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修持法可以捨去對色身的貪愛,白骨觀需要名師指點,自修易走火入魔,希望有對佛法精通的高人為我解惑?

本人16歲,與佛有緣,對佛法忠誠信仰,望高人指點


朋友,我勸你最好思考清楚,自己為什麼而學佛?為什麼要捨去對色身的貪愛?

就我個人的所知,如果真的發心修禪定,決心捨去對色身的貪愛,其最終是會影響到修行者的「性慾」的,乃至會影響到未來的婚姻生活,正所謂「離欲得初禪」,我看朋友這麼年輕,是否已經考慮好了這方面的影響?

朋友提到的「白骨觀」屬於「不凈觀」的一種,實際」不凈觀「還有」膿血觀「等不同觀法。而「不凈觀」和」出入息觀「是佛法的」二甘露門「,可以說,這兩個法門,不管是修大乘還是小乘的修行者,最終必定要修的。如果朋友想了解這方面,我推薦朋友可以聽聽成觀法師的《天台小止觀》,他會在其中,具體的講到以上兩個法門,以及」修禪「的種種注意事項。以下是相關的視頻網址:

成觀法師《天台小止觀講解》 - 佛弟子網

不過最後還是提醒朋友,佛法的修行將機緣,有多少機緣修多少法,所以朋友要考慮清楚。不過朋友如果真的想斷種種貪染,發心出家,弘揚佛法,我將是非常讚歎的!


建議先從觀修「無常」開始,這是最安全的一種方法。

觀外在世界的變化,寒來暑往,花開花落,政權更迭,聚散離合等等,都不離無常。

同時,我們每一個人最終都要面對一個無常,生即必死。

看見問題的標籤有藏傳佛教,就建議你閱讀宗薩仁波切,慈誠羅珠堪布,索達吉堪布的開示。16歲能清晰知道自己對佛法的希求是非常大的福報,三寶加持,阿彌陀佛。

本人學佛的境界並不能為你提供足以解惑的回答,唯一能做的就是為你祈禱,祝你早日遇到自己的上師,阿彌陀佛!


知幻即離,知離即覺。

貪慾的捨棄是心空意凈自然而然,並不是靠有一個什麼外界方法強加給你或者靠強忍就捨棄貪慾了,這只是頭上安頭而已。貪圖沒有慾望也是貪。煩惱與菩提不二,不悟自然「我」為貪慾所苦,開悟自然煩惱變菩提。

說了那麼多,題主可察覺,什麼是貪慾?你為何要捨棄對色身的貪慾?是誰在貪?


太多了。

比如談戀愛失戀。

比如炒股傾家蕩產。

比如不順心的事多了。

你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嗎?

走火入魔——你怎麼理解的。

怎麼個走火?

怎麼就入魔了?

走的什麼火,入的什麼魔?

誰,入魔?

誰。

PS:問題雖多,要一個一個來喲。

迴向:

諸行無常,是為真常。

諸法無我,明晰因果。

願諸所聞,得此寂靜。

了無本心,常自安樂。

頂禮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聖賢佛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大般若經 念住等品

第二分念住等品第十七之一

  「複次,善現,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謂四念住。云何為四?一、身念住,二、受念住,三、心念住,四、法念住。

「身念住者,謂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雖於內身住循身觀,或於外身住循身觀,或於內外身住循身觀,而永不起身俱尋思,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受念住者,謂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雖於內受住循受觀,或於外受住循受觀,或於內外受住循受觀,而永不起受俱尋思,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心念住者,謂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雖於內心住循心觀,或於外心住循心觀,或於內外心住循心觀,而永不起心俱尋思,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法念住者,謂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雖於內法住循法觀,或於外法住循法觀,或於內外法住循法觀,而永不起法俱尋思,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審觀自身,行時知行,住時知住,坐時知坐,卧時知卧,如如自身威儀差別,如是如是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審觀自身,正知往來,正知瞻顧,正知俯仰,正知屈伸,服僧伽胝,執持衣缽,若食若飲,偃息經行,坐起承迎,寤寐語默,入出諸定,皆念正知。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審觀自身,於息入時念知息入,於息出時念知息出,於息長時念知息長,於息短時念知息短。如轉輪師或彼弟子,輪勢長時知輪勢長,輪勢短時知輪勢短;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念知諸息若入若出長短差別。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審觀自身諸界差別,所謂地界、水、火、風界。如巧屠師或彼弟子斷牛命已,復用利刀分析其身割為四分,若坐若立如實觀知;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察自身地、水、火、風四界差別。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審觀自身,從足至頂種種不凈充滿其中,外為薄皮之所纏裹,所謂此身唯有種種發毛爪齒、皮革血肉、筋脈骨髓、心肝肺腎、脾膽胞胃、大腸小腸、屎尿涕唾、涎淚垢汗、痰膿肪[月+冊]、腦膜[目+蚩]聹,如是不凈充滿身中。如有農夫或諸長者,倉中盛滿種種雜谷,所謂稻、麻、粟、豆、麥等,有明目者開倉睹之,能如實知其中唯有稻、麻、粟等種種雜谷;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審觀自身,從足至頂,不凈充滿,不可貪樂。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往澹泊路觀所棄屍,死經一日或經二日乃至七日,其身膖脹,色變青瘀,臭爛皮穿,膿血流出。見是事已,自念我身有如是性,具如是法,未得解脫,終歸如是。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往澹泊路觀所棄屍,死經一日或經二日乃至七日,為諸雕、鷲、烏、鵲、鵄、梟、虎、豹、狐、狼、野干、狗等種種禽獸或啄或攫,骨肉狼籍,[齒+查]掣食啖。見是事已,自念我身有如是性,具如是法,未得解脫,終歸如是。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往澹泊路觀所棄屍,禽獸食已,不凈潰爛,膿血流離,有無量種蟲蛆雜出,臭穢可污過於死狗。見是事已,自念我身有如是性,具如是法,未得解脫,終歸如是。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往澹泊路觀所棄屍,蟲蛆食已,肉離骨現,支節相連,筋纏血塗,尚余腐肉。見是事已,自念我身有如是性,具如是法,未得解脫,終歸如是。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往澹泊路觀所棄屍,已成骨鎖,血肉都盡,余筋相連。見是事已,自念我身有如是性,具如是法,未得解脫,終歸如是。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往澹泊路觀所棄屍,但餘眾骨,其骨皓白,色如珂雪,諸筋糜爛,支節分離。見是事已,自念我身有如是性,具如是法,未得解脫,終歸如是。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往澹泊路觀所棄屍,成白骨已,支節分散,零落異方。見是事已,自念我身有如是性,具如是法,未得解脫,終歸如是。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往澹泊路觀所棄屍,諸骨分離各在異處,足骨異處,腨骨異處,膝骨異處,髀骨異處,髖骨異處,脊骨異處,脅骨異處,胸骨異處,膊骨異處,臂骨異處,手骨異處,項骨異處,頷骨異處,頰骨異處,其髑髏骨亦在異處。見是事已,自念我身有如是性,具如是法,未得解脫,終歸如是。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往澹泊路觀所棄屍,骸骨狼籍,風吹日曝,雨灌霜封,積有歲年,色如珂雪。見是事已,自念我身有如是性,具如是法,未得解脫,終歸如是。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往澹泊路觀所棄屍,余骨散地,經多百歲或多千年,其相變青,狀如鴿色,或有腐朽碎末如塵,與土相和難可分別。見是事已,自念我身有如是性,具如是法,未得解脫,終歸如是。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如於內身如是差別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於外身住循身觀,於內外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隨其所應,亦復如是。

  「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外俱受、心、法住循受、心、法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隨其所應,皆應廣說。

  「善現,如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外俱身、受、心、法住循身、受、心、法觀時,雖作是觀而無所得。善現當知,是為菩薩摩訶薩大乘相。


讀楞嚴經,誦楞嚴咒,「頓舍世間深重恩愛「!

神奇到你懷疑自己是不是不理性!


先知道一點:不凈觀、慈心觀、數呼吸觀等都是佛陀曾經講過的幾十種修止、觀達到四禪八定境界之一的方法。

這些方法未達到四念住的無我解脫輪迴證四果阿羅漢,無論從見地、行持、證得的都是不同。

所以有這功夫不是代表證聲聞四果、菩薩見道。

用這些止觀方法的目的是 改變我們以前無法對眾生無敵意無嗔害,心中常不念感恩一切如母眾生

否則連基本的五戒都做的一塌糊塗,所以還是要修持一下的。

但看您16歲,可能聽聞的不多,發心是好的,但請注意方式錯了也是不行

就好比明明意願向西走,意願是向西,結果看不懂地圖,走了西南、西北向,走了大半還得繞,最傻就是走了東了。。

不凈觀在泰國等南傳佛教是真槍實幹

國內我還沒聽過這個環境,泰國僧團向政府醫院申報要修行,真的對著剛斷氣的人體看著他腐爛、蠕蟲侵蝕、白骨、骨頭風化。

很多修不凈觀的都是僧人,因為戒律是不淫嘛

在家人五戒只是不邪淫,所以還是有夫妻之禮的,所以很少在家人也願意真修這個法門,因為還有家庭,如果真修成四禪八定,內心的快樂當然比淫慾快樂,但目前我們沒有,修成了還不如出家對不?

所以這個問題您還需先聽聞多幾年經典、思維,不急。持凈戒也不是啪一聲就完成了。。

五戒好修定,不是一受了戒就持得好啊,持得好的話整個氣質都變了,內心與以前相比粗俗煩惱少多了,待人接物也柔和懂分寸多了。才有環境修止觀或者四念住(解脫法),否則連憶持一個止觀方法,20分鐘各種雜念,殺盜淫妄各種念頭,昏沉掉舉睡著了都有。。

做好了這個五戒,才學止觀,才分清我在幹什麼的定,定到哪裡了?頭跟尾都不知道是什麼、幹什麼的。所以修定確實需要出家師承,而且是修得好的,人家修幾十年比我們只看到眼前明白,理論與實踐不一樣啊,體會不同,學理論沒什麼難度,做不同,難度不同,做到又不同。

都是修四禪八定,比較推薦您修慈心觀,要點就是4個「願我無敵意、無嗔害、無憂苦、保持快樂」在上座、步行禪中使用

而在平時生活中,比如對待父母、同學、街道可憐的乞討者,選一句來持續的憶念,這樣去面對身邊的人。

您說的不凈觀,並不是對著不凈觀圖片、醫學解剖錄像就能修成的,這會感覺無常,那會又掉了,這個修法不是僅看電子設備這個環境就足夠的,就好像數呼吸觀察呼吸,難道在車水馬龍的大馬路上觀阿,肯定不行啊吵得無法了,這個環境不適合,未達到標準。。

您用走火入魔這個詞,放心好了

一般人根本沒建立清凈梵行、修持四念住的功夫!!

一般人根本沒建立清凈梵行、修持四念住的功夫!!

一般人根本沒建立清凈梵行、修持四念住的功夫!!!!!!!!!!!!!!!!!!!

重要的話提三遍。。

受了三皈五戒是有護法神護你「五戒」的,是護你「戒律」,不是護你做其他事情生活事情,假如五戒常犯、不懂開遮持犯、也無道德、聽聞正法的智慧。護法神看了都很可能掉頭跑說「你愛咋搞咋搞吧」。。

自己不懂學止觀阿含經、論部,所以自己都無梵行清凈、也不懂佛陀的開示,外道心態,模仿坐著的動作而已。他們搞得這個當健身健心就足矣,對這個事情自己發心不明不白的,對種種止觀連名字都聽不懂,做的途中是什麼也絲毫不懂,對要達成的結果也不知會如何前中後通通不懂。。。

心理常見的疾病是抑鬱、神經衰弱敏感,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礙都有,但這些是錯誤的知見,日積月累用錯誤的思維習慣所引起的。而這些人是坐那麼幾十天是自願閉著眼睛意淫自編開頭 自導中途 自演還當真,這種人確實很多。

真正的阿修羅、六欲天主根本不鳥的,因為這些人「弱爆了」,幻想有啥子值得去破壞呢?他愛怎麼high怎麼high嘛。。

還有就是有的人真的快成就一種止、觀的定力之前,一些福報大有神通的阿修羅六欲天等,他們是還有淫慾的眾生,跟你往昔有仇恨,或者看到你居然想超越他純碎嫉妒心想攔住你,不希望你離開欲界的狀態,但真修行人怎麼會因為這樣不修,發怒了呢?

真正學止觀也不是知乎大家分享幾個答案就一路子到家,當然末學也只是比您大2年,我們還得聽聞思維。。

出家人也是聽經聞法20年啊,否則怎麼知道南傳漢傳藏傳哪個適合自己呢?聞思怎麼廣博呢?法門怎麼選擇深入呢?行持如何趣向正智解脫呢?

你可以先看看漢譯巴利三藏長部,看看四聖諦八正道,看看阿毗達磨講義等


既然有佛緣,當知色即是空,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為何不舍。


推薦閱讀:

學習命理能否啟迪智慧?
介紹一下元吾氏,並分析其作品的內容和性質。謝謝?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如何更通俗的理解這句話?
求問:佛法中,破除「我執」的有效方法?

TAG:佛教 | 佛學 | 藏傳佛教 | 佛學大師 | 佛教經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