公里,連接北京市10個邊緣集團、亦庄衛星城以及主要奧運場館和科學城。六環目前是北京外圍的環形高速公路,連接了北京各主要放射性高速公路,連通了北京遠近郊區的多個邊緣集團和衛星城鎮,全線總長190公里。

上海

人口1674萬人,市域面積6341平方公里。根據總體發展規劃,上海的快速路系統將形成「三環十二射」的結構布局。其中內環全線高架,主線4車道,全長47.66公里,是上海立體交通幹線網路的骨架;中環全長70公里,主線為雙向8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是一條肩負「完善路網、均衡車流、服務世博」職能的快速環道;外環線位於上海城鄉結合部,連接10條快速幹道、10座大型全互通立交和徐浦大橋、外環隧道2座越江工程,全長99公里,雙向8車道,機動車設計時速80公里,是對外長途出行的主通道。

 廣州

人口1004.58萬人,市域面積7434平方公里。目前廣州市區共布設有三層環線,包括已建成多年的內環路、環城高速以及正在建設的快捷路。內環路全長26.7公里,其中高架路段長約20.26公里,佔75.8%,雙向6車道或雙向4車道加緊急停車帶,全線共設7條放射線,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已成為舊城區的交通保護屏障。環城高速全長約60公里,全線雙向6車道,多條高、快速路、城市道路相連,成為進、出城交通轉換的重要載體。正在建設的城區快捷路是廣州中心城區內外環之間的一條輔助環路,其建成後可大大提高廣州中心城區路網的通行能力,更進一步完善市區道路系統結構,提高交通效能。

 華盛頓

為了減少通過市中心的車輛,華盛頓特區在市區以外規劃和修建了高速環路,被稱為「首都環路」。全線位於市中心之外,南北和東西直徑約32公里,全長115公里,連接了20多條放射形公路,其中包括7條高速公路。這些環線道路也成為州際道路網。

 東京

自1959年起,東京便開始建設快速路,其快速路系統的布局是沿市中心周圍建一條環路,從環路上放射出8條快速路並與已建成的8條國有高速路連接。此外,還考慮在距市中心10公里處修建第二條環路以及在距市中心15公里的地方規劃大環路——九號環路。根據總體規劃,東京計劃在2011年前建成快速環路518公里。


與城市規模和環線交通的布置方式有關。環形交通的布置方式要考慮很多因素,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小城市布置環線交通是浪費,弊大於利。

大城市布置環線交通大多是出於行政集權角度的考慮,盲目擴張,而非解決交通問題本身,典型如北京、成都。實際上,國內大多數城市環線交通的布置方式是不合適的,把大量的外部交通引入內部來,但內部又缺少足夠的疏解道路和停車場地,同時國人的行車秩序混亂,造成堵上加堵。

當然,也有些做得比較好的,上海、廣州等,這些城市基本上是從解決交通問題出發。

言歸正傳,就這個問題本身,在中國現在的國情下,綜合判斷是是弊大於利。因為有更合適的方法可以解決。


對於作者的提問以「環線交通來進行城市規劃的方式利大還是弊大」,其實是很難回答的,就像對於一個城市的規劃無法簡單用好壞來評價,城市道路網的規劃布局影響因素很多,如自然條件、城市規模、城市用地形狀及布局、對外交通設施等等。但不能否認的是,環線交通自身有一些優勢,並且對於城市發展的適應性很強。

環路的基本作用表現為:

穿越截流——將起點終點均不在環線以內的交通吸引到環線上;

進出截流——對進出市中心的交通起到分流作用;

內部疏解——將環內長距離的交通吸引到環線上。

總體來說,環路主要用以減少直衝交通的彙集,但是,只有當環路車速高於環內1.2倍之後,環路才能明顯起到進出截流的作用,而且環路車速越高,進出截流作用越大,當環路車速達到環內的1.5倍以上時,環路完全可以起到穿越截流的作用,並可以承擔環路範圍40%區域的進出截流。

城市環路有內環、中環和外環。它們的功能各不相同,內環保護城市內核,中環聯繫城市交通,外環分流過境交通。對於大城市來說,在老城區或中心區的外圍,應設置保護環線;在外圍建設外環路,組織過境交通繞城,並對周圍縣城和鄉鎮之間起到交通聯繫作用;內外環之間設多少環路,要看城市用地大小、交通流量及自然地形條件的可能。

一般來說,城市環路需與放射型道路相互配合,例如北京、合肥等。目前,環路+放射式道路系統基本成為我國大城市最常採用的道路網路布局形式。這也和此種路網系統對城市用地拓展模式的適應性有關。

(參考《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


我覺得學規劃的人,最應該深深印在內心的一句話是「因地制宜」,從來不認為這樣一定好,那樣一定不好,所有的討論和評判,都必須有特定的前提,在什麼什麼情況下,或者,針對於某個特定地域。

所以我們來分情況討論

第一,對於過境交通量大的中小城市來說,環形或者半環形路是非常要必要的,可以避免過境交通對於城市內部交通的干擾,而且中小城市發展潛力較為有限,環路對城市用的的限制作用不明顯

第二,對於過境量小的中小城市,環路就沒神馬必要了,棋盤式路網已經夠用,修了也沒什麼壞處,當然這是在道路與交通設計較為科學的情況下

第三,對於過境量小的大城市來說,環路沒有必要而且還會造成很多麻煩,大城市在這個城市化速度迅猛提高的年代,無論是人口還是用地都迅速的膨脹,十年前的城市邊緣可能就是今天的新區,十年前的外圍快速環路可能就是今天市區的必經之路,通勤交通量巨大,過多的人流和交通都積壓在了一條環路上,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都急劇下降,環路一方面限制著城市規模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遠遠達不到設計之初的預期作用,反而不如多修幾條小路不給城市「添堵」

第四,也是最複雜的情況,過境交通量大的大城市,這個我也不知道怎麼說了,這已經不是是否採用環路能夠解決的問題,應該從更廣的層面去分析了

最後,感謝邀請,一家之言,拋磚引玉


一句話…因地制宜,對於北京這樣的單中心大都市,建在多的環,用處都不太明顯,因為大量的交通吸引點都在環內,向心交通是無法屏蔽的…同時北京的地面環路還容易分割用地,破環交通微循環系統。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還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本身城市規劃就不是一個嚴謹的科學,許多問題都是利弊兼有,還是希望樓主能夠提供具體問題,來進行分析。單純的、無背景的分析,李韻瑾的回答就比較全面了,另外,我覺的還要考慮現在的規劃市場的環境,許多規劃為了追求美觀都規劃有環線交通,這個也是一個常見的現象。


個人認為單一討論環線的利弊、不是交通規劃的目的。針對平原城市來說,在實現可達性還是緩解交通堵塞上,環線交通是為數不多可採取的方式。


想補充一個,環線交通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約束、限制城市擴張生長的體現


應該和城市本身空間特徵和,結構以及性質有關吧。

其實很多綜合性的大城市,北京,很典型的環形,很多人說不好。但我個人認為,當下的解決方法中,是一個最實際的方法


環,如果是高架還好一點。如果是普通的地面道路還是不如直線劃分直接,國內交叉口規劃普遍不合理,地面標線就是簡單的車道劃分,通行效率不高。道路規劃也很混亂,一級公路-四級公路。國道省道縣道,最後再來個快速路,主幹道,次幹道。我不知道當時搞這些名詞的人是怎麼想的,道路本來按它的功能可分:主幹,集流,分流,最後是街區道路。就這麼簡單的事搞那麼複雜。環線也是,如果你的設計是合理可行方便居民出行的,那畫多少個環都是合理的。相反,如果沒有經過科學的論證,只是意淫要畫一個環,兩個環,三個環,我覺得這種人搞美術比較好。


推薦閱讀:

東京從城市規劃角度看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如何評價19世紀末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理論?
哪個城市的自行車道最人性化?
如何看待海綿城市?
如何科學地規劃與改進貴陽市的交通?

TAG:城市規劃 | 城市建設 | 交通規劃 | 城市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