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Growth Hack 有什麼常用的方法嗎?


我的公眾號的一篇專門介紹GrowthHack的文章,正好可以放在這裡。

# 什麼是GrowthHack?

GrowthHack(以下簡稱GH)指的是通過非正常手段增加網站或其他產品的運營數據的做法。

顧名思義,GH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Growth,一個是Hack。

Growth指的是一切活動的目標都是增長,增長網站的流量,增加網站的用戶量,增大用戶活躍度,等等。這些量被稱為「目標量」。GH的目的是增大這些目標量的存量,增大目標量的增長速度,增大目標量的漸進增長類型。所謂存量增長,指的就是如「增大網站註冊用戶」這種任務;所謂增速增長,指的就是「增大網站每日註冊人數」這種任務;而所謂改變目標量漸進增長類型,指的就是像「將用戶數從線性增長改變為指數增長」這種任務。

Hack指的是「使用機智的非正常手段」。這裡大白多說幾句,其實hack這個詞長久以來被大家誤解,在漢語語境中,hack通常被認為是破壞性的動作。事實上hack這個詞的本意是「具有創造性的使用技術或工具」。GrowthHack的核心在hack,強調需要使用「機(mian)智(fei)的非正常手段」。機智在這裡讀作免費,因為我們知道推廣買渠道是要花大量現金的,但不幸的是很多時候我們由於企業現金流的原因,由於時間進度的原因,由於沒那麼多理由企業單純不想花預算的原因,如此種種,不會投入過多的金錢在網站數據增長上,不會花錢買廣告,買導流。這樣日子也還是要過的,運營也還是要進行,機智的運營官便想出了許多不需要重度資金投入到方法來做運營活動。

# GrowthHack的特點

GH具有以下明顯特點,這幾點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1. 目標明確

GH一定有明確的指向性。每一個任務是針對哪些目標量進行優化的?這個問題是GH的基礎。沒有目標就沒有GH。這裡的目標一定要落實到某個具體的運營目標量才行。

2. 定量思維

GH的目標一定是能夠定量測量的。「讓用戶對首頁更加滿意」不是一個很好的GH目標。而「讓用戶對首頁的滿意度提高1%」就是一個非常好的GH目標。

3. 經驗性

GH領域裡面沒有可行的工程性理論,一切活動都以實際效果為準。在一個計劃實施之前,沒人能夠準確預料其得到的結果。現實才是唯一的準繩。

4. 迭代式操作

GH在實際操作中都是抱著嘗試的態度來進行的。每次操作都可能是對的,用戶量暴漲,運營者迎來人生巔峰;但一次操作更可能是錯的,因為錯誤往往比正確簡單的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每一次操作都要是迭代式的,並且勇於嘗試,勇於回滾。這一點可以概括為「小步快跑,知錯就該」。

5. 便宜便宜便宜便宜

完成一次營銷案,各種不同方法所需的價錢:

互聯網精準投放廣告平台(如百度、新浪等) 0.4/點擊 ¥2w

社會化營銷 2元/萬粉 5條微博,¥2w

GH CXO們的2天時間 ¥0

由此可見,GH才是省錢的王道。

# 如何做GrowthHack?

GH的方法可謂五花八門,各大網站、產品運營者在這個問題上可謂「八仙過海神通顯,節操散盡千金來」。這裡很難按照某種邏輯進行歸納。這裡大白嘗試列舉一二。

1. 現象級事件引流

如臉萌、足跡等的爆紅,覆蓋億級用戶。這些產品本身並不是大流量產品,但經過某次現象級事件的出現,即使僅僅沉澱下0.1%的用戶,這些產品也能夠瞬間獲得幾十萬用戶。

對這些產品,我們不能對其過分苛求,把現象級事件「冷靜後的沒落」掛在嘴邊,而是應該考慮到這種現象級事件給整個產品的發展帶來了哪些變化。這些產品可是從默默無聞瞬間轉變到了十萬級用戶的級別。

2. 產品迭代

產品迭代其實是正兒八經的產品運營手段,這裡也放到GH的範疇中,因為產品迭代確實不用花錢,另外其思維方式與GH也十分相合。

下面是一張圖讓你明白怎麼通過產品迭代來實現快速增長。

(快速增長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之下是各個需要優化的細節。)

3. 自傳播模式引入

自傳播形式是指讓現有的用戶去傳播產品,去獲取更多的用戶。

引入自傳播模式之後,目標量的增長往往是隨時間指數增長的。因為每個時刻目標量增長速度都是和當前目標量大小成正比的。

自傳播的經典樣式為,用戶之間的推薦,要求每個用戶推薦固定數目的人註冊,成功之後給予好處;在用戶傳播的作品中加入自己網站的引流鏈接。

這種方式的例子實在太多,請參見各大網站的用戶推薦獎勵規則。

# GrowthHack的局限性

GH的局限性還是很大的。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成功率難以保證。很可能大家花費了許多的時間與精力,卻沒有達到一個很好的傳播效果,沒有讓目標量有明顯的增長。這種時間成本以及潛在的對信心的打擊是一般創業者很難接受的。所以GH需謹慎。GH的另外一個問題在於增長量小,增長速度慢。GH就是小而美,就是花小錢辦大事。一個網站產品運營者見到某個目標量經過自己一個月的努力實現了一次從幾百到幾千的增長就會高興以至於一周難以入眠,一次成功的引流傳播帶來幾千次瀏覽就已經能夠引起相當的重視,你覺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的實現,生命得到了升華,你的命運第一次和千千萬萬中國同胞聯繫在一起;醒醒吧,現實是,人家某鵝廠一個彈窗就能夠分分鐘能夠導入百萬級的流量,人家某裝修創業公司拿一卡車錢投入公交廣告,每天強姦數十萬人眼睛,這才是傳播的正確玩法。GH很難成為改變業界格局的工作,改變世界的永遠是那些你們認為腐朽的、無聊的、簡單粗暴的方法——如果非要大白說的赤裸裸的話,就是「貴」的方法。

(大白捂著被扎克伯格打腫的臉來告訴大家,真正對業界造成影響的GH案例也是有的,不過著實鳳毛麟角)

# 改變思維行為,擁抱GrowthHack

1. 轉化率思維

轉化率思維指的是將一件事情看作觸達量與轉化率之乘積。一個廣告觸達到100w人,最終1w人做出了購買決定,這個過程轉化率就是1%,100w×1%=1w。

這種思維方式告訴大家

1. 很多事情都要敢於嘗試,說不定有人願意買賬

2. 永遠不要去用自己的想法推測大眾,因為你的想法不能代表全部

3. 不要希望讓所有人滿意,而要考慮讓盡量多的人滿意

2. 定量化思維

GH離不開定量化思維。GH的基本任務是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 我的這項做法,能夠讓目標量增長百分之多少?

2. 我執行過的做法,已經讓目標量增長了百分之多少?

而GH中採取的不同的措施該如何評價,則是完全取決於這些措施所帶來的目標量改變的比較。

在GH中,只有定量化思考的對象,才能獲得提高。

3. 迭代化操作方式

迭代化的方式就是上面提到過的「小步快跑,知錯就改」。

1. 小步快跑指每次嘗試的改變都是很小的改變,小到措辭,排版,顏色等等細節。如果一次計劃中需要做出大規模的改變,則最好把這種大改變劃分成諸多小步驟來做

2. 知錯就該,指的是獲取反饋的思想。每次嘗試小改變之後,都要敏銳的捕捉這次改變帶來的定量效果,如果目標量得到提高,則保留這種改變,甚至加強這種改變;否則就要拋棄這種改變。

其實這種做法很像自然界生物進化的過程,每次突變都是極小的改變,改變之後受到優勝劣汰的篩選,將優秀的改變保留。

# 相關閱讀:

SocialBeta: tag#Growth Hack

Growth Hacker

Cathy Han@Quora

What is the best advice for a young, first-time startup CEO?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

大白不白說

http://weixin.qq.com/r/t0PJ0dfETYoyrZOy9xal (二維碼自動識別)


5個著名的Growth Hack案例

初創公司當開始進行市場推廣的時候通常被視為一群特殊的公司群體,因為如果是一家大公司想要推廣一款新產品,你可以期待它們出現在電視廣告中、地鐵、電梯移動廣告中,甚至可以聘請一家專業的公關公司來做一次巨大的市場推廣活動。

但是大多數的初創公司卻沒有這樣的錢來燒。所以通常初創公司該怎麼來做產品推廣呢?一般是依賴於一些幾乎是零成本的形式,比如博客寫軟文、郵件召回、或者是一些微博、微信病毒營銷方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公司在成長初期的一些GH方式。對於初創公司而言,GH是一種非常具有技巧性的市場營銷手段來獲取更多的用戶,通常用戶都是通過免費或者是只需很少的推廣成本即可獲得。有時候GH的方式很簡單,但有的時候GH又具有相當的技巧性。但是它們的共性都是可以通過GH獲取更多的推廣回報效率。以下是5個非常著名的GH案例。

1
農村包圍城市的模式

什麼是農村包圍城市模式?我們都知道,內戰期間毛主席就是依靠著農村包圍城市的作戰方針取得勝利的,所以我們都懂了,用到GH上來說就是如果你的產品想要面向的用戶群很難觸達到,那就換一種曲線救國的形式,可以先觸達目標用戶群周邊群體。這個方式是Facebook在初期成長的經典方式。當Facebook還僅僅在大學校園流行的時候,當時很多核心的著名學校其實已經有自己的社交網路圈,如果一開始Facebook直接想打入這類學校中,學生們都會告訴它我們已經有自己的社交網路圈了,用戶很難捨棄掉正在使用已習慣的產品去使用一款完全不熟悉的產品,而且兩款產品的核心功能還是如此相同。所以Facebook把自己的目標學校瞄準了一些鄰近區域的學校,當這些學校的學生開始使用Facebook時他們周邊免不了會有核心學校的朋友,一旦你所有的朋友都在Facebook上活動的時候如果你是最後一個加入的人,這種感覺是很不爽的!所以你也會很不自覺的加入到Facebook中。

為什麼這種方式是有效的?加入到某類產品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你的朋友們都在其中或者是因為他們會說這款產品太棒啦!這種現象被稱為「社交效應」。這種現象是目前互聯網推廣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果的一種推廣方式,而且幾乎沒有什麼門檻,任何人都可以運用這種方式,所以還是要聰明的使用,要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那就太棒了!

2
等待隊列機制

什麼是等待隊列機制?等待機制是把產品用戶放入到一個等待隊列中排隊,給用戶一種此產品是爆款,已經有很多和你相似的人想要體驗的感覺,而不是讓用戶直接註冊後就立即開始使用產品,這也是一種飢餓營銷的方式。在這期間,你還可以爭取時間再打磨自己的產品,當用戶真正使用時,「啊哈」!那恭喜你,這種GH策略成功了。這個策略最早的成功運用是在Mailbox產品上。當用戶下載了Mailbox的app後,會在最後一步的時候很巧妙的告訴用戶在你之前已經有多少用戶正在排隊等待試用中。當然這個數字的運用也需要謹慎,並不是數字越大越好,有時候要結合到用戶的等待心理閥值來設定。

為什麼這種方式是有效的?這是另一種「社交效應」的體現,用戶的趨同感和好奇心的驅使,有大量的用戶在等待著「try」一款產品。Mailbox在此種GH策略上的使用無疑是成功的,這種方式給產品帶來了期待之外更多的曝光和大量的用戶。當官方產品發布的時候如果產品足夠好一定是一款「啊哈」的產品。當然,Mailbox已經被Dropbox已100萬美元收購了。

3 多平台同步

什麼是多平台同步?在你的產品中有一個功能點是允許用戶將內容同步到自己已有的社交網路平台中,通常情況下是採取應用授權的方式。

著名的租房網站Airbnb和圖片分享網站Instagram就採取的是這種GH的推廣方式。Airbnb早期有一個功能是允許用戶將自己發布的房源同步到當時另外一個很火的分類信息網站Craigslist上,可以很好的利用Craigslist網站大量的流量優勢。Instagram鼓勵用戶把在旅行時所拍攝的照片分享到網站上的同時同步到Twitter和Facebook上。

這種方式為什麼是有效的?把你的產品內容分享到主要的社交網路等渠道,增加產品的曝光度,讓更多的用戶知道你的產品,這樣的結果是有更多的用戶願意去使用你的產品。Instagram的圖片同步Facebook功能直接威脅到Facebook自身的圖片分享功能,所以最終Facebook不得不以10億美元收購了ins。

4 小細節的力量

什麼是小細節的力量?可能你的產品中的某些功能不是核心功能,但是在某個適當的情況下告知用戶會收到期待之外的效果。例如在你的網站或者是博客中你已經加入很多你產品品牌的元素,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更進一步的說,可以在頁面的底部放一些你的用戶自己創造或者是相關的信息,效果會很不錯。Hotmail就成功的使用了這種策略。在每一份Hotmail郵箱發送的郵件底部都會帶上一句話:「現在你就可以獲得一個免費的郵箱賬號」!這樣每一次用戶在為自己的郵箱賬號付錢的時候,都會想起Hotmail提供的一個免費的郵箱賬戶的事情。

這種方式為什麼是有效的?這種方式你正在讓你的用戶免費的在他的朋友中替你的產品宣傳,最大的好處是這種擴散是無限的並且是免費的,意味著你不用花一分錢!

5
雙贏效果

什麼是雙贏效果?激勵用戶邀請自己的朋友來使用產品,成功邀請朋友可以有兩種獎勵模式,一種是自己獲得獎勵,一種是被邀請的朋友獲得獎勵。

PayPal在它們早期階段的時候就採取了這種雙贏的策略。如果用戶成功邀請一個朋友,用戶可以獲得10美元的獎勵,同時被邀請的朋友也可以獲得10美元的獎勵。在這一次策略運用結束後,PayPal獲得了數千萬的用戶增長。但是你可以至少說出三家公司在頁面的頭部區域使用了相似的推廣策略,效果可能都不如PayPal。

這種方式為什麼是有效的?因為用戶喜歡免費贈送的錢!當然這種GH的方式成本會非常的高,但是相比於其他的一些付費推廣的渠道,例如PPC,這種直接將利益給到用戶的策略能夠節省更多的後期維護成本以及帶來更多的優質用戶。


貼一個覃超大神總結的Facebook做growth hacking的具體操作辦法。

為什麼 Facebook 的 Growth 做的好,或者為什麼 Facebook Growth Hacking 值得大家學習。並不是我自己賣弄和吹噓,我進去的時候大概是5.5億的月活,出來的時候是16億,每日活躍用戶我進去的時候是2.5億,出來的時候是9.5億。這個比例的增長,現在來看這家公司肯定是世界上增長最好的一個公司,16億的用戶組成也超過了中國的總人口數,可以組成世界第一國了。

你再看它的日活和月活的比例,其實它有所增長,也就是說有越來越多的月活用戶變成了它的日活用戶。再看一下它的移動版,現在移動用戶接近90%了,我剛進去的時候大概20%,因為剛進去的時候蘋果才剛剛起步,現在85%。也就是說它整個用戶的數量,和活躍的程度,以及它在移動上的適配都做的非常好。

我們再看看這個圖,這個圖是2010年到2013年底,Facebook 的用戶增長曲線,2010年之前它的用戶已經有5億多了,所以已經非常非常接近終點了,並不是開始爆發的階段了。在這三年的用戶增長,你會發現有個特點,它基本上是一個線性的增長。這個柱的總高度是表示它的所有用戶,每個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地區,最上面那一批是美國和加拿大,美國和加拿大這塊基本上已經成熟了,所以你看它增長的非常緩慢,其他地方增長的相對比較快。

但是你看它總體趨勢,以及整個柱的高度,基本上是一個線性的增長,也就是說是一個穩步向上的趨勢。線性的增長一般來說只可能是一種情況,在中國當然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數據造假,還有就是在 Facebook 裡面經常會使用的一種情況,就是用大量地監控和數據,以及做大量地測試,來看這個增長是怎樣的。

其實這個圖是3個月的數據,如果你把數據分到每一天,或者每一個星期,你會發現它用戶的活躍度是抖動的,而且抖動的是比較厲害的,說明一個什麼原因?就是實時有人監控,當它的數據往下掉的時候,我們採取很多手段,把它拉回來,所以讓它保持一個基本上穩定的線性增長情況。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人工調教的結果,這一個人工調教就是後面要講的 Growth Hacking 相關的東西。

這是我們整個 Facebook 的園區,就是我們上市的地方,一個 Hack 就印在這個地方,而右下腳就是 CTU 工作的地方,就是當年他的那個大玻璃房,後來整個園區搬到新的樓了,這個玻璃方就不在這個廣場了,這也是當年我們上市的地方,Hack 兩個字就放在我們這個地板上,同時 Hack 有時候也會安排上不同的顏色,這本身也是一種 Hack 的行為,就是做一些特別的事情,或者是有用的事情,或者是搞怪的事情,只要你不違法。

我們先說 Growth Hacking 在 Facebook 自己的定義是什麼樣的?Facebook 文化裡面非常強調一點就是 Hack 的精神,它所指的並不是黑客技術,而是指你馬上上手,快速搞定,然後持續地迭代,在國內比較有趣的一點,就是超快猛,是另外一種解讀,但是是類似的意思。

它所忌諱的一件事情就是你有什麼新的想法,新的提議,大家一起開會,有人肯定來反對,因為你開始的時候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之後大家又一起開會,開了兩周之後,卻沒有任何進展,這在 Facebook 是絕對禁止的,而且是非常非常反對的。

反而,你有什麼想法就馬上去做,做一個產品的原形出來,或者一個大概的樣子,然後看用戶的反映怎麼樣,甚至推出來做一個灰色發布之後,看用戶的反映是怎麼樣。它的特點就是非傳統的技術驅動,以及數據為王。而 Growth 就是增長,所以 Growth Hacking 加起來就是說用 Hack 的方式來實現用戶的增長,這裡的用戶增長包括用戶數,也包括它的活躍度。

Growth Hacking 與傳統增長方式的區別

我們再看 Growth Hacking 具體的,首先它和傳統的增長方式有什麼區別?

傳統的增長方式,在美國的話就是在電視裡面打廣告,在中國的話也差不多,然後擴張到任何渠道。我們先看一個互聯網產品,它的用戶進來之後,是怎麼使用你的產品,以及後續對產品所造成的影響。

第一層是 Acquisition,就是用戶拉新、用戶獲取,取到之後,Activation 變成活躍用戶,激活註冊之後開始來使用,Retention 指的是你滿足了他某一個需求之後,他覺得你這個有用,然後保留在你的 APP 裡面,就是說 Retention 指的是繼續、留存,留存在你的應用裡面,可以是網頁,也可以是你的 APP。後面就可以付費了,因為他覺得你這個的確是值得他花錢,就開始來付費,就變成你的 Revenue,最後 Referral 指的是用戶覺得你這個真的不錯,然後自發地進行再分享。

這五個層級並不是一個接一個,在一個產品裡面其實是一個周期的,只是放在這裡,因為像一個漏斗一樣,每一塊人群都會相應地減少,所以我們要知道的就是,當你的產品發布了3個月之後,你每一塊的情況大概是怎樣的,你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是關鍵,你不能用戶開始用的時候你就不管了。

傳統的市場辦法所能解決的問題,就是打各種各樣的廣告,它能解決的就是品牌認知以及用戶拉新的問題,但是它沒法很好的衡量最後有多少的用戶激活,多少用戶留存,以及多少用戶給你產生了增長,就是它的這個比喻,以及它每一層下來之後,是多少用戶從你新的市場營銷辦法進來之後,有多少人最後付費了,以及再分享出去了。

而 Growth Hacking 這裡,因為是用了技術的手段,用了程序的方法來解決,它每個渠道你進行拉新之後,你就可以埋上點了,同時對這個用戶進行標記,這一批用戶進來之後,他每個層級最後還剩多少,有多少的用戶數留在這裡,你都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就是 Growth Hacking 能給大家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說它可以對用戶的第一層進行分析,讓你對每個用戶的行為有一個精細的了解,通過每一層它的轉化率是多少,然後發現你的 APP 問題是什麼,通過那一塊有的放矢的進行,它的關鍵就是這個。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我們再看我們要用戶增長的話,我們需要做一些什麼?我們先看 Facebook 的 Growth 大概是什麼樣子?

Facebook Growth 的一個特點,就是扎克伯格親自說,要成立這麼一個 Growth team,整個組最大的特點就是直接彙報給扎克伯格,老大是一個西班牙人哈維爾,下面的組是收集數據和做數據分析的這個組,也就是說是數據分析師,這個職業基本上以數據分析為主,寫各種各樣的 SQL 的語言,進行分析,建立各種各樣的數據圖表,然後把很多圖表匯總在一起,每周大家開會就看一張表,有些抖動非常厲害的時候,他就會標記出來,大家開會分析到底是為什麼。

比如說有一些伊斯蘭教國家做一些齋戒還是什麼的,大家不吃東西、不上網,類似這個,有些可能是因為你產品的問題,然後會及時查到原因。Infrastructure 組做架構,因為數據量非常非常大,所以要花點工夫的,比如說現在大家經常會講到大數據的基礎設施,也由這個組來進行。Growth Strategy 這個組由 Alex Schultz 來主導,如果你們說 Growth Hacking,經常會搜到他講的課,他這裡所做的事情就是看各種各樣的數據來制定增長的策略,也就是說它並不是一個技術的團隊,他要自己去思考戰略,然後去想怎麼進行。

i18n 的話是因為我們自己做了一套系統來翻譯整個 Facebook,Messenger 這塊因為非常非常重要,所以當年就拉到了 Growth 下面來做,由 Paypal 的 CEO 來主導,就是戴維馬克思。上個月頒了一個2015年最佳的 CEO 是扎克伯格,如果你們看那個照片或者是看那個視頻,就是戴維上去幫扎克伯格來頒獎。

對於整個組你會看到它的職能是非常齊全的,而且是獨立出來的,有些產品在裡面自己開發,有些產品和其他的產品組,或者是工程師的組進行深度地合作。它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是因為由扎克自己來主導的,而且基本上整個數據驅動和增長的東西,在整個 Facebook 是非常的深入,這個文化會讓每個人都會想這後面的數據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看 Messenger 放到整個 Growth Hacking 下面,對這個產品我們做了哪些事情,哪些 Growth Hacking 的步驟,來實現整個 Messenger 的快速增長。

第一步就是我們要開始收集數據,展示這些數據,我們經常會展示的就是不管是整個 Facebook 主頁面或者別的頁面,經常會看日活或月活,根據產品的區別,Facebook 本身頻次並不算高,以看月活為主,周活看的都比較少,而 Messenger 是一個頻次天生就很高的東西,所以主要看日活。

用戶的在線時長決定了很多東西,這個就不贅述了。用戶的留存率,比如說7天的留存、次日的留存,還有3、4天的留存之類的。User engagement 指的是7天裡面登錄6天的,這個我詳細講一下,就是因為L6/7,外面可能不太知道,在 Facebook 看的非常非常重的指標,它指的是一個用戶7天裡面連續登陸6天的數量是多少,之所以這個重要的話,是因為日活本身並不能反映你用戶的反轉程度。

這個指標可以跟蹤單個用戶在你這個平台上的忠實程度,你通過這個指標再根據日活來看,就會看到你的用戶健康的情況。對於某一個特定的功能,我們會有自己獨特的指標,像這裡的話,是 Likes/comments。

因為我們推薦演算法經常變,變的話我們可以看平均的用戶 Likes/comments 來看,你這個推薦演算法到底做的怎麼樣。對創業公司或者你們其他公司在做這麼一個 Dashboard 的話,你們的核心業務指標是什麼?你們要自己開會決定這麼一個指標,然後放在這個頁面裡面來。所以這個頁面建立起來相當於是最基礎的一種情況,現在有很多服務基本上建了,就相當於這個基本上是標配。

第二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對你這個 Dashboard 進行分析,最簡單的一種情況就是了解你這個產品的健康程度到底是怎麼樣的,到底有什麼問題,或者看是不是活躍的比例太小了,以及是不是用戶的留存度不夠。你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用戶的訪談,或者是做一些找的機制,定期給他發郵件,跟他說有什麼新的變化。

第二個要研究的就是怎麼相應地監控,第三個是非常重要的,在國內可能被忽視的一點,就是你通過用戶數據可以反向來推導一些功能的迭代。在 Facebook 當年就是通過數據的問題,反映出為什麼有一些用戶非常地活躍,有一些用戶非常地不活躍,最後推斷出他的好友越多,這個用戶會越活躍,由此做了 PYMK (People You May Know) 這麼一個功能,你可能會認識的人像這樣的,以及後來即使 Facebook 改版了很多,這個功能依然還在。

同理我們還進行了其他的一些數據分析發現,如果一個用戶信息越完整的話,它的活躍度也越高,所以當時在 Facebook 左邊頁面就加了一個小紅點,就是說你的用戶信息不夠完善之類的。這些也用到現在各種創業公司和創業產品裡面,比如說脈脈就做得比較好,你的資料完整程度是百分之多少之類的,我想你們用了很多其他的社交產品,經常會看到這一點。

這一點的話,現在基本上是 Growth Hacking 或者吸引用戶來用,或者是讓用戶保存在你這個平台上的一個標配,就是你的完整程度,你可以用小紅點,或者百分比來提醒用戶。第三步關於增長模型,在 Facebook 裡面,經過自己大量的實踐之後,總結出了三點:

  • 1. 拉新
  • 2. 用戶留存
  • 3. 用戶再分享

拉新的話有很多很多辦法,當年 Facebook 那個年代還比較土,就是發 Email,或者是導用戶的通訊簿,現在的話有各種其他的,還有就是花錢地推,我想這在中國我覺得我們做的更好。留存的話,就是說你要時刻監控這個用戶,你的 APP 留存率是多少,現在的話,基本上也是標配。

我想強調的一點就是留存永遠是王道,而且留存的基礎是產品滿足用戶核心的需求,在這一點方面的話,Growth Hacking 並不能很好的幫助你,你要自己去分析你的用戶畫像到底是什麼,用戶的痛點到底是什麼,你怎麼解決用戶的問題,這個才是它的內因。

而 Growth Hacking 相當於外因,它可以用技術的方法,或者一定程度的方法來幫助你提高你的留存,但是本質上還是要你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對於用戶再分享,能夠實現口口相傳的話,是對你產品最好的一個 Growth 的辦法,而用戶的再分享,在技術方面能做的也就是說讓分享的按鈕儘可能簡單。

你現在到了任何一個社交、電商、O2O 也好,到了產品詳情頁就會有一個很方便的按紐,你點了之後就分享到朋友圈,或者是分享到微博去。用知乎的話,你回答一個問題,他默認就是你要不要分享到你的微博上來。

第四步,想要特彆強調,就是整個 Facebook 裡面大量地應用了 Gatekeeper 和 AB 測試,Gatekeeper 指的是灰度發布,而 AB 測試就是 AB 測試。

給大家說一下 AB 測試是什麼,我想大家應該都了解它的概念了吧,就是說在發布一個功能的時候,並不是說一下子全部發給所有的用戶,只是一開始功能全部都寫完了,代碼已經鋪敘出去以後,伺服器有一個開關,甚至是已經放到你的 APP 裡面,用戶下了之後,這個功能開始是關著的,伺服器通過一個開關來控制這個功能。

一開始的話就是開放給百分之多少的用戶,比如說一開始只開放給你的員工,然後員工來內部的測試,接下來通過這個開關,控制到1%的用戶,看這批用戶到底是怎麼一個情況,他對這批實驗型的用戶,看你數據增長的是好還是壞,然後來判斷你這個功能到底是不是有問題,或者是不是達到你預期的目標,最後再開放到5%、20%,80%,後全部開發。也就是說就是一步一步來,更重要的是採集用戶數據的反饋,來看到底有沒有什麼問題。

如果你初創公司的話 Growth Hacking 並不是你的葯,它只是一個從1到N的加成,而不是你0到1的變化,你的0到1的變化是你要滿足市場的需要,或者滿足用戶的需求。

來源:覃超:Growth Hacking AB test


Landing Page,SEO,數據分析,UX,病毒式傳播,產品管理與設計,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日常要做的不就是這些工作嘛。只不過是換一個角度來看而已,將發展用戶作為了首頁任務而已。但是,這樣做也有可能把人引入歧途,很可能矯枉過正,過於強調短期用戶增長,忽略了產品內在價值。

個人淺見,供參考。


定位和一個好的平台是關鍵


只是一個營銷名詞,以前營銷講究搶市場佔有率,現在講究搶人頭。但本質都是一樣的,好好去看市場營銷的書,案例多得是,方法也多得是。


推薦閱讀:

什麼是 Growth hacking?
社交網站有哪些「病毒性增長」(viral growth)的方式?
Facebook Growth 是一個怎樣的團隊?定位和主要工作內容是什麼?
Growth Hacker 有哪些常用工具?
Instagram 是如何獲取最初的 100 萬用戶的?

TAG:GrowthH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