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存貨周轉次數為 74.1,周轉期為 5 天」是什麼概念?相比同類公司水平如何?
http://http://m3.img.libdd.com/farm5/58/5C110000F59A067DBB430AE588E9563A_500_868.jpghttp://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6/01/227766.html
感謝邀請。
其他幾位提供的角度都很好,但需要糾正一點:只有在貨物所有權發生轉移時,才能計算庫存金額的變化。我們知道貿易條款里有FOB、CF、CIF、DDU等規則,同時,庫存指標的計量,要考慮在途庫存、在庫庫存,要考慮期初/期末的變化。單憑這一張統計表裡的數據去分析太多,是草率的,甚至會貽笑大方。存貨周轉率,更普及的稱謂是——庫存周轉率。為了便於理解,可以用另一個指標來衡量——庫存周轉天數。庫存,可以理解成一個洗臉盆里全是人民幣,你希望它快進快出,勾引更多的人民幣進來。
我額外補充一下,蘋果的這個數據,至少說明幾個情況:- 他的存貨變現周期很短,說明分銷渠道順暢、市場需求強勁;
- 庫克主掌供應鏈之後,大幅削減了倉庫數量,但在途庫存會暴漲;同時,我相信大部分庫存成本轉嫁到了供應商和代工商(具體可了解蘋果產品的環球旅行流程);
- 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上下游的分工、協作、執行,都很流暢;此處尤其有賴於富士康等廠商的物流供給體系。
- 相對於其它同行,蘋果可以拿同樣規模的資金,實現更多撥次的採購/生產/分銷循環。說蘋果現金儲備N多,在此處也能解釋通了。
所以說,蘋果產品的供不應求並不能佐證其供應鏈的效率高低,究其實際,還在於上下游廠商在供應鏈上的高度響應和無縫協同,畢竟產品線較窄,在『價值鏈』上的關係可以做到精而專。當然,也在於蘋果對庫存壓力的轉移能力。
樓上回答得都很詳細,我希望額外談一下為什麼Apple 能夠做到如此強大的供應鏈。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量大唄。但是,在iphone 等產品出來之前,Apple絕對是一個小眾公司,佔據著文藝青年的市場。事實上,喬布斯在97年回歸蘋果之後,他聘用了Tim管理供應鏈,同時在細節上做出了諸多變革。甚至可以說是反其道而為之。舉物流費用來說,當年為了保證iMac能趕上聖誕節前美國big sale,蘋果一反傳統,當時多數廠商都是用海運降低運費,喬布斯則花了5000萬美元買斷所有航空運量。既保證自己的供應,也掐斷了競爭對手的空間。再如現金流,每家公司都願意付款期越長越好,極端顧客更長達180天付款期,以保證自己的銀彈充裕。蘋果為了降低單價,不惜動用手中的現金流,甚至願意向某零件大廠一次性預付10億美元,以保證自己產品所需的產能和謀求近乎供應商0利潤的低價蘋果對供應鏈的重視,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從產品開發階段開始,既考慮生產的良率,也考慮產能的一致性,從上游零部件,到終端加工,蘋果雖然不事生產,但是對生產的介入比任何一家公司都要深。蘋果追求的是整體價格的最低化。
有兩個小例子,1)富士康工廠為蘋果的員工蓋了一棟寫字樓,因為蘋果的團隊為了貼近生產,願意花上數月,呆在代工廠,以便細緻的調整生產程序;2)蘋果為了降低mechanical 件的價格,甚至早在數年前,推動他們常用用的一款衝壓機床,從日本的廠商生產製造轉到台灣的廠商生產製造。其在供應鏈上的高瞻遠矚,非一時一刻。首先解釋一下要問的這兩個名詞把。這個用公式講的話就是庫存周轉率的問題,庫存周轉率=年度銷售產品成本/當年平均庫存價值。形象的理解一下可以是apple 的產品從生產出來之後至最終轉移給下一級(這個可以是消費者買到也可以是代理商買到,總之是這批貨物權不再屬於apple)平均需要五天,即一年可周轉約74.1次。但是經濟學上是以資金來算的,不是以貨物實體,這個可以自己轉化下想。
而這樣做給蘋果帶來的好處是:
一、資金收益率的增加。眾所周知,產品在未被消費者購買之前,都是投資。所有公司的資產都不足以支持其一年的生產。產品生產出來賣的越快越能儘快回籠原來的資本投入,並且獲得收益來擴大生產或者研發新的項目投資。蘋果的庫存周轉率高就代表產品賣的快,同樣的一塊錢,dell投入進產品到再次看到其收回需要10天,但是蘋果只需要5天。這裡還要再普及一個知識,為什麼這個現在用的是庫存周轉率,不包括製造的環節。因為現在蘋果所有的產品都是代工生產,從投入資金開始就是買成品的階段,到庫存轉移到下一級之後就可以把錢收回來重新再次購買,所以只需要考慮庫存周轉率即可。好的庫存周轉率會帶來好的資金流動率,即固定的投資在一年內可用的次數變多,dell一年可以用三十多次,蘋果可以用七十多次,這樣也帶來了資金的盈利率升高,因為同樣的成本,每批貨盈利價值不變,流動次數越多,盈利金額越大。如果每批投入六億的話,6 *70=420億,到年底一看就是為我套了420億的營業額,利潤率25%的話,約是130億的盈利。相當於蘋果只用了6億的流動資金一年就可以掙130億。二、 股票收益率增加。 資金收益增加就導致股票收益增加,這個沒啥好講的。股票賬面做得好,年底股息高,分紅高,股票價值上漲,投資者對公司信心增加,就能更好的融資,獲取更多的流動資金,為下一步的動作做出更好的投入。三、 流動資金增加。蘋果今年流動資金有976億刀,可以買下諾基亞,雅虎戴爾什麼的,還能給若干非洲小國還了國債,但是據說只能支持中國三公消費0.7年,呵呵。企業的流動資金多帶來的好處更多,更好的投資,更好的研發新項目,更好的擴大再生產,提供更好的環境吸引更優秀的員工等等等等。四、 對市場反應的靈敏度增加
說多了錢,在說一下其它好處,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市場反應的靈敏度。庫存周期越短對產品的市場把握度越高,5天一個周期,賣得掉的好賣不掉的就會凸顯的很明顯。蘋果的產品是一年一發布,基本沒什麼大的作用,只能說做的不好的賣不掉也不會太多,但是對一些其它行業來說這個就很猛,五天一個周期,立馬把握市場,對不好的做分析,馬上改進,下一批貨就有立馬發布。服裝領域有一個據說就是這麼起來的,忘了什麼名字了。蘋果是怎麼做到的一 卡供應商 蘋果是代工的,所以自己不生產,出貨神馬的就是卡OEM/ODM的代工廠,說到這哥們這個OEM的各種心酸啊。市場波動大的話,要麼出貨不收,要麼突然加單,然後狂催出貨。不過還好,蘋果比較穩。二 ERP管理就是企業資源管理計劃,用先進的計算機系統來為公司的生產出貨做規劃與管理,業務上利用電子支票啊,電子訂單啊啥的簡化流程,然後把各個階段的供應商,代理商,貨代,客戶服務納入系統,做到對各個階段信息的準確把握,然後,卡庫存卡訂單,做到JIT三 削減渠道代理商 削減中間代理商,用蘋果自己的門店,既能準確把握市場又能更好的宣傳蘋果文化,此外,價格能夠統一,質量能夠保證,可以放心自己買的肯定是正品,良性循環。四 積壓的產品拿到中國賣
這個是作者各種陰謀論的想法,我們比老美他們晚半年見新機型哎,你說是吧。總結: 5天的庫存周轉時間是很牛的一個成就,一般製造型企業的能做到兩周內就已經很給力了。這個是蘋果內部高要求的ERP管理以及聯合上下游各個階段供應鏈管理相同協作的成果。 ps:第一次回答問題,寫著寫著就翱翔了,希望對作者有用。以前大家都在問蘋果的「飢餓營銷」到底是故意的還是被迫的,存貨周轉率已經回答得很清楚了:從購買原料到組裝完成到賣出去,平均只有5天時間!貨還來不及攢就賣光了,蘋果真的沒貨!
這和同類公司不可比。同類公司存貨周轉率高,說明採購生產銷售的過程組織得好,效率高。蘋果的周轉率高當然也說明組織得好,但是主要還是賣太快,後面的採購跟不上。如果蘋果的原材料採購能夠擴大的話,利潤還能提高很多。我給初級對象做周轉頻率相關培訓時,常用飯店的翻台數做類比。
比如同樣是有十張桌子的飯店,生意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翻台數。
一張桌子,一天翻十次台,翻台數就是10。
好飯店不在乎桌子多,更在乎翻台多,翻台快。把蘋果想像成一個飯店,假設這個飯店只有一張桌子。
客人每次在這張桌子上吃飯,需要吃5天。這樣,這個飯店每年只能接待 365 ÷ 5 = 73 批客人。這張表排名第三的麥當勞的 inventory turns 是 142。
也就是說每年接待142批客人,翻台數為142。這樣,每批接待的客人平均吃2天半。蓋特納的這個表如果是真的,
蘋果確實太牛了。富士康確實太牛了。
富士康也是我多年的客戶。以我的瞭解,它確實代表了電子代工類、勞動密集型製造行業中,供應鏈管理的最高水準。直觀地表述為,蘋果在 2011 年第一天用一筆資金開始購買了所有產品元器件與合作夥伴採購裝配運輸,最終銷售給用現金購買的消費者,整個流程花了 5 天時間。
如果一分錢沒賺,第六天開始手裡的錢應該和 2011 年初是一樣的。全年這筆錢滾動了 74.1 次。表裡已經有同類競爭對手的數據了……很多公司作為一個貿易公司(直接購買成品直接賣),數值也遠遠低於這個值。這個周轉太牛了,不過後果就是搶購和缺貨。話說批評蘋果搞搶購的為啥不多呢?國內的小米周轉應該也是行業內的第一。
存貨周轉率越高,表明存貨周轉速度快,存貨的佔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 存貨周轉率越高,表明企業存貨資產變現能力越強,存貨及佔用在存貨上的資金周轉速度越快
它反映了企業存貨管理水平,不僅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也是整個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 。
蘋果這個數據的概念就是,這公司的庫存能迅速變現,over代表的資金的利用率一塊錢資本,存貨周轉為1,天數為365天,100%回報,到年底能賺1元,共有2元錢存貨周轉為74.1,天數為5天, 到年底能賺74.1元,共有75元,一般無設計的電子製造業存貨周轉大概是8-10,天數30-50不等,比蘋果差6-10倍可以這麼理解,一台蘋果產品,假定設計1個月,物料採購1個月,生產1個月,銷售1個月,(包含其中所有環節)共4個月,但是再銷售產品收到錢的前5天,蘋果通過管理供應商,使用賬期等手段才把設計,物料,生產的費用支付出去。
光是在同行之間比較Inventory turns這個指標,蘋果毫無疑問是遙遙領先的。當然Gatner通過幾個非常大的指標綜合起來排序,只能說大致合理,不必太當真,畢竟跨行業之間比較蘋果和橘子是不太靠譜的。
Inventory turns怎麼計算?無非就是(一個財年的銷售額)/(相應這個財年的平均庫存)
但是蘋果供應鏈超級優異的表現尤其特殊性,取決於幾個方面的因素:
(1)頂尖的產品設計,這是根本。先把需求創造出來,一切就顯得容易了!產品賣不動才是很多公司高庫存的根本原因;
(2)產品線很精,但是量很大。這極大地簡化了供應鏈管理的難度,大家都知道,產品線越複雜,管理整個供應鏈網路的難度就越大。(3)由於量大,和供應商談判的力量就大。蘋果在庫存規劃、出貨計劃、風險轉移各方面都可以佔據主動,可以在很多方面降低蘋果自己的風險,比如舊產品退出時難免有些部件會多出來,這部分過期庫存誰來吞?(4)供應鏈團隊高度協同,包括需求預測、全球供應經理、產品設計團隊、工程師團隊等等,供應鏈的任何環節出了問題團隊可以迅速響應。自己在裡面做過,感受頗深,但是細節不方便多說。我覺得這幾點是最主要的,大家或許可以看得出來,根本的根本還是產品,包括設計和規劃。一、存貨周轉率、周轉天數的定義引自MBA百科
二、存貨周轉次數越高,資金——存貨——資金這個速度就越快~~~那資金運用的次數越多,產生的利潤也更多。舉個栗子~~蘋果採用的是代工制。假設企業是一批一批地生產,要待回籠資金後再進行下一批生產,而且每一批只生產成本X的數量。這裡提到,「蘋果的存貨周轉次數為 74.1,周轉期為 5 天」,比如,IPONE6+最新款,從採購原材料-組裝完成-賣出去用了5天。2014年1月1日,採購花了成本X元,經過5天後,即2014年1月5日就回籠了成本X+利潤Y元。2014年1月6日,再拿成本X進行下一批的採購組裝出售(此時的利潤Y就假設放在蘋果公司銀行帳戶上沒動用),又是一個5天,即2014年1月10日,又回籠了第二個成本X+利潤Y元。如此循環了74.1次,到2014年12月31日,蘋果的帳上就有(成本X+利潤Y元)*74.1~~表中還有一個很牛的M記,存貨周轉次數為142.4次!那一年之後,按這種模式,就有(成本X+利潤Y元)*142.4~~三、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麼1、這個企業的產品走得好。(符合消費者需求。)2、這個企業支持這個產品的環節走得好。(包括採購、組裝、售銷、銷後一系列從技術上、戰略上說)存貨周轉天數是指企業從取得存貨開始,至消耗、銷售為止所經歷的天數。
周轉天數越少,說明存貨變現的速度越快。
「存貨周轉天數」是存貨周轉率的一個輔助性指標,周轉天數越短,說明流動資金使用效率越好。
存貨周轉天數=365/存貨周轉次數
存貨周轉次數=銷貨成本/存貨平均餘額
存貨平均餘額=(年初餘額+年末餘額)÷2
哪家的財務數據這麼好,弱弱的問一句,要授信額度不
推薦閱讀:
※iPhone 包裝盒要求在拿起時下部分可以勻速下落,是真的嗎?
※小米筆記本是不是唯一背面不帶品牌標識的筆記本?為什麼不帶標識?
※蘋果 2012 年度報告(10-K)有哪些重要的信息和關鍵數據披露?
※新macbook pro,如果不用蘋果的介面轉接線還有什麼其他好的可替代的轉接方案?
※喬布斯當年為什麼要拍《1984》這樣一則廣告?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供應鏈 | 物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