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是否被盜?
昨天參加了昭陵二駿文物追討的一個小型研討會。一個比較沉痛的事實是:目前海外文物追討,主要是民間在做,國內官方的文物局或者博物館並沒有付出太多努力。民間人士能調動的資源極其有限,很多熱心人士跟賓大博物館這邊聯繫過,表達過追回昭陵二駿的訴求的,不過這邊的態度也可想而知,各種搪塞推脫。其實賓大博物館也有顧慮,不單純是昭陵二駿,整個中國館大部分文物都是通過不那麼光彩的手段獲得的,基本都是從20世紀初的文物商手中購買的贓物。那如果昭陵二駿還了,其他的文物要不要還?要都還了,整個中國館都清空了,那博物館還怎麼辦下去?同時現在賓大博物館比較缺經費,對館內文物的保護和修繕做得都不太到位,未來有沒有可能發生損壞,只有天知道。
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呼籲民眾多多關注文物追討方面的事情吧。昭陵六駿毫無疑問是我國的國寶,也是在民國初年被國外盜墓者趁亂盜走,經過多次轉手才落入賓大博物館的。文物的流失是我們對那個時代的中國的恥辱記憶之一。然而重要文物的追還,我們這一代人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希望。
一.陪葬墓幾乎無一倖免全部被盜,像徐茂功、秦瓊、程咬金等,當然也有存留了比較有價值的東西,陪葬墓挖掘出來的文物大部分在昭陵博物館可以看到。
二.昭陵地面上的文物已經被盜,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昭陵六駿這六個石刻,其中兩駿被賣到美國,存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管,其餘四駿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三.關於地宮是否被盜目前無法肯定:有人說被盜了,有人說沒有被盜,還沒有定論。
1.說地宮被盜過是因為有文字記載。
《新五代史·溫韜傳》:「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韜悉取之,遂傳民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舊五代史·溫韜傳》:「唐諸陵在境者悉發。」《資治通鑒》亦載,「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
2..地宮沒有被盜過,理由如下:
A,史料記載本身就有紕漏,舊五代史成書最早,離溫韜的年代只有50年,只是說溫盜了他管轄境內的唐陵,並沒有明確說明盜了哪幾座陵。新五代史比舊五代史成書晚了近100百,也說是盜管轄境內的唐陵,只是明確說明盜了昭陵,但從新五代史中記載的溫主管過的地方,不論是華原縣還是美原縣,都離昭陵所在的禮泉縣很遠,照陵壓根就不在溫的勢力範圍內,而且溫只是做過7年的地方官,實力強不到哪去,當時又是戰亂時期,我認為他沒有那麼多的精力挨個盜陵,尤其是昭陵那麼高那麼堅固的山陵,不是輕易就能挖開的。資治通鑒成書更晚卻說唐陵全被挖,這就更不可信了,溫的勢力範圍根本沒那麼大。
B.既然被盜,為何不見盜出的任何寶物記載?就拿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來說,唐太宗費盡心思弄到蘭亭序,將它作為陪葬品。唐太宗時期的臨摹本都能流傳到現在,價值非常高,而真跡這麼有價值的東西盜出來為什麼不見流傳,連記載也沒有?(那些小道消息說武則天偷偷留下蘭亭序帶進了乾陵的,就沒必要多說了,因為唐太宗駕崩時候,武則天才25歲,而且被發配到感業寺修行,根本還沒有機會插手。
C.昭陵整體的山勢完整,並沒有明顯的挖掘痕迹,史料記載昭陵地宮在山裡面75丈深,山體是石山,如果挖這麼深又不對山體造成明顯破壞,不太可能。即便有一些盜墓賊去盜了,也很可能挖錯洞,因為長孫皇后636年駕崩,當時挖了一個臨時山洞來安置長孫皇后,到649年唐太宗駕崩後,又把長孫的棺槨取出來和唐太宗一起安葬到地宮的。現在的勘探技術都無法確定墓道入口,當時的盜墓賊就更難了。
PS:本人多次到過昭陵及昭陵博物館,關於被盜的記載是從網上查到的,和原書是否有出入還不清楚。不建議去昭陵景區玩,除非自己對那一段歷史非常熟悉,熟悉到不需要導遊的程度,因為景區沒導遊,若自己不懂,去了看不出什麼名堂,也沒啥好玩的。另若非自駕,交通非常麻煩。
唐代的帝陵都是空的,只有武則天和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可能還存有一絲僥倖。
被盜過,在陵園中的牆壁上有石刻的寶馬,現已在美國的著名博物館內,是八國聯軍侵華時被盜走的。
推薦閱讀:
※老九門究竟滿足了盜粉還是顏飯?
※古代黃陵基本被盜墓賊盜的差不多了,為什麼武則天墓怎麼沒被盜走,還是盜墓賊沒有成功?其中有什麼故事沒有?
※盜墓行業現狀如何?
※山東老百姓嚇小孩說的「老毛犼子」是什麼呢?
※盜墓是不是真的會遇上粽子啊?
TAG:盜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