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意識有沒有可能永生?

雖然《超能查派》里意識拷貝的技術似乎實現了人類永生的夢想,但問題是:複製出的意識還是原來的意識么?

看過《第六日》的應該知道,即便是身體一樣,意識也一樣的複製人,跟原來的那個人仍然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複製人並沒有替代被複制的人,而是作為一個新的生命體,雖然他擁有和你一樣的記憶。


這裡說個猜想故事。

未來發明了一個傳送機,就是複製一個你到另一個地方,然後將原來的你消除掉。大家都用著沒有問題。

有一天,你進入傳送機,開啟了傳送按鈕,然後啥事也沒發生,於是你跑出來跟服務人員說,機器壞了,我沒有被傳送。服務人員查了一下電腦,然後說,不好意思,你確實已經傳送到那邊了,只不過消除裝置失效了,我們會安排你進入消除室的。然後他給你看畫面,另一個你的確在那邊活動,然後工作人員將你拖去消除室,你就算大喊掙扎,那不是我,我不要被消除,但最後還是被拖去消除了。

其實這個故事說明,複製人並不等於你,但對於這個世界和那個複製人,你還是存在的。這裡其實討論了「我」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的問題。

我認為,自我意識實質是一個分類能力,將什麼東西屬於「我」,什麼東西不屬於「我」進行分類。分類的作用就是在已分類好的基礎上保護屬於「我」的東西,而不會保護不屬於「我」的東西,增加屬於「我」的東西的生存率。正如故事裡面,產生了兩個「我」,但這兩個「我」分類都不相同,他們將各自的身體和思想分類於他們自己的「我」,而不會將對方歸類於自己的「我」,所以兩個「我」會分別保護自己,所以被消除的會喊救命,掙扎著求生。

如果更進一步思考的話,其實我們每分每秒都可能不斷重複著類似傳送機這樣的事情,我的下一秒就已經不是上一秒的我,但正如傳送機那樣,傳送到另一邊的我因為有完整的記憶,所以感覺自己還是連續性存在。而對於這裡的我而言,因為每一秒每一刻時間間隔非常短,你來不及在這個過程中感到恐懼就由舊的我變成了新的我,但同時,因為你擁有上一秒及以前的記憶,當你將你的記憶分類於「我」的時候,你就感覺過去的你和現在的你是同一個,但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你的錯覺而已,正如傳送到那邊的你一樣也認為過去「我」和傳送後的「我」是連續的一樣。

這是我在貼吧以前寫過的一文【西哲】對於自我意識的一些看法。就原封不動的貼過來了。


你確定今天的你還是昨天的那個你嗎?


人類是否可以把自己的意識完全轉移到人工智慧裝置上,並實現人類永生的奮鬥目標?

爵士貓5 分鐘前

現在在DNA的基因級別,已經證實了生物確實是以基因為生物信息傳導的工具!

現在生物學必須與物理學聯手,

1.揭示DNA的基因之量子狀態,並予以描述!

2.揭示大腦的意識的生物信息波的存在,以及如何表達生物信息波。

3.揭示意識的生物信息波,與DNA的基因之量子狀態之間的關係。

4.揭示意識的生物信息波,是如何通過何種媒介傳輸出去、並被其他生物體接受

5.揭示意識的生物信息波,可以通過發生器放大並中轉

6.揭示意識的生物信息波,並實現人類的揭示意識的生物信息波控制人工智慧裝置!這才是人類是否可以把自己的意識完全轉移到人工智慧裝置上,並實現人類永生的奮鬥目標!

中心法則第一次闡明了生物體內信息傳遞的規律, 對以後大量關於基因性質的研究起到了指導作用, 導致了現代生物學研究戰略的根本轉變。在這個思想指導下, 大批科學家開展了數千次有益的實驗研究, 從而進一步澄清了遺傳信息據以編碼、貯存、轉錄及轉移的方式。

中心法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信息角度論證了生物界的統一性, 不僅揭示了蛋白質合成中遺傳信息在不同物種間的統一性, 而且也證明了同一物種不同世代間信息轉移的統一性。

中心法則對生命物質基礎和生命主宰物質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給予了實質性的回答。

就信息流而言, 核酸是主宰物質, DNA 可以貯存信息、複製信息和發射信息, RNA 可以轉錄信息、傳導信息流。就物質運動而言, 蛋白質是主宰物質。酶催化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蛋白質構成原生質的主體, 主宰一切反應並對信息實行反饋調控。只有在一定條件下, 當以核酸為主宰的信息系統和以蛋白質為主宰的代謝系統發生耦聯時, 生命運動才能夠發生和持續進行。因此, 生命的物質基礎是以核酸蛋白質整合體系為主宰的原生質各種必要的物質組分及其實在的相互作用。

===========================================================

============================================================

中心法則的產生

1957年, 克里克提出, 在DNA 與蛋白質之間, RNA 可能是中間體。1958 年, 他又提出,在作為模板的RNA 把氨基酸攜帶到蛋白質肽鏈的合成之間可能存在著一個中間受體。根據這些推論, 他提出了著名的連接物假說, 討論了核酸中鹼基順序同蛋白質中氨基酸順序之間的線性對應關係, 並詳細地闡述了中心法則

克里克所設想的受體很快被證明為tRNA。1961 年, 雅可布( JACOB F) 和莫諾( MONOD J) 證明在DNA 同蛋白質之間的中間體是mRNA。隨著遺傳密碼的破譯, 到60 年代基本上揭示了蛋白質的合成過程。這樣, 就得到了中心法則的最初的基本形式

DNA-mRNA

圖1 中心法則的最初的基本形式

二、逆轉錄的發現與中心法則的修正

克里克最初設想的中心法則, 並沒有排除遺傳信息由RNA 向DNA 的逆向傳遞。但當時絕大多數生物學家都認為, 自然界的生物體並不需要這種逆向傳遞。然而, 通過1960 到1970 這十年的研究, 坦明(TEMIN H) 和巴梯摩爾(BALTIMORE D) 等發現並證實了反轉錄酶的存在。

1958 年, 坦明開始對RNA 腫瘤病毒( RSV ) 的研究。RSV 屬RNA 病毒。坦明發現, RSV的行為不同於DNA 病毒, 也不同於一般的RNA 病毒。大多數病毒與細胞分裂是對抗性的。

當把病毒加到單層細胞培養物上時, 病毒與細胞的相互作用, 常導致感染細胞的死亡。而感染了RSV 的雛雞細胞, 非但存活下來, 而且轉化成能繼續分裂並且產生新病毒顆粒的癌細胞。感染RSV 大鼠細胞轉化成了能分裂的癌細胞, 但不產生新的病毒顆粒。當把轉化了的大鼠細胞與正常的雛雞細胞融合時, 可以誘發RSV 顆粒的形成。坦明利用放線菌素D 所做的實驗解釋了這種現象。

放線菌素D 能抑制以DNA 為模板的RNA 合成, 但不影響以RNA 為模板的RNA 合成。坦明把放線菌素D 加到形成RSV 的細胞培養物中, 發現全部的RNA 合成都受到了抑制。他認為, RSV 可能是通過一種DNA 中間物進行複製的, 即當RSV 感染細胞以後, 可以其RNA 為模板合成相應的DNA 分子, 該DNA 分子整合到細胞的DNA 分子中, 隨細胞DNA 的複製而複製, 並不呈現感染性。當受到某種激活時, 又能以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的形式重新出現。這就是「原病毒假說」。它的提出, 使人們認識到逆轉錄現象的存在。

1970 年,坦明和水谷哲( SATOSHI Mizutani) 在實驗中發現, RSV 的病毒粒子含有一種能把單股毒RN A 轉錄到DNA 上去的酶。

與此同時, 巴梯摩爾獨立地用小白鼠敗血病病毒為材料, 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他們的文章一同發表在1970 年6 月27 日的《自然》雜誌上, 使逆轉錄現象得到了公認。這樣,中心法則就修正成所表示的形式

DNA-mRNA

DNA 是否能直接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呢? 有人在離體實驗中觀察到, 與核糖體相互作用的某些抗生素如鏈黴素和新黴素, 能打亂核糖體對信使的選擇, 而接受單鏈DNA 分子代替mRNA。然後由單鍵DNA 指導, 把它的核苷酸順序譯成多肽的氨基酸順序。此外, 還有人發現, 細胞核里的DAN 還可以直接轉移到細胞質的核糖體上, 不需要通過RNA 即可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這樣,中心法則就可以豐富為如圖3 形式。

二、中心法則的發展預測

中心法則的以上形式強調了核酸對蛋白質的決定作用, 但蛋白質對核酸必然存在著反作用。1967年, 梅克勒(Mehler) 提出, 蛋白質的空間構型( 不是線性順序) 可以被「逆轉錄」成RNA 順序。1982 年, 普魯塞納( S.Prusiner ) 在研究羊癢疫( scrapie) 的致病因子時發現一種比病毒更為簡單的亞病毒為其病原。令人奇怪的是, 這種病原含有侵染所必須的物質是蛋白質而不是核酸。這種羊癢疫的致病因子被稱為朊病毒(virino) 或蛋白侵染子( prion)。它的發現,表明自然界中存在著以蛋白質為遺傳信息的可能性, 即在蛋白質的指導下合成蛋白質。那麼, 隨著研究的進展, 能否將中心法則豐富成如下形式:

這作為一項對中心法則未來發展方向的預測,只有等待科學實踐來證實。

通過上述歷史考察和現實分析, 不難看出, 中心法則的核心思想不是簡單的單向線性決定作用, 而是蛋白質和核酸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對中心法則未來發展方向的預測也就是根據這個核心思想, 按照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作出的。

三、中心法則的意義

( 1) 中心法則是現代生物學的理論基石

我們知道, 近代生物學的兩大理論基石是細胞學說和達爾文進化論。細胞學說第一次從結構上論證了植物界和動物界在生命本質上的統一性。達爾文進化論第一次從起源上論證了生物界的統一性, 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兩者不僅自身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 而且都導致了近代生物學研究戰略的根本轉變。

中心法則第一次闡明了生物體內信息傳遞的規律, 對以後大量關於基因性質的研究起到了指導作用, 導致了現代生物學研究戰略的根本轉變。在這個思想指導下, 大批科學家開展了數千次有益的實驗研究, 從而進一步澄清了遺傳信息據以編碼、貯存、轉錄及轉移的方式。

中心法則及其附屬的「順序假說」使人們相信了遺傳密碼的存在。遺傳密碼的解讀是20 世紀的重大科學突破之一。

在中心法則的思想指導和啟發下, 基因的概念有了許多新的發展, 如順反子、操縱子、跳躍基因、斷裂基因、重疊基因、重複基因、假基因等, 也產生了一些重要的理論, 如基因表達的調節控制理論等。

中心法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信息角度論證了生物界的統一性, 不僅揭示了蛋白質合成中遺傳信息在不同物種間的統一性, 而且也證明了同一物種不同世代間信息轉移的統一性。

中心法則對生命物質基礎和生命主宰物質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給予了實質性的回答。

就信息流而言, 核酸是主宰物質, DNA 可以貯存信息、複製信息和發射信息, RNA 可以轉錄信息、傳導信息流。就物質運動而言, 蛋白質是主宰物質。酶催化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蛋白質構成原生質的主體, 主宰一切反應並對信息實行反饋調控。只有在一定條件下, 當以核酸為主宰的信息系統和以蛋白質為主宰的代謝系統發生耦聯時, 生命運動才能夠發生和持續進行。因此, 生命的物質基礎是以核酸蛋白質整合體系為主宰的原生質各種必要的物質組分及其實在的相互作用。

如果說, 細胞學說和達爾文進化論充分體現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理論特徵,把聯繫與發展的觀點引入了生物學, 從而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自然科學前提和證據, 那麼可以說,中心法則充分體現了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特徵,把多因子的、動態的、複雜的相互作用引入生物學,必將對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影響; 如果說, 細胞學說和達爾文進化論是近代生物學的理論基石, 那麼可以說,中心法則是現代生物學的理論基石。我國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認為, 中心法則是生物學上繼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後的第二個里程碑。

不僅如此, 就生物學理論自身價值而言, 中心法則甚至比達爾文進化論還要大。因為達爾文進化論中的許多假說、結論和預測既不容易被證實, 也不容易被證偽, 甚至帶有思辨的性質,

而中心法則則是建立在精密的實驗科學基礎之上的嚴密的理論, 它的每一個細節, 以及由此所做出的預測, 既可以用物理、化學的工具, 以實驗科學的方法來證實, 也可間_或被證偽。正因為如此, 它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正因為如此, 它具有更大的解釋功能、規範功能和預測功能; 正因為如此, 它體現的是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特徵; 也正因為如此, 我們才把它看作是現代生物學的理論基石。

( 2)中心法則為現代生物學理論的大統一奠定了基礎

我們知道, 遺傳、發育和進化是最基本的三大生命現象。對這三者的研究分別形成了遺傳學、胚胎學和進化論。長期以來, 這三門學科各自在自己的領域內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但在遺傳與發育、發育與進化的相互關係方面卻留下了大片空白, 始終都沒有形成統一的解釋理論, 這是生物學的最大難題之一。

現代生物學愈來愈表明, 遺傳是生命活動中兩大類基本現象——個體發育和系統進化的核心機制。遺傳學是發育生物學、進化生物學乃至整個生物科學的中心環節。如果從信息角度上看, 遺傳的實質是遺傳信息的傳遞; 發育的實質是遺傳信息的展現; 而進化的實質是遺傳信息的發展。在分子水平上, 細胞分化和性狀發育都基於表現專一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因而歸根到底依賴於基因在發育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時空有秩序、有選擇的功能表現。反之, 基因的功能又可用相應的mRNA 的轉錄和專一蛋白質的合成來表示。因此, 非常複雜的發育過程, 便可以簡化為從基因到大分子的合成, 再通過大分子的裝配到形態結構的發生。而發育程序的來源, 則可看作是受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所獲得的遺傳性狀決定的, 並在卵子的發生過程中就貯存於卵子的結構中。因此, 從科學本體論講, 已不難看出, 中心法則揭示了生物遺傳、發育和進化的內在聯繫, 為生物學理論的大統一在總體上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 從科學認識論上講, 由於中心法則的產生, 使人們對遺傳、發育和進化的相互關係的研究置於同一認識框架之中。在這個框架內, 找到了同一的認識層次—— 分子層次; 同一認識視角——信息視角; 同一認識方法——實驗科學的方法, 從而使人們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進入常規時期。美國著名生物史家艾倫說: 「中心法則甚至象進化論那樣影響深遠。首先, 它提供了基因突變的分子解釋, 這個例子及其它例子都暗示, 甚至進化的機制都能還原到分子水平, 並用說明遺傳傳遞、轉錄、轉移及胚胎分化的同樣概念來加以理解。人們經過長時間努力尋求的生物學的大統一似乎就在眼前了

總的來說,

隨著研究的進步,當然會對中心法則進行補充,也可能會發現個例(如提到的朊病毒),但這隻能看做是對中心法則的補充,若說中心法則被全面證偽,則是無稽之談,近代興起的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其基礎都是建立在中心法則上的。如果被全面證偽,那麼太多的科研工作者的世界觀將轟然倒塌。

一般的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外殼組成的,而朊病毒只有蛋白質,朊病毒蛋白簡稱PrP,PrP可分為正常型和疾病型兩種。兩種之間轉變是一種動力學過程,正常形式的蛋白(PrPC)錯誤摺疊成致病蛋白(PrPSc),則為朊病毒。其增值過程還不清楚,只有一種假說認為其是指數增值,不論如何,朊病毒確實背離傳統認為的生物信息流向,但只由此來推翻中心法則卻也不對,就如傳統力學與量子力學的關係差不多。

====================================================

討論自我意識,就是深入思考我是什麼,我的來源,我到哪去,我為何會有這樣的行為,等等。

佛教對於自我意識的回答就是無我,沒有一個實體的我,沒有人我,法我,只有五蘊,只有因緣,佛教把自我的提問分解了,不直接回答。【無我不等於否定我】

自我意識,在人類最底層的結構,也是為了信息的接受,存儲,處理,轉換,發出信息的一個最底層的結構。這結構的整體又是一個信息的集合體,這個信息集合體也可以作為整體,與【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相連通。這可以用人的瀕臨死亡的體驗,人的修鍊過程的天人合一予以解釋。 【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的信息的一部分,也作為一個集合整體,與人類的某個人或某些人的信息集合相連通。這就解釋了,耶穌基督認為他是神的兒子,帶來了天父的話。這就證明了,古代的巫師為何會通靈。這就證明了人為何就有了自我意識,邏輯思維,文明的發展。這就證明了為何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突然就產生了。這就證明藝術家的藝術靈感為何就有了。 人體的構造是十分獨特的,人的大腦就是自我意識產生的主要結構,大腦有大量的神經元結構,神經元結構的機理十分類似計算機的信息處理過程。人的生物機體,就是為了實現信息的處理。可以說,人這個生物體,就是一個信息處理的載體,信息處理的物質硬體結構。一旦人生物體死亡了,他的信息自動的就被【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回收了。【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是多維度的,現在超弦理論甚至推測【廣義的宇宙】的維度高於十個維度。人大腦的信息在【廣義的宇宙】的其他維度中也有備份,至於這備份機理如何就沒有理論可解釋了。 我信佛教的輪迴理論,是經歷了數十年的生活歷程,才感悟出來,輪迴理論不虛。我現在的思想只是相信,思考確實可以改變自己的阿賴耶識,在來世會有對【我】的改變。 阿賴耶識。輪迴,種子,業力只是說人大腦的信息,在另一個維度空間被備份了。新的肉體誕生同時,人大腦的信息又漸漸地轉移到新的肉體上面,信息有了新載體。

=================================================================

應該跳出佛學【有無我的思維模式】。

當代量子物理與分子生物信息學,已經揭示,人就是【分子信息場】。用【分子信息場】以及人的神經認知體系,可以很好的揭示【有我】【無我】的思想辯論。

所謂我的存在,就是人的神經認知體系,接收到世界的某個【我】生物的信息以後,就在人的神經認知體系形成固化的圖像,而出現了【有一個我】,也就是師兄說的【安立一個我出來】。

但是,人的【分子信息場】,或者意識原型,是處在量子世界的狀態,不可用時間與空間來固化人的【分子信息場】或者意識原型。這種固化就是佛學的【我執】【法執】。

一種【分子信息場】是散佈於宇宙的各個維度,而不是僅僅存於三維時空的地球,這就是佛學的【三千世界】【三十三天】的思想已經接觸到的【一切法的如是真相】【一切法空】。

【一切法空】既是表達【法】散佈於宇宙各個維度,有無數的平行宇宙存在。

【一切法空】又是表達,你的人的神經認知體系,接收到的【法】的信息,只是信息場霎那霎那發出的光子罷了,沒有一個固化的【法相】或者【法體】【佛性】【真如本體】【法界】的存有。

一剎那,就是人體生命的意識信息場,發出的光子信息。

時間會流逝,只是因為我們被生下來以後,就在生理上、神經上與思想上帶有「體驗」此類光陰的能力。想像一隻巨大的薛定諤貓。

時間是源於我們的意識與觀察。

很明顯,在夢境中,人是不存在時間的概念的。

人在禪定的狀態,時間是走的【很快的】。

人在等待對你十分重要的人一個人的出現,或等待你十分重要的一個事件的發生,由於你的意識與情緒的焦慮,時間是走的【很慢的】。

科學家設定了標準時間的尺度,而這一標準時間的尺度定了以後,人類的意識確實時間觀念更重了,人的意識中時間開始有了【價值與金錢等值物】的概念。

人類的生活開始以今世的生活時間的長短周期,能否獲取更多的金錢,為人生成功的唯一標準。

人類開始內心焦慮不安,抑鬱症開始頻發。

量子力學中的微觀粒子可以存在於兩個地方,只有被觀察到的時候才會具有固定位置。這被叫做「疊加態」。人體生命的意識信息場就是處於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

但是一旦超越了量子尺度,微觀粒子就開始與其它的物質產生作用。量子力學變得不再適用,引力的存在也變得更加明顯,整個物體在數學上進入了經典力學的範疇。伯克利物理學家Yasunori Nomura表示,「單個電子與原子的位置是由概率決定的」,但當它們組成了更大的物體(如乒乓球),這些單獨的概率融為一體,這個物體也進入疊加態的可能性就明顯消退(你不看乒乓球的時候它一般仍在那裡)。

因為在物理學上沒有位置來進行比較,時間對於只存在於概率中的粒子沒有意義。當這些圍觀粒子聚合在一起,經過一個叫做退相干(decoherence)的過程後,經典力學取代了量子力學。時間的方向也在這個地方才顯現出了意義。因此,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時間之箭始於「退相干」。

人體生命的意識信息場,如何形成了我們的【客觀世界】?

這就是佛學的五蘊【色受想行識】的功能,我們的內六處【眼耳鼻舌身意】,執著於外六處【色聲香味觸法】,我們的意識就有了所謂的「退相干」,意識就成了一個一個概念、情緒、行為與行動。

意識的「退相干」就是心識的複雜的活動過程,我們今天稱之為【心理變化】。

所謂的【這個我】【那個我】,不過是你的心識的複雜的活動過程,形成的在意識體中的圖像罷了。

【我】本身就是意識體中的圖像,這個圖像是一剎那一剎那的心識的複雜的活動過程,由於你的執著而呈現的幻象,就是佛學的一切法如泡沫,如幻想,如閃電。

============================================================

中心法則的產生

1957年, 克里克提出, 在DNA 與蛋白質之間, RNA 可能是中間體。1958 年, 他又提出,在作為模板的RNA 把氨基酸攜帶到蛋白質肽鏈的合成之間可能存在著一個中間受體。根據這些推論, 他提出了著名的連接物假說, 討論了核酸中鹼基順序同蛋白質中氨基酸順序之間的線性對應關係, 並詳細地闡述了中心法則

克里克所設想的受體很快被證明為tRNA。1961 年, 雅可布( JACOB F) 和莫諾( MONOD J) 證明在DNA 同蛋白質之間的中間體是mRNA。隨著遺傳密碼的破譯, 到60 年代基本上揭示了蛋白質的合成過程。這樣, 就得到了中心法則的最初的基本形式

DNA-mRNA

圖1 中心法則的最初的基本形式

二、逆轉錄的發現與中心法則的修正

克里克最初設想的中心法則, 並沒有排除遺傳信息由RNA 向DNA 的逆向傳遞。但當時絕大多數生物學家都認為, 自然界的生物體並不需要這種逆向傳遞。然而, 通過1960 到1970 這十年的研究, 坦明(TEMIN H) 和巴梯摩爾(BALTIMORE D) 等發現並證實了反轉錄酶的存在。

1958 年, 坦明開始對RNA 腫瘤病毒( RSV ) 的研究。RSV 屬RNA 病毒。坦明發現, RSV的行為不同於DNA 病毒, 也不同於一般的RNA 病毒。大多數病毒與細胞分裂是對抗性的。

當把病毒加到單層細胞培養物上時, 病毒與細胞的相互作用, 常導致感染細胞的死亡。而感染了RSV 的雛雞細胞, 非但存活下來, 而且轉化成能繼續分裂並且產生新病毒顆粒的癌細胞。感染RSV 大鼠細胞轉化成了能分裂的癌細胞, 但不產生新的病毒顆粒。當把轉化了的大鼠細胞與正常的雛雞細胞融合時, 可以誘發RSV 顆粒的形成。坦明利用放線菌素D 所做的實驗解釋了這種現象。

放線菌素D 能抑制以DNA 為模板的RNA 合成, 但不影響以RNA 為模板的RNA 合成。坦明把放線菌素D 加到形成RSV 的細胞培養物中, 發現全部的RNA 合成都受到了抑制。他認為, RSV 可能是通過一種DNA 中間物進行複製的, 即當RSV 感染細胞以後, 可以其RNA 為模板合成相應的DNA 分子, 該DNA 分子整合到細胞的DNA 分子中, 隨細胞DNA 的複製而複製, 並不呈現感染性。當受到某種激活時, 又能以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的形式重新出現。這就是「原病毒假說」。它的提出, 使人們認識到逆轉錄現象的存在。

1970 年,坦明和水谷哲( SATOSHI Mizutani) 在實驗中發現, RSV 的病毒粒子含有一種能把單股毒RN A 轉錄到DNA 上去的酶。

與此同時, 巴梯摩爾獨立地用小白鼠敗血病病毒為材料, 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他們的文章一同發表在1970 年6 月27 日的《自然》雜誌上, 使逆轉錄現象得到了公認。這樣,中心法則就修正成所表示的形式

DNA-mRNA

DNA 是否能直接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呢? 有人在離體實驗中觀察到, 與核糖體相互作用的某些抗生素如鏈黴素和新黴素, 能打亂核糖體對信使的選擇, 而接受單鏈DNA 分子代替mRNA。然後由單鍵DNA 指導, 把它的核苷酸順序譯成多肽的氨基酸順序。此外, 還有人發現, 細胞核里的DAN 還可以直接轉移到細胞質的核糖體上, 不需要通過RNA 即可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這樣,中心法則就可以豐富為如圖3 形式。

二、中心法則的發展預測

中心法則的以上形式強調了核酸對蛋白質的決定作用, 但蛋白質對核酸必然存在著反作用。1967年, 梅克勒(Mehler) 提出, 蛋白質的空間構型( 不是線性順序) 可以被「逆轉錄」成RNA 順序。1982 年, 普魯塞納( S.Prusiner ) 在研究羊癢疫( scrapie) 的致病因子時發現一種比病毒更為簡單的亞病毒為其病原。令人奇怪的是, 這種病原含有侵染所必須的物質是蛋白質而不是核酸。這種羊癢疫的致病因子被稱為朊病毒(virino) 或蛋白侵染子( prion)。它的發現,表明自然界中存在著以蛋白質為遺傳信息的可能性, 即在蛋白質的指導下合成蛋白質。那麼, 隨著研究的進展, 能否將中心法則豐富成如下形式:

這作為一項對中心法則未來發展方向的預測,只有等待科學實踐來證實。

通過上述歷史考察和現實分析, 不難看出, 中心法則的核心思想不是簡單的單向線性決定作用, 而是蛋白質和核酸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對中心法則未來發展方向的預測也就是根據這個核心思想, 按照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作出的。

三、中心法則的意義

( 1) 中心法則是現代生物學的理論基石

我們知道, 近代生物學的兩大理論基石是細胞學說和達爾文進化論。細胞學說第一次從結構上論證了植物界和動物界在生命本質上的統一性。達爾文進化論第一次從起源上論證了生物界的統一性, 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兩者不僅自身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 而且都導致了近代生物學研究戰略的根本轉變。

中心法則第一次闡明了生物體內信息傳遞的規律, 對以後大量關於基因性質的研究起到了指導作用, 導致了現代生物學研究戰略的根本轉變。在這個思想指導下, 大批科學家開展了數千次有益的實驗研究, 從而進一步澄清了遺傳信息據以編碼、貯存、轉錄及轉移的方式。

中心法則及其附屬的「順序假說」使人們相信了遺傳密碼的存在。遺傳密碼的解讀是20 世紀的重大科學突破之一。

在中心法則的思想指導和啟發下, 基因的概念有了許多新的發展, 如順反子、操縱子、跳躍基因、斷裂基因、重疊基因、重複基因、假基因等, 也產生了一些重要的理論, 如基因表達的調節控制理論等。

中心法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信息角度論證了生物界的統一性, 不僅揭示了蛋白質合成中遺傳信息在不同物種間的統一性, 而且也證明了同一物種不同世代間信息轉移的統一性。

中心法則對生命物質基礎和生命主宰物質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給予了實質性的回答。

就信息流而言, 核酸是主宰物質, DNA 可以貯存信息、複製信息和發射信息, RNA 可以轉錄信息、傳導信息流。就物質運動而言, 蛋白質是主宰物質。酶催化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蛋白質構成原生質的主體, 主宰一切反應並對信息實行反饋調控。只有在一定條件下, 當以核酸為主宰的信息系統和以蛋白質為主宰的代謝系統發生耦聯時, 生命運動才能夠發生和持續進行。因此, 生命的物質基礎是以核酸蛋白質整合體系為主宰的原生質各種必要的物質組分及其實在的相互作用。

如果說, 細胞學說和達爾文進化論充分體現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理論特徵,把聯繫與發展的觀點引入了生物學, 從而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自然科學前提和證據, 那麼可以說,中心法則充分體現了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特徵,把多因子的、動態的、複雜的相互作用引入生物學,必將對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影響; 如果說, 細胞學說和達爾文進化論是近代生物學的理論基石, 那麼可以說,中心法則是現代生物學的理論基石。我國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認為, 中心法則是生物學上繼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後的第二個里程碑。

不僅如此, 就生物學理論自身價值而言, 中心法則甚至比達爾文進化論還要大。因為達爾文進化論中的許多假說、結論和預測既不容易被證實, 也不容易被證偽, 甚至帶有思辨的性質,

而中心法則則是建立在精密的實驗科學基礎之上的嚴密的理論, 它的每一個細節, 以及由此所做出的預測, 既可以用物理、化學的工具, 以實驗科學的方法來證實, 也可間_或被證偽。正因為如此, 它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正因為如此, 它具有更大的解釋功能、規範功能和預測功能; 正因為如此, 它體現的是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特徵; 也正因為如此, 我們才把它看作是現代生物學的理論基石。

( 2)中心法則為現代生物學理論的大統一奠定了基礎

我們知道, 遺傳、發育和進化是最基本的三大生命現象。對這三者的研究分別形成了遺傳學、胚胎學和進化論。長期以來, 這三門學科各自在自己的領域內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但在遺傳與發育、發育與進化的相互關係方面卻留下了大片空白, 始終都沒有形成統一的解釋理論, 這是生物學的最大難題之一。

現代生物學愈來愈表明, 遺傳是生命活動中兩大類基本現象——個體發育和系統進化的核心機制。遺傳學是發育生物學、進化生物學乃至整個生物科學的中心環節。如果從信息角度上看, 遺傳的實質是遺傳信息的傳遞; 發育的實質是遺傳信息的展現; 而進化的實質是遺傳信息的發展。在分子水平上, 細胞分化和性狀發育都基於表現專一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因而歸根到底依賴於基因在發育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時空有秩序、有選擇的功能表現。反之, 基因的功能又可用相應的mRNA 的轉錄和專一蛋白質的合成來表示。因此, 非常複雜的發育過程, 便可以簡化為從基因到大分子的合成, 再通過大分子的裝配到形態結構的發生。而發育程序的來源, 則可看作是受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所獲得的遺傳性狀決定的, 並在卵子的發生過程中就貯存於卵子的結構中。因此, 從科學本體論講, 已不難看出, 中心法則揭示了生物遺傳、發育和進化的內在聯繫, 為生物學理論的大統一在總體上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 從科學認識論上講, 由於中心法則的產生, 使人們對遺傳、發育和進化的相互關係的研究置於同一認識框架之中。在這個框架內, 找到了同一的認識層次—— 分子層次; 同一認識視角——信息視角; 同一認識方法——實驗科學的方法, 從而使人們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進入常規時期。美國著名生物史家艾倫說: 「中心法則甚至象進化論那樣影響深遠。首先, 它提供了基因突變的分子解釋, 這個例子及其它例子都暗示, 甚至進化的機制都能還原到分子水平, 並用說明遺傳傳遞、轉錄、轉移及胚胎分化的同樣概念來加以理解。人們經過長時間努力尋求的生物學的大統一似乎就在眼前了

總的來說,

隨著研究的進步,當然會對中心法則進行補充,也可能會發現個例(如提到的朊病毒),但這隻能看做是對中心法則的補充,若說中心法則被全面證偽,則是無稽之談,近代興起的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其基礎都是建立在中心法則上的。如果被全面證偽,那麼太多的科研工作者的世界觀將轟然倒塌。

一般的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外殼組成的,而朊病毒只有蛋白質,朊病毒蛋白簡稱PrP,PrP可分為正常型和疾病型兩種。兩種之間轉變是一種動力學過程,正常形式的蛋白(PrPC)錯誤摺疊成致病蛋白(PrPSc),則為朊病毒。其增值過程還不清楚,只有一種假說認為其是指數增值,不論如何,朊病毒確實背離傳統認為的生物信息流向,但只由此來推翻中心法則卻也不對,就如傳統力學與量子力學的關係差不多。

====================================================

意識人工智慧泛生物信息


意識的物質基礎是大腦,大腦由神經元組成。如果大腦神經元可以永生,或者不斷新老更替,也許人的意識就可以永生了。

現在看起來可能還是笑話,未來可能是真的。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都很難說是同一個人(不論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

宇宙中唯一永恆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的 就只有 祂


依我之見,我們就在知乎上互相交換意識、理解意識、認同意識。


推薦閱讀:

世界是怎麼一回事?
裂腦,不裂意識?
關於八識一個非常緊要的問題:動物之本能,例如貓天生吃老鼠蜜蜂只喜歡采蜜的習性從何突然而來?
如果能帶著現在的所有意識,在當下重新出生一次,你們願意嗎?
致幻劑:LSD能讓大腦進入意識高度活躍的狀態

TAG:生命 | 意識 | 克隆 | 克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