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本抹茶道只重形式而不重的口感嗎?


我曾經也認為日本的抹茶道重形式而不重口感,斷斷續續學茶道也將近兩年了,對日本茶不是太熱衷,所以除了在道場平時不會買茶喝,前段時間去京都喝了外邊的抹茶,口感高下立判。

抹茶也好中國茶也好,都是有等級品質劃分的,喝慣了好一點茶對不好的茶就難以下口了。對抹茶有這樣的誤解也許是因為在日本茶道中太過於注重形式,而相對來說忽略了茶本身,對茶道整體定下標準的話,難免會有這樣的感覺。


傳說中的茶百戲究竟是什麼?

唐代詩人楊萬里曾經說過,「分茶何似煮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這裡的「分茶」,就是後來的茶百戲雛形。

基本上按照我們的認知來看,唐朝人是以煎茶道為主的,也就是所謂的煮茶。但這時候的煮茶已經可以稱為道了,而並不像漢朝人那麼初級,還加些鹽巴之類的作料,當菜來吃。

而楊的這首詩則可以證明,分茶遊戲是從唐朝開始,到宋朝發展到鼎盛的。也是在這時候由中國傳往日本,並為日本長期所繼承,成為日本的四大國藝之一。

那麼歸根到底,何謂分茶?何謂茶百戲呢?

這得先說說,我們祖先喝茶的心路歷程。遠古時代是當藥用,夏商周是當菜來吃,而到了西東漢就有了文化的概念,賦予它日常飲料的功能。到了三國兩晉,已經提出「以茶代酒」的觀念,茶終於和酒一樣,成為平起平坐的兩種飲品。

再說唐代,人們已經懂得了煮茶的妙處,還出了個茶聖陸羽,這時候基本上是以蒸青綠茶為主。時間再往前推移,終於大家發現,原來茶葉還可以磨成粉沖泡,這樣不但雅觀,還容易吸收。我們稱之為「抹茶」。

那麼「抹茶」一出現,茶百戲就接著出現了。唐宋人鬥茶,斗什麼?色香味俱全。好喝是基本標準,好聞也是重要參考,但好看則就是更高一步的技藝。

據說宋朝的男人,琴棋書畫之外,還會分茶抹茶,那才算瀟洒風雅。文人們之間聚會,除了斗詩之外 ,會泡茶也是相當重要的。

怎麼樣去形容這種分茶遊戲呢?可以舉個類比,就是大家今天所知道的咖啡拉花。在咖啡上打出各種各樣的圖案來。抹茶也可以做到。人物花鳥蟲魚都可以在茶湯上畫出來。

基本的步驟是,第一,將茶粉投入到茶盞當中,茶盞是專門用來喝抹茶的工具,造型基本如下。成就最高的是宋代建窯的兔毫茶盞。日本京都還藏有這種中國國寶瓷器。

第二,加入適量溫開水,茶粉對水溫的要求大概是五十到六十度,太高容易破壞營養和口味。

第三,就是用茶拂順時針進行攪拌了,當然這種攪拌是講究力度和手法的。一會兒茶湯表面就會出現白湯,這時候高手就可以在上面進行藝術創作了。

當然這裡說的是日本抹茶道。中國的還多一步。就是在加入溫開水之前,還要加少量水進行一個溶合的步驟。

這樣高端的遊戲,難怪那群詩人要始終樂此不疲。這就跟斗帥一樣,女人仰慕,男人在乎,才是關鍵。擱到現在,想必也是高富帥必備技能了。

但說來說去,隨著國家越來越沒落,人們的趣味越來越貧乏,這樣的遊戲最終是失傳了。等到現在有錢了,想要重新拾起來,也終究不得門道。

PS:福建有位「茶百戲傳承人」,花鳥蟲魚倒是也能畫出來,只是怎麼看都多了份刻意。優雅丟了,不是一分三刻能回得來的。

微信公眾號:chadangjia


形式上,日本抹茶道幾乎所有的操作都是功能性的,對於點出好喝的茶湯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並且茶道中還涉及到肢體語言藝術、人體工學、室內設計、古典禮法。至於口感如何,這是個很主觀的問題。很多人喝慣了泡茶,不太容易接受抹茶也是很正常的。


日本的抹茶質量也是上乘的


重視口感,茶道中抹茶做得好不好是有嚴格的判斷標準的,甚至不同的抹茶,不同的做法要配合不同和果子(甜品)來品嘗。


不,重視口感,但不一定是「好」的口感。

因為日本茶道起源於禪茶,茶只是一種手段,「道」才是目的。無論是茶席的布置、點茶的形式、品飲的禮儀,都是為了構建和體味「和靜清寂」之道。口感自然也是為了這個目的服務的,所以有時「清苦」之味更高。

我對日本茶道所知僅是皮毛,若有謬誤請不吝賜教。


推薦閱讀:

如何選購茉莉花茶
如果需要在這幾款爛柑普前加幾個字,那一定是:非常爛
國內外泡茶的差異?不同的茶在用什麼溫度的水沖泡最佳?
普洱茶流派誰正宗?
茶葉的各種功效,怎麼確定的?是真實的嗎?

TAG:日本 | | 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