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呂思勉先生對陳霸先評價很高,反而認為漢武帝李世民不過中材之主,遠不如陳武帝?
陳武帝平定侯景之亂,北卻強齊,西破王綝,南定蕭勃。短短數年之內,一統南方,惜乎年華短暫,若給他時間,他能否一統中華?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綜合的看他推崇的歷代封建帝王的理由和呂思勉所處的時代背景,然後就能知道背後的原因。
除了陳霸先,呂思勉還喜歡隋文帝。看看他對這些人高評價的理由。比如關於隋文帝,在隋唐五代史中,有關隋文帝的部分。他提到了隋文帝志在攘斥之以安民,而不欲致其朝貢以自誇功德。至於說陳霸先,則在兩晉南北朝史上,說處如比困境,而能克敵衛國,陳武帝誠可謂天錫(通賜)智勇,觀於此。又提到又是處武夫專橫,土豪割據,陳氏開創之艱難,實十倍於宋、齊、梁三朝而未有矣。
列上這些評語,就知道,呂思勉喜歡那些帶領弱國以弱勝強且結束地方武裝割據的君主和雖然統御強國卻不過分運用武力欺凌弱小,強迫納土作貢的君主。想想看呂思勉所處的時代,以上兩種君主或者元首國內國外都沒有,他不但失望於國內軍閥混戰,結束地區軍事割據無望,又失望於國際強國林立,恃強凌弱,欺壓中國。因此,呂思勉對於漢武帝、唐太宗沒有好評價在正常不過了。因為他自己代入的不是強盛處於封建巔峰時期的中國,而是快被消滅的,如當時中國一樣的弱國。因此,在評價有些君主的時候,難免有偏頗甚至雙標的地方。雖然,作為史家,呂思勉可能不夠客觀,有時言辭驚世駭俗,但是這個形象卻是很立體的,透過字裡行間顯露無疑。
至於說陳朝能不能一統天下,可以說當時無任何機會。因為侯景之亂把南方最後士族的力量摧毀,加上相比南梁,丟失巴蜀,甚至長江中游要地荊襄都是三國爭搶的前線地帶,根本無力與北齊北周抗衡。論官方賬面人口,北齊三百三十多萬戶,北周不足百萬,而陳朝滅國才六十萬戶,當然,實際人口必然遠多賬面數字,但是賬面數字是中央政府國力的體現。陳朝毫無統一的可能。
不說呂思勉,就談陳霸先。
題主的問題:陳武帝平定侯景,北卻強齊,短短數年之內,一統南方,惜乎年華短暫,若給他時間,他能否一統中華?
陳朝統一南方靠的是武帝、文帝、宣帝三代人的努力。放幾張圖。
559年(陳霸先去世)
561年
563年
567年
569年
永定三年(559年)武帝死時陳朝的實際控制範圍非常有限,文帝即位先後討平王琳、留異、周迪、陳寶應、熊曇郎;宣帝平華皎、歐陽紇,才真正意義上完成了對南方的統一。南朝最後一次北伐也正是在宣帝徹底統一南方之後的太建三年(570年)發生的。
呂思勉深受梁啟超的「新史學」的「史學革命」史觀的影響,為了符合他信奉的嚴復的《天演論》思想而研究的史觀角度,各種為黑而黑的風格,是我見過的視角最詭異的史觀。
生不逢時,南朝統一的機會在北魏末年六鎮大亂時,如果陳霸先當時為帝,大有可為。奈何蕭衍的性格,可惜了陳慶之。
漢武帝那個我倒是看到了,他說漢武帝是個多血質的人,如何如何,的確黑了一番。
可是他對李世民評價低嗎,我沒記得啊?我只記得我看他寫的通史上面明明說「李唐開國實際上是唐太宗」
這不叫黑吧。
呂思勉有點兒強調個人能力而非歷史功績
這樣理解起來就容易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哈姆雷特 同理也都有自己喜歡的主子。
應該不能,當時西魏北周正在強勢期,而且侯景之亂後北方對南方已經有相當的優勢。當時就去打被北周削弱一個北齊,陳就打了很多次,最終也就站拒了淮南。而北周和陳的交戰,基本都是北周壓著陳打。。。很難翻盤
他對賈南風也很欣賞
呂思勉歷史見識不過是民國包郵區高小老師的水平啦,說的話能當真么?
推薦閱讀:
※先秦常見人名列表
※【西漢篇】古之烈士尚且不如·至情至性的土地神欒布
※為什麼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叫隋文帝不叫隋武帝或隋高祖?
※書?毛澤東詩詞鑒賞
※紅樓夢裡的歷史2:出嫁一年就死掉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