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連載版到三聯版,金庸小說作出了哪些改動?改得好不好?
自問自答,拋磚引玉。
金老的作品進行過三次修訂,第一次修改是將報紙上連載的小說編輯成書出版,不過那時候金老忙著寫新書,應該沒什麼改動,找齊報紙錄入不太現實,網上的舊版資源估計是成書版;1972-1980年,金庸創作《越女劍》的同時開始修訂全部武俠小說作品。封筆後,金庸用近8年時間將過往20年來寫成的15部作品進行修改。大陸由三聯出版社出版,也就是流行最廣的三聯版;1999年,第三度開始修訂作品。稱為世紀新修版。
一般讀者只關心新修版跟自己熟悉的三聯版有什麼區別,其實從舊版中可以揣測不少金老當時寫書的意圖,還有些疑惑看了舊版自然能得到解答。因為前年才接觸原著,看完一遍三聯版後只看了自己特別喜歡的幾部金書的舊版,也沒專門對照兩版來看,就說說自己注意到的幾點吧。
《射鵰英雄傳》:
1.幼時郭靖的描述是「聰明伶俐」,對母親敘述兩軍交戰的場景亦是「眉飛色舞」,想來金老起初並未想將郭靖塑造成愚笨的形象,尋求突破才開始刻畫郭靖的傻頭傻腦,可憐舊版郭靖越長越笨了。
2.九陰真經最初的設定是黃藥師賴以成藝的秘籍,後來又改成是達摩祖師寫下的。
3.三聯版刪掉了一段蛙蛤大戰及鐵掌幫行兇的情節。
4.楊過的生母是秦南琴,三聯版中把她刪去並跟穆念慈合二為一了。私以為這是一處敗筆,秦南琴的形象不但塑造得相當鮮明,是小說中唯一一個讓黃蓉在口頭上吃癟的女子,刪去之後幾處相關情節也變得不太說得通了,比如貞潔性烈的穆念慈在三聯版中鐵掌峰上為何突然願意把身子給楊康了?楊過的性格為何不像雙親,就是因為繼承自秦南琴啊!
秦南琴是一個外柔內剛,堅強,有主見的女子。她被郭靖所救,對郭靖一見鍾情,卻不似華箏單純懵懂,一眼便看出郭黃互生情愫,與郭靖保持距離,無所欲求,將戀情埋在心底。她被楊康玷污,卻不像穆念慈輕易被對方的花言巧語所騙,毫無武功卻險將善弄詭計的楊康置之死地,復仇的步驟小心謹慎又無比狠辣。對待非愛所生的楊過,更沒有公孫止的刁鑽惡毒,讓年幼的楊過感到了世間僅有的溫暖,最後卻在捕蛇時為一條異蛇所噬,毒發而死。
生前不能與牽掛之人共結連理,死後亦看不到心愛的孩子功成名就,連自己的存在都在金庸修訂作品時被刪去,專門為了她補的舊版射鵰,真是讓人心疼。
至於穆念慈,眼看著秦南琴就要被楊康姦汙卻不阻攔自己跑了,得知楊康被秦南琴下毒反而反手就是一耳光,說什麼「你…你為什麼這樣惡毒?他就算對你不起,也是為了愛惜你這副容貌?」呵呵。
5.郭靖有一隻小血鳥,後來跟著秦南琴幫忙捕蛇了。
《神鵰俠侶》:
1.小龍女比楊過大六歲,李莫愁都五十多了,出場不久就被楊過的小血鳥啄瞎了一隻眼睛,小血鳥也被李莫愁打死了。
2.楊過從蛇腹中得到了紫薇軟劍,此劍砍斷了君子劍和淑女劍,在三聯版中留下了一個雙劍下落的未解之謎。
3.神鵰給楊過吃的是朱果。玄鐵劍楊過直接扔在絕情谷沒撿。
4.黃蓉遇見楊過時有這麼一段:推了幾下,鼻中又是聞到一股氣息,這氣味奇特異常,說它香不是香,說臭更不是臭。從那少年腋下發出,不覺心中一盪。黃蓉不自禁的臉上微現紅暈,向郭靖斜目望了一眼,心想:「這時候竟會想起咱們新婚之情,當真好笑。」
5.還有一段:黃蓉是個極聰明之人,聽了李莫悉一番言語之後,竟把楊過的用心推測得一點也不錯。其實小龍女和郭靖把楊過想得太好,而李莫愁和郭芙又把他想得太壞,到這時候,楊過在這世上的真正知己,卻要算是黃蓉呢!
注意這段話出現的時機,正是楊過斷臂後抱走郭襄前往終南山,而前文小龍女已經被金輪法王和全真五子打傷,接下來又被郭芙的銀針刺中以致無葯可醫之時。雖然說刪掉這段話更合理的解釋是與前後文無關,但是看看前面那段,又有謠傳金老一開始是想讓楊龍兩人分開來著……芙吹掐毛掐,跪下認錯那都是輕的了,金老當年一個任性楊過那就是你爹啊!
《倚天屠龍記》:
1.張無忌幼年時的形象可以參考李連杰的《魔教教主》,心機很深,張口就要殺光成昆全家給謝遜報仇,雙親自盡當日也是想聽從母親的話當場三百多人一個都不放過,結果之後一路被人騙被人欺凌,在山谷里修鍊四年連個說話排解的人都沒有,出山後反而變得仁厚了,著實令人費解,以致三聯版大作變動。估計金老一開始是想把張無忌塑造成金蛇郎君夏雪宜那樣的復仇型角色吧。
2.謝遜會三掌沒學全的降龍十八掌,也傳給了張無忌。
3.謝遜掘墓尋廣陵散的劇情讓給了劉正風和曲洋。
4.少林寺同意張三丰用太極十三式和武當九陽功交換少林九陽功,張無忌從成昆處習得,之後少林寺讓陳友諒背誦武當九陽功辱張三丰就是馮蘅背九陰真經的翻版。
5.周芷若是自立為帝的周子旺的女兒,因為自己的身份對虛榮還是很有些追求的,後期就一心機婊,一邊勾引韓林兒一邊若騙張無忌說自己被宋青書搞大了肚子,一心想當皇后。
6.敏敏和殷六俠分別叫趙明和殷利亨。
7.何足道被少年張君寶打敗後有這麼一段:
那崑崙三聖何足道在少林寺鍛羽而歸,回到西域,果然履行誓言,從此不再涉足中原,直到年老之時,才收了一個弟子,傳以琴棋劍三項絕學。因此崑崙一派門人,雖然遠在異域,卻大都是風度翩翩,文武兼資。
其後武林之中,以少林、武當、峨嵋、崑崙四派最為興旺,人才輩出,各放異采。
想是金老當初埋了個何足道後人的伏筆,寫著寫著就不了了之了,不禁讓人感傷一個如此有魅力的人物只此驚鴻一現。
8.滅絕師太的恩師叫一清師太,改成風陵師太真是絕妙。
9.滅絕師太跟謝遜過不去是因為金瓜錘方評是她老相好。
10.萬安寺副本打通後張無忌被推舉為武林盟主。
11.金花婆婆是被西域白駝派下的毒。
12.謝遜在少林寺能打贏成昆是因為突然發生日全食,形式逆轉。
13.結局張無忌受託接任峨眉掌門,周芷若長伴孤燈,張趙周三人同上武當,「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笑傲江湖》:
1.魔教十長老是風清揚殺的。
2.魔教叫朝陽神教。
3.曲非煙小蘿莉並未被殺。(我的心好痛,完全就是一個小黃蓉啊,雖然說後面都沒出場對劇情沒啥影響在三聯版里金老你也不該這麼狠心啊!順便呂頌賢版《笑傲江湖》唐寧的扮相真是萌出血!)
4.岳不群有很多心理描寫。
5.向問天「一生和人動手相鬥,打敗仗是有過的,卻從來沒逃過一次」,「此刻為了令狐沖,這才作生平破天荒第一次的轉身而逃」,「他一面疾奔,一面盤算:『倘若只我一人,自當跟這些兔崽子拚個死活,好歹也要殺他幾十個人,出一出心中惡氣。老子自己是死是活,卻管他媽的!只是這少年和我素不相識,居然肯為我賣命,這樣的朋友,天下到那裡找去?為了好朋友而破例逃上一逃,這叫做義氣為重,只好壓一壓自己的脾氣。』」這段真心不該刪啊。
6.不戒大師閹田伯光是把一枝袖箭剌入了那話兒之中,又將袖箭打了個圈兒。
7.關於任我行在正邪大戰前暴斃,金老自有論述:「自古英雄聖賢、元惡大憨,莫不有死。」
8.莫大先生受左冷禪手下眾瞎子圍攻而死。
9.《葵花寶典》由一對夫妻合著,後來雙方反目才一分為二(我好像明白了些什麼)。
《鹿鼎記》:
1.韋小寶非常流氓,見到被點穴任自己擺布的小郡主就是倆耳光。
2.韋小寶練功方法跟石破天類似,把陳近南和海大富的秘籍一起練反而練成了,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還是不會打架。
3.假太后一開始叫毛惜惜,後來又改成毛東珠。
4.在麗春院之所以沒上阿琪主要還是怕葛爾丹找他拚命,所謂朋友妻不可欺還在其次。
5.澄觀師侄會彈指神通,是少林寺的典籍,三聯版改成了一指禪。每一次刪改,都是作者的心血凝成。但有多少人細讀慢品?
連載版經修訂之後出版稱為舊版,那個時候金庸是個大忙人,書中的漏洞留有不少,由於是初版,作者的用意和讀者的理解也有脫節的地方。七十年代,金庸第二次修訂,稱為三聯版。這一版讀者反映較好,流傳很廣。但這一版對書的隱藏劇情掩飾的比較深。例如黃老邪為什麼因為半部九陰就打斷了無辜徒弟的腿,是不是太殘酷了?但讀者一般不深究,無視這個情節,金庸曾抱怨漢文讀者想像力差。所以在新修版中,很多隱藏劇情露出了冰山一角,比三聯版更明顯。
因此,黃老邪對梅若華的感情也露出端倪;神鵰中楊過逼郭芙下跪,但郭芙跪了楊過撲通一聲也跪了,楊過與郭芙的隱藏關係也浮出水面。等等,還有很多隱藏劇情比之前的版本更明顯。
新修版更靠近金庸的用意,但很多讀者反映新修版毀三觀。例如,小龍女和楊過之間加入了肉麻的對話,楊過說每天想你800遍,我想你半夜不睡,我要叫媳婦兒,我要親你的眼睛,等,太肉麻了吧。
其實,只要一細讀,就會發現問題。楊過找姑姑的時候,和陸無雙半夜睡不著,朝陸無雙叫媳婦兒,親完顏萍的眼睛,對小龍女說的都是花言巧語罷了。不但是花言巧語,還用對比手法寫出了小龍女問話的「真」。書中描寫小龍女吃飯的時候想楊過,吃不下飯。所以小龍女問楊過,你吃飯的時候想我嗎?楊過說我想你吃面都吃了鼻子里了。小龍女真問,楊過假答。書中描寫小龍女睡覺的時候想楊過,睡不著,所以小龍女問楊過,你睡覺的時候想不想我?楊過又是假答。真與假的對比,寫得很諷刺。
小龍女比楊過大四歲(三聯版)也改成了大五歲(新修版)。
楊過心底的人是郭芙,對小龍女的感情是親情+報恩的性質,在新修版中更加明顯。如果讀不出這一層,就會認為金庸的新修版越改越差了。金庸是大師,修訂新修版時已是晚年,作品將流傳於後世,怎麼會做無聊的改動呢。
在新修版中,還拆了幾對CP。我似乎只看過舊版的,從圖書館借的、被翻閱到書脊打釘子那種。
不過不管怎麼改,都是金意,沒有什麼好不好。我認為作者是唯一有發言權的人。
看了大家的答案,感覺大家都是從情節編寫,人物設定上談兩版的區別。
其實兩版的區別根本的還是在於文字上的高低。
給我的感覺,金庸寫連載的時候跟現在很多網路作家一樣,寫起東西來一是喜動不喜靜,二來是喜歡搞歷史科普,這儘管是為了不具備基本歷史常識的讀者著想,看著卻有點絮叨了。
比如對比射鵰的開頭,連載版比較直接,幾句詩簡單交代了基本背景上來就是誤會、打架、交友、殺壞人。對比三聯版自信雍容的開頭,用雲泥之別來評價也不過分。當然這不是金庸的問題,畢竟小說是寫給人看的,總要照顧讀者偏愛小白讀物的傾向,所以不免寫得簡單暴力熱鬧了一點。
苛刻的講一句,32歲的金庸寫射鵰,其實是沒有把這個事情放的太高大上的。而他自己的閱歷知識,也還遠遠沒有達到後來圓融無礙的地步。儘管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卻完全跟宗師風範搭不上邊。更直觀的評價是,看連載的射鵰,跟看那個年代的香港電影是差不多了。人物性格簡單直接,人物行為邏輯不可理喻。
在三聯版里,大名已成的金庸沒有了任何壓力,不用每天想著在最後的段落里給明天留點戲,在劇情鋪排上也有了更大的縱深。再結合自己功力的提升,生生把不入品的文字隨意稍增稍減,提升了金庸經典。但如果看人物形象的設定、人物行為邏輯、劇情的布局銜接,就有一種單機遊戲不斷領任務交人物的枯燥感。這一點是當年寫作時大局觀不夠的問題,改也沒法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