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今年秋日劇《夏目漱石之妻》?

剛出的日劇看了第一集,感覺令人很不舒服。

妻子鏡子一個東京的大家閨秀嫁給夏目漱石到熊本生活,在婚後的劇情中妻子因為家務犯錯被逼著道歉下跪,好心送便當被惡言相對,甚至過度操勞導致流產……

不知道是我不太理解當時日本的風俗,還是夏目漱石先生的性格就是如此。

請問這些都是事實嗎?怎麼看待這樣的婚姻生活?


我想他們是有愛的 只是剛好滿瓶口三分之一處 不至於滿溢出來

下面是夏目留學英國期間寫給妻子的信:

「你在信里提及忘給我回信的事,總推說諸事繁忙云云。『諸事繁忙』這種借口,我是不會接受的。」

「離鄉半年,已生厭倦。然而,卻並不願回去。期間你只來了兩封信……你總不回信,雖不教我擔心,卻使我寂寞……時日漸去,我開始惦記家鄉的種種。像我這樣不近人情的人,近來也開始頻頻牽掛於你。真少見啊,是不是該表揚我一下呢。」

順便附上妻子的回信:

「你在信里說你不願回來、說你頗感寂寞、說你牽掛於我,這些都讓我吃驚。我也一直牽掛著你,自信愛得並不比你少……這種事如果只是單方面的話就毫無意義,我這樣想著,才一直沒有奉告你。你說你也想我,這真是再快樂沒有的事了。而我的心意,現在也傳達給你了呢。」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男女主拿反了劇本,結果男的到死也沒開口說過一句「我愛你」的愛情故事,

他,是個才華橫溢,精神衰弱,敏感易怒,有家暴傾向的名作家;

她,是個賢淑善良,一心為夫,偶爾吃醋,有占卜愛好的富家小姐。

他,因為覺得對方花牌玩得好,單純天真不做作,想娶她;

她,「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啊不,只是因為通過占卜發現嫁給這個男人會幸福,所以決定嫁給他。

至於婚後生活……本以為是一篇悶騷丈夫與天真少女的甜寵文,結果是人妻自殺求解脫的苦情戲。

這說明了什麼?

封建迷信不可信啊朋友們。

好了好了,言歸正傳。

《夏目漱石之妻》作為夏目漱石辭世一百周年的獻禮。從播出到結束宣傳都很低調,而且劇集長度也短,只有四集。但這並不影響劇情的完成度和質量。曾經,海報上尾野真千子乖巧地笑著靠著長谷川博已的畫面,讓我天真地以為這會是像《阿淺來了》一類的晨間劇一樣溫馨懷舊的故事,但是事實證明我錯了。

人蠢就要多讀書啊!

可我依然在對夏目漱石生平一無所知的時候傻傻地打開了第一集,就在我看得津津有味,以為編劇要給大家發糖的時候,一旁的屎殼郎好奇地湊了過來……

這個劇簡直糖里有屎,屎中帶糖,毫無防備的我被塞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措不及防。

跪求夏目漱石能不能別這麼虐鏡子啊!

夫權至上的時代,女性簡直渺小得如同螻蟻。以夫為天的關係中,地位的不平等導致浪漫的消亡似乎是順理成章的必然。

娶你之前看你處處都可愛,娶進家門又發覺處處都麻煩,像是長了針眼,從頭到腳看你都不順眼。

始終記得新婚不久後,鏡子去給漱石送盒飯的那一幕。

鏡子奔跑著穿過竹林給丈夫送去忘帶的便當,心裡懷揣的卻是一個妻子對丈夫最溫柔的愛意。然而,夏目漱石收到後,卻是一副冷漠.jpg,不說「阿里嘎多」就算了,還惡言相對,懟天懟地。

那一刻,面對夏目,鏡子彎起的嘴角漸漸垮下去,眼中的光芒一寸寸熄滅,浪漫旖旎的心思被丈夫的冷言冷語刺得體無完膚,心裡大概充滿了「我有一句媽賣批不知當講不當講」的憂傷吧!

後來,鏡子又因為想念夏目去學校看望,隔地遠遠地就朝他揮手,拚命又賣力。然而夏目漱石依舊是一副冷漠.jpg,漠然地轉過身去。

請問夏目先生,您的目標是地平線嗎?所以留給妻子的只能是背影?

至於夏目英國留學回來,患上神經衰弱之後,就更過分了,夫妻之間時時爆發的爭吵,甚至於夏目漱石會因為死了一隻鳥而怪罪掌摑妻子。

言語之間頗有安嘉和的影子。

但冷靜下來想想,在當時日本封建社會背景下,夏目漱石和妻子的相處狀態是常態,我們用如今的眼光來看,當然有歷史隔膜。總會不由自主地化身紅衛兵小將,給夏目漱石掛上一個大大的「渣」的牌子,義憤填膺地鬥私批修。這對夏目漱石來說還是挺苛責的。

人家也不是穿越過去的,還不允許人家身上帶點歷史局限了怎麼的。

所以,這一次,我不關心什麼男女平權,也不想對夏目漱石對待家人的態度大加韃伐。因為在我看來,《夏目漱石之妻》不過是一幅大文豪和妻子貧賤夫妻百事哀,苦到濃時甜自來的感情側寫。

從美學角度來看,愛情的消亡,是詩意的消亡。我們談「羅曼蒂克」,又並非僅僅是愛情,而是一種詩意和美感。只是鏡子並非漱石心靈上的知音,更不能理解漱石對於俳句的愛好。加之生活的重壓之下,他們之間的那份「詩意和美感」更像是一種奢侈品。其實愛情的消亡並不可怕,耐人尋味的是消亡之後還剩下了什麼。愛情的火焰燃盡後露出的舍利,才真正定義了一個時代的精神文化,更賦予了夏目漱石與鏡子這對夫妻關係特殊的味道。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一個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她是變成女人的。」

這話,用在鏡子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鏡子是懷著一個女人所能擁有的最美好的幻想嫁到熊本縣,成為夏目漱石的妻子的。劇中,中根鏡子的飾演者尾野真千子,長相算不上大美女,但是笑起來的時候,鼻頭圓圓的,眼睛彎彎的,倒是有一種少女感。

而夏目漱石喜歡的就是這樣的笑容,所以即使摸花牌的時候輸得一塌糊塗,依然念念不忘鏡子直率爽朗的笑容,他對友人說:「我要娶她。」

然而婚後態度卻大變樣了,這種羅曼蒂克的消亡和人生的無常感在夏目漱石的筆下可見一斑。《行人》《路邊草》《明暗》這三篇小說中所刻畫的夫妻關係無一融洽親密,都是冷淡的。或許在夏目漱石的觀念中,這種冷淡與厭倦才是婚姻的常態。他的很多小說都表達了一種思想:結婚後人是會變的。

劇中,夏目漱石和鏡子的夫妻關係就是因為婚後夫妻之間的交流匱乏而導致了不愉快的冷淡。

夏目漱石整天沉溺於自己的書房中,很少與妻子進行交流。對於鏡子的家事,比如岳父遭遇困境前來求助,也無熱心幫助的想法。

雖然後來還是讓鏡子叫來了弟弟倫,給了青年緊急湊起來的400塊錢。還罕見地說出了「只要有我在就不會讓你和你的母親受苦。」這樣讓人感到可靠的話。

果然夏目漱石就是一個口嫌體正直的死傲嬌啊!

至於鏡子,也是相似的作風。夏目漱石在英國留學時,她去信寥寥,也不會主動去問漱石的狀況如何。而她越是這麼做,夏目漱石心中也就越覺得她作為妻子不關心自己,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終於忍無可忍,寂寞難耐,給妻子去了這樣一封信:「你在信里提及忘給我回信的事,總推說諸事繁忙云云。『諸事繁忙』這種借口,我是不會接受的。」

「離鄉半年,已生厭倦。然而,卻並不願回去。期間你只來了兩封信……你總不回信,雖不教我擔心,卻使我寂寞……時日漸去,我開始惦記家鄉的種種。像我這樣不近人情的人,近來也開始頻頻牽掛於你。真少見啊,是不是該表揚我一下呢。」

收到信的鏡子會心一笑,很快回了信:「你在信里說你不願回來、說你頗感寂寞、說你牽掛於我,這些都讓我吃驚。我也一直牽掛著你,自信愛得並不比你少……這種事如果只是單方面的話就毫無意義,我這樣想著,才一直沒有奉告你。你說你也想我,這真是再快樂沒有的事了。而我的心意,現在也傳達給你了呢。」

說真的,鏡子你去寫《馭夫手冊》吧!

但在我心中虐心指數可排top one的,還是鏡子得知夏目漱石寫作《文鳥》追憶初戀情人後,字字泣血地追問漱石有沒有愛過自己的那一段。

米什萊曾寫道,「女人,這個相對的人,只能作為夫妻中的一員來生活,她往往比男人孤獨。男人可以廣交朋友,不斷有新的接觸。她若無家庭則什麼也不是。而家庭是一種摧殘人的負擔;它的全部重量都壓在她的肩上。」

無數的女人都在反覆重複著這樣的生活方式--無聊、期待和失望。即使是自戀者,也包含著想被別人欣賞的意味。

所以女人來自靈魂深處的對男人終極追問往往是:「你有沒有愛過我?」

即使自己心知肚明,歲月蹉跎,浪漫已死,那份最初那晶瑩剔透的愛早已被歲月的湮沒得渣都不剩,但依舊不甘心。彷彿這是最後的妥協,好像如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這一生也算沒有錯付。

是但求死而瞑目的問法。

可是面對妻子一反常態的歇斯底里,夏目漱石依舊含糊其辭,顧左右而言他地用「我的腦子裡只有小說」搪塞過去。

所以鏡子才會含淚說出:「這個家已經支離破碎」的話吧!

一段沒有愛的婚姻,像是一床生滿了虱子的被子,蓋在身上,從頭癢到腳,沒有一處稱心如意。此時早已無心去計較浪不浪漫了。

更何況在生命之初,誰還不是小天使咋地!鏡子也曾經是個天真爛漫的女孩子,卻逐漸被生活的瑣碎打磨成麻木遲鈍的模樣。大概也無望地默認了,那些能夠長相廝守的夫妻,靠的不是愛情,而是忍耐。於是在瑣碎的家務中鬱郁地忙碌下去。

但編劇再次將屎中帶糖的尿性發揮到了極致。

夏目在寺廟修養時病情忽然加重。鏡子收到電報後趕去,夏目看到鏡子,動動嘴唇,艱難的發出聲來,卻是一句:我......沒事。

還詩興大發地做起了俳句:「蚊帳帳勾,偶爾搖動,乃今朝之秋。」

而在胃潰瘍複發,大吐血之後,醒來的第一件事,是問:「內人呢?」目光四處尋找妻子,艱難的轉過頭來,卻是低聲對她說:「我......沒事,別......擔心。」

這簡直可以和那句「今晚的月色好美啊」並稱悶騷界雙峰好嗎!

是典型的夏目漱石風格的愛情啊!榻榻米前,鏡子半跪著,緊緊攥著夏目的手,眼中是不解和擔憂,夏目湊到妻子耳邊,終究沒有說出那一個「愛」字,但僅僅一句「我沒事」,就足以讓鏡子淚水奪眶而出,而她也從這一句話中讀懂了夏目含蓄中表達的澎湃的愛。這一段,簡直堪稱東方式「不說人話」的愛情典範。

但是在亞洲的文化背景下,這樣的情感表達,才更戳心啊!

夏目漱石對妻子的態度,這樣偶一流露的溫柔,像是雞血石中的絲絲血絲,參雜在冰冷的石頭裡,這一絲溫柔,是漱石的軟肋。

讓人不禁感嘆,原來即使浪漫消亡了,可是愛還在那裡啊。

夏目對鏡子的愛,如同一首秦觀的小令,那種情一經流露,並非一泄千里,表露無餘,而是帶著一種執拗的節制。

但對鏡子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生活固然常常冷漠艱難,但是總有這樣峰迴路轉的溫情,像是久不吃糖的人嘗到了一絲甜味,所以才這樣讓我們留戀吧!

夏目漱石和妻子的感情生活,不是你儂我儂,濃情蜜意,死了都要愛的理想愛情。畢竟將幻想到極致的溫柔隱藏於平靜的日常生活中時,被找到的往往是極致的殘酷。所以《夏目漱石之妻》為我們展示的,是夫妻二人在羅曼蒂克的消亡後,裸露出的真實的生活的荒原。

荒原並不可怕,畢竟荒原之上,還有向上生長的山勢,向下奔騰的流水,以及落在四目相對的愛人眼裡的星星,時時吹過的溫暖的風。草木榮枯,即使夏目的胸腔中仍有熱血的甜味,但和鏡子相攜走過的旅程,回頭看去,足夠讓他這顆長在懸崖邊千年不開花的鐵樹,用最紅的方式,說出了愛。


最早知道夏目漱石是因為那句「今晚的月色真美」,當時夏目漱石在學校當英文老師的時給學生出的一篇短文翻譯,要把文中男女主角在月下散步時男主角情不自禁說出的"I love you"翻譯成日文。學生直譯成「我愛你」,但夏目漱石說,日本人是不會這樣說的,應當更婉轉含蓄。學生問那應該怎麼說呢,夏目漱石沉吟片刻,告訴學生,說「月が綺麗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就足夠了。

劇情沒有什麼好贅述的,靈感來源於夏目漱石妻子夏目鏡子和女婿松岡讓合著的散文集《漱石的回憶》。從夏目漱石結婚開始,到創作《我是貓》成名,陸續寫了幾部作品,最後一個鏡頭是鏡子談論《哥兒》,沒有講到夏目去世,這很好。

其中父親的角色很有力,鏡子的父親,夏目的養父。學習家務的房子也很可愛。

現實中,月色可沒那麼美。

這位被印在1000日元上的男人被神經衰弱折磨得很痛苦,對家人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孩子不願意親近他,多虧了妻子的陪伴與照顧。

第四集,夏目生病,去修善寺休養一段。鏡子收到了緊急電報:夏目病重。夏目對著鏡子艱難的發出聲來,卻是一句:我......沒事。

蚊帳帳勾,偶爾搖動,乃今朝之秋。

醫生剛走,夏目就開始吐血,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問,內人呢?目光四處尋找妻子,艱難的轉過頭來,然後低聲對她說:我......沒事,別......擔心。

之前詢問夏目愛不愛鏡子,當時的回答是「無法回答,滿腦子只有小說」,從這來看,不是愛么?

夏目漱石的孫女回憶道,自己的奶奶在晚年常常會對兒孫們說:「我一生遇到了那麼多男人,最愛的果然還是夏目金之助。」

君在側,月才美。

不得不說,演員演技真的是太好了!!


百科過夏目漱石,現實的他確實是神經衰弱給妻子帶來很多痛苦。

就這部作品而言,因為妄想症他對周邊的暴力更直接表現在對女僕身上,如果是直接表現在鏡子身上,我想所有的人都無法原諒他。(因為文鳥打鏡子一巴掌那一段不能直接歸於神經衰弱)

對於夏目漱石的行為不需要辯白,因為他的行為有很多細節鋪墊。童年缺乏愛,對家人缺乏安全感;等級觀念嚴重所以在英國患上神經衰弱。

他愛鏡子嗎?我覺得是愛的。相愛很難,相守也很難。這段婚姻關係能一直維持真的要稱讚鏡子的忍耐。劇中的夏目是不會如實對鏡子表達情感。對於鏡子奔跑送便當,知道要說謝謝,出口卻是惡言;對於鏡子質問自己愛不愛她,就是不直言,可是那次胃出血害怕鏡子擔心,總是對她說「我沒事」。這一段兩人的演技真的都好棒(雖然全劇兩人演技都在線,可是這一段真的看哭了)

夏目漱石不是一個好丈夫,他對妻子不僅經常惡言相向有時暴力;他也不是一個好父親(除了長女出生時小心翼翼,自己抱女兒,孩子會哭,女僕比較會哄女兒,出於吃醋一定要自己哄孩子)因為神經衰弱,他經常瞪自己的孩子,不親近,不溫柔。

可是劇中的他還是有不經意間對家人的溫柔,比如對於鏡子的弟弟阿倫。至於養父,他也並非毫無感情。鏡子為他拿到了契約,他是問鏡子「我們的家人是不是又少了一個」「家人雖然麻煩卻是見證我們存在的證據」(大意如此)最後鏡子問《少爺》中的奶媽阿清是不是自己,他依舊沒有直接承認,但是滿臉的笑意泄露所有的心思。鏡子就是阿清,那個死後也要葬在少爺旁邊的阿清,那個一直照顧少爺,對於少爺而言最重要的阿清。

糟糕的夏目真的要感謝鏡子為自己的付出。

夫妻的相處之道,真的很複雜。幸福不幸福,求仁得仁。作為觀眾,我們只能自我思考,自己要選擇怎樣的婚姻,成為怎樣的妻子。

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穫,忍耐不一定會幸福,可以迷途知返就及時抽身而退。很喜歡這一張海報,正如劇中兩人的關係。


《觀後感》 我是最近才看日劇的,第一次看的日劇就是此部。我本人比較喜歡看些有韻味的影視作品,就是值得多次欣賞的作品。首先,特別喜歡該劇的表現手法。拍攝的角度,光的渲染,以景襯情都令人大為觀止。再次,劇中人物的塑造大部分時間內都讓我感到驚喜不已,演員們精湛的演技讓觀眾我感到敬佩。夏目漱石先生留學歸來得病後猙獰的表情讓我想起了安嘉禾。第三,增加了對當時日本社會風俗的了解(不過有可能被編劇動腦改造了一番)第四,觀看歷史腦補劇前搜了一下時代及人物背景,鏡子畫風好像不是這樣的,這應該是國民大作家對觀眾而言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彷彿喬布斯想常伴蘇格拉底,編劇以及部分觀眾想對夏目漱石先生短暫的一生增添一筆濃重的溫馨?第五,夏目漱石先生一生的幾個節點安排與腦補的得有些突兀,不過又在情理之中,(還是劇時太短了啊)…………………………………………………………抱歉文不對題了…,而且沒配圖…………………


看了前兩集,自己感覺劇中表現的婚姻生活的呈現少了很多美化,但不覺得這是不美好的。

首先日本當時就是重男輕女男主外女主內,下跪道歉和謹言慎行的卑微應該只是當時日本夫婦婚姻生活的常態,最好不要帶入太多現代的觀點。

只看了兩集的我覺得還是挺被治癒的。主要是妻子對漱石的愛讓我動容,還有漱石本身內心的掙扎。

妻子很賢惠善解人意自不用說,只是對於夏目漱石,就前兩集妻子的表現來說,我覺得還是差了一點點,並不是指妻子配不上他或是怎樣,而是一種遺憾,明明妻子再博學一點,就能更輕易解開夏目漱石的心結,可是她要付出那麼多努力,甚至是絕望到輕生,才換來丈夫心事的微微吐露。

妻子的愛那麼純粹那麼寬容,尤其對她向醫生諮詢病情的一幕感到動容。一個小女人,只要自己的丈夫還有可能愛自己,什麼都願意去犧牲啊……

本來懷著「看聰明女人怎麼對待感情」的目的去看的劇,現在卻變成了沉重的「愛可以改變一個人么」,不過好在夏目漱石缺少家的安全感,這或許是一個突破口。

但是講真看到後面妻子為了家庭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覺得好揪心…但也更溫柔,更堅強,反而比夏目漱石更像一個家的主心骨。


電視劇有一定程度上的美化,但我們還是更願意相信美好。


唯有愛不可強求。


時代本身具有局限,在那個時代全世界的女性大多是弱勢的,隱忍的,寬厚的,很多女子都選擇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在劇里看到鏡子操勞,不由讓人想起,蕭紅寫許廣平:「許先生(許廣平)對自己忽略了,每天上下樓跑著,所穿的衣裳都是舊的,次數洗得太多,紐扣都洗脫了,也磨破了,都是幾年前的舊衣裳……許先生冬天穿一雙大棉鞋,是她自己做的。一直到二三月早晚冷時還穿著……許先生買東西也總是到便宜的店鋪去買,再不然,到減價的地方去買。」一樣的任勞任怨,一樣的默默奉獻。

其次,作家的才華與性格往往是分開的兩部分。文學創造要求作家比普通人對於微弱情感的捕捉更精準,相當一部分作家性格中消極的因素比普通人更嚴重。郁達夫寫「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太宰治說「因為在我迄今為止交往的人中間,我只喜歡那個貧窮下賤的常子。」而夏目漱石也是一個極度缺失安全感,內心敏感的人。他共情能力很差,對於如何正確表達自己情感這一方面更是笨拙,他的才華吸引著鏡子,性格卻又給了她極大傷害,這些都是他們一個婚姻里不同的兩個方面。人沒有單純,界限明確的好壞,而是混在一起的複雜生物。不能簡單的因為夏目漱石的文學才華,就想像他其餘地方必定會盡善盡美,反之也不能因他別的缺點否定他的文學成就。

婚姻本身具有缺陷性,遠非想像中的十全十美。婚姻里肯定有甜蜜的時刻,也肯定有互相傷害扯皮,也肯定有雞毛零碎的瑣事。也許一段長遠的關係的產生,並不完全是美好的東西在支撐,說不定更多的是世人迴避的,不齒的情感。如強烈的佔有慾,無頭腦的崇拜感,滿腔熱忱的聖母心,和一些妥協與認命。鏡子未必不是因為夏目漱石的驚才絕艷而隱忍了他性格惡劣的一部分,更何況鏡子熱情的性格,開朗的內心可能註定了她要承擔比夏目漱石更多的重擔。今日我們看鏡子和夏目漱石的感情經歷,許多傷害,許多誤會,有時更是慘烈至極,但有沒有想過那些可能也是聯繫他們婚姻的一部分,那些也組成了他們婚姻的一部分,那些更可能只是我們所知的他們婚姻一部分。我們皆非鏡子,不知其苦,更不知鏡子之樂。不過傳言鏡子晚年對兒孫說:「我最愛的男人果然還是金之助啊」如果傳言是真的,想來也是歡樂多些吧。


奔著劇照都該看,更別說演技如此到位的二位。

四集熬夜看完,忽然又想去重溫夏目先生的《我是貓》


推薦閱讀:

為什麼這部講校對的日劇,會成為爆款?
大城市女子圖鑑,願你別被慾望吞噬
《銀魂》、《帝一之國》都出衍生劇,現在沒個衍生劇都不好意思叫電影
《我不是不能結婚,是不結婚》只有編劇和女主寵物看清真相的第三集
2017年夏季日劇觀感大討論,情懷的大坑深不可測

TAG:日劇 | 夫妻 | 夏目漱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