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於成為社會記者的人,應當從哪些方面入手?

例如,在哪些方面著力?關注哪些信息源?看哪些入門書?


首先,社會記者是一個記者。那麼,做記者必備的一些素質和要求需要滿足。記者一生只做三件(或者四件)事情:找選題(策劃)、採訪、寫稿子、後期包裝(這個有時候是編輯做的)。


所以,(1)你需要具備選題判斷能力——分析出哪個新聞線索有賣點、有價值,並能找到獨到的角度切入。


(2)採訪能力——採訪是獲取信息的過程。你可以依靠互聯網,也可以面訪,但一切以拿到有價值的「料」為目的。順便提醒下,不要搞竊聽呦。


(3)寫作能力——分析素材,找到邏輯、結構,用真實、簡潔、優美的文字表達,把它變成一篇文章。


(4)文章的標題、提要、配圖,也可能需要你考慮(但你也可以把這些丟給編輯,累死他!)。


如是,請從這四個要求練起吧!


但與時政、經濟等領域的記者相比,社會記者又有自己的特別要求。


(1)因為在這個領域,突發新聞較多,所以需要你的應變能力,善於捕捉事件發生過程中的一些異動,及時處理;比如你去暗訪,被發現了咋辦?


(2)採訪突破能力,尤其是對於調查記者來說,要能夠在層層阻力中憑藉你的功力追尋到真相;


(3)一定的背景知識——社會學、歷史學等等,你儲備的東西越多,你對某一「簡單」事件的看法就會深於常人,稿件就不會寫得雞凌狗碎。


當然,還需要強調的是,創新精神。新聞本是一門創新的藝術,體現在兩個方面,在內容上和形式上。不管是神馬記者,如果失去了創新動力,那他被新聞淘汰的時間就不遠了。


感謝邀請。

我沒有專門跑過社會新聞口,但是曾經有個業內前輩跟我說過:「如果你在一家都市報做社會新聞1-2年,如果你夠努力,很快就能成為小有名氣的記者,之後你想時政或經濟類轉型,一切都不在話下。」儘管我對這種說法並非百分百的贊同,但多多少少反映了一點,社會新聞很鍛煉人。

由此,就延伸出了第一點:1.想要成為一名社會新聞記者,maybe你要塑造一個好的體魄,以及一顆不畏艱險的強大內心。(我是認真的喲~);

2.這裡,才到專業的範疇。我想,絕大多數新人在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都不可能是從調查記者或做深度報道開始的,事實上,新人們往往參與的是某個地區日常社會新聞的採訪與報道。所以,大量和長期閱讀某地的都市類報紙、晚報等平面媒體的報道是入門的不二法則,目的是讓你懂得什麼是社會新聞?(這可以鍛煉你的選題能力)

等你對社會新聞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之後,你會發現社會新聞氣象萬千,社會上各種事情都可能變成新聞,但他們之間其實又存在共性。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但是為什麼同一個媒體還是可以反覆地將其包裝出來?(這一點可以參考吳晨光老師給的答案)包裝包括新聞的切入點、由頭的選擇、內在邏輯的梳理等等。

3.第2點裡提到大量閱讀社會新聞報道,另一個目的自然是為了讓你能夠快速的積累信息,但這顯然還不夠,大量的閱讀是十分必要的,涉獵面要廣(記者就是雜家,不限於社會記者)

4.當然,如果你想去雜誌、周刊、周報等做調查記者,那麼以上這些都是你必須掌握的基礎,顯然,做社會調查記者,需要你掌握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人脈積累以及你的思想。這些東西非一朝一夕能夠養成,個人覺得是需要長期從業經驗積累下來的(其他知友可以作補充),除了閱讀、思考和寫作,別無他法。

至於推薦書籍,南方周末出的《後台》系列、還有以前冰點周刊的一些合集都是可以閱讀的,當然,不限於此。


從新聞媒體視角入手,選擇一個好的視角等於成功了一半,其次是中心論點,就是所謂亮點,要求形散神不散,這方面可以參考倪匡,他可是無師自通!


如果有志成為好記者,先從社會責任和道德入手(並非針對個人,就事論事,只是提供了看問題的一種角度)。


推薦閱讀:

傳統媒體人比網路媒體人更有優越感嗎?
生而為女性,我很抱歉
如何打破西方媒體中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林丹獲得勝利跟空調關閉有關係嗎?
Vista看天下和壹讀哪個更值得讀?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時政類的刊物值得推薦?

TAG:媒體 | 新聞 | 記者 | 職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