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宗教有崇拜感,卻越來越難有親近感和被觸動,怎麼回事?

從小崇拜佛教,相信信仰的力量,沒有專業學習過,但耳濡目染很希望可以有所開悟,很希望宗教可以帶給自己心靜、慈悲、放下。

可越來越難在寺廟裡找到清凈感,看了朝聖類紀錄片,竟然沒了以前的觸動。不太喜歡自己這樣。是麻木了嗎?還是沒有修行,離佛越來越遠了?


善男子。復有十二種勝法。菩薩成就。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二。

一者 安隱心為與一切眾生樂故。發菩提心。

二者 愍念心他惡來加能忍將護不生異相故。發菩提心。

三者 大悲心為荷眾生大重擔故。發菩提心。

四者 大慈心為拔一切惡道苦故。發菩提心。

五者 清凈心能於余乘不生願樂故。發菩提心。

六者 無染心為離一切煩惱濁故。發菩提心。

七者 光明心為求無上自性清凈光明照故。發菩提心。

八者 幻心能知諸法究竟無物故。發菩提心。

九者 無物心能知一切無所有故。發菩提心。

十者 堅固心於諸法中不可動故。發菩提心。

十一者 不退心能證諸法究竟盡故。發菩提心。

十二者 度諸眾生不生厭心如說修行故。發菩提心。


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首先恭喜您。崇拜之心退卻,不是離佛遠了,而是離佛更近了。

最初的崇拜來自過去的因緣善根。您那時候是盲目的、迷惑的、表面的,也就是迷信。

現在通過耳聞目濡的熏習,智慧開啟。迷惑和盲目退卻,冷靜和正信現前。

但是僅有這一步還不夠。雖然迷信的熱度已削弱,正信的智慧也要增長才是啊。

學佛不是看別人怎麼修行,而是尋找自己的過失加以改正。

真實的利益才會增長您的信心。

拜佛是好的,可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要拜。拜佛的目的是成佛,成佛的方法是踐行。解行相應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有進步才會更有信心。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中阿含經:《念處經》(九八)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拘樓瘦,住在劍磨瑟曇拘樓都邑。

  當時,世尊告諸比丘說:

  「有一道,凈眾生,度憂畏,滅苦惱,斷啼哭,得正法,謂四念處。若有過去、未來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悉斷五蓋、心穢、慧羸,立心正住於四念處,修七覺支,得覺無上正盡之覺;我今現在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悉斷五蓋、心穢、慧羸,立心正住於四念處,修七覺支,得覺無上正盡之覺。云何為四?觀身如身念處,觀覺(受)如覺(受)念處,觀心如心念處,觀法如法念處。

  什麼是「觀身如身念處」?

  「比丘者,行則知行,住則知住,坐則知坐,卧則知卧,眠則知眠,寤則知寤,眠寤則知眠寤。」

  「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觀分別,屈伸低仰,儀容庠序,善著僧伽梨,及諸衣缽,行住坐卧、眠寤語默,皆正知之。」

  「比丘者,生惡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斷滅止,猶木工師、木工弟子,彼持墨繩,用絣於木,則以利斧斫治令直。」

  「比丘者,齒齒相著,舌逼上齶,以心治心,治斷滅止。猶二力士,捉一羸人,處處旋捉,自在打鍛。」

  「比丘者,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長即知入息長,出息長即知出息長,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覺一切身息入,覺一切身息出。覺止身行息入,覺止口行息出。」

宗教不能給您帶來"心靜",「慈悲","放下

只有你自己才能給你帶來"心靜",「慈悲","放下

通過崇拜來獲取滿足感,這是培養貪慾,而不是修行

真想清凈?修四念處吧。


……阿難,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於是……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凈。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得人身如指間塵,失人身如大地土。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得人身就如山巔穿針、牆上灑豆,又如盲龜浮海,大海中飄流沉浮,百年才能來到海面透一口氣,要找到一根可以倚靠攀救的浮木實在不容易,尤其浮木上還要有個孔,讓盲龜的頭伸出來以便漂浮,實在是難上加難,何況還能親近釋家、得遇善友、得聞佛法,題主您實實在在是要感恩過去無數生的自己,感恩那些生生世世的積累。

請生希有珍重之心!

珍惜吧!

祝福您,祝福!


佛法不是來崇拜的,而是來成就的,不學修佛法,那點崇拜的信根也早晚會退失光的


能自己堅持追尋,即使不親近宗教,也是好的,慈悲慈悲


宗教和政治本來應是好的。但是。。。。

最後發現只有數據和理論不會騙人。

尋找智慧,

古之真人所留經典足矣。


佛陀的教法只關乎慈悲與智慧。感動和觸動,若與慈悲和智慧無關,也只是情緒或無明,並沒有什麼值得追求讚歎的。某些情況下,情緒不再容易起伏,或許因為你的心不再那麼紛亂顛倒,這恰恰是進步的表現。一顆玻璃心並不等於能成就佛果。


你的感覺是對的,現在的佛教早已背離了原始佛教的清靜自在,烏煙瘴氣,黑幕重重,寺廟商業化氣息嚴重,成了斂財的地方,再加上每天早晚念經持咒,傷害眾多無形眾生,寺廟氣場很差很差,最好不要去。現在的修行以家庭為道場,圓滿自己的責任,修除自己習氣,償還累世的業障。


隨緣吧


推薦閱讀:

這种放生真的符合佛教理論嗎?
HH 第三世 多傑羌佛是真佛嗎?
如果要開悟,往生極樂世界,只能是人嗎?貓啊狗啊,可以嗎?
《金剛經》生活 - 經題
為什麼佛教起源印度,卻能在中國得到發揚?

TAG:佛教 | 佛教文化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