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真實存在的真正拯救過世界的人?
我們每天看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感覺很過癮,但是實際中真正有人拯救過世界嗎?
這個男人叫做瓦西里·阿爾西波夫,蘇聯海軍中將,也是一名參加過二戰的蘇聯老兵。
根據英文維基百科的說法:阿爾西波夫在古巴導彈危機時,曾經以一己之力阻止了一場核武大戰。他當時是裝備了核魚雷的B-59潛艇的副指揮官。在面對美國艦隊「追殺」時,有軍官強烈要求使用核魚雷反擊美國海軍,但這需要潛艇上的三名高級指揮官全部同意,才可以授權使用核魚雷。在另兩人已經同意的情況下,阿爾西波夫拒絕授權使用核魚雷,於是在千鈞一髮之際,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2002年,即將就任美國檔案館負責人的托馬斯·布蘭登評價到:「一個叫阿爾西波夫的傢伙拯救了全世界。」當時,B-59潛艇上的大部分船員都不知道裝載了核武器,只有包括阿爾西波夫在內的高級軍官知道此事,所以更不要說美國人了。當B-59潛艇接近古巴海域時,美軍海軍發現了蘇聯潛艇的蹤跡,偵察用的直升機一直在空中盤旋,追蹤蘇聯潛艇,為了避免和美國海軍正面衝突,於是B-59潛艇只能被迫緊急下潛。
為了逃避美國海軍的「追殺」,B-59潛艇只能在惡劣的環境下下進行長達一周的潛行。據說當時潛艇內的溫度高達50攝氏度,而船員每天只能獲得區區1杯水的補充。而海面之上美國海軍則在守株待兔,等待蘇聯潛艇上的電力耗盡後,只能被迫上浮充電(潛艇充電需要氧氣)。據當年經歷此時的美軍船員回憶,表示當時蘇聯人可能遇到呼吸困難,艙內熱得像地獄必定難受無比,加之長時間的心理受壓,一定能讓蘇聯人不戰自潰。但美軍不知道的是,這艘看起來不算什麼的蘇聯潛艇上,裝備有足以毀滅整支艦隊的核武魚雷。(備註:該資料稱該潛艇僅在外殼破損時才能使用核武器,與維基百科衝突,其餘地方相互印證,本答案以維基百科為準)
根據2002年解密的美軍資料,後來美軍改變了蹲守的策略,開始向水下釋放警告用的深水炸彈(signaling depth charges),威力與手雷(hand grenades)相當,對潛艇並無實際威脅。但這一舉動讓蘇聯潛艇誤以為受到攻擊。此時 B-59 潛艇總指揮官瓦倫丁·薩維茨基確信美國海軍開始動武,戰爭已經爆發,於是他決定發射核魚雷以保護蘇聯的尊嚴。
看到這裡,一身冷汗。如果這條命令被執行,蘇聯對美國使用核武器,那麼後果真的是不堪設想。但使用核武器的命令需要總指揮官薩維茨基,政委馬斯連尼科夫和副指揮官阿爾西波夫三個人都同意方可生效。總指揮官和政委都同意使用核武器,相當於此時阿爾西波夫一人擁有發射的最終否決權。萬幸的是,雖然也遭到自己手下的反對,但阿爾西波夫堅信美國人並不是真正發起攻擊。在這場衝突過後,這艘蘇聯潛艇浮出了水面,與美國海軍狹路相逢,但美國人並沒有為難他們,也沒有進行檢查,因此美國海軍當時不知道這些潛艇上有足以毀滅他們的核武器。於是蘇聯潛艇調轉方向,順利返回蘇聯。
比較有意思的是,雖然當時阿爾西波夫只是B-59的副指揮官,但他卻同時是整隻潛艇編隊的指揮官(包括:B4 B36 B130潛艇),所以他實際上和B-59的總指揮官(艦長)薩維茨基同級別,因而他有權否決這一命令。在這個擁有足以把人類毀滅幾十次的核武器的世界中,我們很幸運,在那樣一個危機時刻,有一個人,承受住了壓力,沉著冷靜地做出了拯救世界的正確選擇。
後來阿爾西波夫在蘇聯海軍繼續服役,與1981年獲得中將軍銜,後於80年代中葉退役。1998年死於輻射事故引起的後遺症(1961年,在K19核潛艇服役時,由於反應堆冷卻器故障,導致全體船員遭受到了嚴重輻射,維修人員很快死亡,僅在兩年內就有超過15名船員死去)具體內容詳見最高票答案,阿爾西波夫真是奇人,不僅見證過別人拯救世界,自己也拯救過世界。一個彩蛋:
年輕時的阿爾西波夫,也是一個顏值爆表的帥哥。
阿爾西多夫參考資料: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Vasili_Arkhipovhttp://nsarchive.gwu.edu/nsa/cuba_mis_cri/press3.htm前蘇聯國土防空軍中校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Stanislav Petrov)。
1983年9月26日晚上,彼得羅夫在位於oko的洲際導彈預警中心值夜班。毫無徵兆地,預警系統突然顯示美國的洲際導彈正在飛來蘇聯的途中。當時距離蘇聯擊落大韓航空的班機事件不過三周,269名乘客喪生,包括多名美國公民,美蘇關係處於低潮,擦槍走火的事情隨時可能發生。但彼得羅夫在冷靜判斷下,認為這是系統誤判,從而避免了美蘇之間一觸即發的核大戰。
據彼得羅夫後來回憶,他之所以認為預警是系統出錯,乃是因為電腦顯示飛來蘇聯的洲際導彈只有五枚。這不符合美蘇之間「相互確保摧毀」的核戰爭邏輯。很顯然,五枚洲際導彈不能摧毀蘇聯的二次核打擊能力,如果這真是美國的挑釁,換來的必然是蘇聯上千枚核彈頭的報復;如果美國真心想向蘇聯開戰,其洲際導彈必然傾巢而出,不可能只發來五枚以示問候。彼得羅夫基於以上思考,判定預警為誤報,沒有向上級報告。
所以他就是憑一己之力,把人類文明從毀滅邊緣拉回來的英雄。
—分割線—
看了樓上幾個回答,發現蘇聯真是專註拯救人類三十年。。切爾諾貝利搶險人員。
K19核潛艇事故中的搶修小組。1961年7月4日,K-19號由扎特耶夫指揮下潛行到北大西洋接近南格林蘭島的海域準備進行發射訓練。潛艇浮出水面後核反應堆主循環泵和輔循環泵發生卡死,反應堆反應區溫度急速升高。但與此同時更不幸的是當時無線電系統發生電器故障,他們無法聯絡本部尋求救援。反應堆溫度很快就超過了控制極限並達到了900攝氏度的高溫,這個高溫已經達到了反應棒的熔點並使得原來反應堆內的反應更加加劇。儘管當時自動停堆器的控制棒已經插入了反應堆,但一切都無濟於事。 由於潛艇反應堆如果再不控制則很可能發生反應堆爆炸,同時艇上攜帶了3發核導彈以及導彈的液體燃料,一旦發生爆炸,該海域將造成嚴重的生態危機和核污染,同時100千米以外的北約基地也將可能受損。艇長懼怕潛艇爆炸之後會給當時美國以借口發動核戰爭,艇長和艇員一致決定組成一個7人小組,由艇上工程師和船員組成,潛入反應堆艙,切斷空氣調整閥門,重新焊接冷 卻水供應管,從而安裝上備用冷卻系統。這7人不顧個人安危進入充滿核污染的反應堆艙內對反應堆搶修,從而使得潛艇反應堆逐漸得到控制,隨後K-19艇艇員 轉移到在附近海域的S-270艇,再由S-270艇拖回。而這些進入反應堆艙的艇員們由於受到核污染,有人當場就死亡,沒有當場死亡的也在返航途中即事件 發生的一周內陸續死亡……
PS:大家不要爭了。要知道災難現場嚇成木雞一動不動而死的人是很多的。
Edward Jenner(愛德華·詹納)
這位文質彬彬的英國醫生,以研究及推廣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聞名,被稱為免疫學之父,他成功地挽救了530,000,000條性命。這個數字可以和以下的國家人口數量,做個粗略的對比:- 美國人口的1.5倍
- 巴西人口的2.5倍
- 俄羅斯人口的4.5倍
- 英國人口的9倍
雖然詹納不是一位有驚天動地的創新思想的科學家,但是為人類利益做出這樣傑出貢獻的人確是絕無僅有。他通過調查、實驗和寫作,把一種醫學界忽視的民間說法轉變成了拯救無數人生命的標準方法。雖然詹納的方法只用於對一種疾病的預防,但此病是危害人類的一種強敵,非同小可。他的同代人和後來的每一代人所給予他的榮譽,他完全受之無愧。
一則趣聞:
在19世紀,當英國和法國處於戰爭狀態時,詹納曾寫信給拿破崙,懇求他釋放一些英國囚犯,拿破崙出於對詹納的尊敬,欣然同意。參考資料:Who Saved the Most Lives in Historyhttp://primaryfacts.com/1628/15-edward-jenner-facts/阿爾希波夫,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是b59核潛艇那個,我真比高票答案先回答的)
克萊爾-帕得森,促進了無鉛汽油的使用另外還有人有機會拯救世界,比如馮施道芬堡,志村菊次郎,亨利坦迪無意間攢了九個贊,稍微加點內容吧
亨利坦迪和帕德森之前知乎有人介紹過,忘了叫什麼題目了。不過有人質疑即使亨利坦迪不放走希特勒二戰也會爆發,就像一戰一樣,只是缺個導火索而已。不過阿爾希波夫沒有成為那個導火索,所以我們可以假設一二戰時的各個導火索都有機會被熄滅,從而避免戰爭。普林西普,憤青害死人呀。亨利坦迪,不用說了,槍下留人。志村菊次郎,你幹嘛那個時候拉肚子呀,假設他早歸隊一個小時。馮施道芬堡,多開一枚炸彈二戰就會早九個月結束,世界就會少死一千萬人。在此對張學良表示譴責,白送日本人一個戰略基地。
在此向當時日本的地質學家們致敬,沒能發現大慶油田。如果有幸能過一百個贊,繼續更新
103個贊了,對前邊的答案做個補充
普林西普,刺殺了奧匈帝國王儲,終於給了憋了二十多年的歐洲列強一個開戰的理由。亨利坦迪,一戰的戰場上放走了槍口下的希特勒。志村菊次郎,休假期間因為拉肚子沒有及時歸隊,日本駐軍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被中國守軍拒絕,然後雙方開戰……志村菊次郎在二十分鐘後歸隊,但這一仗卻一直打了八年。馮施道芬堡,參與了暗殺希特勒的計劃,卻因為時間緊急只拆開了一枚炸彈,結果希特勒不僅沒死反而更加瘋狂。再補充個小人物:章壽麟, 當年鎮壓太平天國時曾國藩被石達開逼的要跳水自殺,章壽麟兩次把曾國藩從水裡拉上來,後邊的事不用說了吧。一個四億人的極端邪教國家破壞力一定遠超is吧。
220個贊,破個人記錄,繼續更新幾個正面一點的吧。
守衛釣魚城的某小兵,打傷了蒙哥。為南宋續了二十年的命,也使西方世界逃過了一劫,否則很難想像今天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恩里克王子,執著的進行航海事業,最終讓人類跨過了世界的盡頭。
我也跟風搞個公眾號玩玩:偶爾跑調 歡迎大家關注
壯士許國,不必相送。
5.20補充:
有人說這是抗日戰爭跟拯救世界沒什麼關係,也有人說就算抗日戰爭世界失敗了世界也不會毀滅。更有甚者說這些人連自己老婆都拯救不了,呵呵。如果當時中國消極抗爭即投降,東北的關東軍,華北各軍,加上運輸隊長几百萬偽軍。不止是軍人增倍,國內的工廠、資源將都將被日本利用。蒙古是怎麼打到歐洲的?你以為就是騎兵衝鋒?沿途中亞各國皆被利用做炮灰,甚至利用他們的工程技術去攻下一城。再者沒有中國遠征軍,東南亞何在?印度支那何在?下一步中亞就是石油。
就臆到這了,歷史沒有如果的原因是因為有人創造了歷史,代價就是他們的生命。
再補充一個,這是算是題外吧。本來不想煽情,但是在電車上看到這一段不知道為什麼眼淚在打轉。之前在別的問題里看到了就保存下來了,侵刪。1937年淞滬會戰,當時郭汝瑰作為參謀長帶十四師8000人在前線抵抗。打了幾天以後部隊傷亡慘重,軍長擔心他守不住,就派人去問他是否需要援軍。郭汝瑰回了一封信,前半段彙報了軍事情況,後半段說,「我八千健兒已經犧牲殆盡,敵攻勢未衰,前途難卜。若陣地存在,我當生還晉見鈞座。如陣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場,身膏野革。他日抗戰勝利,你作為抗日名將,乘艦過吳淞口時,如有波濤如山,那就是我來見你了。 」
奧斯卡·辛德勒(1908年4月28日-1974年10月9日),德國商人,利用德國戰爭時期,誘逼猶太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讓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同時保護了上千名猶太人的生命,占波蘭全部存活猶太人數量的一半左右。但當他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而不僅僅是個人的財富之後,他開始用戰爭期間賺來的金錢買下一個個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人:卓斯納、維恩、羅斯納、費佛堡、費雪、夏法、伍蘭克、霍洛維茲……最後,倖存的猶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顆金牙,也是他們戰後僅存的唯一的財富所有,為辛德勒鑄成了一枚戒指,並在上面刻了一句猶太法典上的希伯萊文:「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救一條命等於救全世界)」
其實《美國隊長》是有原型的,並不是完全虛構。
這個象徵美國精神的英雄角色,是以一位真實人物——美國二戰士兵奧迪·墨菲為原型改編而成的。
墨菲於1924年6月出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個有愛爾蘭血統的農民家庭,1942年墨菲報名參軍。由於他身高僅1.65米、體重49公斤,他的努力只換來旁人的冷眼嘲笑。歷經周折,墨菲才加入了陸軍。
在戰爭中,墨菲卻屢創輝煌戰果,曾一人射殺了240名德軍,從而被譽為「史上最強的士兵」。
由於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墨菲幾乎被授予了所有一個人可能被頒贈的勳章——33枚美國勳章、5枚法國的和1枚比利時的。墨菲獲得了所有的美國戰時勳章,這也讓他成為美國「獲得最多勳章的軍人」。
退役後,墨菲的傳奇故事被改編成劇本。1971年,墨菲不幸墜機身亡,結束了47年的傳奇人生。
1942年當奧迪申請加入海軍戰隊時他身高165公分,體重49公斤,大家指著他的臉嘲笑他。
奧迪接著嘗試加入空軍,換來的也是一陣笑聲。海軍也不要又瘦又乾的他,最後只有陸軍願意讓他參加(總是需要一些擋子彈的炮灰嘛)。
奧迪並不是個很好的士兵,當他在訓練過程中昏倒,他的長官就試著要把他轉到後勤部門去當作菜給士兵吃的廚師,但是卻被他堅然地拒絕,他要成為一名士兵。
他的長官只好把他送到馬里蘭州的馬德堡接受更多的訓練。
他的體格使他在前往戰地的路上也充滿坎坷,但是最後他的堅持獲勝了,他終於在1943年如願被派上戰場。
在義大利侵略戰時,因為他優異的射擊技能,他被晉陞為下士。就在這時他不幸染上了瘧疾,他自此之後都是抱病上戰場。
最好朋友的犧牲,讓病弱士兵變身超級英雄。
1944年奧迪被派往法國南端作戰,他與他同隊上的好朋友遇到了一組德軍的機槍小隊。敵軍假裝要向他們投降,就在他們靠近敵軍時,敵方無情地開火射殺了他最好的朋友。
奧迪暴怒之下,一人衝進敵軍,殺光了射殺他朋友的那支小隊。隨後他架起敵軍的機槍,殺光了一百碼內所有的敵人。這其中包括了另外兩隻機槍小隊及數名狙擊手。
這個事件讓他被美軍頒贈「傑出服役十字勳章」,也讓部隊上的弟兄再也不敢叫他矮冬瓜了。
奧迪與他的連隊持續作戰半年後,他們被派往Colmar Pocket, Holtzwihr駐防,一個位於法國的重要軍事據點。儘管此時他們的連隊已只剩下19人(原本有128人)和兩輛M10坦克殲擊車,他們還是被交代了這個任務
德軍對他們防守的據點展開了猛烈的攻勢,派出大量的士兵和六輛坦克。面對占多數優勢的德軍,他一邊使用M1卡賓槍朝著德軍開火,一邊指示其他弟兄先躲到後方。
就在耗盡彈藥之時,這個身高165,得了瘧疾還一腿中彈的小子爬上了一輛著了火的M10坦克殲擊車車。
無畏於充滿汽油的坦克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他用坦克上的白朗寧M2重機槍擊斃周圍所有的敵軍(其中包括一整隊已爬到他身旁30公尺內的德軍)。
他在機槍彈藥用光時逃出了這輛坦克,坦克在他逃離後也因高溫而爆炸。他持續一人與敵方整連的部隊作戰將近一小時,過程中他還找到空檔來使用電話請求炮兵支援。
在炮兵的火力支援下,他指揮著剩餘的弟兄與他一起展開反攻,敵方被他們殺得抱頭鼠竄,潰不成軍。
奧迪幾乎被授與了所有一個人可能被頒贈的勳章(共33個,其中有五個是法國頒贈的,一個是比利時頒贈的),其中包括了「美國國會榮譽勳章」。
人們總是覺得不可思議地問他為什麽有這膽量一人對抗一整連的德軍。
『誰叫他們殺了我的朋友!』奧迪回答。
退役後奧迪曾因為過度服用抗抑鬱藥物而上癮,但是他強到不需要靠醫生就能戒掉毒癮,他直接把自己鎖在一間旅館中度過禁斷期。
點擊看大圖
漫威漫畫開始把他改造成美國隊長
而後他因主演一部電影而走紅成了電影明星,而這部成名作就是講他自己在戰爭時的英勇事迹(他在片中演他自己)。可惜的是這部電影的劇情有從史實中刪減許多,因為導演認為如果照著史實來拍的話,觀眾會覺得劇情太扯,可信度不高 。
注2:有些人會覺得奇怪,美國隊長最早登場在1941年,早於奧迪墨菲出名。這是沒有錯的,最原版的美國隊長漫畫是比奧迪墨菲成名還早沒有錯,但是原版的美國隊長只是個在實驗室被改造強壯的瘦弱年輕士兵,後來奧迪墨菲成名後,美國隊長漫畫就開始用了很多奧迪的事迹當劇情。——————————————————————————————————————————
奧迪·墨菲墓碑上的生日寫上了1924年那個有爭議的出生日期,卒於1971年5月28日。墨菲在Virginia死於他私人飛機的墜毀。機上飛行員和另外四名乘客無一生還。1974在墨菲的喪身豎起了一座巨大的紀念標誌。他的好友Carl Swickerath上尉代表他的家人致辭。
- 關於墨菲的演藝生涯:
- 他在好萊塢幹了25年,奧迪·墨菲拍攝了44部電影,其中33部是西部片。他最賣坐也是環球電影公司最賣坐的是根據他的自傳改編的電影《百戰榮歸》,這部電影的票房記錄至到1975年的大白鯊。在他23歲的時候,《百戰榮歸》讓他賺到將近3000萬美元。他也出現在許多電視連續劇就像是1961年NBC西部偵探片Whispering Smith中。對於動作電影的傑出貢獻,奧迪·墨菲在好萊塢的星光大道也留有名字。他用他的小名「Pappy」留在星光大道上,以暗示出名很早。
- 另外,墨菲也是一位成功的鄉村音樂作詞人。~~感覺人生贏家說的就是他這種人了。。。
- 他與一些成功的作曲家合作過。他的兩首成名曲分別是"Shutters and Boards"和"When the Wind Blows in Chicago".
- 天妒英才:關於墨菲的生卒時間(1924年6月20號~1971年5月28號)關於墨菲的出生時間,一直都是存有爭議的,兩種說法,一種為:1926/06/20,另一種為:1924/06/20.
- 1971年7月7號一座記念碑在墨菲墜機點豎立起來。墨菲被埋在阿靈頓國家公墓。他是繼肯尼迪總統第二多的受訪問的人,公墓還為此特造了一條特殊石路。埋在阿靈屯國家公墓的獲得國會榮譽勳章的人一般都會在墓碑上裝飾有金葉,但墨菲的墓碑看上去就和一名普通士兵沒有什麼區別。一個無名戰士的墓碑近靠著墨菲的墓。墓碑上寫道:奧迪·墨菲, Texas. Major, Infantry, World War II. June 20, 1924 to May 28, 1971.國會榮譽勳章,傑出服務十字勳章,兩個銀星章,功績勳章,兩個帶有英勇標的銅星章,三個紫心章。在墨菲墓上有一個橡樹葉做為點綴,這一般是得到功績勳章的人才能有的。奧迪·墨菲在中尉時獲得的功績勳章,在這軍銜上得到這個榮譽的人幾乎是沒有的,一般都是中校級別以上的人。一個在二戰時同他參加過戰鬥的人說:「像他這樣的人,這個墓碑未免太小了一點」為了紀念奧迪·墨菲,人們設立了奧迪·墨菲愛國主義獎。該獎項每年頒發一次,授予那些「傑出愛國人士」或者能代表真正美國精神的「傑出團體」。1973年11月17日,奧迪·墨菲退伍軍人紀念醫院在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落成。為此,雕刻家Jimilu Mason以奧迪·墨菲戰場上手拿步槍為原型,塑造了一座高8英尺、1噸重的墨菲銅像。醫院內部還有一個博物館,專門介紹奧迪·墨菲生平以及他的一些制服、書籍和照片。1986年初,美軍在德克薩斯州Fort Hood成立了奧迪·墨菲軍官俱樂部。這個精英小組聚集了那些正值、富有專業、領導能力,致力於指導下屬士兵,體現奧迪·墨菲道德的軍士。1994年,奧迪·墨菲軍官俱樂部在軍隊中傳播甚廣。1996年,德克薩斯州州立法機構正式確立6月20號,即奧迪·墨菲生日,為「奧迪·墨菲紀念日」。美國69號公路北,從北格林維爾市至范寧縣被命名為「奧迪·墨菲紀念公路」。1996年,他被追授入選俄克拉俄馬城的西方表演名人堂內。1999年,當時的美國總統George W. Bush也宣布:6月20日是德克薩斯州官方的「奧迪·墨菲紀念日」。從90年代中期開始,每年在奧迪·墨菲生辰的那個周末,人們都會在美國棉製品博物館(現更名為奧迪·墨菲/美國棉製品博物館)舉行Audie和其他退伍軍人的慶典。博物館目前收集了大量奧迪·墨菲的紀念品和他的私人物品。2000年,美國人民為了紀念奧迪·墨菲不僅發行了一張印有他頭像的33美分郵票,還在德克薩斯州FortHood地區建立了奧迪·墨菲中學。
王替夫沒有拯救世界,但是拯救了特別多的猶太人。王替夫拯救幾萬個猶太人,在國內他是一個漢奸,但是作為偽滿洲國的外交官,聽說德國要屠殺猶太人,他作為駐德國的外交官,他拚命的給猶太人簽證,後來領導聽說了就派他回偽滿洲國,但他在臨行前的火車上也在一直辦簽證給猶太人,雖然他是一個漢奸,但也有人性的光輝,看人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糾正一下救了有一萬多人,沒有幾萬人(⊙_⊙")他被定性為漢奸所以沒有被宣傳,還是值得我們肯定和讚揚——————————————————————————更新看了評論說王替夫救他們是因為日本的河豚魚計劃,迎合了這個計劃,然後我去了解了一下,感謝各位知乎大神的指出糾正,對自己了解不深感到尷尬
撒切爾夫人,她年輕時參與了一個科研團隊一同發明了冰淇淋機。每當我炎炎夏日吃甜筒時回想此事,不禁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艾倫圖靈應該算是吧
這麼多的朋友贊同 我很開心
回來簡單補充下Alan Mathison Turing
艾倫 希邁森 圖靈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不熟悉他的朋友 提起這個頭銜也會感慨 啊 原來是他啊!他被稱為計算機之父,人工智慧之父。之所以說他算是拯救了世界的人 是因為在二戰中他協助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Enigma 幫助盟軍取得了勝利因為他設計發明的機器 圖靈機 破解了英格碼所取得的情報 幫助盟軍在最短時間內打敗敵國 取得勝利
有人說 這項成就 使二戰提前結束了將近兩年左右的時間戰爭兩年 能夠使多少人喪命 能夠使多少個國家重創?
從這個角度來說
圖靈先生 算是拯救了世界的吧感謝評論區的朋友為我指出錯誤(((o(*?▽?*)o)))更仔細地查閱資料後 我會再回來整理答案的再一次感謝知友們!存在的,記得我上次參戰還是在1999年那次
拯救世界太大,在中國古代,安史之亂中,張巡死守睢陽城,算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韓愈在《張中丞傳後敘》中感嘆: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補:本來只是想就題目簡單答個例子,並不是答主不知道張巡守睢陽時有吃人的情形。沒想到還是成為爭議點,千古爭議不休,貶張巡的基本上只抓住這一點從倫理從道德進行批判,到近現代人道主義,人文主義的影響下,對這一點的批判也被放的更大,甚至可能會認為僅就這一點就應該全盤否定張巡。而更多的人則盡量避免評價張巡,畢竟存在大爭議,趟渾水還不落好。於是他就這樣消失在歷史中,答主也是很晚才知道張巡其人其事。
但是後世史家和官方的主流評價則多彰顯其功績,他們難道不知道這個爭議點嗎?(當然知道),儒家是主張仁者愛人,但更注重「天下之不亡」,「為萬世開太平」的大仁。除了韓愈, 文天祥在《正氣歌》中以張巡、顏杲卿為天地正氣化身: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明代李東陽作詩讚道:將軍有齒嚼欲碎,將軍有眥血成淚。生為將星死為厲,儘是山川不平氣。二人同心金不利,天與一城為國蔽。強兵坐擁瞋相視,孝子忠臣竟誰是。千載功名亦天意,君不見河南節度三日至。(由於張巡每戰都是對仇敵咬牙切齒,被俘時牙齒所剩無幾,所以後世皆以張睢陽齒來比忠義)答主不才,是個隨大流的主,對張巡的評價有過之而無不及,張巡是讀史時少數令我感動到流淚的人物,感動的正是他所處之難,守之難,抉擇之難。
「臨危一死報君王」,「殺身成仁,包括殺他人之身成天下之大仁」,哪個容易,哪個難他所面臨選擇就這兩個都是死,如果能不吃人而能救天下,他又怎麼會這麼做?雖然歷史塵封,當我們穿越去感受時,在睢陽城中連樹皮,老鼠都吃光時,作為主帥得多痛苦,多麼難才能下這決心以人為食,直至抵抗到人盡城破;如果就此坐等城破是容易也不會受責備的選擇,如果吃人要下地獄的話,那張巡則是大無畏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明知會引來千古罵名,但只求天下不亡。 如果張巡也是「臨危一死報君王」,那他則不過是千萬能這麼做的儒生之一。如果1937年,南京城前有一屏障之城,如果主帥也面臨非議的抉擇,那他當如何?希望他為張睢陽齒。如果中國將來還面臨這種存亡關頭,而主帥還是需要做出抉擇時,希望還是張巡。優柔之小仁,弘毅之大仁,孰難孰易,孰輕孰重弗萊明、弗勞雷、錢恩,青黴素的發現者。
上世紀中,一個長相平凡、毫無任何存在感的理工科的研究生,他經過漫長的跋涉,不經意發現一個偉大的問題的答案,這個答案對地球上99%的人來說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他不知道這個沒有實際意義的研究結論,得罪了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然而他對這個答案的追尋和對真理的堅持,在經過20年與世界上最有權勢人的抗爭,改變了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間接拯救了地球上數以億計的人。
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卻的的確確拯救了人類,他就是--克萊爾·帕特森 (Clair Cameron Patterson 1922年6月2日-1995年12月5日),美國地質學家和地球化學家,出生於美國艾奧瓦州米切爾維爾,芝加哥大學博士,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故事要從20世紀40年代說起,芝加哥大學的地質教授哈里森·布朗突發一個設想,覺得十分有趣,但這個問題沒有足夠的誘惑力讓他去親自探尋,所以他選擇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抓了學校的一個研究生當苦力,讓他去研究。研究生名叫克萊爾·帕特森,天性叛逆,在學校表現一般,人長得很土,丟人群里馬上會看不見。
地質教授的問題是:如何推測地球的年齡?20世紀有個偉大的發現,在幾十年里,測量每种放射性元素轉變成另一種元素所用的時間,物理學家發現每個不穩定元素的原子,衰變比率是恆定的,就是說無論周圍的環境如何變化,這個衰變比率都不會改變。所以要了解地球的年齡,沒有比測量鈾原子更好的方法了。看似完美的解決方法,卻有個問題:你如何才能得到一塊在地球形成之初就存在的岩石?那就是天降禮物:隕石。只要測量一塊幾乎和地球同齡的隕石樣本裡面的鉛原子,就能得出地球的年齡了。哈里森·布朗1947年首次提出了這個假設,於是就把這個作業交給了帕特森。當然這個作業對帕特森的人生來說,第一個至關重要的影響是:這個作業最後不得不成為了他的研究生畢業論文課題,然後坑害了他七年才找到答案完成這個課題,拿到他的博士學位。為什麼這個哈里森認為極其簡單的小作業會耗費那麼長時間?是因為帕特森對鋯石鉛含量做等精度測量時發現,相同微粒的鉛含量的結果數值每次都偏差很大。帕特森窮盡腦汁,最後發現影響實驗結果的最重要因素,可能是實驗室或者空氣里存在鉛。鋯石里只有幾百萬個鈾原子,空氣里的鉛數量遠遠大於這個數值,在這種和空氣和環境直接接觸樣本的情況下顯然是沒辦法測量出正確的結果的。帕特森開始設計一種全新的實驗室———超級潔凈室。在第七年,帕特森終於完成了心愿:在加州理工製造出第一個超級潔凈室(實驗的超潔凈室無塵環境概念起源自他),他終於能有機會測量出鋯石的鉛含量,也終於有機會找到那個真理的答案:找出地球的年齡。帕特森帶著在加州理工超級潔凈室里得到的數據,來到伊利諾伊州的阿拉貢國家實驗室,他即將以一個人類的肉身,用對宇宙來說轉瞬即逝的光陰,探知到行星、宇宙、地球和整個太陽系的秘密———地球的年齡。帕特森飛快地做著計算,當他畫下最後一根線時,他輕輕地說:「地球的年齡是45 億年。」天大的獎勵?
帕特森打開了真理的大門,這項發現為他帶來什麼獎勵?諾貝爾獎?當時諾貝爾物理和化學獎都沒有興趣投給新興的交叉地質學領域,物理的評委不認為他的研究屬於物理,化學的評委也不認為屬於化學。45億年這個數字,直到十幾年後才放進地質教科書中,即便如此,在過去30年中超過50本教科書中,只有4本在提到地球年齡這個數字的時候提到帕特森這個名字。但是真理還是恩賜給了帕特森一個「天大的獎勵」,是什麼獎勵呢?其實是一個超級天大的麻煩,他當時並不知道,自己的這項耗費7年、看似對99%的人來說完全沒用的研究成果,妨礙了某些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美國的整個鉛工業和石油工業的巨頭。他們對地球的年齡有45億年這種廢話沒有絲毫興趣,讓他們惶恐的是帕特森的研究過程以及所使用的研究工具———鉛,帕特森知道了一個他不該知道的東西。鉛對人體巨大的毒害,人類早就已經了解,但是為什麼明知鉛有毒還要使用?是因為鉛便宜、好用、延展性好、製造簡單,而鉛中毒是需要一個累積過程的,能接觸到這些計量的,往往是礦工和處理鉛的工人。進入20世紀,有一個重要的產業———廣告業發展了,含鉛油漆廠商們通過剛萌芽的廣告從業者向消費者灌輸鉛對兒童是無害的。當然這看起來影響不是很大,但是資本的逐利可以泯滅良心,科學家也不例外。後來成為美國化學學會主席和擁有「地球史上對大氣影響最大的生物個體」和「歷史上殺戮最多的個體」這兩個華麗麗閃瞎人頭銜的氟利昂的發明者托馬斯·米基利,夥同通用汽車老闆查爾斯·凱特靈,將四乙基鉛作為抗爆劑為噱頭添加到汽油中。這時候,不再是廣告報紙和兒童畫,他們動用了至今屢試不爽的方法:他們需要一個懂科學的權威,安撫民眾,提升鉛的形象。他們找到了一個合適人選,羅伯特·基歐博士,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利用科學權威來掩蓋對環境和公共健康的威脅。基歐博士說:「鉛本身就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當然,雖然對一線工人有影響,但是對公眾絕對沒任何影響,並且沒有任何證據表示鉛對公眾的影響。」幾十年來,沒有人反駁過他們一句。直到那個傻傻的克萊爾·帕特森開始研究地球的年齡。在對實驗室鉛干擾排除的過程中,他開始研究鉛是如何傳播的,依靠美國石油組織的科研撥款,他仔細研究了海水中深層和淺層中鉛的含量。帕特森又一次發現他的原始數據無法解釋的現象:深海中鉛只有少部分,但是在淺水和水面上,鉛的含量高出幾百倍。帕特森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淺層海水中這些鉛是近年才出現的。帕特森了解到這些鉛來自含鉛汽油。他明白自己即將做一個重要的選擇:他立即著手發表學術論文,對含鉛汽油作出討伐。
隨之而來,來自石油行業的贊助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意味著帕特森所有研究被迫中斷。更要命的是,帕特森終其一生都專註於研究,無暇顧及申請終身教授,也就意味著他這個可憐的技術崗位人員,能被人隨時踢走,捲鋪蓋走人,毀掉他作為科學家的一生。而加州理工的董事會裡,就有好幾個石油巨頭,他們不斷地施壓給帕特森,並不斷慫恿董事會讓他滾蛋。帕特森是那種越不讓他去研究,他就越要去研究的科學家,這種固執,也造就了為什麼他能用七年時間,只為了尋找一個答案「地球的年齡」。帕特森耗盡數年,不斷地把論文和成果投向雜誌和寄給政府高官。終於,在一名州議員的幫助下,政府於1966年主持了關於鉛的聽證會,為了干擾聽證會,巨頭們經過運作,把聽證會選在了帕特森在南極洲的時間,但他出人意料地在五天後準時出席了。帕特森和石油公司鬥爭了20年,在20世紀80年代,鉛才被禁止在美國消費品中使用。之後的短短几年,美國人血液中的鉛含量降低了75%,數百噸的毒氣被禁止排放在我們日夜呼吸的空氣中。可以說帕特森間接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地質學家甘特·福爾評價:「帕特森是一個聖人,他取得的成就應該是牛頓以下,伽利略以上。」然而直到如今,提到克萊爾·帕特森,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麼一個偉大的英雄。這位找出地球年齡的人,同時也造就 20世紀,最偉大的公眾健康的勝利。幾年後,帕特森死於哮喘,據說他因為哮喘需要長期使用激素,骨質已經完全疏鬆,身高也縮短了5英寸,後半生在病痛的折磨中,與石油巨頭對抗。袁隆平算嘛…
評論說換成袁隆平團隊,也有道理。沒有他們得餓死多少人。小的時候,每當我媽把我揍的死去活來的時候,我爸及時的出手,把我解救與痛苦之中,那個時候我覺得我爸就是拯救了世界
把中國帶進工業化的那一批人拯救了中國人,也就是至少拯救了五分之一個世界
1977年 鄧小平恢復高考
額,為什麼給我這麼多反對啊,我答的時候就幾個答案,我要吐血了。他們有的是軍人,有的是科學家,還有的則是普通的家庭婦女,但他們都是拯救了世界的人。1.阻止美蘇爆發核戰的人
Stanislav Petrov(斯坦尼斯拉夫·耶夫格拉弗維奇·彼得羅夫),真真正正地拯救過世界。
他在1983年在蘇聯的導彈發射井中任指揮。他的工作就是密切關注潛在的來自美國的核武器攻擊,並在必要時回以大禮。在1983年9月26日,他收到了導彈預警,提醒他有一個潛在的核洲際彈道導彈已經發射升空並飛向他的國家。現在,作為一名優秀的蘇聯軍官——當這個報警響起,傳達這個緊急高級命令是彼得羅夫的工作,這樣很可能會導致蘇聯的全面反擊……不過幸運的是,Petrov認為這很有可能是新報警系統的故障,而不是美國發起的核戰爭。另外,警報顯示出的五枚導彈似乎十分奇怪,因為情報顯示如果要打全面核戰,美國的核彈必定傾巢而出,僅僅五枚顯得十分奇怪。
最終結果顯示Petrov的直覺是準確的,這幾乎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系統故障的原因居然只是警報系統誤將烏雲當成了導彈。
根據他的故事而改編的影片《拯救世界的人》正式發行並獲得廣泛讚譽。2.阻止古巴導彈危機演變成戰爭的人與彼得羅夫一樣,蘇聯海軍軍官瓦西里·歷山德羅維奇·阿爾希波夫(網上配的大多數照片都不對,在鐵血社區找到一張)也憑藉他清醒而冷靜的頭腦,避免了美國和蘇聯之間爆發一場戰爭。那是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阿爾希波夫所在的攜帶核武器的潛艇(B-59)被美國發現,包括航母在內的十幾艘美國軍艦將其團團包圍,並投下演練用的深水炸彈,意圖將其逼出水面。潛艇里的人並不知道他們是否受到攻擊。但由於潛艇處在深海,無法監聽無線電,潛艇里的人無法確定戰爭是否爆發,也不知道飛來的深水炸彈是否只是演練彈。艇長認為他們受到攻擊,決定向美軍發射核魚雷。發射魚雷需要艇上的3名軍官同意才可執行,兩名軍官同意了,但阿爾希波夫則表示反對。他最終說服其他軍官讓潛艇浮出水面,等待莫斯科的命令,從而避免了一場核戰爭。2002年,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館長向阿爾希波夫當年拯救世界的行為表示感謝。3.阻止俄羅斯與北約爆發衝突的人詹姆斯·布朗特現在是一位成功的音樂人,而在1999年,他是在科索沃服役的一名英軍士兵。他接到命令去佔領一座機場,結果發現俄羅斯士兵已經佔據了這座機場。他的上司命令他驅逐俄軍士兵,但布朗特拒絕執行這一命令,雖然他心裡很清楚拒絕執行命令會讓自己上軍事法庭。在他看來,為了北約的利益激怒俄羅斯軍隊最終會成為戰爭的導火索。幾天之後,俄羅斯軍隊同意與北約共用機場,衝突最終化解了。4.天花疫苗的發現者天花的傳染性之強、死亡率之高、肆虐範圍之廣,無不令人談之色變。可是,1977年之後就沒有人再得過天花,198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範圍內被徹底根除了。消除這種傳染病的最大的功臣就是一位名叫愛德華·詹納的英國醫生——他發現了天花疫苗。18世紀晚期,詹納獲得一項突破性的發現,即得過牛痘的人對天花免疫。在此之前,其他一些科學家也發現了這一現象。他們進行了很多嘗試,為人們進行預防注射,但接種者最終還是患上這種疾病。1796年,詹納為患者注射牛痘,最終成功研製出天花疫苗。疫苗一詞「vaccine」也是詹納首先使用的,它來自於拉丁語,意為「牛痘疫苗」。1881年,法國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提議使用「vaccination」(意為接種疫苗)這個詞指代所有類型的預防性接種,而不單指接種牛痘疫苗。5.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發明者在疫苗被發明出之前,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痹症)是兒童健康的最大殺手,這種疾病的致命性一度超過中世紀的黑死病。1948年,受美國國家小兒麻痹症基金會的邀請,喬納斯·薩爾克開始研究小兒麻痹症。該基金會是羅斯福總統發起成立的,他本人就患過小兒麻痹症,終生只能坐在輪椅上。在2萬名醫生的幫助下,薩爾克進行了規模龐大的人體試驗。1955年,疫苗獲得成功的消息正式對外公布,全世界都把他視為「科學救星」。更令人肅然起敬的是,薩爾 克拒絕為自己的研究成果申請專利。6.10億生命的拯救者藉助於諾曼·歐內斯特·博洛格所取得的農業突破,無數人得以解決吃飯問題。當博洛格開始擔任墨西哥國際小麥改良中心主管時,墨西哥的小麥還主要依靠進口。而當博洛格成功培育出一種產量高並且可以對抗絕大多數蟲病的小麥品種之後,墨西哥很快就成為小麥出口國。博洛格還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帶到印度,很快便創造了東南亞的小麥產量紀錄,並使印度實現小麥自給自足。博洛格取得的成功被稱為一場「綠色革命」,他也被讚譽為「10億生命的拯救者」,並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7.「海拉細胞」的提供者海莉耶塔·拉克斯只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婦人,她並沒有拯救世界的雄心壯志,但一個偶然機會卻使她成為醫學史上最重要的女性之一,成千上萬的人因她而受益,而她自己卻渾然不知,她的名字也不為世人所熟知。拉克斯被確診患上了宮頸癌,不得不定期到醫院接受治療。有一次,在未告知拉克斯的情況下,醫生從她的宮頸提取了腫瘤組織樣本。拉克斯1951年10月去世,但從她體內取出的癌細胞——被稱為「海拉細胞」——卻留存至今並仍在不斷分裂、生長,世界各地的實驗室幾乎都保留著海拉細胞以供研究。絕大多數癌細胞在實驗室培養時會在短短几天內就走向死亡,少量倖存者也根本無法生長,但「海拉細胞」的生長繁殖能力卻非同尋常,一直存活至今乃至可能「永生」,科學家稱之為奇蹟。海拉細胞幫助科學家攻克很多醫學難題,如薩爾克的脊髓灰質炎疫苗以及克隆技術、基因繪製和輻射傷害研究等。癌症和艾滋病療法也利用這些細胞進行測試,甚至化妝品、膠水以及其他很多產品的測試都藉助這些細胞進行。迄今已有5個基於海拉細胞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獎。本文來自《百科知識》雜誌。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