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哪種語言最難學,可以分別從聽說讀寫各方面來比較分析?

個人覺得日語的聽力,俄語的發音,德語的語法


聽說讀寫是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說的,但我認為學外語的難度主要還是取決於母語和二語的差異,當然是越陌生的語言越難學了。這就要從語言的本質來分析了。我就斗膽從語音、語法、文字三個方面談談我的拙見。

首先,語音。又分為母音和輔音。就我個人經驗,母音的區分無非就是舌位與唇形,一般不太會有發不出來的情況,通常是無法區分。比如英語的/ε/和/?/,中古法語的「前a」和後「a」,粵語的/aa/和/a/,甚至是德語和匈牙利語的/e:/和/i:/有時在語流中都容易混淆。阿拉伯語只有三個單母音,甚至連a和?都不區分,那麼母音比較豐富的英語和德語這些語言(的發音)對阿拉伯語母語者來說就會很難。母音的區別其實就是音色的不同,具體音色確定可以通過物理聲學的方法,分析不同母音的波形,最終發現不同的母音對應不同的共振峰。母音還有一個難點就是聲調。聲調其實又可以分為字調和詞調。詞調的典型代表是日語,大概可以相當於一種比較複雜的重音體系。另外還有立陶宛語、豪撒語、祖魯語等,會因為一個詞中某個音節聲調高低不同而產生辨義效果。字調就更複雜了,直到上世紀才由天才語言學家趙元任通過現代聲學手段闡釋了其意義。字調說白還是音高,只是在單音節內迅速變化而難以分析。趙元任為此發明了五聲定調法,由低到高依次以數字12345命名,用兩到三個數字表示聲調,稱為調值。漢語普通話的一二三四聲調值分別是55、35、213(連讀變調時為21)、41。調值表示的只是相對音高,用樂理的術語來說就是音程,一般人沒有經過專門訓練只能區分相對音高而對絕對音高沒有那麼敏感。由於我們的母語——漢語——就是有聲調的語言,我們對此很熟悉,學的外語大部分又是沒有聲調的,所以通常不太會意識到聲調的難處。但一個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人,一定難免為粵語的「九聲六調」感到困惑,遇到閩南語的連讀變調更是雲里霧裡,就算是粵語或者閩南語母語的人,在學習泰語越南語這些聲調語言時也會因為聲調發不準而苦惱。母音暫時告一段落,再來看看輔音。這就不一樣了,有清濁之分,還有成阻部位的不同,發音方法也千變萬化,有時真的會讓人無從下口,有時甚至根本發不出這個音。最典型的就是很多非洲語言的非肺部氣流音。肺部氣流是發音的能量來源,不用肺部氣流怎麼可能發出聲音?當然還是可以的,可以試試說「嘖嘖嘖」,注意同時吸氣,這就是一個上齒齦成阻的吸氣音。這是個對我們漢語母語者相對比較容易的非肺部氣流音,然而在一些語言里這個輔音後面是會接一個母音的——想想,前面還在吸氣,後面肺部氣流就湧上來了,怎麼搞?反正就是會很怪。當然這種輔音還是在非洲的超級小語種里比較多,但學的人也少,還是說點大語種的吧。最多人吐槽的就是許多語言里都有的大舌顫音了,聯合國六大官方語言漢英法西俄阿里就有三個有大舌顫音。這個音對漢語母語者來說就像是一個證道的過程,你「頓悟」了就覺得很容易,沒「頓悟」打死都學不會。(關於大舌顫音的教學我寫了另一個回答,晚點轉過來)還有德語法語的小舌音,我剛開始學德語發音的時候根本找不到小舌的位置,痰都咳出來了都搞不定這個音,最後還是每天苦練近一個月才勉強能發出來。法語的小舌音比德語容易,因為法語的是濁小舌擦音而德語是濁小舌顫音,但實際上德語也不是顫得很明顯的。當然輔音也會有無法區分的情況,最變態的就是阿拉伯語的五個「h」了—— 這五個音在我聽來都是/h/音,甚至放在一起聽都很難準確區分。對於任何非母語者區分這幾個音都不是易事,甚至只能通過上下文判斷。還有就是濁塞音,因為漢語對塞音是通過送氣與否區分的,對清濁不敏感,也不太能區分不送氣清塞音和濁塞音,比如老生常談的stop里的t和desk里的d,其實不一樣,很多漢語母語者無法區分。這在英語德語里還不算太要緊,因為它們的清塞音也是發成送氣的,但法語西班牙語俄語這些清塞音不送氣的,就會對漢語母語者造成一些我們甚至不太會意識到的困擾。

語音是我最了解的一方面,說得有點多。接下來繼續語法。語法一個最基本的特徵就是主語(Subject)、謂語動詞(Verb)、賓語(Object)的順序。對這三者做一個全排列,可以得到六種基本順序:SVO、SOV、VSO、VOS、OSV、OVS,其中最主流的還是SVO和SOV。漢語、英語都是SVO,日語、韓語還有不少東南亞的語言都是SOV,其他幾種基本語序都是很小的小語種,小到除了專業語言學家基本上不會有人去學的那種。當然語法還有別的範疇。比如漢語中不存在的單複數變化和時態變化,都是因為英語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才不會讓人感到太陌生。但一個只學了英語作為二外的漢語母語者,開始學德語的時候難免會為四個「格」而有點摸不著頭腦,如果學的是俄語,除了更多的格變化外還有動詞的「體」:完成體和英語的完成時態到底有何異同?斯拉夫語族以複雜的屈折變化著稱,俄語還算相對簡單的了;更有甚者像波蘭語這種,由於有了屈折變化區分各種成分,連語序都不重要了,理論上可以隨便變換語序,但實際上還是有相對比較慣用的基本語序的。我們熟悉的外語,屈折變化大部分都是通過後綴變化進行的,第一次見到斯瓦西里語這種變換前綴的,雖然理解起來沒太多難度,但也會不太習慣。斯瓦西里語還有一個變態的地方,它把名詞分為8類,每一類的屈折變化都不一樣,而且怎麼把名詞分出這麼多類也是非母語者難以理解的,雖然能找到一些規律,但還是免不了要死記硬背。還有很多非常非常小的語種,都會有很奇妙的語法範疇,若能大概了解一下也會覺得很有意思。語法是語言的內在邏輯,根據薩丕爾的理論,語言可以影響人的思維方式,語法應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

最後是文字了。待續。


漢語,東巴文,瑪雅文,日文,極其複雜的書寫系統。

梵文,複雜的書寫系統,極其繁雜的語法。


「哪國」換成「哪種」更好,一個國家的語言指的是這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還是所有內部語言所有口音?

我認為,研究極少的沒有資料的語言永遠是最難學的。一般的語言,不管它本身有多難,只要是有資料(教程,語法書,詞典等)的應該就能學好,也不會太難,因為有前人的經驗為後人學習者鋪路。


我有個在學習第三語言的朋友認為應該是德語,其實歐洲那邊的語言都蠻難的,而且雖然現在大部分人都在學英語,但英語也不簡單。

站在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來看的話,歐洲很多語言中有陰陽之分,直白點就是生活中的東西有男女之分,比如西班牙語中皮包是陽杯子是陰,可以通過單詞以o還是a為結尾來分,可是也有很多例外,所以還是不好分;英語單詞的話,不像中文是象形字來的,能根據部首偏旁知道這個詞的意思,英文要全靠背,因為單純的字母表達不出任何意思,我不清楚其他以字母排列單詞的語言是不是這樣,不過我覺得沒差,這樣一想好像中文比較簡單些;可是中文需要記憶筆畫和偏旁部首,還有發音和音調,發音跟詞義通常沒有聯繫,所以對於母語不是中文的人來說,這個過程不好學,而且俚語也是幾天就出現一些,中文歷史文化悠久,有簡體繁體之分,有白話文言之分,每個地方的方言差距明顯,還有粵語作為一種類似於一個單獨的語言又類似於一個方言的這樣一個語言包含在中文裡,所以中文難度也很大。

有那種傳聞說列出來中文最難學其次什麼別的語言balabala的,假的。

最後放一張墨爾本天黑前一個小時左右的照片,今天剛拍的。墨爾本是個文化交流活躍並且豐富的城市,期待在這裡遇到更多中國的小夥伴們。(?????????)


世界上最難學的十大語言排行(聯合國公布)

NO.1-漢語(中#國)

NO.2-希臘語(希#臘)

NO.3-阿拉伯語(阿#拉#伯)

NO.4-冰島語(冰#島)

NO.5-日語(日#本)

NO.6-芬蘭語(芬#蘭)

NO.7-德語(德#國)

NO.8-挪威語(挪#威)

NO.9-丹麥語(丹#麥)

NO.10-法語(法#國)

當一個人聽不懂另一個人在說啥的時候,他會怎麼發牢騷呢?

各國群眾紛紛表示:

英語:「It is Greek to me!」(「簡直就是希臘語!」)

南非語:「Dis Grieks vir my!」(又是希臘語)

拉丁語:「Graecum est; non potestlegi.」(還是希臘語)

葡萄牙語:「E grego para mim.」(繼續希臘語)

波蘭語:「To jest dla mnie greka!」(仍然希臘語)

但是波蘭語也有另一種說法:「To jest dla mnie chinszczyzna!」(漢語)

荷蘭語:「Dat is Latijns voor mij!」(拉丁語,這是最常用的一種說法,另外倒霉的還有漢語和西班牙語) 那麼被大量群眾圍觀的希臘語又是怎麼來表示這個意思的呢?

希臘語:「μου φαινεται κινεζικο」(「聽著就跟漢語似的」)

然後漢語開始慘遭圍觀:

希伯來語:「Nishma c』moh sinit!」(「它聽起來像漢語!」)

羅馬尼亞語:「Parca e Chineza!」(「看著像漢語!」)

俄語:「Это для меня китайская грамота.」(「對我來 說這就是個漢語文獻。」)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To je za mene kineski.」(「對我來說這是漢語。」)

據說漢語還被另外的語言圍觀了,但是找不到具體說法,包括:愛沙尼亞語,弗勒芒語,匈牙利語,瑞士德語,塔加路族文 還有些語言同時圍觀了漢語和其他語言:

芬蘭語:「Onpas Kiinalainen jutuu!」(「這都什麼漢語似的玩意兒啊!」)

芬蘭語:「Se on minulle taytta hepreaa.(「這對我來說就是希伯來語。」) 希伯來語也經常被圍觀: 法語:「C』est de l』hébreu pour moi.」(「對我來說這是希伯來語。」) 德語和捷克喜歡圍觀西班牙語: 捷克語:「To je pro mne Spanělska vesnice.」

德語:「Das kommt mir spanish vor.」 那麼西班牙語圍觀誰呢: 西班牙語:「Para mi es chino.」(又是漢語……)

義大利語圍觀土耳其語: 義大利語:「Questo e turco per me.」

土耳其語圍觀阿拉伯語:「Anladimsa arab olayim.」(「我能聽懂的話我就是阿拉伯人了。」)

阿拉伯語圍觀波斯語:「Kalam ajami.」(「對我來說像波斯語。」)

波斯語圍觀土耳其語:「Turki gofti?」(「剛才你說的是土耳其語?」) 然後有一些語言實在不知道圍觀誰才好了,

就: 保加利亞語:「Tova za mene sa ieroglifi.」(「我看這些像象形文字。」)

丹麥語:「Det er det rene volapyk for mig.」(「對我來說這純粹是沃拉普克語。」

這句話太強了,我去google了一下才搞清楚:

沃拉普克語(Volapük)是人工語言較成功的第一個,是世界語的先驅。)

最後是最強大的一個說法:

漢語:「簡直就是聽天書!」

只有上帝才能制服漢語了……

我記得豆瓣看到有個在俄羅斯生活5年的妹子說,學了語法巨繁複的俄語,什麼英語法語之流都覺得很簡單了,龍騰應該接觸各種語言的筒子比較多吧,大家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連文字都沒有的各個地方語言


正在學俄語的表示軟硬輔音。。。


謝邀

這裡面我最有資格回答的是德語了,其他語言只是稍帶了解了。俄語我知道有大舌音,總感覺是很粗獷的語言,日語就有點哈哈哈了,不過現在的資源也多,看個動漫日劇什麼的也能輕鬆get一兩句。

很多人覺得德語的語法很難搞定,其實這個語言的語法特別像德國人的性格,就是賊拉嚴謹,小到詞尾的變化,大到到一個句子的結構,都有自己的規則,初學者覺得難是肯定的,是因為它的語法要注意的點實在太多,一個句子要寫正確,要結合考慮到時態,動詞詞尾根據人稱的變化,動詞支配的格數,動詞支配的介詞,介詞接的格數,根據格數相應變化還有冠詞詞尾,形容詞尾等等,這裡面你要完完全全掌握的點就很多了,所以,當我們時間不夠,精力有限的時候去學這門語言的時候就有了太多的困難,入門不難,但要學精則要付出太多了。這還只是語法,學好了語法等於是給你的聽說讀寫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相對簡單點了,德語有句話叫übung macht den Meister. 就是要勤學多練了,只是不是一條太輕鬆的路,當然,任何成功都是沒有捷徑的嘛。順便,如果覺得自學困難,可以推薦眾多學子來南大學習,感受下德語的魅力哈哈。http://www.njupx.com/


emmm,我提名.....java!


如果換成方言的話我覺得是潮汕話!!世界語言我覺得是我們漢語。


現有的各國官方語言,最難的肯定是非主格-賓格類語言啊。美洲的克丘亞語、瓜拉尼語,歐亞的喬治亞語,都是這類的

就說喬治亞語,動詞分為幾類,用有的動詞時,主語為主格、賓語為賓格;而用另一類動詞時,主語用賓格、賓語用主格。更奇妙的是,當你在動詞上添加了類似使動這樣的標記時,主格、賓格也要對調位置(比如原來主語用賓格的,動詞加了標記,主語變主格)


我估計非洲那些小部落的語言學起來肯定不容易,只不過沒有經濟效益沒人去學罷了。


謝邀。

中國話學了這麼多年我還是覺得自己沒學會啊…


我接觸過的話,巴斯克語吧。


本身難度就是因人而異。不同人成長在不同語言環境,難度是不一樣的。德語的語法難,是公認的。

不過在人工智慧時代,本人擔心非專業場景下的外語學習是否將成為騎射之術。

現在的Skype 商務版甚至可以翻譯手語(微軟亞洲研究院)。真不知道十年之後外語將會變成怎樣。


嗯……我會中日英韓語,最差的是英語 但並不覺得那的更難學,只是我從小就在韓語環境長大的,自然而然學會的,初中考試學的日語學到國內大學又到了日本留學,基本沒覺得或沒急性有什麼難度,如果一定比較只能說英語了!因為從來沒有在正規學校學過…全部是自學的!所以最差的一個了……但並沒記得難…就是自己總找借口不認真去學而已……最難的是客服自己吧……哈哈哈


我覺得你搞錯了,俄語聽力發音語法都特別難。


c++比較難吧,語言特性太多


謝邀

我覺得吧德語和俄語語法很亂,很雜,所以比較難。阿拉伯語是比較繞一些,這個最難。其實,你得看你適合什麼樣的語音和語法的學習方式。

聽說方面我覺得應該是阿拉伯語,如果說是語法和寫作,俄語的東西最難背


目前不好說,考慮文字的話,漢語可以說目前世界上最難的語言,沒有之一,因為廣義的語言涵蓋了題主所說的聽說讀寫各個方面。但還是那句話,不好說,不過是將來不好說。考慮科技文化歷史等等方面漢語也不完完全全是最難的。歷史上的死語言你學習沒有環境,原始人語言辭彙更是簡單,但語言學家也還原不了,我倒是想學但你怎麼學?當然這排除了正常語言習得的條件。但未來呢?科幻作品裡你吃個藥丸,大腦充充電就能學會一種語言可能是天方夜譚,但科技的進步可以改進語言教學的手段,文化的昌盛可以改變語言的相對地位,那麼漢語就真的不難了。


推薦閱讀:

中國翻譯協會語言服務能力評估(LSCAT)證書?
西班牙語難學嗎?相比其他小語種呢?
韓語子音 ? 怎麼發音?
德語和俄語哪個更好學?哪個社會價值更高?

TAG:語言 | 外語 | 外語學習 | 語言學習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