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破損皮膚的手指接觸任意細菌病毒後立即用自來水和肥皂沖洗,是否安全?
在無皮膚破損情況下,用手指沾一下含有任意濃度的任意帶活性微生物的一碗液體,然後在短時間(幾秒)內立即用自來水和肥皂沖洗,是否安全?
微生物包括但不限於各種細菌、病毒,也可以是細胞、動植物的毒液、體液等等任何跟生物有關的物質。不能是化工產品比如濃硫酸;該物質不能太大,比如長著利齒的小魚。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卻涉及到我們日常提倡的一些行為習慣的原理。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在實驗室進行高危操作時需要穿戴手套、防護服等等。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行為,其實都是經過學者們實驗證明過的,是科學的行為。
在NCBI上搜索時恰好找到了一篇這樣的研究,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文章發表的時間是比較久了,不過文章還是對我們有啟示和指導意義的。我選取文章中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結果來講講:1.一個人的左手和右手帶菌數量沒有統計學差異;2.人的手比手套(無菌橡膠手套)更容易沾染細菌;
3.在手上帶菌量較少的情況下,使用普通的肥皂(無抗菌成分)洗手,洗手前和洗手後的細菌數量基本一致。4.對於日常工作中可能接觸到細菌比較多的人來說(比如醫務工作者、還有文中提到的animal handler不知道該翻譯成什麼職業,估計可能是養殖業或者是屠宰業的從業人員),在洗手前使用手術刷和六氯酚消毒液(消毒過程為3分鐘,附一個視頻02手術刷手法-ok-原創視頻)可以明顯降低手上攜帶的細菌數量,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樣的洗手前的消毒行為並沒有太好的效果。5.延長手術刷消毒時間至30分鐘,對消毒效果的影響甚微。不過三分鐘的手術刷洗手比用無葯肥皂的30秒洗手效果要好(這個結果很常識嘛)。最後我來回答一下題目:像題目中描述的那樣,在接觸了高致病性的微生物(如果沒什麼致病性,接觸一下似乎也沒什麼大礙)之後,只是簡單的用肥皂和自來水洗手,雖然能夠減低手攜帶的細菌數量,但是並不一定能保證完全清除,因此還是可能存在著感染的風險。因為據稱人每天可能會不自覺的用手摸臉上千次(印象流,歡迎糾正或者補充),那麼殘存的微生物是很有可能通過呼吸道或者消化道進入人體進而引發感染的。
同時洗手的方式的差異,比如是否使用消毒劑,洗手時間長短,對手上微生物的清除的效率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再引申一下:1.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接觸到高致病性的微生物可能性很低,但是在有可能接觸到大量微生物的時候比如上完廁所,摸過鈔票(真的可以用鈔票傳播病毒瘟疫嗎? - 洪捷的回答)等等,需要及時的清洗雙手,以免病從口入,導致疾病的發生。2.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進行病原微生物的操作和研究過程中需要佩戴橡膠手套等防護用具,除了避免污染實驗對象外,還能更有效的防止被病原體感染,同時也便於操作後的處置(高壓滅菌後有專業的生物垃圾處理公司進行統一處理)。鑒於時間有限,這篇文章就沒有仔細精讀了,另外也沒有再去檢索其他的相關文獻進行互相印證。所以文獻的有些結論可能比較局限,並不一定具有普適性,大家可以當做是一個有趣的小知識看一下,不需要太過當真。最後希望大家都能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這樣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發生。寫完這篇答案我都忍不住要去洗一下手了。
那得要看是什麼東西呀,具體來看生物危害登記,文庫搬運。大學本科狗,來發表本科狗的看法,如有不對,勿強噴。生物安全實驗室根據操作不同危險度等級微生物所需的實驗室設計特點、建築構造、防護設施、儀器、操作以及操作程序,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可以分為基礎實驗室-一級生物安全水平、基礎實驗室-二級生物安全水平、防護實驗室-三級生物安全水平和最高防護實驗室-四級生物安全水平。對於平常輕易能接觸到的,一般為p1等級。
但是關於問題中,所提到的,徒手接觸本人是不接觸的,去接觸p1,p2後並快速沖洗問題可能不大,而接觸後面的等級的就可能危險了,微生物是否有腐蝕性,是否會因為接觸而產生的粉塵都是要考慮到的,這就是實驗室里一定要求帶實驗品手套的原因,一是為了保證菌種不被污染,更重的是保護我們自己
推薦閱讀:
※如果一個產品大腸桿菌超標 3 倍,是不是少吃 2/3 就沒有任何影響了?
※英國權威期刊:腸道里的細菌會干擾抗癌藥物的治療效果!
※蠕蟲的微型社會
※「最古老精子」是如何發現的?有何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