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機器人取代人類?
第一次工業革命用蒸汽機取代人力,第二次工業革命用內燃機和電力取代蒸汽機,汽車取代馬,槍取代弓箭,人類的衣食住行都可以用人造的取代,第三次信息革命用計算機代替人類的大腦,第四次科技革命一定是要用機器人取代人類自身,無人駕駛汽車,無人工廠,無人飛機,用可控核聚變代替石油,一切自然界提供的,人類都可以通過科技革命來提供
我感覺並不是。
歷史上數次重大的經濟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訊技術和新的能源系統結合之際發生的。
——Jeremy Rifkin,《第三次工業革命》
之前的幾次工業革命都是伴隨著更高效的物質、信息傳輸方式。機器人換人並不能起到這樣革命性的作用。
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了蒸汽動力和電報,徹底改變了原始的社會物質和信息交流的方式
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內燃機和電力。汽車、電話、廣播的出現大大提高了人類社會物質和信息的傳遞速度和範圍;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人類有機會開始使用更具有可持續性的能源、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互聯網迅速了解世界上的信息。而且,現在所謂的原子能(核裂變)也並未成為人類的主要能源形勢、互聯網上雖然有很多信息,但人們精確定位有用信息(垃圾信息太多)、發布自己聲音(各種大V掌控輿論方向,普通人的聲音很快被淹沒)的功能還不完善。因此,我個人認為,現在也還只是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估計第三次工業革命完成,應該是核能成為主要能源形式,人工智慧已經可以很好地分揀網上信息。數百年後的歷史書上,評價第三次工業革命可能是這樣的
「
第三次工業革命從二十一世紀初開始,以核裂變能源的普及、信息互聯網及樸素機器學習演算法的成熟為標誌。」
另外,按照以往幾次工業革命的套路,某一次工業革命中的人是無法想像後一次工業革命的內容的。例如養蠶的嫘祖沒法想像蒸汽紡織機的出現;發明蒸汽機的瓦特也無法想像,通過導線就能讓電機轉動;打著電話的貝爾更想不到我們現在可以在網上刷知乎,隨便貼圖。
因此,根據這個套路,我們現在也基本上無法想像未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形式:核聚變能源普及?強人工智慧出現?超時空傳輸物體?
現在的人類真的還很弱。可以這麼概括。
但是並不只是機器人技術,但是可以理解為圍繞機器人技術的一系列技術革新的總和。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是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應用普及。因為可以解決人類生存的燃眉之急,能源問題。機器人確實可以自動生產,但是也得有電不是?
能源革命是基礎。
隨後,機器人革命會逐步在各個工作領域取代人類勞動。先是簡單重複勞動,比如工業流水線上的工業機器人,然後是略複雜的工作,比如無人碼頭的橋吊,集卡,龍門吊等智能設備。最後到各行各業,甚至於服務業。
越複雜精細的工作,越需要更高級的人工智慧作為指揮中樞。不可避免會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
AI技術的革新,也是這一次革命的重要內容。
那麼,可以大概這麼講: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可控核聚變等能源革新技術為基礎的、以工業機器人大規模普及為核心的、以人工智慧技術為保障的自動化、信息化革命,其目標是將人類從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永遠解決人類整體的生存問題。
目測會帶來生產關係領域的重大變革,可視為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基礎。
由於生產力的大範圍提高,資本主義社會再生產的周期將會大大縮短,原本一個月才能製造出來產品,一天就造好了。效率越高,賺錢越快,投資再生產越迅速。資本階級資本增殖的速度越來越快,生產與消費的不平衡速度越來越快,有錢人的錢不可能消費掉,窮人工作越來越少,越來越消費不起。資本主義的生產過剩危機將會越來越快到來。以前數十年一次的經濟危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越來越快到來。
越牛逼,越崩潰。很搞笑,是吧?
一邊是大規模的自動生產,一邊是急劇擴大的貧富分化。根源就在於財產私有與自動化生產的矛盾。
一邊是自動化生產幹掉了大部分的工作崗位,一邊是自動化生產驚人的產能被企業所有人一人獨有。
合理嗎?道德嗎?自動化的產能的財富創造能力已經到了一個無人能買,無處可賣的境地。這不是自動化生產之罪,是資本主義制度之罪。
當一個社會制度已經不能容納其爆發的生產能力時,這個制度一定會被歷史拋棄。
同志們,只要堅持,就能奪取最後的勝利!
第一次是蒸汽機,一種全新的人類未曾想過的工具引發的工業革命。第二次是電力,又是一種從物理基礎上對人類文明完全徹底的革命。
第三次信息革命,基於計算機互聯網,還是由一種前所未有之前無法想像的工具引發。就算計算機出現之前有人想到把算盤等計算工具電子化多麼棒算術多麼快,他也難以想像計算機究竟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怎樣的變革。
我小時候在黑白電視里看科幻片中有那種不見面就能視頻通話的神奇設備感覺太科幻了,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見到這東西成為現實。還有那種在屏幕上戳戳點點操作家用電器的東西。人類科技近年來的進步堪稱神速。所以第四次科技革命應該是以人類目前無法想像的方式深刻徹底地改變我們的世界。可以說基於人類現有科技水平來推理出的結論,基本都是錯的。超級人工智慧?基因技術?可控核聚變?太空探索?No!未來一定超出你的想像。這麼說比較狹隘,人工智慧只是新科技革命的一個範疇,也許在基因信息領域,也許在深空探測方面會有同樣推動生產力變革的突破。
之前的幾次都是對生產力的大幅提升(所以才稱之為革命),依鄙人愚見,其實質是將人類從較低級的簡單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或者說取代消滅)。所以說現在任何能夠取代較低級工作的技術都有可能是下一次工業革命的導火索,比方說人工智慧、社交網路、各種分散式計算的雲、某種未知的生物科技、某個可能的數學物理化學大發現、量子計算量子通訊……
一旦某個技術率先突破瓶頸(比方說大密度電池之於移動智能設備)引領革命,將會使得人們忘記其他可能的科技,很長時間裡壓制住那些曾經的未來之星。然後一切都會被當做理所當然。但其實,哪個技術來引領下一次科技革命,現在看來都有可能,只是一個概率問題。
如果要我來打分的話,雲計算+人工智慧概率較高。Alpha Go點燃了人工智慧的新希望,但由於單機運算能力極弱,甚至由於電池科技沒有突破的原因而往相反的方向發展(重視能耗比超過重視運算能力),故人工智慧需要雲計算來彌補短板,這又對移動通訊提出了要求,而目前看來通訊技術似乎依舊潛力無限,所以這麼講。
當然,技術的發展有時總是出人意料,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也不是沒可能,就以上面的栗子來講,若是電池科技突然人品爆發發展成超級黑科技,那麼intel將重新雄起,以後每個人都帶著相當於幾百個志強的手錶,大家的電腦都是幾萬個Nvidia Tesla的標配,那麼全民人工智慧就將提前到來。
甚至哪天鋼鐵俠搞出來可靠性高一點的太空梭,那人類也許會被從人工智慧的道路上被「帶偏掉」,從此開始忙著殖民外星,開始阿西莫夫銀河帝國的偉大篇章……是核聚變可控化
首先生物角度,按照中山大學「猴子教授」張鵬的說法,侏羅紀時代之所以恐龍是食物鏈巔峰,那是因為爬行動物是優勢。而如今人類是霸主,原因在於哺乳動物鼎盛。綜合原因還是因為環境適合物種的生存,所以它才處於頂端。而人類社會正生產研發各類電子設備和智能機器人。這些客觀上為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更甚的是地球氣候變化,各種污染讓地球變得不適合人類生存。這方面趨勢是人工智慧作為未來的物種。 其次,從物理學角度思考,未來隨著資源的消耗,新的物種肯定要適合在外太空生活。人類作為從原生動物時代就習慣了地球重力的存在,適應能力肯定不如機器人。機器人更適合星際航行和生存。 第三,從哲學角度思考,參照丹尼爾丹尼特的&<意識的解釋&>一書,意識類似於虛擬機。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已經有了物質改變,之所以認為是同一個人,只是因為我和大家都認為今天的我和過去的我是同一個人。這種社會意識上的認同區分了自我和非我。反之從技術上機器人有意識這並非什麼難題,未來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人類和平演變為機器人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到那時候又會產生一種標準判定人類和他轉化的機器人是同一個「社會人」存在。碳水化合物的軀體還是鋼鐵電路的軀體,這有了更多的選擇,在這轉變中必然有個過程。 本人不善於表達,主要寫出心中疑惑和淺陋了解,不羞於見笑於大方之家。以期拋磚引玉,引來大神回答解惑。
我認為科技革命至少要滿足以下兩點
1對生產力有量與質的變化,例如提升了成百上千倍的效率,完成了之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一定是建立在上一次科技革命產能過剩的程度上。(暫且不討論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點很好理解,第二點簡單說一下,如果沒有蒸汽機將大量的化石資源集中起來,大規模電力使用也很難發展起來。沒有電力技術的激烈,計算機和晶元製造業也很難發展這麼快。
目前符合這兩點就是AI,效率上AI可以數萬倍於人類,也能在某些領域徹底戰勝人腦。而AI也是建立在晶元技術快速發展和cost down上的。
小感認為並不是。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 人工智慧也在飛速發展, 但是現在的自動化設備就算是機器人,再發達也不足以替代人類。機器人始終是人類發明的工具,為人類所用。
這麼說有點偏激,不過未來大趨勢是減少甚至無人工廠。解放人類是最好的方式。畢竟如果沒有人就沒有剝削老公工商一類的。大家一起舒舒服服天天曬太陽打麻將吃喝等死不是挺好的事嘛。主要是樹立目標,然後去做。國家如果真的集中力量搞工業4.0那麼未來無論效率和環境都不成問題。關鍵是人才和人的思維方式需要改變。
研究不深不敢過多解答,但是我感覺任何一次革命並不是什麼「取代」了什麼。
推薦閱讀:
※國際和國內有哪些柔性製造系統(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優秀案例?
※吃瓜群眾的四大AI迷思,都被達沃斯大咖懟回來了
※工業4.0啟示對於CAE/CFD行業的啟示
※第四次工業革命發生,人工智慧興起,人類的哪些工作不會被機器人搶走?
TAG:第四次工業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