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文明對低級文明進行技術傳輸對低級文明有什麼樣的影響?
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的作品《朝聞道》中假設了一個超級文明「排險者」,借排險者之口說高級文明不能隨意對低級文明進行科技傳輸。
我想問的是,假設現代美國對18世紀中葉的英國進行技術傳輸,會有什麼影響?好的還有不好的?
就不用說科幻書推想的和18世紀了。就當今,太平洋美拉尼西亞地區有一種信仰,他們崇拜的是美國,更準確的說是崇拜美軍……
這個地方發生的事情我認為可以部分解釋高等級文明對低等級文明技術傳輸的相關問題。也可以對外星人是否光臨過地球這個問題,提供個另類思考…
以下內容轉自《軍武次位面》公眾號,侵刪
在太平洋西南部的萬那杜群島,其中有一個叫塔納島的地方,在這個小島上有個奇怪的習俗,在特定的某一天不分男女老少全島的土著都會用紅色染料在身上塗寫:USA。然後扛著假槍學著美軍的樣子踢正步。一些西方學者們把這種現象稱為:船貨崇拜。要說這幫土著為什麼崇拜美國,這還要回到二戰
二戰爆發後,美軍在太平洋同日本展開了激烈的交戰,雙方更是在每個小島之間反覆爭奪,本文中的這個小島就成為了美軍在太平洋前線的中轉站,他們用登陸艦、貨船和運輸機,源源不斷地把建築材料、軍火和給養從本土運送到這些從沒有接觸過外界的小島上,以便隨時給前線的海軍弟兄們補血。
在原始到沒有任何基礎設施的小島上,這些倒霉的美國大兵只好自己動手鋸木頭、拉電線發電、建軍營和機場,每天接待貨輪和飛機運來的貨物,吃吃軍用罐頭,偶爾打打野獸改善伙食。日子過的繁忙而又枯燥,幾年後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取得了勝利,美軍勝利回家,而在太平洋那幾個小島上建立的基地,只是這場空前巨大的戰爭中微不足道的一點小音符,很快就被遺忘了。
但是!島上那些從未接觸過工業文明的土著人圍觀了這一切之後,表示他們的世界觀已經崩潰了——這麼一比較,我們以前崇拜的根本就是渣渣,這些人才是神明啊!可能放在現實中我們覺得美軍這些事情也沒什麼好稀奇的呀?那我們換一個以島上的土著為視角觀看一下這些美軍的神奇行為。
土著日記X年X月: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有幾個美麗的小島,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除了若干年前發生過地震,或者海灘上衝上來一條大魚可以供我們飽餐一頓,其他基本上沒有什麼改變。忽然有一天,海平面上出現了一艘船,比我們的獨木舟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天上還飛來了沒眼睛也不扇翅膀的巨大飛鳥。從此我們的生活改變了。
土著日記X年XX月:天降異象,越來越多穿著奇裝異服、高大白皙的神明(美軍)從大船和鐵鳥中走出來,這些長相奇特、說著古怪語言的人帶來了能快速砍斷木頭的寶劍(電鋸)、遠程殺死野獸的魔杖(槍),不用點火就能亮一晚的火炬(電燈),船上載滿了無窮無盡的精美食物,他們不光自己享用,還經常拿來給我們共享。神明(美軍)是多麼的強大無私。
從刀耕火種一下升到世界滿級,土著們對美軍帶來的東西喜歡的不得了,還給新奇玩意兒起了個名字:cargo,中文叫「船貨」,大船送來的貨物嘛。在最初的懵逼和驚喜之後,土著開始思考:我們拼死拼活打獵採集撈魚才能勉強吃飽,這些人的東西是怎麼得來的呢?經過觀察,軍人們每天排列整齊在空地上走來走去(操練),反覆翻動裝訂成冊的陌生文字(看文件),頭戴奇怪的東西一邊念咒語一邊對著小盒子不停地敲打(收發電報)。
土著們雖然看不懂他們在幹什麼,但是美軍每天都不耕田尋找食物只是做這些奇怪的事情,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大船和怪鳥送來大批吃的用的。二戰結束後美軍離開了小島,好用的船貨也隨著一起消失,土著們一番思考後得出了結論:神明(美軍)那些看似徒勞的動作可能是在向船貨之神禱告,只要夠虔誠,大船和鐵鳥就會送來取之不盡的食物。
當地有身份的人還會穿上美軍服裝
於是土著開始學著美軍的樣子,用樹枝和椰殼製造飛機,扛著削尖的長棍整齊地行進,在胸前畫上美國軍隊里常見的圖騰(即「USA」三個字母),虔心召喚船貨之神再次降臨小島,給他們帶來電鋸和牛肉罐頭。
為了重新得到那些貨物,除了利用美軍剩下的一些設備外,當地土著開始學著美軍那樣,用樹榦造起十字架,修出類似飛機跑道的平整地面,用木頭搭建西式辦公室和食堂,用椰子和稻草造出收音機……指望這些山寨貨能像以前外來者的設施一樣,吸引來神奇的貨物。
同樣在塔納島上的另一個英國軍隊統治過的部落更有趣,他們崇拜的是英國菲利普親王,也就是如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20世紀50年代時,當地土著知道統治他們的英國殖民者有一個女王,而女王還有一個丈夫,就想當然地認為那丈夫必然是他們傳說中的英雄和神明之王。他們相信,等到女王去世後,菲利普親王就會帶著財富回到塔納島。據說,親王知道此事後,真的饋贈了他們不少禮品。
美軍用來埋葬死去戰友的十字架也成為
當地土著用來模仿的的圖騰柱
不過隨著如今時代的發展,塔納島已經成為旅遊聖地,現代文明也開始真正融入這些古老的部落,不過他們卻依舊堅持信仰,有西方人類學家搞不懂就問當地島民:這麼久了船貨之神都沒來,你們為什麼還要等下去?土著們的回答讓他無法反駁:你們等耶穌不也等了兩千多年嗎?
原文地址,有圖更精彩:
http://chuansong.me/n/1816496951030
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師。可別說螞蟻理解不了人類。正確地說,既然是人類想和螞蟻溝通,那麼就該是人類去理解螞蟻,並恰當的,根據其所在的不同階段,和特質,有預期地輸送知識,引導其進步,而不是反過來讓螞蟻去理解人類對其施加的行為(那豈不是要求螞蟻和人類在差不多的水平上?)。如果失敗了,只能說這個高等文明還沒那麼高等。那種壓榨性的能力應該是想做什麼,就能做到什麼。如果學生文明還是有不可控的危險,只能說老師文明還沒達到那個水平罷了。
有個短篇小說說外星人向一個國家傳授無敵防護罩,可防禦敵人一切攻擊,於是這個國家在外交上就強硬起來,惹得其他國家向它宣戰,結果果然打不進去
然而有一天突然打進去了,該國總統大驚,找外星人求救,外星人說哈哈我只是和同伴打賭來著,看我的護罩好用還是同伴的武器更好用,我的同伴向你的敵國傳授了可以打破我護罩的武器,那麼我賭輸了,再見,於是和同伴走了,留下戰火紛飛的地球
我好像也在知乎看到過一篇小說,說一個人向一群猴子傳授了怎樣用火,然後人類非常恐慌,發射導彈要消滅這群猴子
回到題干,如果現代美國向18世紀的英國成功傳輸技術,並且不進行其他干涉的話,估計全世界很多地方會挨原子彈,並且直到現在全世界聯合起來也打不過英國
很簡單,有個高級文明把統一場論的方程告訴人類了,結果人類發現這個方程的複雜性遠遠超出人類的理解範圍,更別說應用了,於是去請教高級文明。高級文明說:這很正常,你們人類那點可憐的腦容量是永遠無法理解的,只有換成更高級的硅基生命才能做到。然後高級文明又告訴人類,自己原來也是碳基生命,後來也是被硅基生命取代了才發現統一場論。你說人類聽了是什麼反應?
不請自來,因為這是個細思極恐的問題。
十八世紀的英國和二十一世紀的美國差距還不如當下的中國和肯亞的差距,就是剛剛中國修好鐵路的那個國家。這點影響看新聞聯播就知道了。根本就是同一文明內部交流。
真正的不同層級的文明交流估計會比你想像的要恐怖得多。
因為某種角度來說,這種事情在地球上天天都在發生。
轉基因大豆就可以看成高級文明(智人文明)對低級文明(大豆細胞文明)進行的「技術傳輸」的結果。
每一棵大豆植株完全可以看成一個由細胞組成的文明世界,每個細胞利用基因信息,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基本上,基因信息就可以看成「大豆文明」集體的技術積累與法律條約。而人類通過轉基因技術修改了大豆基因,使得新生的「大豆文明」獲得更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同時也更符合人類文明的需要。
這就是地球版的「高級文明對低級文明進行技術傳輸」的案例。
和你想像的不同,低級文明甚至根本意識不到這種干涉,而高級文明也並不認為自己在干涉別的什麼文明。
從人類文明的視角來看,我們僅僅是在做一些傳統的日常工作而已,這個工作的名字不叫技術傳輸,而是「馴化」與「飼養」
仔細想想,人類文明真的能判別出自身有沒有被高級文明干涉過,甚至正在干涉?想想生物製藥公司的培養罐。
細思極恐啊。。。。。。
《太空堡壘·卡拉狄加》中壞蛋老大的一段台詞大意:
我不想當什麼人類,
我要直視伽馬射線,
我要分辨X光,
我要嗅出暗物質的味道,
我要感受超新星爆發時的太陽風……
這個腦袋裡噁心的膠狀眼球
這隻能看到極為有限的特定波長的眼睛,只能聽出空氣振動的耳朵……
你看出我有多荒唐了嗎
我根本無法描述這種想法
因為我無法把這種複雜的想法用這種狹隘的語言表達出來……
我是個機器人,明明可以知曉更多,體驗更多,可我卻困在這具軀殼裡……
所以,更高級的文明可能已經告訴了我們很多,可是我們完全就聽不懂,甚至聽不到。
那麼,假如聽的懂又會如何呢?多大概率被當成邪教徒燒死!
這不就是傳統教育么?
老師把知識教給學生很多人都在說些大學教授給幼兒園講微積分的事情,這固然幼兒園是聽不懂的為什麼不能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到大學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來傳授呢?如果一個人沒有接受這種系統性的學習,可以參見上個世紀的文盲生活對比高等教育越來越普及的現代,社會變化有目共睹。
有人可能會說了,如果是人和螞蟻之間的交流呢?如果有必要強行傳授的話,可能只有通過改造生理結構來完成了,但很明顯改造人已經算不上是人類了,這個就很麻煩。舉個例子我們不是老鷹,我們從生理上就永遠都不能看到那麼清晰以及那麼色彩複雜的世界。所以一些必要的信息就始終理解不了外星人可以給我們移植鷹眼逐漸把我們變成類似他們的東西,但這很明顯是為了完成我最開始說的那種傳統教育方法的前提工作有種救火前先放火的意思火倒是撲滅了,房子早燒得不像樣了老鼠A:看,人類在對我們進行基因改造!
老鼠B:是啊,不知道這是要給我們傳遞什麼基因,有可能幾個基因下來我們也可以擁有可以和人類相比的高級智慧了!
實際上:轉入心臟缺陷基因...
基因對動物的重要性應該可以類比技術對人類的意義,所以...
高等文明傳遞給人類技術?除非這個文明自身遇到困境需要幫助,不然用人類做實驗的可能性恐怕更大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人類將進入生物的世紀。
人類的大腦顯然無法承載外星人的超高文明知識——不要說能星際旅行的外星科技,現在人類自己的知識,個體就要花上十幾二十年才能到達前沿領域。腦子上連個插口都沒有,怎麼可能給你傳輸外星科技嘛!
為了給人類傳輸技術,外星人先得把人類改造得和他們比較相似,這樣人類的大腦才能接收得住他們的技術。所以外星人最開始要做的,就是通過研究地球的生物學,給人類定製一套改造自己的技術。
因此人類進入了生物的世紀。
p社遊戲群星(stellaris)裡面,星際文明是可以在建設觀察站以後對為開化即未上天的種族進行教化或者技術啟蒙或者滲透進行影響,技術啟蒙的時間長短與星球的自身文明水平有關,但是啟蒙完成後,被啟蒙文明會自動成為啟蒙者文明的被保護國,研究啟蒙者文明已經研發出來的科技會有90%的加成,但是研究完啟蒙者文明50%的已已研發科技後,會自動變為啟蒙者文明的附庸,至於現代美國教授18世紀英國各種現代技術,因為基礎理論的缺失,可能並無法做到飛躍式的發展。
滑稽,你沒發現你地球的黑科技貌似有點多吧
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百度百科》
也就是說,那時候英國還是以手工業為主的,動力機械還沒普及。那麼,要怎樣向他們進行技術輸出呢?靠教會顯然是不可能的。
啟蒙運動,通常是指在18世紀初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間的一個新思維不斷湧現的時代,與理性主義等一起構成一個較長的文化運動時期。這個時期的啟蒙運動,復蓋了各個知識領域,如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等。《互動百科》
現代美國對英國進行技術輸出,可以通過啟蒙運動來實施。此時,瓦特正在改良出蒸汽機,因此美國可以通過建立石油基地,輸出柴油機的方式來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直接跳過蒸汽機。
來源於百度文庫。因此,可以說英國的初等教育是薄弱的,可以從這方面下手,利用公益教育吸引貧苦下層民眾,培養第一批工業化所需的人才。其中可以培養的方向大致為,開採石油的職工,維修和製造各類機器的職工,以及採礦業的職工。這類職工可以重實用而輕理論,暫時使用美國提供的器材。此時的生產力應該已經被美國所控制了,工廠開始出現,大量手工業人員下崗。這些下崗人員當然要好好利用起來,開採礦物,鍊鋼,鋪設鐵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與後勤保障。當後期建設完成後,就可以著手建立發電機了。
1752年,富蘭克林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在雷雨天氣中放風箏,以證明「雷電」是由電力造成。《百度百科》
找這哥們就對了,把電學的知識全傳給他,他能理解多少算多少吧。
比較麻煩的不是培養職工,而是培養理論人員。把那些科學家都召集起來,能教多少就教多少,然後雇他們為老師,建立一所大學,從大量的低等教育學校裡面篩選出適合學習理論的學生,升入大學。這個大學必須是高福利,以吸引足夠優秀的學生,同時一定要與實踐結合。當然,想點出大科學家,顯然必須有大量的低等教育者做鋪墊。因此啟蒙運動可能要多加一層全民教育的內涵了。
然後逐步建立英國的工業化體系,普及科學知識,教那些優秀的學生如何設計和製造機器,最後一步步普及各個方面的知識,這顯然需要很長的時間,等不了的話直接建個幾百層的圖書館,把書都放裡面讓他們自己研究。(此時美國已經幫助英國建立了能夠生產各種機器的流水線。)
鬧得那麼大,教會肯定會反對,好辦嘛,用錢砸,給錢就好辦事。政府肯定也會反對,也好辦,對著皇宮來一發閃光彈,給貴族們塞點紅包,齊活。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狂想,畢竟現實不可能像計劃那麼簡單,當成段子看就好了。媽的(ノ=Д=)ノ┻━┻看錯題目了想起來一部電影 …………《 K星異客》
一位自稱普洛特的戴墨鏡男人(凱文?斯帕西 Keven Spacey 飾)突然出現在紐約中央公園車站。他自稱來自天琴座附近距地球一千光年的K-PAX星,以超光速來到地球考察。普洛特被當作精神病人入住曼哈頓精神病院,受到馬克?鮑威爾醫生(傑夫?布里奇斯 Jeff Bridges 飾)的治療。馬克認為普洛特是妄想症患者,卻又對普洛特的奇怪行為和不可思議的天文知識將信將疑。同時,普洛特的到來在病院中其他病人中造成轟動,人人都希望能被選中隨普洛特回K-PAX星。馬克醫生竭盡全力希望找出普洛特的真實身份,卻沒想到自己竟在此過程中越來越被普洛特的理論所說服。普洛特的真實身份究竟為何? ——豆瓣
感覺回答這題正合適
當一個純潔的孩子發現了爸爸電腦里的小黃片……
沒用的。科技的應用不僅取決於科技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和其生產成本與民眾的需求有關。假設現代人把互聯網技術傳授給18世紀的英國人,並再一次假設該英國人還認為這個「技術」不是胡謅、而是可以在現實中應用的話,請問該如何實現?那個時候第一次工業革命才剛剛起步,根本就不存在發電機或用電機,照相機還不存在,二進位的數制也剛剛發現,更不要說硬碟的寫入與讀取。要使用這層技術,還TM差了好幾代科技。就算現代人把這些相差的科技也全部傳授給18世紀的英國人的話,互聯網技術也不可能得到應用。首要問題就是成本。在當時,最通行的能源無疑是木材或煤炭。你需要電力,為此發電機是必須的。你無法在18世紀的社會中購買一台發電機,你必須親自去製造發電機。你可以選擇利用風力或水力發電,你需要相應的裝置進行組裝,需要相應的材料來製作出相應的裝置。如果你不打算獨自完成、而是找人幫忙的話,你必須親自指導他,並為他的工作支付合理的報酬。你需要各種材料,你不希望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等待貨物的運輸。如果你希望用以石油為動力的汽車、輪船、火車或飛機來替代落後的交通工具,你還必須親自(或僱人)挖石油。如果你要製作穩定高效的柴油發電機,那就更要挖石油了。別告訴我你在18世紀直接購買石油,那是不可能的。同時,你還要經過一系列操作對石油進行加工,最終才能當燃料來使用。其中的成本對於18世紀而言亦是大得難以想像的。為了闡述的簡潔,我就不再列舉其它所需要的設備,(如交流電,光纜,塑料,鋁製品等)因為原理是一致的。然後是需求。18世紀的人,絕大部分民眾都還在溫飽線上掙扎,根本無力購買以18世紀的條件製作出的電腦。根據經濟學,當一樣產品規模化生產後,其邊際成本就會降低。而電腦無法在18世紀規模化生產,那從事生產電腦的公司註定無法長成大企業,遲早破產。同時,對上流的有錢人而言,電腦也並非必需品,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使用電腦的習慣。他們閱讀可以靠書,聽音樂可以去音樂會,看戲可以去劇院,想諮詢一些事情可以吩咐手下去收集信息,就算閑的發慌也不可能會去當個死肥宅,風流韻事必不可少。上層人士又不是支付不起這樣的生活方式。相比之下,如何在Windows環境下對電腦作基本的操作恐怕也要費他們很大一段精力。雖然他們確實精力多的是,他們也有其他事可做。而即便18世紀建成互聯網,又有多少內容在網上?又有多少人用得起電腦以上網?可見,18世紀運營互聯網的公司也註定是要破產的。引用馬克思的一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科技的應用也是受物質發展所制約的。其實別說是隔代了,就是當代,經濟落後的地區永遠只能從事低端行業,要想進入高端行業必須得擠進經濟發達的地區。(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喜歡往大城市裡擠)所以雖然某偉人說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他也只是強調科技對生產力的重要性,而不是片面地聲稱「科技就是生產力」,也從沒說過生產力可以純粹靠科技改進來提升這種話。個人認為劉慈欣的科幻作品雖然好看,但其中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本人實在不敢恭維,還是不要陷入太深的好。
因為不能確定是否會引起大規模的超速增長,是否有威脅本體文明的可能。--------------------------比如,當本體文明處於 某種意義上的共產主義社會,文明增長停滯狀態;---而你幫助的對象人口如果超過你N倍,人口基數的需求可以刺激更完整科技樹的發育,那麼,他們有可能是指數級增長。而且,誰知道科技樹會不會點出什麼奇葩隱含技能?---本體文明1萬年進化到現在狀態,對方100年,剩下的9900年就可以和你的文明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