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工和中國現在誰強誰弱?雙方之間相差多少?

我發現回答裡面,認為日本軍工不如中國的人,論據基本來源於軍事成果,比如軍事裝備和設施,但是認為中國軍工不如日本的,論據五花八門,靠譜一些的還知道提材料,加工和工業基礎,其餘的的還會搬出來所謂匠人精神,民族性,民品質量,教育水平,還有人拿動漫說事,角度不可謂不刁鑽。

我只想舉個例子,有兩個學生a和b,有人說a很勤每天學習十二個小時,有人說a父母都是高知知識氛圍很好,有人說a智商140,有人說a手裡有頂級的學習資料。但是對不起,b可以考80分,a只能考60,對於此結果,這些人無法解釋


多說一句:

題主問題覆蓋面略大了,軍工預研,軍工研發,軍工製備,軍工後勤,軍民互轉,軍工整合,互相決不可混為一談,然後一個大帽子蓋上,就說是山寨。

針對LS所有敢言中國軍工基本靠抄的人,純粹轉答案:中國的主力武器有多少是純粹國產的?有多少是外來技術?

========================================================================

材料、機床等打基礎的向來是我國的不及格項,私以為組裝為一件成品裝備,才是造供戰爭所用的武器系統的能力。其實組裝這二字太草率,讓人很容易聯想到DIY電腦,零件如果買來就能組裝大運的話,沙特早就不用買F16了。

  1. 比如J10,不管這貨到底是不是從以色列起家,我覺得以此來抹殺、詆毀成飛er的功勞,都是錯誤的。如果人類想飛天只靠噴氣的反作用力即可,那麼現代所有的火箭都可以算作抄萬戶的了,這話按照很多人的邏輯來推理都看似正確,但實際上你我都知道這有多麼荒謬。

  2. J10的小翅膀。鴨式布局的一打兒,誰先做出來的話後面的都算抄襲嘛?都要為了追求一個自豪感,爭一個誰最先設計嘛?
  3. 一款飛機,如果能安倆翅膀就能飛,該有多好,就不會因為這麼多人的莫名其妙的民族自豪感和這麼多人的莫名其妙的發動機危機感而起爭執------拜託,如今連TT自行車、小轎車都要減風阻、都要在放風洞里吹,你當空氣動力學的大哥們都是白混的啊?一丁點的設計失誤直接就是機毀人亡好不?F22三番五次的拍成沫兒難道是自干五吸下來的?
  4. 據說J10的什麼航電什麼軟體的用C還是ADA寫的?作為只能發明易語言的國人都懶得以此為恥
  5. 據說J10掛的導彈設計靈感源於神機箭,我可不是在徒增韓國人自豪感。
  6. 其實老的J10粉絲都黑它肚子上的加強筋來著,你們以為棍子這外號是哪來的?J10後來的型號改成鼓包了,對,抄襲F35,雖然據說這貨設計驗證很複雜,不過我認為這DSI進氣道跟我牙齦上的腫塊形狀區別不大,改日我3D列印一個
  7. 據說發動機是戰鬥機的靈魂,是能量機動的神器,日本為了提高F2戰機的戰力指數,準備放棄副油箱的掛載,改掛兩枚發動機,各方面性能大幅提高,改掛難度不大,發動機不就是買來直接安飛機上的嘛?
  8. 我確定J10座艙里的液晶面板不是國產的,很可能是夏普的,即使是國產的又怎樣,液晶顯示屏技術顯然不是中國人發明的
  9. 拜託J10君,做機動時要時刻想著幾個g的過載里的字母g的含義,很可能不是中國人定義的!!!
  10. ...

對不起J10,你躺槍被例了,可能看到這個回答的人學會了我的方法論,認為光碟無非就是起伏變化,有凸有凹,非0即1,回家操起神針照著盤就扎,不扎出win8對不起我...

  1. 這麼多人說火箭的材料只需要幾十秒幾十天的壽命,要求必須沒飛機材料高啊,我就不說你繞一個看看了,這死亡幾十秒都被你說成沒什麼大不了的,莫非那些火箭失敗的案例都是按照鑽天猴的材料標準來貼的
  2. 這麼多人說長征火箭還用幾十年前的燃料什麼的,人家日本的high 2都用了什麼氫氧發動機什麼什麼的,難道航天領域要的不是成熟穩定的技術么?變革的太快難道不會像high 2一樣老射歪么?幾十年前NASA用裝著不如你手機CPU運算能力的計算機把人射上了月球,你如今卻用手機把小鳥射到豬堆里,還糾結長征為何不用high 2用的最新發動機。
  3. 神舟搞毛啊,幾十年前人家就登月了。拜託,三體人已經研製出了水滴,基礎科學秒殺你地球人,都像投降派那樣一起等死吧。
  4. ...

火箭嘛,一次性的,那麼認真幹嘛,對不?射不準還能像大浦洞那樣,每個周邊國家都怕砸到自己身上,如此便具備了薛定諤導彈的基本特性:在大浦洞落地之前,每個坐標都可能被射中,都處於被射中/不被射中這兩種狀態的疊加...

(看到氫彈字眼,赫然為美帝捏了一把汗,老大哥當初拐賣了多少外國人去曼哈頓,這貌似是公知的...)


簡單說,日本工業很強,零部件很多是世界領先水平,但是日本對於很多重大裝備的綜合研究不足,因為受到某超的壓制,受某些法的限制,還受到國土的限制。很多基礎研究設施不是想建就能建的。

比如軍用飛機領域,日本就不能搞大規模風洞群,所以多數風洞試驗都要包給美國歐洲,因此不能想吹什麼就吹什麼,因此得到的知識就有很多缺陷,因此日本搞新型戰鬥機就擺脫不了受別人的控制。

比如核武器領域,日本不能搞核試驗,只能用計算機模擬,而模擬需要原始數據就只能去跟別人買,買來的是真是假,是什麼精度都要受別人限制。

即使以今天的水平,中國最尖端的工業技術和日本仍然相差很大,但是中國的基礎研究不受任何國家的限制,想搞什麼都可以,所以並不是在所有領域都落後,在某些領域還擁有相當大的優勢。

從長遠來看,中國的工業水平趕上日本是可以實現的,而日本擺脫所有的限制,像一個真正的大國那樣獨立發展軍事科技是不大可能的。

當然,日本也一直在試圖打破現狀,以下報道可見一斑,但俺不認為他有機會成功。

  在2011至2012這兩個新舊年份的交替之際,對於日本來說,其政策變化最大的莫過於軍事領域。堅守了44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則」限制終於被打破,為日本與他國合作研發高端進攻性武器以及向別國出售這些武器打開了缺口。正當人們批評日本放棄和平信念時,日本的下一個動作又開始了。

  來自日本共同社的報道稱,新年伊始,日本政府「宇宙開發戰略總部」的專門調查小組在匯總《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設置法》的修改提議時,建議刪除其中「僅限於和平目的」條款,改為應允許用作防衛目的。同時,該小組計劃在即將召開的例行國會上提交修改後的《設置法》草案。

  環球網評論文章稱,應該看到,日本作為戰敗國,其「戰後」在航空航天領域雖然受到很大限制,但日本期冀成為航天大國的願望從來就沒有放棄過,日本進軍太空的腳步也一刻沒有停止過。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把發展航天技術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戰後」十年之際開始研製運載火箭,50年代末就已具備了火箭發射的能力。1970年2月11日,日本使用L-4S三級固體火箭把日本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成為世界上第4個實現上天夢想的國家。迄今為止,日本已成功研製出5大系列11種運載火箭,發射了50餘顆衛星,成為了一個頗具實力的航天大國。

  還應該看到,日本航天研發走入「非和平」應用決非現在才開始。2003年3月,日本將兩顆間諜衛星送上太空,向構建獨立的太空情報系統邁出一大步,也標誌著日本和平宇宙開發政策開始轉變。去年12月12日,日本將「雷達三號」間諜衛星發射升空,今年年底還準備發射「雷達四號」。從第一顆間諜衛星用於監視朝鮮軍事行動開始,日本已逐步建成了具備監控中國、朝鮮、俄羅斯,乃至視線遍布全球的間諜衛星網。

  人們更要清醒地意識到,日本解除太空研發「限於和平目的」的限制,其背後隱藏的動機是危險的。由於太空研發及衛星發射需要先進、強大的運載火箭技術做支持,而運載火箭與彈道導彈在技術上只隔著—層「薄紙」,雖然目前日本現有的5個系列11種運載火箭只運用於本國的衛星發射,但是,日本也完全可以把現有的固體燃料運載火箭改裝成短程、中程、遠程乃至洲際導彈。因此,人們對日本把航天研發最終用于軍事目的的擔心和批評,完全不是多餘的。

  最後,談到日本航天研發的「非和平」走向,就不能不提日本現任首相野田佳彥。根據1969年的國會決議,日本的宇航研發應以「非軍事」為原則。但正是野田佳彥當選議員後,提出了《宇宙基本法》的立法意向。而他擔任國會法案項目檢討小組負責人之後,更是積極促進該法案於2008年在國會上得到通過。根據該法案,日本的航天研發「必須有利於安保」,在一定範疇內允許太空領域被用於防衛。去年野田出任首相後,將太空開發定位為日本再生的「新領域」,迅速指示在內閣府內成立「宇宙戰略室」,直接負責推進偵測彈道導彈發射的間諜衛星的研究工作。

  從與美國舉行常規軍演,到聯合印度、越南、菲律賓在東海、南海形成「遏華封鎖線」;從在吉布地建立首個海外基地,到自衛隊出兵南蘇丹;從允許自衛隊在維和行動中使用武器,到放寬武器出口限制。日本的一系列行動充分暴露出,它不僅正在放棄「專守防衛」的國防指導思想,而且其遠離「和平信仰」的腳步也越來越遠了。


中國軍工主要差距在材料上面,發動機很多問題都落後在材料上面,包括材料材料加工。這個問題制約很多地方。

日本強的地方也不多,看日本軍隊就知道了,海軍的主力 金剛級是美軍的翻版,主力戰鬥機F15 F4 F16都是直接買的,反潛的是P3,運輸機是C130.號稱自己設計的F2是學習F16.坦克上面90式的火炮是德國授權的,發動機油耗高,裝甲防護不提也罷了。


P1反潛巡邏機曾創造了空中四發停車的世界紀錄,震驚全球,前來觀摩的美國武官不禁豎起了大拇指:「Japan,number one!」。官兵努力挖掘裝備潛能,在貼近實戰的訓練環境中,飛出了新型飛機的極限性能。他們牢記安倍首相的囑託,時刻不忘實現大和民族偉大復興霓虹夢,為新時期的強軍目標不懈奮鬥。


如果僅僅是從軍工產品的設計研發,以及軍工生產所涉及的一些機械加工手段等方面來說:相差很遠

1 軍工產品的設計研發 就以中國和日本從事軍品研發領域的人員對比來說,中國有太多太多的人員混吃等死了。這和中國軍品設計研發的指導思想和中國的體制有關,在此不細說。中國的軍品的設計研發始終處于山寨階段,這個我想大家都沒有什麼異議。而日本,由於二戰結束時所簽署的協議,使得其不能擁有大規模的軍隊和過於明顯的侵略式的軍事裝備和武器,這就使得日本軍工有段時間內處於停滯狀態。上世紀日本經濟的發展,讓日本軍工有了機遇來武裝自衛隊。為了不引起美國和亞洲各國的注意,軍工大都以民品或半民品的形式出現。日本的很多軍工從業人員以學習的姿態,到美國的一些相關涉軍商業工廠去學習。回來後再運用一些逆向工程來研發自己的軍工產品。以日本的坦克來說,在其研發階段,就派人去學習美國的坦克設計思路,儘可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回來後再讓各工廠生產相關零部件,組裝後測試。這就讓日本軍工設計研發直接跳到了軍事裝備的前沿。日本的軍工研發人員榮譽感要比中國強,中國軍工的設計研發人員大都想著怎麼能多巧立名目的搞些「科研經費」,以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

2 中國的機械基礎薄弱。這個薄弱不僅僅是指機械手段。日本的軍工生產是以民品的生產為依託,以民品養軍工,著名的企業有三菱重工等。這些企業對於機械加工如何數控,儘可能的減少人員誤差方面有著太多的經驗。反觀中國,靠的是所謂的一些能工巧匠來達到一些技術要求。這就讓很多的軍工產品精細度受到限制。就以射流葯型罩來說,其產品的廢品率令人吃驚。

3 中國的意識形態導致中國軍工人員很難走出去學進來。日本藉助二戰後的協議,以自衛隊的面貌出現,使得很多軍工從業人員的身影能夠出現在很多國家的軍事裝備的研發上,這就讓日本軍工設計研發方面的理念始終處於高出中國軍工的情況出現了。

無論日本的軍工如何,受二戰後條約所限和日美之間的協議所限,現階段不可能有大規模的軍事裝備。

說的有些凌亂,您將就著看吧。對中國現階段的軍工研發很失望。很多話想說但又不太好說

----------------------------------------------------------------------------------------

感謝大家都評論和點沒有幫助,謝謝你們


私以為中日之間軍工差距在30年

不是我亂說 主要原因還是別人11區 又有底子 又有爹 又有錢 雖然偶爾被爹放出質子鎖死科技樹嘛 但是耐不住仁家會造高達啊

反觀我鱉又窮又土底子不好 還特么發了10年羊癲瘋 後來又自廢武功

要是我鱉當年給力一點 那麼中日之間軍工的差距應該不是30年而是50年


1.任何武器都是一個大的系統,你以為你能加工一個精密零件、生產一個高科技電子元器件、編一個功能強大界面絢麗好用的軟體就意味著能生產出一套高科技武器!?做個航模跟造一架飛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實踐出真知,我想這句話無可辯駁吧!

2.韓國印度同樣有高科技,甚至比中國強大的科技,可是他們的軍工企業水平如何?請自行百度。

3.模仿很容易?韓國的火箭直接拿別人的東西來用還是上不了天!把中國的火箭整個送給日本讓他們模仿一個,他們也未必能把他送上天!再說了,不模仿難道等著美日的蛋蛋來炸翻你的老窩?


我們的軍工不來大姨媽


我就貼個圖 不說話


本人就日本軍工做一些小小的補充,權當給大家提供些樓上正經答案之外的小點心。

日本軍工產品,上一批經過大規模實戰檢驗的就是在二戰中了,以本人熟悉的輕兵器類型而言,日本工程師的表現並不怎麼的。

首先,講一下大家都熟悉的三八大蓋。該槍在戰場上成為了中日兩國共同使用的武器(汗…)雖殺害國人無數,但也曾在戰前出口中國或被國人繳獲來殺敵甚眾。此槍精度高,射程遠,穿透力強,打人能打出透明窟窿。蓋因槍身長及來福線纏距過密所致,因此,近戰肉搏中,雖然槍長適合白刃戰,但是射擊卻無法給對手以停止作用,反而容易貫通對手甚至誤傷戰友,因此日軍拼刺刀時會退子彈。平常射擊殺傷時,貫通傷子彈殺傷力小,彈道周圍的臟器都傷不到,所以大名鼎鼎的三八大蓋只是一把中等水平的步槍。

再說歪把子機槍—大正11年式輕機槍,此槍已有「極品」傾向,首先,它的供彈是同時放六個步槍彈夾進到一個大的供彈夾里,此舉是日本人工業規模有限,盡量讓步槍機槍供彈具通用的做法。可是這大大的提高了供彈操作的複雜度和故障概率,據美軍紀錄,嚴格刻板的日軍士兵可以保持五百發不出故障…其次,此槍攜帶極為不便,該槍之所以「歪把子」,是因為方便肩部抵住槍托時,射手頭部不必傾斜,可是這個設計使裝彈機偏左,重心也偏左,扛在左肩時,槍往外翻,要不停使勁兒,扛在右肩,碩大的裝彈機又抵著你的腦袋,要拎著?沒有安提把!所以,一直端著它是最舒服,只是你能端機槍端多久呢…; 再次,該槍兩腳架設計的賊高,仰射沒問題,平射和俯射,射手都要直起身子來,成為各種活靶子,而當你忍不了這一切,端起槍衝出去掃射泄憤之時,沒有設計任何定位的兩腳架會隨著慣性「叮噹」 亂甩…最後,該槍還有各種雷人之處,比如沒有提把只能提槍管,結果小日本用布套上打得發燙的管子…該槍聲音獨特,經常被我抗日軍民判斷出火力點從而布置兵力,以及抵肩射擊的部位就抵在鎖骨上等等…

至於最後一款「極品」槍械,那就是—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式手槍!該槍非常極品!

第一,我國軍民發現,此槍穿透力極差,穿透不了五層棉被!離遠一點也打不穿農村木門!第二,該槍故障率極高,美國士兵稱此槍連自殺都無法保證,撞針非常之脆且易斷,所以不得不加帶一根備用撞針;第三,安全性差,易走火,不僅有設計本身的原因,而且還因為,該槍扳機環太小,在中國東北帶著厚手套用槍,手指塞不進去,所以很多走火都是強行塞指頭造成的!該槍還有一大特點,那就是拋出的彈殼都是直上直下的!日本鬼子憤怒的射擊,滾燙的彈殼落下來砸他…

總之,看看二戰這三款輕兵器,我們就發現,小日本的思路有時非常詭異,看來他們應該請原研哉什麼的提高一下他們輕兵器的人性化細節和人機工效吧…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

沒想到看見了這個問題,拜託你們用你們的腦子想想你們說這些話最起碼也要看看事實。

你們一不懂軍工,二不懂國情。然後就空口放炮!

山寨,模仿?什麼東西都能逆向研發的么?

沒看過航空發動機,沒見過風洞群,就坐在地上看井裡的天空。呱呱亂叫

既不懂戰爭,也不懂戰略,就知道先進武器先進軍工。不是什麼越先進約好,有的可靠穩定才是第一位。

再說你們平時的信息來源都是哪接受的?

請你們睜開眼睛看看世界吧,看看我們這條騰空欲起的龍。

如果你們還在做夢,那趁早走開,少丟人現眼。


日本有過核戰爭經驗,中國沒有


對軍工不熟,只說一個外行人也能明白的道理:

中國的軍工追求大而全,高端先講有沒有,再講好不好;低端講究成本控制,大量生產。想想二戰蘇軍武器是什麼樣子,大概就能想想中國武器的研發思路了。所以中國武器真心對人不大友好。

在高端,不計成本的搞有沒有的結果,就是喪心病狂的山寨。但是你想想49年國內軍工是什麼現狀,就可以想像到80年代大批裁撤前能夠普及自動火炮,有自己的殲擊機,就已經不錯了。

現在嘛……其實最頂尖的那批武器還是不怎麼樣,但是有原子彈導彈衛星等,比沒有的強一個數量級;

倒是一些中端的武器可以說在質量和成本上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可以用一次性機海戰術和人家拼錢,絕對划得來。

至於低端嗎……上面很多說這說那的,我想說:現在最低端的山寨機在打電話上,和頂級手機有本質區別嗎?

現在武器的本質問題其實上面說的都很對

1 高端缺材料,所以現在各大學校吃軍工研究的飯很容易,保密也不嚴,我都看過太行的發動機局部圖片公開展示,假以時日這是能用錢堆出來的,所以只是時間問題

2 缺實戰檢驗,很多質量和設計的問題,其實就是缺實戰。美國的武器當初不也是一堆奇葩,美國沒有黑心軍火商,美國沒有奇葩設計?這是避免不了的,模擬也沒用,演習更是笑話,吹風洞還能連對方駕駛員一起吹?多打幾次自然就設計出好的了。製造商可以欺上瞞下,難道還能騙敵軍不成?

這個問題就大了……起碼短期沒法解決

其實缺實戰這個日本也有,所以有日本坦克居住性能良好空調頂級但是不能涉水的笑話。


差一隻美爹。


知乎這地方看似一堆各種博士科研人員集中地,談到實際工業生產問題就和普通民間論壇沒區別,至於談國防行業那就和小白論壇一樣,基本沒幾個軍工企業家庭出身和專業出身也配談軍事?空軍作戰部啥時候能有你們這樣樂觀就好玩了。


這是五大流氓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既然要分析這個問題,我覺得就拋開情感客觀分析

中國軍工真的沒有日吹說的那麼爛,國產武器現在挺厲害的,火箭都能送上天,航母都能送進海,大運造出來了,隱形戰機成型了,你非要說這全是抄來的成果,我把武器的照片給你,你給我抄一個我看看。

不得不承認,日本的精密儀器和光學設備製造技術某種程度上說比美國還強,戰爭中佳能尼康搖身一變,兵器上的光學元件源源不斷抵達戰場,三菱豐田搖身一變,坦克裝甲車源源不斷開上戰場,這可不是天涯、鐵血上的危言聳聽,大型企業的軍工背景是日本發動戰爭後的遺留產物,我們沒什麼理由不承認對手的長處。反觀中國在一些核心技術上是有短板的,比如發動機製造技術。

但是這是否就意味著中國軍工不行?甚至意味著中日開戰中國會輸?

當然不是,日本是會製造一些精巧的玩意兒,但是就現在中日實力對比而言,中國軍隊還是有你打掉我多少東西,我就打掉你多少東西的能力的,而戰爭已經證明,蘇聯那種拿著成塊的鋼鐵鑄造出來的鑄造件安裝起來一樣能打仗,咱還發愁什麼?

飛機一時半會造不出來太多,導彈還是可以的,處理器雖然還是邯鄲學步,沒有國際競爭力,但是跟日本打一仗也絕不至於丟人現眼,這樣看,就戰略縱深來講誰先撐不住?好像是日本啊。就資源儲備來看誰先喊停,還是日本啊。而且中國人的心態擺在那兒,輸給誰都不能輸給日本,你要說跟別國開戰老百姓砸鍋賣鐵支持國家值得觀察,跟日本開戰絕對不用有疑問,砸鍋賣鐵報仇雪恨那是必須的。奧,我個人並不是想跟日本打一架,就是就事論事而已。

有人就說了,可是戰時日本國土狹小吃虧啊,而且兩國不願意打得兩敗俱傷,我們怎麼能證明你說的是真的,戰爭不等於軍工生產能力啊。

那就告訴大家一個辦法吧,日本的武器出口其實解禁的差不多了,中國卻還有很多限制,武器出口,中國已經不比日本沾光了,世界上打仗的地方挺多,我們就等著過兩年看看軍火買的怎麼樣,這個答案不就有了嗎?


樓主這個問題問的角度很新穎……如果日本軍工實力比中國強,美國何必拉攏日本和亞洲各個嘍啰圍堵中國,靠日本一家不就行了么?難道美國閑的蛋疼…-_-#


中國最頂尖的軍工這幾年還是進步很快的,但是我覺得有一點最大的不足,太閉門造車了。由於專業原因,我的研究方向是現在軍工領域非常熱門的,接觸過不少國內最頂尖的研究所人員。他們聰明,努力肯干,但是就是交流的機會太少了,我曾經參加過一些美國英國軍工相關的研究項目(當然屬於學術研究,對於國際學生來說已經基本沒有密級可言),但是和他們交流中哪怕隨便說說他們都極其重視並且會反覆研究。總的來說國內十分渴望得到外部的信息和互動,但是不知道是主觀客觀原因條件太少,主要交流都和歐洲的國家,比如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電子方向的,國內對俄羅斯那一套不是太感冒),很難接近英美的軍工體系和交流技術思想。日本在這方面條件好得多,雖然日本的地位決定他不會什麼都做,但是他至少可以什麼都參加並且隨時保持和國際最先進交流


轉載北朝用戶kgb1059的文章

先說C1運輸機

話說,我本來有個稿子是吐槽日本運輸機的

原來打算投給現代兵器,結果爛尾了

C1值得吐槽的地方多了去了,和C2的毛病一脈相承,川崎這是祖傳病

首先,C1發動機選擇是有問題的

發動機選擇是普惠的JT8D,追求的是渦扇發動機的技術先進性,因故沒有選擇普惠提供的JT4A渦噴機,其實該機載當時日本民航使用的DC-8上面大量使用,通用性和採購都很便捷,從乾重、耗油率、迎風面積來說,JT4A是更合適的

GE提供了當時正在準備出口西班牙的3400shp渦槳機T64,日本人直接看不上渦槳

後果就是推力略顯不足

當然,這也涉及三菱和PW之間骯髒的PY交易以及排擠石川播磨重工的因素

其次,請看C1的空重

請問使用同樣JT8D-9動力的DC-9-30

C1在翼展相當機翼面積大出33平米,機長稍短,機體直徑遠大,軍用運輸機的強度理應更大的前提下

是如何做到空重比DC-9-30還輕了2300kg的?

代價就是1814m最大起飛重量,C1比DC9-30輕了近5噸,要是把這個長度放到2200m跑道,那就是接近9噸了

美國海軍C9,是DC9的軍用型,C9A的發動機和DC-9-30和C1一樣,都是JT8D-9,人家是為啥要把空重做到27噸,MTOW做到50噸的

C1真是要學習啊

再次,是性能虛標

C1所謂11噸的載重是2200m跑道搞出來的極限/超載載重,實際上由於地板強度不足,不能經常使用,更不能在野戰機場使用

650m起飛距離,載重不能超過3噸

1200m跑道,才是5.5噸載重

至於為什麼選擇這種短距起降距離

那是因為空自主導該機論證、經歷了二戰的老朽們,直接把當時自衛隊C46的標準哪裡生搬硬套了

連C82/119都看不上,又嫌棄使用R2800的C123不夠現代化

C1的問題原因一:在於空自的老朽們,拿自衛隊原有的貨運機C46(空自C47主要做人員輸送和小件散貨輸送),來套新型運輸機STOL要求過高,太激進,對航程和載荷只要求不比C46差,又過於保守且忽視了戰後航空運輸大件化的趨勢

C1的問題原因二:蝗蟲國的技術官僚們,由於戰後長期沒有整機研製的經驗,導致其整體水平已經開始落伍。為了實現集中力量重點突破,也是為了財閥分肥,導致日本航空工業中獨特的專業領域劃分,分機種,各個財閥各管一坨。而60年代,日本航空工業中水平最高的三菱。

YS11研製中,三菱團隊起到主導作用,但是軍用運輸機/大型機的研製被劃分給了川崎。因此在研製過程中,三菱上下其手,分包到機翼和動力分系統後,借口尋求先進技術,選擇JT8D-9發動機。此時的JT8D-9,推力比JT4A小了1500-2000磅。這就直接導致了推力的不足。

推力不足,又要實現500m起飛,就只有狂砍重量,搞出了C1這麼一個結構強度不足,實際上不能重載,航程/載荷都捉急的貨。

我們再來批判C2運輸機

首先

141噸的MTOW是wiki的數據,不知道是那批日吹給改的

防衛省平成25年自己的PPT裡面是MTOW120餘噸,最大載貨越30噸

這個141噸MTOW,37噸載貨,是在C2基礎上發展的民用型號YCX的計劃數據

指標之弱雞,我就不多罵了

再說發動機

C2用的CF6-80,是E767/KC767的CF6-80C2B2,而非C-5M用的CF6-80C2L1F

CF6-80C2B2的推力是266kN,而CF6-80C2L1F是246kN

看起來本子這個推力更大對不對?

呵呵,其實CF6-80C2L1F是為了適應C-5早期型機翼載荷的減推版,這個減推


中國長劍十5小時炸光全日本核電站 日本核能發電佔到30%左右 而日本沒有任何現役導彈射程超過200公里 日本也沒有轟炸機 還要討論什麼?


推薦閱讀:

友誼的小船要翻?印度媒體對俄制武器破口大罵
三棱軍刺竟然也是自古以來?細說中國古代的三棱刺型武器
震撼:解放軍歷史上最殘酷的戰地攝影
有沒有人覺得殲20長的有點丑,而且沒有腰?
買新飛機加神盾艦?今年台灣可能會提高4個方面的軍力

TAG:軍事 | 中日關係 | 軍事工業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