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上怎麼刻畫玻璃態 (glass) 和晶體 (crystal) 兩種物質的?

最近在看統計物理的一些paper,裡面在講glass的一些性質。我想問下,在微觀和宏觀上這兩者有啥本質上的區別?wiki上看說glass沒有long-range order(這是否是硬度不如crystal的原因),然後硬度一般沒有crystal強。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性質刻畫這兩者的區別? 本人數學背景,很多物理知識不是很清楚。


謝 @傅渥成 邀請。

玻璃一直以來是我感興趣和研究的課題,大家最常見的玻璃可能是家裡的玻璃杯與建築物上的窗戶。然而玻璃的概念卻更為廣泛,在膠體、高分子、泡沫和金屬中廣泛存在。一般也稱呼玻璃為Amorphous solid和disordered solid。什麼是玻璃(Glass)?首先玻璃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一般也稱呼玻璃為Amorphous
solid和disordered
solid. 。直觀的看玻璃相似於固體,因為它擁有固體所具有的剛性。同時在微觀結構上,它又有液體那種無序的結構。長程序一般指微觀原子具有長程的平移不變性與旋轉不變性,不具備這種不變性的、且原子不能夠做長程的擴散和遷移的固體稱為無序結構。玻璃化轉變具有一系列的現象,而要在物理上去完備的描述這些現象,現在還做不到。從結構上來說,如果在實驗上用衍射手段觀測的話,晶體的衍射圖案是這樣的:

(引用自:http://nanoclub.tw/research/PorousSi/SiLayeronPorousSi.htm)

可以看到它具有非常明顯的周期性的散射的斑點。

而玻璃的衍射圖案:

(引用自:http://phys.org/news/2013-04-x-rays-reveal-coexisting-glass.html)

這是膠體玻璃(colloidal glass)的衍射圖樣,它並沒有明顯的表徵周期性的圖樣。

下面的玻璃的性質中,我會更進一步介紹玻璃與晶體及液體的區別。在工業上或實驗室里,一般通過迅速的降溫避免結晶,至轉變點T_g (這種過程叫做quench)可以製備玻璃。而玻璃的流變性質依賴於這種轉變過程,這點也與通常的固液、鐵磁等平衡態相變大相徑庭。在跨過熔點和玻璃化轉變點間的這段區域,我們稱玻璃處於過冷(supercooled)狀態。

我們來見識一下玻璃裡面一些特別的典型的,也是特別難以理解的性質:

1. 弛豫時間與粘性

在降溫過程中,液體的弛豫時間與粘性快速的增加,從量級來說,一般普通液體的弛豫大概是10^{-14}sim 10^{-12}s, 而最終玻璃的弛豫時間大概在10^{2}sim 10^{4}s,直觀上來說如果物體的弛豫時間比觀察的時間要大得多,你會認為它是固體,繼而可以把這個點定義為玻璃化轉變點,換句話說如果物體的流動時間與我們通常接觸的流體相比特別慢,你根本感受不了它的流動,那麼你會認為它是個固體。和固液相變不同的是這個點的定義是經驗性的,固液熱力學相變的相變點在宏觀狀態一定的情況下是確定的。弛豫時間隨溫度增加的過程通常由經驗方程	au=	au_0Exp(frac{E}{k_BT})去刻畫,這種弛豫稱為Arrenius law. 有一類玻璃E是不變的,所以對數圖畫出來它是直線,稱為strong glass,另一類E是變化的,對數圖畫出來它是凹的,稱為fragile glass。弛豫時間隨著溫度的下降為何會以此種形式演化,是玻璃物理裡面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2. 關聯函數

通常關聯函數定義為phi(t)=langle frac{1}{N}delta
ho(t)delta
ho
angle,其中
ho是微觀原子的密度,這個量常常用來分別液體與固體。它的物理意義簡單點來說就是:如果你在t=0時刻改變了一個局部的密度,那麼在t時間之後這個改變還對物理系統產生了多少效果,對於液體來說,分子間運動很快,很快就把這種擾動消除了,此時phisim 0. 而對於supercooled liquid或者玻璃來說,這種擾動很長時間都殘留,關聯函數phi就處於較大的值。在液體中關聯函數的衰減滿足指數關係phi(t)sim Exp(-frac{t}{	au_{alpha}}), 而玻璃中phisim Exp(-(frac{t}{	au_{alpha}})^n),其中0<n<1, 這種就是著名的KWW equation,也叫stretched exponential law. 由Kohlrausch於1854年發現,但至今缺乏統一的物理上的解釋。由這個式子也可以看出關聯函數衰減至1/e時,可以經驗的定義弛豫時間	au_{alpha}

(引用自:Glassy Materials and Disordered Solids

(World Scientific))

上圖就是典型的phi(t)在不同溫度下的變化,溫度高的時候曲線直接就指數衰減至0了,隨著溫度的升高衰減到一個小平台,出現了所謂的cage effect (如下圖,粒子被鄰近的粒子鎖住了,要弛豫到外面必然影響周圍的粒子,引起連鎖的反應,可以看出這是一種明顯集體效應), 長時間後才衰減至零。

3. 非平衡與老化(aging)

講這個問題之前可以看兩個例子,一個是傳說幾百年的教堂的玻璃,下面要比上面厚(沒有被證實過,也有可能是裝的時候下面就厚)。二是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瀝青滴落實驗,已經做了80多年了。漏斗裝滿瀝青,瀝青的粘度比水高10^{11}個量級,至今只不過滴下5滴,這個實驗還獲得了05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事實上在玻璃化轉變點以下,玻璃的微觀粒子被凍結在了液體的結構,此時的能量並不是極小化的,玻璃會向能量小的構型慢慢演化(雖然這種演化很慢很慢),所以這是一個典型的非平衡體系,這種現象叫做玻璃的老化,這也是晶體沒有的現象。玻璃的老化與其力學性能有關,而其老化又依賴製備過程的,所以對老化這種非平衡過程的物理上的理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還有一些玻璃里特有的迷人的性質,如構型熵的Kauzmann佯謬[1]、dynamical heterogeneity[2]、Boson peak[3]我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下面給大家講一講如何從物理理論上去研究玻璃。玻璃物理有很多理論模型,曾經有人誇張的說過,玻璃的物理模型比作玻璃的人還要多。本人主要做結構玻璃(Structural Glass), 接觸的最多的是模式耦合理論(Mode-coupling theory). 其他的理論模型和其他的玻璃,我會做簡短的說明,大家有興趣的會可以查閱相關資料。Mode-coupling theory 可以說是結構玻璃裡面唯一的first-principle theory, 原則上給出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勢,就可以算出轉變點及轉變點附近的臨界性質。它給出了關聯函數phi(t)滿足的一系列自洽的微分方程, 包含了表徵記憶效應的函數M(t,t) (所謂記憶效應就是系統的當前的狀態與之前的整個過程相關的),這個Memory 函數與體系的結構有關係。

partial^2_{t}phi(t)+Omegacdotphi(t)+int_0^tdtM(t,t)partial_tphi(t)=0

這樣就可以處理cage effect這類多體耦合效應。phi(t)解出來,如圖所示:

(引用自: Phys. Rev. E 76, 011508 (2007))

對與epsilon=T_g-T>0區域,phi(t)衰減不到零,稱之為各態歷經破缺。而玻璃化轉變就是一個epsilon<0的各態歷經態到epsilon>0的各態歷經破缺的過程。由這組微分方程可以確定轉變點T_g和MSD曲線。這個方程的推導與解法牽扯了太多的技術細節,可以參考[4]. 但這個理論的局限性在於只能描述熔點T_m至玻璃轉變點T_g的過冷液體區域,對於小於T_g的區域,phi衰減不到零,理論上看起來整個體系是死寂的,然而實驗上T_g以下,體系也是有流動和激髮狀態的。所以對理論的修改與推廣,使其能處理T_g以下的體系,一直在進行中。

最後提一句,玻璃化轉變是否是一種集體的現象?是否具有類似lsing model里磁化強度M那種明確的序參量?這也是這領域科學家們思考的問題。Edwards 和 Anderson在處理無定形磁系統的spin glass模型時,提出了一種區分晶體、液體與無序固體的序參量,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5, 6]。

玻璃及玻璃化轉變是一個日常中非常常見,但在物理的理解上卻非常的艱深、困難的物理現象。最後以著名的理論凝聚態物理學家P. W. Anderson 1995年在Science上的一段話[7], 來作為結束。

」The deepest and most interesting unsolved problem in solid state theory is probably the theory of the nature of glass and glass transition.「

以上是為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 The Nature of the Glassy State and the Behavior of Liquids at Low Temperatures.

[2].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DYNAMICS IN SUPERCOOLED LIQUIDS

[3]. Phon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boson peak" in supercooled liquids

[4]. Relaxation processes in supercooled liquids

[5]. Theory of spin glasses

[6]. Randomly crosslinked macromolecular systems: Vulcanization transition to and properties of the amorphous solid state

[7]. Through the Glass Lightly


最簡單地說就是晶體具有長程有序結構,而非晶則沒有這種結構。這導致了兩者宏觀性質的不同:晶體(單晶)宏觀上是各向異性,非晶宏觀上是各向同性;如果多晶的各晶粒之間取向不一致的話也會表現出各向同性。

至於要往深里挖感覺我的知識就有點不夠用了哇。比如說有的非晶是短程有序長程無序,那麼這個短程和長程又該怎麼定義呢?就拿最普通的玻璃(無定型二氧化硅)來說,如果略去其中的雜質離子(鹼金屬and鹼土金屬),那麼如果著眼於一個個的硅原子和氧原子,你總會發現一個硅原子鏈接兩個氧原子,-Si-O-Si-鍵也是固定的。可是如果把視野放寬,那麼就會看到大量雜亂的硅原子和氧原子,其總數總保持著1:2的關係。至於這種有序與無序的分界點在哪裡目前我還不懂。。

本科時曾經接觸過一個玻璃的模型叫「晶籽模型」,大意就是玻璃中實際上有大量的微小晶體,這些微小晶體瀰漫地分布在無序的網格中,以至於玻璃會呈現出非晶的性質。這個模型的出發點在玻璃的XRD具有一個展寬的寬峰,而根據理論可知受檢試樣顆粒越小其對應的峰越寬,so這個晶籽模型還是有一定合理度的。

由此又想到另外一種無定型二氧化硅——納米級硅溶膠,其一個膠體顆粒的實部可以是N個較小顆粒的聚合,而這些較小顆粒是另外的更小的顆粒的聚合……這樣,最小的顆粒稱為一次粒子,由它們直接聚合而成的粒子稱為二次粒子,一直有三次粒子等等……這種一次粒子是不是就是晶籽呢?呵呵,我不知道……


除各位答主所說的微觀上原子排列有序性的區別外,在宏觀上,單晶體體現各向異性(anisotropic)而玻璃則體現各項同性(isotropic)。至於多晶體,如果其晶粒的取向是隨機的,則也體現各向同性。


左:晶體;中:多晶,由單晶組合而成;右:玻璃體所謂 Long-range order 是說晶體(和多晶中的每一塊)里,經過規則構造的結構(這裡是平移)可以延伸到很遠。無定型體的規則構造則不會延伸,可以看作小的團簇隨機地連接在一起。


結晶和熔融相對應,是一級相變過程。

玻璃態和高彈態相對應,是二級相變過程。

有知友用晶體的特性(長程有序)做比較依據,有欠妥當。

就好像說筷子的長度比碗長,沒有說到二者區別的點上。

——————————才沒傲嬌——————————————————

玻璃態,指物質的基本單元喪失運動能力的狀態。

因為小分子的運動能力一般較強,所以玻璃態一般用於高分子或金屬。

以高分子為例

高分子結晶,需要polymer chain 通過運動,進行鏈段摺疊從而降低鏈段表面自由能,釋放的自由能是結晶的驅動力。

而高分子鏈段的運動能力是關鍵因素。

在玻璃化溫度(Tg)以下,也就是所謂的玻璃態,高分子鏈段因鏈段無法運動從而無法摺疊,因此高分子結晶的溫度區間是玻璃化溫度Tg到熔點Tm之間。

——————————才沒有寫累了————————————————

舉個栗子

例如PVC涼鞋,就是塑料拖鞋,在夏天溫度高的時候,拖鞋很軟很舒服。

當冬天溫度低的時候,拖鞋就硬邦邦。。。

這就是PVC鏈段在溫度低的時候(低於Tg),鏈段運動能力降低,從而在宏觀上顯現出變得僵硬。

至於,樓主說的硬度,這個沒什麼了解。值得一提的是,Tg以下,材料硬而脆,Tg以上,材料軟而韌。


本人地質學背景,羅列了些《結晶學與礦物學》書中的概念。

玻璃態與晶體主要區別在原子、分子等質點的空間排列有序度上:玻璃態無序或僅具有近程有序的質點排列,構成晶體的質點則在空間上周期性重複排列(即遠程有序的格子構造)。相對來說,晶體結構較穩定,能量較低。自然界中玻璃態趨於向晶體轉變,即脫玻化,以構成更穩定的質點空間排列形式。相反,在一定的溫度、壓力條件下,外界能量的吸收將導致晶體轉變為玻璃態,失去穩定的格子構造。


short range order and long range order。


同種物質玻璃態的硬度一般要比晶態高

晶體的基礎是原子的長程有序排列 最早玻璃態被認為是完全無續的 但後來在金屬玻璃中發現了短程序(SRO)和中程序(MRO)

玻璃態物質加熱往往伴隨著玻璃轉變和晶化兩個過程 可以通過DSC曲線表徵 而晶態物質沒有相應的過程


拉伸實驗得到的結果是高聚物在達到玻璃態溫度時在拉伸速度50mm/min的彈性階段彈性模量最大,伸長率也較長,其他的速度推測下,可能也是


簡單的說玻璃態就是晶體相變過程中間的亞穩態


玻璃態既非晶體,非晶和晶體的本質區別是:非晶的原子是混亂排列的,而晶體的原子是有序排列的。兩者在宏觀上的區別是:晶體有固定熔點(如所有金屬及合金),非晶沒有固定熔點(如石蠟、玻璃、塑料)。玻璃也有好多種,硬度不一,硬度、耐磨等這些物理參數與物質是否為晶體沒有關係。同一種物質有可能是晶體(可能在不同溫度下呈現不同的晶格,如鐵)也有可能是非晶體,普通金屬都為晶體,但如果讓液態金屬瞬間(1S一下,冷卻速度到1000度/S以上)凝固就不會結晶,稱為金屬玻璃。


樓主的疑問是,如何從微觀和宏觀這兩種角度討論晶體與玻璃(非晶)的區別?我就拋磚引玉一下了。本質區別是有的,首先定義就不同嘛!從微觀上將,晶體中的原子或者分子是長程有序排列的,而玻璃的話,是短程無序排列的。某種程度上說,玻璃的結構更接近於液體。樓主可以想像一下的。另外,從宏觀上看,晶體材料(單晶除外)一般情況下都會有晶界(晶粒與晶粒的邊界),而晶界對於真箇晶體的力學和物理化學性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而玻璃的話,就沒有晶界的概念了。因此力學性能與晶體明顯不同。另外,我認為玻璃沒有長程序與其硬度不如晶體沒有關係(誰說玻璃硬度不如晶體啦?)。


其實我覺得,玻璃態其實是一種結構,它和晶體最大的區別在於晶體是長程有序的,而玻璃態的結構較為複雜,不具有晶體的各向同性。而在實際應用中所使用的材料基本都是多晶體,多晶體由於晶體顆粒較小也不具有各向同性,單晶很難做到很大,通長作為複合材料增強相等。但是就玻璃態和晶體來說,晶體的物理性能一般要高於玻璃態。個人看法


推薦閱讀:

凡事是否都具備目的性?放大到宇宙萬物,是否目的性驅動行動這種邏輯是永恆唯一的?
根據相對論,經常奔跑的人是不是活得比較久?
從現代自然科學的角度解釋,舍利子是怎麼形成的?
網上說房間里豎著柱子不能對著床,周圍不能坐人,說對健康有害?
<換子疑雲>中女主是不是可以確定自己的兒子是否活著?

TAG:自然科學 | 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