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日文學習有機化學是否非常劣勢?

中文表示:

物質類別:自造字→(一部分人)了解自造字的來源

(如:炔→氫原子缺少)

系統命名:天干、物質類別→(多數人)了解天乾的來源

(如:新戊烷→含叔丁基,五個碳,烷烴;叔丁醇:醇類,五個碳,和羥基相連的碳上還另外連著3個碳)

俗名:使用具象、熟悉的字→(多數人)粗略地了解了物質的淺層性質

(如:乳酸、石油醚、橙花醇、檸檬烯、海葵毒素)

英文表示:

物質類別:用源自德語、法語、拉丁語或希臘語的某個詞經過多次變形之後造出詞→(少數人)了解詞源

(如:ketone[甲苯]→含有羰基→來自德語keton,造詞者為L.格麥林→來自德語aketone→來自法語acetone[丙酮]→由拉丁詞根acetum[醋]和希臘詞尾-one[用來作為物質後綴]組成

xylene[二甲苯]→苯基上含有兩個甲基→由希臘詞語xylo-[木頭]+後綴-ene[不飽和的物質]組成)

系統命名:性質詞根+數字詞根(希臘語或拉丁語)+物質類別→(多數人)了解詞根的來源和數字意思

(如:polypropylene→poly=聚,prop-=三=丙,-ylene=烯→聚丙烯

trans-2-butene→trans=反,but-=四=丁,-ene=烯→反-2-丁二烯

cyclohexanehexol→cyclo=環,hexa-=六=幾,hex-=六,-ol=醇→環己六醇

ethanediol→eth-=二=乙,di-=二,-ol=醇→乙二醇)

俗名:多使用拉丁或希臘詞根(譯成中文後與中文意思大致相同)+自造詞尾→(少數人)了解詞根的意思

(如:lactose→lacto-(希臘詞根)牛奶,-ose→糖類→乳糖)

日文表示:

物質類別:將英語或德語寫為片假名(讀音和德語相近)→(少數人)了解原語言並進行英文步驟

(如:アルデヒド→aldehyde→醛,エーテル→ether→醚)

系統命名:將數字詞根寫成片假名+物質類別→(多數人)只了解前十的詞根

(如:タートブタノール→tert-butanol→叔丁醇 トリニトロトルエン→trinitrotoluene[TNT]→三硝基甲苯)

俗名:少部分與中文共用同一俗名,其餘或是直接將英語或德語詞寫成片假名,或將組合詞的形容詞的詞性變化再加物質類別→(極少數人)了解原語言並進行英文步驟

(如:トルエン→toluene→甲苯,安息香酸→安息香酸/苯甲酸,リンゴ酸→蘋果酸 ステアリン[n.]酸→stearic[adj.] acid→硬脂酸,コレステロール→cholesterol→膽固醇)

由此,日文中的有機化學物質僅從它的文字上看是否難以推出它具體的屬性,從一大串片假名中也許只有結尾幾個假名告訴它一些非常少的特徵,而前面卻不是它是由什麼拉丁字母詞音譯而來的,只能慢慢記住「這個物質就叫這個名字,這個官能團就叫這個名字」。這是否對用日文學習有機化學不利?


日語對外來專用辭彙的同化能力之差簡直是有目共睹的。

我個人認為除非被逼無奈(你需要引用的論文中提及的參考資料是日文——這樣的情況),否則絕對不要以日文作為任何化學、化工領域的外文工具來使用。無論是閱讀、寫作、交流。

原因很簡單,由於日文低下的同化能力,你在用日式英語讀法費半天勁把單詞讀出來之後,還要再去費半天勁把它「翻譯」成英文,然後去再理解這個辭彙的英文原意。

這根本就是效率極低下的做法嘛。

推薦只要在有可能的前提下,永遠優先閱讀以英文為表述方式的論文及專業文獻。當然你要是學過德文、俄文也完全大丈夫~~~

日文對於以中文為母語的人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你能看漢字猜意思(呃?)…… 當然,還有比較個人化的因素,比如說我認為以日文作為歌詞在發音上較中文更有優勢等等……

一般來說,除了你閑的蛋疼,或者你想學習的知識只有日文著作的情況下(比如說神道教等宗教相關的知識基本上只有日文原著),使用日文閱讀、寫作、交流才是划算的。畢竟你學外語是為了讓自己的學習效率更高,而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然後往裡面跳。


1、

你學化學快樂么?

2、

你學日語快樂么?

3、

你用日語學化學快樂么?

學化學第一件事就是知道物質叫什麼,也就是要學會命名。

烷(烷基)

把表裡面的東西拼起來,你就能得到一個名字,粗不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是又黑又長的。

命名規則1 找最長的一條碳鏈

命名規則2 碳鏈以外的東西都作為烷基

命名規則3 給碳鏈上的碳原子編號,兩頭開始數第一個置換基團首字母按字母表排序在前的數字大,排序在後的數字小

命名規則4 如果有重複的置換基團必須進行縮寫,縮寫方法:2個重複用ジ 三個重複用トリ 四個重複的用テトラ 還有好多就不作贅述了

所以例1那個叫做 3-エチル-4,7-ジメチルノナン

(メチル=甲基=methyl) (エチル=乙基=ethyl)

黑不黑?長不長?

這只是最基礎的命名,後面醇,醛,酮,羥酸,甚至帶苯環的命名實在是眼花繚亂,而且往往是片假名多漢字少,能看懂的漢字也就是

酸 、塩基、炭素、水素、硫酸、塩酸 什麼的。到最後還是得學一遍英語

你先感受下,

再問一遍自己這個答案最開始的三個問題吧

PS:日語太渣,大神們放過我呀


記得考有機前老師發來這樣一份資料

當時打開封面一看簡直崩潰了,為了做多機理題尼瑪還要懂日語么!然而事實是這樣的,日語書也看的輕鬆又easy啊

因為化學符號,物質結構本身就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


不光是題主列舉的這些……

兩年前有幸了解過一點兒,那些「酸素」「水素」之類的也把我硬生生玩崩潰了……


我高中圖書館裡 有一套日本的高中化學書 日文全是片假名 簡直就是英文嘛 換了一種寫法 而且發音還不準 看到metan沒學過的誰特么能想到是methane啊

當然我記得最好玩的是 硝基叫二卜口


前段時間我們老師請了一個日本教授做有機相關報告,她的「正常」英語口語水平還不錯,但是每到專有名詞都會變成非常蛋疼的片假名讀音——我們幾個學有機的聽著都有點費勁,其他方向的同學都是聽天書了


....所以說這個世界才會有IUPAC命名系統的存在....直接用英文的方便很多...


你多慮了,到時一堆分子結構給你一畫大致你就明白了,圖表能給出非常大的信息,不過還是用英文吧,畢竟好文章都在英文期刊


推薦閱讀:

專欄序言
維勒:他打臉貝采里烏斯,開闢有機化學,發現同分異構,卻與釩失之交臂|化學大咖誕辰317周年快樂
護膚品:這些坑百分之九十的人栽進去過
用GC-MS和NMR算產率,為什麼結果差別很大?誤差的來源可能是什麼?
有機化學實驗過柱子的原理是什麼?

TAG:語言 | 化學 | 詞源 | 有機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