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端午安康」?

這種說法起源何處?有無意義?故弄玄虛嗎?


端午節到底該不該快樂

今天收到很多朋友群發的信息,也看到朋友圈和空間裡面的節日狀態,驚異的發現,怎麼平常挺正常的一個個,咋變得這麼文縐縐的——「端午安康」……安康是什麼鬼?努力把腦袋裡亂入的周傑和爾康的造型趕走,我開始琢磨了,這到底是咋了?

仔細翻了翻朋友圈,果然找到了原因,沒錯,又是不轉不是中國人的朋友圈……原來這麼一種說法流傳了出來——端午節所紀念的人比較悲壯,所以大家不要說「端午節快樂」,最多問一句「安康」。

原來如此。看起來這麼有道理,差點就讓我相信了。不過稍微轉了下神,就感覺不對勁了,諸位聽筆者細細道來。

首先來說呢,這個說法的根據是端午節來源於紀念幾個比較悲壯的人,所以不宜快樂。可筆者仔細考究了一下,發現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有很多說法,雖然認可度最高的是紀念愛國人士屈原,但最權威的卻是吳越之地的人們進行的祭祖活動,後來剛好湊巧屈原老爺子在這天投江了,伍子胥老先生在這天殉國的,孝女曹娥哭了十七天之後也在這天掉江里了,於是這一天也開始承載了一些紀念活動。

如果真是這樣,這個說法似乎有些道理。可是端午節在長期的演變中逐漸有了新的內涵——當然也有可能這些內涵才是其最本真的內涵——百姓們祈禱身體健康驅邪除惡,過節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大多是體育運動和一些趣味的小遊戲。如果再往深了考究,這是因為南方的這個時候常有疫病,所以男女老幼都要進行一些清潔消毒和鍛煉。

端午本來就是一個很歡快的日子啊,大家走出家門,洗洗澡治治病,喝點雄黃酒,划龍舟比賽,鬥草賽詩,好不熱鬧。這時候板著臉出來說,端午可不敢快樂,最多安康一下就行了,豈不怪哉?

再者,就算端午節是紀念上述三個人物的,咱就不能快樂了?屈原、伍子胥為國而死,曹娥尋父而死,是很悲壯,但他們身上體現的都是中國人最樸實的情感,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傳遞著這種精神,傳承著這種文化,綿延不絕,不是一件很值得慶賀的事情嗎?逝者安息,斷不希望生者終日愁眉苦臉罷?

最後來說,筆者認為給節日賦予太多沉重的形式,不利於其更好的傳承。試想,一個是板著臉沉痛紀念的端午節 一個是喜笑顏開買買買吃吃吃約嗎約嗎的聖誕節,哪個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更大呢?這麼說並不是希望把咱們的傳統節日庸俗化,變得膚淺,但也要喝止過度神聖化使之高高在上不接地氣的趨勢。所以說,端午節還是快樂點好。

內心裡我也很尊重那些提出來這個觀點的人,出發點是很好的,但是這個時代如果繼續「端午節的端字有幾種寫法」下去,只會害了傳統節日,害了傳統文化。


簡單粗暴的來一下:看到朋友圈居然有超過一個人轉發「不能說端午節快樂」,瞬間嗅到了陰謀的味道ˊ_&>ˋ

——我現在才整理過來是不是有點晚—

《禮記·祭統》

《禮記·祭義》

第一張圖裡指出禘是夏祭,第三張圖提到「禘有樂而嘗無樂」,也就是說夏天的祭祀活動是「有樂」,也就是比較歡樂的。端午節是夏季的祭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不能說快樂」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其次,「祭者教之本也」,祭祀的作用是為了教化人民,只糾結於安康還是快樂對於闡釋祭祀活動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再次,按照題目中的說法,是因為端午節這天是名人祭日,有毒,所以不能說快樂,我為什麼覺得這是封建迷信的表現。。。你說對於先輩的尊重我還能大致理解下。。。

還有,引用百度百科引用的全一點行嗎。。

不要總是看到有毒!死人!,看的全面一點可以嗎。。。

最後,白居易《觀兒戲》髫齔七八歲,綺紈三四兒。弄塵復鬥草,盡日樂嬉嬉。

我覺得挺高興的。


朋友發微信來表示很很困惑,說自己在空間發了個「端午快樂」,招致不少非議。有人不僅評論應該說「端午安康」,還私信她說說端午快樂跟說清明快樂是一樣的。

我想了想,決定「百忙之中」寫這篇文章,以下專治考據癌,和捕風捉影症患者。若有不爽,多多讀書。

端午這個節日,民間至今叫做「端陽」,是個應時應景的節日。應的是夏。它的歷史要遠遠早於屈原,來自百越。漁民崇龍,以龍舟敬龍神,細節變多,規模漸大,影響變遠,最後成為今天這樣的格局。

這個習俗,是隨著中華民族的擴大而演變的。宏觀上端午是整個五月,五月初五頭端午,五月十五是二端午,五月二十五是尾端午。五月,東南季風登岸,濕熱多雨,毒蟲蛇蟻最旺盛。所謂五毒也是個泛指,借端午這種形式,避五毒,驅邪穢,祛濕氣,祈願身體健康,家人團圓。這才是端午,非要考據的話,其實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一個產物。是南方文化與北方文化統一的標誌之一。

這是個集消暑,洗卻疾病陰氣,家人朋友團聚與一體的一個節日,除了一個眾說紛紜的故事來歷,跟祭祀無半毛錢關係。登高順陽,沐浴陽氣,抵禦邪穢,精神旺健,百毒不侵,諸事順遂,這樣的節日寓意,怎麼不能說快樂呢?

至於清明。簡直更加滑稽,我們今天意義上的清明,其實是寒食。「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是寫寒食的詩。寒食,是正兒八經的祭祀日。後來寒食和清明混淆了,清明就越來越有祭日的味道了。

不過不管怎樣寒食和清明都有祭祖掃墓的傳統。但請記住!這不是重點!它們其實更是個踏青的節日。家族老小一同踏青,跟祖宗送一點鮮花。顯示人丁興旺,家族人多而且健康,以此慰問地下先人,這才是重點。

過正經清明,當是宗族上下齊來拜祖,占青山一座,對綠水,唱歌謠,給老人請安,和他們一起打牌吃飯,修族譜,背排行,論年齒。如此,可見一個宗族的和和睦睦,美美樂樂,團團圓圓,健健康康。

所以家族興旺過清明,它也不是悲悲戚戚的。說清明快樂,又有何不可?

中國的節日,中心是農業生產,家庭和人口。過節是為了祈福或者感謝生產豐收,家族興旺,多子多孫。要討神的高興,你自己都不高興,神怎麼能高興(祖宗也是神,即家神)?正因如此,過節對於中國人來講,都是快樂的,高興的,充滿憧憬的。

這些,細看中國歷史都能發現。中國祭祀天地人三種神,規格唯重,形式唯樂。唱歌跳舞,吹吹打打,完了一起分享神享用後的祭品。在物質匱乏的封建時期,這是最快樂的日子。不僅僅因為過節,更因為可以吃到平時見不到的東西。

唯一的一個例外,是中元節,這個節日是真正過給死人的,死者為大,故有年小月半大的民俗。年,是活人的節日,月半就是中元節。中元節祭鬼,處處燒香弔紙錢,忌深夜趕路,言談不正。不宜取樂。

我看某篇文章為了表達端午不能說快樂,還搬出了某文化部長的言辭。想說的是,今天的中國,管文化的未必懂文化。一個民族文化的悲劇,不在於它以新的形式,演變生死輪迴。而在於某些無知的公知之人,以其權,致眾愚,使其淺薄,大行天下,最終葬送文化的內涵,徒抱一個迂古的軀殼。

我們必須得承認,因為某些歷史錯誤,中國文化的傳承在中國是斷了的。這種斷我倒覺得不是誅心的斷根論之斷,而是失明斷識之斷,說白了就是看不見。中國文化曾經面臨絕頂之災,以至於我們這些後來人,只知封建餘孽,不識千年根源,不知經典,不識祖宗。看不見,也看不清。故經常謬論橫行。

大體的中國文化支離破碎,偏偏它的點又多,而我們又大多屬於是被愚昧的權力教化出來的一輩,天生帶著愚昧的不思,撿到一點破碎的文化,就以為識了廬山真面目,開始好為人師。本身對傳統文化知之太少,又表現欲太強,所以搞到那麼一點點信息,就跟風,人云亦云。不悲,神煩!

送大家一副對聯吧:

大學問從五倫做起;

好文章自六經分來

中國人,還是要多讀自家的經典。祝端午節快樂!


照「端午不準快樂」推理,幾個放假和普遍的節日,「年」是怪獸,情人節因為一對秀恩愛秀脫命的,清明不說了,五一因為勞工抗爭,六一紀念納粹屠殺的兒童,國慶犧牲了多少先烈?所以除了中秋,他們都在開追悼會?


先放著端午快樂是否合適不說,我單說說從語文角度上,說端午安康是非常不適合的。

我們知道每個詞都有其特定含義,在生活里狀態也不一樣。

快樂這個詞,是非持續的,你有時候會快樂,有時候會平淡,有時候會痛苦悲傷,這是常態。所以祝一個人在一個日子裡快樂,是一個非常恰當的祝願。比如節日快樂、生日快樂,當然也可以祝永遠快樂或者開開心心每一天,這都是很好地祝福詞。

而安康這個詞則不同,我們大多數人平時都是健健康康的,偶爾得一些小病,所以安康是常態,如果我們祝福別人,都要說祝你一生安康,或者祝福病人早日安康。但是單單不可以祝別人某一天安康。

所以祝別人端午安康的,就隱含了咒別人其他日子病病殃殃的含義,是非常不尊重他人的,也是沒文化的一種表現。


1

怎麼想也沒想到,一個毫無存在感的端午節,居然因為一場撕逼而火了。

讓我更加沒想到的是,這次撕逼撕的居然不是粽子的甜和咸,而是端午節的祝福語應該用「快樂」還是「安康」。

然而,真正讓我沒想到的是,這場撕逼居然還不是從今年開始的,去年就已經有人發微博吐槽這件事了。

這一連串的想不到,讓我想到了一個疊手遊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貓玩過這個遊戲,就是當你用手按住貓的爪子時,它會抽出爪子按在你的手上,然後你倆就可以無限重複這個動作,直到你家主子一巴掌呼你臉上。

我說這件事是因為,端午的這場撕逼,在本質上也是一次疊手遊戲。

你說端午節快樂,對方說,不對,不能說快樂,得說安康,然後轉發給你一篇告訴你為什麼要說安康的文章。

你有點不爽,於是在網上搜了搜,又甩給對方一篇端午節不用說安康,就是可以任性說快樂的文章。

對方看完文章,覺得這個節實在沒法快樂地度過了,於是又向你投擲了一篇端午確實可以說快樂,但端午節這一天最好還是說安康的文章。

你倆一來一回,基本上可以在內心裡認定對方是傻逼了。

這個時候,大V們就要跳出來說一句這樣的話:其實說快樂可以,說安康也可以,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去限制別人說什麼。

於是,大V漲粉,粉絲在評論區留言:果然沒粉錯人,我就知道我家大V最理智了。

寫這句留言的時候,粉絲甚至還有點洋洋得意呢。

2

上面這一輪事件發生後,告訴你端午節不能說快樂,只能說安康的文章閱讀量10萬+了;告訴你不用說安康,可以任性說快樂的文章也緊跟著10萬+了;而那些最後登場並自帶理智氣息的大V們,也順便猛吸了一波粉了。

剩下的,是把一個好端端的可以躺在床上隨便吃點啥順便看個片的休息日,給過得挺糟心的吃粽群眾們。

這件事的本質,其實就是我在上面所說的,是一場疊手遊戲,只不過這次我們疊的是「智商」。

那些看了一篇端午節只能說安康的文章,就急於轉發去教育別人的人,是在向別人顯示自己優先知道了這件事,並於恍惚中以為自己的「智商」領先了。

接下來反擊的人,是看不慣前一波人居然敢在自己的面前秀「智商」,於是找到一篇反擊的文章順手甩了回去,並於潛意識中以為自己還是那個站在「智商」高地的優等生。

我之所以在上面的描述中,都給「智商」這個詞加上了雙引號,是因為它在本質上跟智商無關,只是一種「我比你智商高的」錯覺。

為什麼說是錯覺呢?因為不管是哪一方的觀點,都不是由我們寫成的,我們實際上只是一個轉發者。

即便有一方的觀點是徹底正確的,真正智商高的也並不是這篇文章的轉發者,而是文章的創作者。

在很多事情上,我們都會陷入到這個誤區中,我們誤以為轉發了一篇有內涵、有深度的文章,就代表我們自己也是有內涵、有深度的了。

這其實,根本就是兩件事。

3

處理端午節祝福有很多種方式,比如別人和你說快樂,你就回他快樂,別人說安康,你就回安康,這樣對方也開心。

你也可以選擇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別人說安康,你回他快樂,他要是向你解釋,你就假裝沒看見好了。

如果你是一個真實的懶人,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人也只是群發,你不回復都沒什麼問題。

為什麼我上面說的都是回復的方式,而不是發送的方式?

因為像我這樣的懶人,常常連春節的祝福都不發,區區一個端午節就想讓我勤快起來?沒可能!

最後, 安利下一個別說沒有10萬+,就連100+都很困難的我的公眾號:徐三石(ID:xusanshidianxia)


我今天歡天喜地地祝別人端午快樂,然後被N個人科普。我從來沒有見到所有關心美食關心身材關心妹子的人這麼萬眾一心地關心起屈原伍子胥等人的死忌。我覺得我犯了忌諱,心下忐忑。他們則如常在朋友圈曬起美食紅包妹子約會。


謝邀

照這麼說的話……

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乾脆以後也別說生日快樂,直接說你媽辛苦了。

六一兒童節是紀念納粹屠殺兒童的,也別說兒童節快樂了,對得起那些被納粹殘害的兒童嗎?

國慶節是建國的慶典可曾有人想過為了祖國犧牲了多少名族先烈?

傳統文化就是被這些人弄的怪風氣,明明是喜慶的節日,人家快樂你非讓人家安康。

總之還是矯情,人家說端午快樂,你就回端午快樂,人家說端午安康你就回端午安康,哪來的那麼多破事!

2017.5.30 大家端午節快樂


我倒是覺得不必要這麼矯情。節日的意義是繼承改變的。特別端午、重陽都是由月令時間發展成節日,由紀而祭,到現在也是禮退俗進,就今天來說慶祝的意味大於祭祀了。而且端午端午,就是正午,取正中的意思。天中的原意在先,屈原伍子胥在後,不必要太糾結文字。


同學們都在祝端午快樂,我們一起祝,班級里買了粽子分,感覺很快樂(?&>ω


你開心就好了

管那麼多幹啥

吃粽子 吃 吃


「祝你天天快樂天天有好心情…哦…不對…不能是天天……得排除安康的端午…清明…五四…五一…我算算到底是多少天 再來祝福你」


這是件好事啊,方便給你朋友圈裡的人分類


我今天見了好幾個在qq空間里,微博里,朋友圈裡,有妹子發了端午快樂,然後有好幾個人來科普了半天,最後妹子刪了自己發的,對於這樣的行為,我只能說,注孤生。


難道不是安康人說著玩的?

再說了,我們一般難道不都是說,粽子節吃粽子了嗎


平身吧


人家瓦倫丁都搭上命了,那天你們一個個不僅很快樂,還炮火連天,這個時候怎麼不說了……


我就是想好好吃幾個粽子,甜咸都可以,有的吃就心滿意足!再好好睡個懶覺,結果還被沒完沒了的端午安康簡訊吵醒了……什麼節都過只是想找個借口休息和玩耍,能讓我安安靜靜地過節嗎……

首先,清明跟端午根本不是一樣的概念,這純粹是混淆視聽。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節選自百度百科)不同的地方過清明節的方式都不一樣,清明出去春遊踏青也是過節的一種方式,祭祀活動是後來慢慢演變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端午節是個節日,清明是個節氣,他倆有本質區別啊。

其次,端午節不能說快樂的說法,簡直就是耍流氓。端午節的存在早於屈原伍子胥曹娥什麼的,連不靠譜的百度百科都說這些故事有可能是後人附會的,就知道有多不靠譜了。端午節各地的習俗都不同,不排除有的地區進行祭祀活動,但絕對不是「只能互送安康」。

最後,幾千年了,大家快快樂樂地過端午節,吃著粽子爬爬山,采點艾草掛個荷包什麼的,放鬆一下身心。微信朋友圈一火,就都說端午節不能說快樂只能說安康,這不是扯淡呢么?既然說端午清明都是祭祀的,咋沒人發清明安康呢?

我只是想安安靜靜地吃個粽子啊!


伊麗莎白二世覺得Merry這詞不好,所以年年致辭都Happy Christmas。

當然民眾繼續說Merry。

所以說這是個人選擇而已。抱有一點對屈原的祭奠,想稍微莊重一點,「安康」甚好;覺得時過境遷,假期愉快,「高興」無妨。

只是希望,做出「安康」或者「快樂」的選擇,

是動了腦子的結果。

是動了腦子的結果。

是動了腦子的結果。

上綱上線的思維方式才是萬惡之源。「安康」就是跟風裝逼了?「快樂」就是沒文化了?都有問題。

特別是朋友好心好意祝你快樂,你特么連個謝謝都不說卻說教一通,朋友甭說翻臉,殺你的心都有。

說了這麼多並沒有什麼卵用,我當然還是站安康,因為我想給安康魚續一秒↓↓↓↓↓↓↓↓↓


傳承的意義就在於此,更新文明也不是這樣更新的


推薦閱讀:

端午節你最愛吃什麼餡兒的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要說安康?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么?
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
端午節能祝福別人節日快樂嗎?

TAG:端午節 | 文化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