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色戒分析下王佳芝?

最近在看色戒,覺得王實在是個悲劇,還好李安比張愛玲有人性,讓易先生愛上她,不讓她悲劇的那麼徹底。請大神分析下王的人生,感情,結局。謝謝


謝邀,留坑,回家慢慢寫。

加班剛結束,今天沒力氣寫啦

============================拖延太久致歉的分割線===============================

因為太忙,這個坑留的有點久,非常抱歉。

我這裡只分析電影色戒中的王佳芝,並且因為時間關係,分析會比較粗,大致捋個脈絡,細的地方各位自己體會。

小說我是在N年前看的,那時候還是學生來著,張愛玲的小說看完總讓人覺得文采斐然,卻壓抑無比。奇怪的是當年我就喜歡這個調調。這類小說看的太多,時間久了以後大多已經不太記得內容。當我看李安的色戒時,差不多是在看一個全新的故事。

====================正式回答分割========================

王佳芝短暫的一生是悲劇,她讓我想起我早年曾經交往過的一個女孩子,家庭性格長相頗為相似,幸而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用面對險惡的生存環境,感情失敗最多留下一些「年輕時我們不懂愛情」的感嘆,不至於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在我年青時,我的同學朋友中有好多是父母在五六十年代「支邊」或「插隊」的知識青年,到八十年代,回城無望的他們急迫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到當年他們成長的城市去,自己的一生已經被消耗在蠻荒之地,這命運不能加在兒女身上,他們簡直以赴死的決心把孩子送往上海的外婆家舅舅家叔叔家去,想方設法把戶口安插回上海,讓孩子能做回一個「上海人」。

然而這些被送回上海的孩子,離開了父母的寵溺和一望無垠的草原,擠壓在窘迫的石庫門弄堂里,受盡了寄人籬下的心理壓抑,他們大多在經濟尚無獨立能力時即拼盡一切地設法獨立出來,有任何一個可能寄託人生的機會,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緊緊抓住,如同溺水者的救命稻草。

我交往的這個女孩子,在我草長鶯飛的歲月認識了我,而我那時正處在某段無望的單戀苦悶中,在心理和身體的壓抑折磨下到處沾花惹草——對了,那時的我離斯文敗類大約只一線之隔或者乾脆就是,不過在認識她之前,我倒也能守住最後的底線——八九十年代的我們畢竟還保守。然後她出現了,毫不猶豫地試圖抓住我,在我來來回回忽冷忽熱的調戲下,她悲壯地交出了自己,在我即將進入她時,她盯著我的眼睛問:你愛我嗎?當那個箭在弦上的關頭,我能怎麼回答?於是她決絕地閉上眼睛。那之後,她在我這裡經歷了感情的大起大落,消耗到最後筋疲力盡,終於嫁為人妻,為人母……

事隔二十多年,我們斷了聯繫很久,有朋友轉告我說,她至今對我念念不忘。很羞愧,她是個善良的好姑娘,但我根本不愛她,從一開始到現在,那是我的罪孽,並且因此也得到了超出我應該承受的報應。希望她的餘生能幸福快樂,不要如王佳芝一般飛蛾撲火。

離題萬里了,哎,一時感慨,因為想起了往事……

提這些是想說我特別能理解並且同情王佳芝的人生選擇,因為在她這樣的人身上,幾乎註定了要奔赴一段無望而悲劇的感情經歷,只是她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

==========================午餐時間了,等會兒再更=========================

提幾個情節:

王佳芝告訴賴秀金她去香港是因為爸爸帶弟弟去英國了,所以自己只能去香港,說不定能轉道去英國和父親會合;

王佳芝在宿舍里給爸爸寫信,爸爸結婚了,她寫信祝賀他,那時知道自己去不了英國了;

在香港看電影時痛哭流涕,在上海看電影時表情木然;

在上海時舅媽對她的態度……

所有這些,包括王佳芝在面對這些時說話的神情、做事的態度,像極了我當年那些寄居上海親戚家的「返滬」知青子女同學朋友們。

她(或者她們)曾經有幸福成長的童年、生活尚算優越,熱愛文學文藝,如今一個人漂泊在外,寄人籬下、孤獨、曾經的熱愛文學文藝轉變成一種自卑的孤高、感覺被拋棄、疏離、缺乏安全感、渴望愛,渴望被認同認可,渴望家庭溫暖,渴望被一條有力的臂膀保護……

她的感情,前期是傾注在鄺裕民身上的,這個帥哥、學生領袖、話劇社領導,這個把她送上舞台中央接受萬眾矚目眾星捧月的文藝+熱血+中二青年,然後這個中二青年要去暗殺一個漢奸走狗,於是她為他去做一件她自己根本沒有意識到有多危險的事,就像上台演話劇,並為之掉入別人設的陷阱而不自知(見為什麼色戒中王佳芝非得和梁潤生做?難道自己挑一個自己喜歡的慢慢摸索不行嗎? - Duke Sean 的回答),以至於把貞操白白送給豬拱。在暗殺計劃實施困難、大家責怪鄺裕民時,她迫不及待鋌而走險在麻將桌上赤裸裸勾引易先生,因為「再不殺就要開學了——梁潤生」「或者可以色誘——賴秀金被刪台詞」。

直到那個小特務表哥在搬家那晚前來敲詐,王佳芝才意識到自己在干一件多麼危險的事。

然而到上海,鄺裕民再次找到她時,她還是沒怎麼猶豫就決定參與,此時她對鄺的感情如何不確知——可以肯定的是已經比香港時淡多了,上海初見在茶樓,鄺還是熱血激情的眼神,王已經有點看淡世事的超然了,在樓梯間鄺強吻她時,她說:在香港時你可以的……這是明白了之後的怨恨——但她想要擺脫寄人籬下的生活的急迫是肯定的。

於是她妝扮一新進入上流生活,發現自己回到上流社會那種紫醉金迷的熟稔和自在,她小時候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呀,同學中只有她會打麻將,她有多喜歡這種生活呀——其實當年在香港她就喜歡的,和易先生在西餐廳來來回回是多麼銷魂啊。

王佳芝,這個香港時期的業餘特務、上海時期的專業特務,從來沒把自己當特務,她把這種生活當做逃離、躲避、回歸……哪怕霞飛路強姦戲知道身份被識破後僥倖逃過,正常特務應該撤離,她卻要繼續賭一下。孤注一擲,也總比回到舅媽家去做行屍走肉要好些……

她賭贏了,易先生說:你人聰明,賭牌卻不行。她說:我只贏過你。

於是她找到那條堅實有力的臂膀了,易先生說:在我身邊你就沒事。她讓自己愛上老易,安全感、歸屬感,整天琢磨的是他在外面還有沒有別的女人,以至於易先生笑出聲來:你整晚不睡覺都在琢磨這些嗎……言下之意你就不關心你被捕的重慶同事嗎?這條父兄般的堅實臂膀,她卻是來暗殺他的。

所以她分裂,要在書店小閣樓里衝上級老吳吼:他進入我的身體時,也像蛇一樣往我心裡鑽......

直到老易給她買了鴿子蛋,她感受到這個男人對自己的愛,這愛里有保護、有寵溺、有她這麼多年一直尋找卻沒有得到、她內心裡需要的一切,於是她徹底地倒向漢奸(她不知道易其實是個多面間諜,否則無需喊那一嗓子),葬送了自己和同學,葬送了抗日戰士身份,葬送了一切,包括愛情……

最後的悲劇,是這一系列情感、身份的錯位。

她是個善良的、有點點笨的(當然這不是大缺點,其實說幼稚更妥當)好姑娘,可惜她生錯了時代,在八十年代遇上答主我,最多被欺騙感情,犧牲貞操,生活可以照常繼續,在四十年代,犧牲的是一群人的生命。

=================================再分一下================================

這是一個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因為涉及抗日和漢奸的立場,愛國者憤而起立:你為一個漢奸辯護,你立場何在,你也是漢奸!

色戒這部電影,如果剖開了看,確實容易引起爭議,所以李安巧妙地用張愛玲的舞台講了一個他自己的故事。

這讓我想起另一部可以排進我最喜歡的電影前五名的佳片:《英國病人》,一個考古學家,因為愛情,把情報出賣給德軍——這樣講他當然是罪人,然而看過電影的人存在廣泛的爭論……

就到這裡吧,有討論延續的話再更新。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by【第三極電影網】


整部電影的基調與配色都是我十分喜歡的。動亂年代的纏綿叵測。小心謹慎又炙熱濃烈。就只想從愛情的角度來解讀它。

易與王的第一次見面。王佳芝眼神飄忽不定,時不時抬頭看看易先生,又一直在摸手中的牌,顯然並無心思打牌。易先生也只是禮貌,與桌上各太太問好之後就離開了。

此時易與王沒有產生火花。倒是鄺裕民與王佳芝。學生時代的青澀與曖昧。鄺說"謝謝你"

王答"為什麼?"。鄺並沒有回答,而是轉頭笑著望向窗外。王也害羞的微笑著,低下頭。

易與王的第二次見面。已經自然許多。麻將桌上的太太們聊起做衣服的事,王主動說自己一直在某手藝很好的裁縫店做衣服,並且主動留電話讓易太太打給她。易太太說"麥太太,我已經有你電話了。"王笑著低下頭,但還是留下了電話,並且與易先生對視了兩秒鐘。為下次的見面埋下了伏筆。

果不其然,易打電話給了王,邀她一起去裁縫店做衣服。衣服的款式和細節都讓王來決定。易為人謹慎小心,詢問裁縫,王是否經常光顧。王試好新衣服後準備換下,易輕輕抬起頭果斷的說"穿著!"王手緊緊抓著試衣間的帘子,害羞又不知所措。

之後,易與王約在沒有人的飯店吃飯。王提出喜歡看電影,易卻說害怕黑暗的地方。兩人各懷心事,每言每語中都飽含著深意。之後,易送王回家,為避嫌沒有上樓。

這一別就是三年。三年之後易回到家,聽到熟悉的王的聲音,便走了過來。

易從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的感情,雖然再一次見到王心裡泛起漣漪,但嘴上也不會說。只是淡淡的說一句"人來就好"。一句人來就好,囊括了兩人多少個思念的日日夜夜。

終於兩人在一起開始了秘密約會。第一場床戲只有變態而粗暴的入侵,類似強暴般的翻雲覆雨之後,精疲力盡的王躺在布滿灰塵的床上,卻露出了勝利者般的笑容。

第二場發生在易家。整個小房間愛欲盛滿。此時的王已經意識到自己對易無法自拔的複雜感情。是同情愛情夾雜一起的複雜感情。她心疼易被整日整夜的恐懼籠罩,心疼易只能相信她一人。一個緊緊的擁抱"你一定很寂寞吧"。整個場景壓抑,難受,苦悶。

沒有接受過專業情報訓練的王知道自己的感情已經無法控制。想要事情結束之後儘快離開,但是仍然等不到上級要行動的命令。

第三場的場景基調,只看到了悲苦。汽車裡易描述審問犯人的血腥情節,藝妓管二人的眉目傳情,王蒙住易的眼睛易的寂寞與恐懼,到最後王眼角的淚水。更體會出王一步一步走向深淵,愛與責任的動蕩不安的心。"給我一間公寓"這句王必須說出的話飽含出王的情感。無奈說出這樣的話,內心卻也是渴望要說出這句話的吧。

這一天終於要來了。王謊稱取戒指將易引到布滿便衣的珠寶店。眼神飄忽神情不寧,卻對著易淺淺安心的笑。

取戒指時王把玩著戒指,易看著她的眼神充滿深情,沒有了平日的警惕與恐懼,而是充滿了柔情與愛意。當他看到王慌張的表情時,眉頭微皺,心疼地看著她。"快走!"彷彿下意識般,一秒鐘也沒有猶豫,他甩下她就沖回了車裡。

隱忍住自己的感情,剛毅又決絕的批了處理文件。那顆鑽石還閃閃的亮在辦公桌上。

一切都結束了。他獨自坐在她空空的房間里,摸著乾淨整潔的床單彷彿還有些她身上的氣息。他一滴眼淚也沒有流,她臨走前他也決絕沒有去叫她。只是最後離開房間時,頓住,回頭看了一眼。

「愛與痛,才是人生永遠的主題。」


還是嶺南大學學生的王佳芝,坐在漏雨公交的左側,鄺裕民走到她身後的位置悄聲說:謝謝你。

不多不少,一句話,足夠盪起一個少女所有美好的幻想。

於是隨後加入暗殺易先生,答應用美人計勾引易先生的她,也許初衷不過是,這樣就可以和鄺裕民在一塊做同一件事,這樣單純的少女情懷而已。

看到而後作為易先生情婦的王佳芝,作為黨內間諜的王佳芝,是否會嘲笑當初自己的幼稚?應該不會吧,因為早回不去,因為不過爾爾。

只能說,李安真偉大。


電影里的王佳芝給我的感覺是可憐之人,沒有家庭的溫暖的懵懂少女,因為組織里的歸屬感而吸引,卻被注入為國家犧牲是光榮的思想,獻出少女之身,卻被告知為了轉移而放棄行動,沒人為她的付出憐惜,她還是回到了沒有什麼表情的王佳芝,任務需要又把她牽扯進來,在易先生身上得到了自己一點的關懷,所以做出最後的事,對她來說可能最重要的就是那份感情,因為這份感情被利用最終獻出生命


一直覺得張愛玲的《色戒》是她所有作品中寫的最好的,因為夠狠,因為夠味兒。

就像法斯賓德的一部電影,《愛神比死神更冷酷》,用這個電影的名字來概括這部小說顯得多麼的貼切。

和李安導演的電影不同,張愛玲的小說更悲涼,在電影中,王佳芝和易先生是有愛的,即便最後王佳芝為此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可畢竟曾今她是愛與被愛過的。而小說卻不同,從頭到尾,小說中都是王佳芝一個人的獨角戲,一個人戲台上孤獨的上演,一個人在愛情里自以為是的狂歡。

看這部小說的時候,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王佳芝會一步一步走到自我毀滅的道路?我想或許就是因為她自己一次次錯誤的選擇。

光鮮的狂歡,還是平凡的寂靜

為什麼王佳芝會被大家選來做這個女間諜?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她的美貌,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她的表演基礎,但最重要的原因,我覺得卻是因為她自己的性格。

她喜歡演戲,她享受那種萬眾矚目的明星光環,就像張愛玲在文中寫的那樣——

她倒是演過戲,現在也還是在台上賣命,不過沒人知道,出不了名。在學校里演的也都是慷慨激昂的愛國歷史劇。廣州淪陷前,嶺大搬到香港,也還公演過一次,上座居然還不壞。下了台她興奮得鬆弛不下來,大家吃了宵夜才散,她還不肯回去,與兩個女同學乘雙層電車游車河。樓上乘客稀少,車身搖搖晃晃在寬闊的街心走,窗外黑暗中霓虹燈的廣告,像酒後的涼風一樣醉人。

一次空前成功的演出,下了台還沒下裝,自己都覺得顧盼間光艷照人。她捨不得他們走,恨不得再到那裡去。

演戲能讓她興奮,更能讓她愉悅。因此面對大家七嘴八舌討論下來的美人計,推她上去時,她自然是當仁不讓的,應承下來也是理所當然。

然她又是那樣天真,那樣的單純。她以為這次的任務到最後不過會是她演過的那些歷史劇,終有好的結果,然而她沒有想到人心,更沒想到這世道的艱險哪裡是那短短的愛國歷史劇就能詮釋的了的?

抱定了犧牲的決心,在獻出自己的童貞後。在局勢發生改變之後,她才突然發現,自己被眾人拋棄了。

「我傻。反正就是我傻,」她對自己說。也甚至於這次大家起鬨捧她出馬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別具用心了。

她在認清形勢,看清人心之後,她本可以選擇退出的,雖然受到了一定的傷害,可是到底也還不晚,她可以從新開始。

然她沒有,她選擇了再一次的義不容辭,為什麼呢?我想可能是因為不甘吧!不甘心自己曾經的付出就那樣白白打了水漂,不甘心自己付出之後受到的冷遇,不甘心空有才能與美貌卻不能得以施展。

所以,她才會覺得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把積鬱都衝掉了,因為一切都有了個目的。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在想,一個女孩子,一個自小就知道自己很美麗的女孩子,她應該怎樣來過自己的一生?是平平淡淡,還是風風火火,是如夏花一般美艷燦爛,還是如秋水一般靜謐安寧,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人生的態度,是要短暫的精彩還是安寧的平淡,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出自己的選擇。

然就如同王佳芝做出的選擇那樣,既然下定了決心,也就甘心情願,即便是苦是淚,也只是自己一個人咽,即便到最後空負多情,失了生命,也只能說,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不後悔。

有才華的混蛋還是善良的好人

在愛情里最壞的兩種狀態,都被張愛玲寫盡了。

一種狀態是《第一爐香》里的葛薇龍,我愛你,與你無關。總以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總以為自己可以拯救別人的,然到最後,也只是空有聖母情懷,污了自己,也受盡了別人的嫌棄。

這種狀態出現的最根本的原因,我覺得,一是因為性格里有自負自傲的成分,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強大的;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在她的童年裡,她的生命中曾出現過這樣的人,那時的她年幼無力但在心底里渴望那個人的改變,所以在長大之後,再見就到這種人,很自然的就會激發出她的母性情懷,她想讓他改變,但往往的結果卻是,她改變不了他,而她自己的生活也從此陷入了有他的浩劫。

另一種狀態就是《色戒》里的王佳芝了,自以為他是愛我的,因為這份愛,我可以放棄自己,自己的堅持與原則通通可拋棄,甚至可以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而實際上那份愛,也不過是自己臆想出來的罷了,那個男人,只不過把她當成自己風流史里最濃艷的一筆,何來愛,又何來憐惜?

這種狀態會出現最根本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因為缺愛吧!一個缺愛的人很容易就被別人的一點小恩惠誘惑,就像那枚最終斷送了王佳芝性命的戒指。

因為缺愛,所以渴望被愛,愛的本質對於這種人來說就是被愛。

有這兩種狀態的女孩子都很容易愛上我們所說的渣男,就像張愛玲本身,即便寫透了愛情,可當愛情真的來臨之時,她依然義無反顧的愛上了那個渣男,是的,我覺得胡蘭成是一個渣男,一個不折不扣的有才華的渣男,張愛玲因為他的才華而在心裡開出了花兒,又因為他的渣低到了塵埃里。

《色戒》中的易先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他站在權勢的頂峰,又善於玩弄女性的心理,他有才華,但不可否認,他是個渣男。

張愛玲在原文中寫到——

他一脫險馬上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都封鎖起來,一網打盡,不到晚上十點鐘統統槍斃了。她臨終一定恨他。不過「無毒不丈夫」。不是這樣的男子漢,她也不會愛他。

他對戰局並不樂觀。知道他將來怎樣?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雖然她恨他,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的佔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多狠辣傳神的描寫,可謂將一個渣男的心理描繪的淋漓盡致。所謂的骨灰級渣大概就是這樣吧!我毀了你,並還洋洋得意,彷彿,你被我毀滅也是快樂的。

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多少這樣的渣男,但是這樣的渣男的確是受到很多單純女子的喜愛,為了這樣的男子,走上自我毀滅的女子也不少,就像新聞中那些自我毀滅或是被毀滅的女子,她們之所以走上這樣的道路,大概就是因為她們愛上了一個骨灰級的渣吧!

看張愛玲的小說總會讓人感覺苦澀,人性在她的筆下被寫的如此鮮明而形象,就像生活中我們遇見的每一個普通人,然看過她的文字,再來看生活,彷彿我們真能透過那些伎倆和面紗看到人到人的心裡去。

是情不自禁的愛上一個有才華的混蛋,飛蛾撲火的一往無前,還是看透愛情的本質,找一個平凡但善良的好人,平淡而無波的度過自己的一生。

說到這裡,我又不自覺的想到了林徽因,或許,我們都應該像林徽因學習怎樣來經營自己的愛情與婚姻,你可以愛過一個有才華的渣男,在你青春年少時,但你一定要選擇一個善良的好人,來作為你的婚姻伴侶,這個人能給你包容,更能帶給你實現自我的平台,所以林徽因後來才會有那麼有名的我們太太的客廳,也才會自我坦言愛上金岳霖之後,依然能得到梁思成的理解與包容。

被愛的渴望,愛的奉獻

愛是熱,被愛是光。光的力量可以改變歷史,成就永恆。

記得在看《荊棘鳥》的時候,一直感慨梅吉與拉爾夫神父的禁忌之戀,一個你一輩子都不可能得到的男人,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梅吉,在即使得不到的情況下,也能一輩子愛著拉爾夫,只是因為一個信念,一個她非常確定的信念——拉爾夫同樣愛她,雖然他的確更愛上帝,但,不可否認,拉爾夫也瘋狂的愛著梅吉。就因為這個信念,終此一生,無怨無悔。

《色戒》中,我覺得寫的最成功的地方,可能也就在於王佳芝最後的那點恍惚,這個人是真愛我的。

他不在看她,臉上的微笑有點悲哀。想不到中年以後還有這樣的奇遇。當然也是權勢的魔力。那倒還猶可,他的權力與他本人多少是分不開的。對女人,禮也是非送不可的,不過送早了就像是看不起她。明知是這麼回事,不讓他自我陶醉一下,不免憮然。

陪歡場女子買東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隨侍,總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檯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

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就因為那一點溫柔憐惜的神氣,她想他是愛我的。沒有思索的她低聲說:「快走。」就因為這聲快走,她自己卻是走不掉了。太晚了。她知道太晚了。只是她不知道,太晚了的不是他而是她。

我想王佳芝之所以會毫不猶豫的說出那聲快走,就是因為她感受到了被愛,那種被愛的感覺讓她看到了活下去且能活的好一些的希望。

她是一個被拋棄的人,早在眾人再次捧她出馬時,她已經知道,那個屬於她的小團體她已經回不去了,那裡已經沒有了她的位置,所以她不知道在這次任務完成之後的她的未來又在哪裡,她又該怎樣的活下去,所以當易先生不經意間露出的那點憐惜的神情時,就被她當做了救命的稻草,即便是小蜜,她也能在有愛的情況下活下去,沒有愛,沒有接納的世界多麼寒冷,為了那一絲溫情,她甘願一賭。

「愚園路,」她上了車說。

幸虧這次在上海跟他們這夥人見面次數少,沒跟他們提起有個親戚住在愚園路。可以去住幾天,看看風色再說。

她帶著希望出了門,卻沒想打,迎接她的是絕望,她賭輸了。我不知道王佳芝在最後就義的時刻是什麼樣的心態,張愛玲沒有寫,但我想,應該是從容地吧!就像電影中湯唯表現的那樣,平淡,默然。電影中的王佳芝有那樣的神情我覺得是因為甘願,她甘願為一個愛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犧牲。而小說中我想王佳芝會是平淡的,卻是因為願賭服輸,她輸了,為一個不愛他的男人,她輸了,心服口服。

讀罷張愛玲的《色戒》,只是感覺心中冰冷而仍懷希望,是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容易,想要乾淨而自我的活著更是不容易,可是我們不是沒有選擇的,我們有選擇的權利,有的,只是看你如何選擇……


其實她本來可以做個普通人


李安導演詮釋的劇情——王佳芝起初喜歡鄺裕民(學生劇社負責人、文青,王力宏飾),劇社愛國青年自發刺殺漢奸易先生,王佳芝負責滲透接近,為了扮演已婚少婦,眾人沒有考慮王佳芝的感受,貿然決定由猥瑣男生訓練王佳芝床戲,王被迫失身,內心十分苦悶,刺殺未遂後,劇社為避戰事轉移;王佳芝躲進上海租界,生活落魄,偶遇易太太,敘舊之餘關係親近,這時,鄺裕民已加入軍統,他策反王佳芝並命其協助刺殺易先生,王佳芝因先前失身落寞之際,內心默認鄺裕民為男友,為成全男友報國答應行動,在與易先生多次接觸幽會後,王佳芝內心發生轉變,逐漸被男女交合卸去緊張、糾結,取而代之是愛的感覺,因愛挽救了易先生,導致刺殺行動功虧一簣,王佳芝內心衝突至極,兩頭不是人,於是她飛蛾撲火、供出了一切。


推薦閱讀:

《色戒》你怎麼看?
《泰迪熊2》出現了哪些隱喻?
你見過最出乎意料的事是什麼?
【幕後】當大家談論金球獎時,你可別說不知道
「靈魂」究竟為何物? 《攻殼機動隊》觀影指南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