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凱奇的四分三十三秒與老子的「大音希聲」是否有著相同的音樂美學觀念和審美屬性?


謝 @康兒 邀

預警一個:本回答超長超難啃

關於John Cage簡單的回答可以看一下我在另一個地方的回答。。。。

Schulhoff的In Futurum與凱奇的433"的藝術價值有什麼異同? - 王兆谷的回答

我自己搜了一下,貌似我的回答是百度和GOOGLE的第一個結果。。。。所以看到有人再提相類似問題可能是我回答的還不夠詳盡吧。。

對於4『33有比較詳盡的解讀。。來自於偶然因素的選擇,偶然的合理性,偶然的極端性來探討發展的。。出現了一個觀念上比較大的突破就是,無聲也是音樂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在John Cage的哲學觀里,絕對無聲是不存在的,因此他的「無聲」是相對的存在,而「有聲」則是絕對存在。。而且4『33』』並不是「無聲」,而是用無音樂組織來表現音樂性,這是一個和「偶然性」相平行的概念。。所以4』33」也不是對休止符的組織,而是代表了一個音樂觀念。。

某種程度上是有一部分跟老子在表面上是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一定程度上來說John Cage的層次要低一點。老子是從一個哲學的高度,概括了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在沒有現代科學,沒有什麼儀器觀測的時候就已經。。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啊?因為John Cage是美國人啊哈哈哈哈。。。。美國人怎麼可能達到我們中國古代聖人的哲學高度~我就是黑死美國人,就是討厭美國啊哈哈~無腦黑,不講道理,就是黑美國~哈哈哈哈

好正經點。。講老子的哲學,這可是個大學問!!我是強烈建議中國所有的高等藝術學府,必須要加入一門哲學課程,而且是必修課!!相關的學生一定要有基本的哲學辯思能力,對音樂和藝術是以一個知識論,形而上的思維去思考辨析作品才能算得上專業人士的稱呼。。而不是僅僅學習形而下的技法,樂理,調性,和聲,配器這種表面的東西。。。。我們現在其實是差不多把西洋人的東西學了個透,自己老祖宗的東西卻都丟了七七八八了,所以科研技術上進步的飛快,藝術上老創新不過別人,音樂我們只有「音樂家學家」,「藝術家學家」而少有真正的音樂家,藝術家。。老子的道德經是講宇宙萬物的原理,道德經,講的不是道德,應現代漢語說道德經應該是叫《大物理哲學論》。他描述的是一個超驗的哲學問題,道不是人去做的卻在沒有一件事情不是按道在做。按照大方無隅,大器勉成,大象無形。。低層次的一點理解大音希聲,就是物極必反,就是各種聲音,超聲波,次聲波在「大音」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很少才是有聲的,所以是希聲。。。。再俗一點就是物極必反的說法。。反正我是不提倡大家滿足這些層面的理解的。。照這麼說什麼簡約主義,越簡即越多都是跟老子去靠齊了。。其實不對的!!這都是拿被英語化了的現代漢語思維方式去誤讀古漢語,而且還是先斷章取義了,再去誤讀斷章取義,根本意真的差到十萬八千里了。。

甚至就比方說這個問題的觀點上,有的人說根本不一樣,有的人說一樣的沒啥差別,有的人說有相似點,但是本質上差別很大。。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講的是道,開頭是講道,講的是道的不同形態,在不同知識層面的人看來能獲取能理解的道是不同的。。一般人看到的表面道理以為是白的,但是大白當中其實是有黑色的污點的。。一般人以為方了正了就一定有稜角,但是墨子就提出過圓的概念,圓反而是沒有稜角的。。包含了許許多多道理的大象,反而是難以用形用邏輯來總結歸納的,這些看似矛盾的關係,實際上正是「不笑不以為道」,說的就是把道理推理到了一個極致就會出現相反的一面,讓人覺得可笑。。道就是這麼樣的一個存在,因此道可以道,但肯定不是常道。。明可以明,但是肯定不是常明。。看跟康德的二律背反吻合了~有沒有?

為什麼大音希聲,這個哲學概念是怎麼來的,我們要知道老子的很多哲學思想,即使是在當代,也是非常的經典,甚至許多的概念與康德,黑格爾,尼采,海德格爾不謀而合。。深入推敲會發覺什麼知識論,虛無主義,其實老子一人就貫通了,德語繁瑣複雜的理性哲學證明過程,其實古漢語能用多元化的概念推敲直接包含進去。。

再進一步推敲,大音希聲,這個漢語「希」是指少,這個少是稀罕,是相對於一個整體來說比較少的意思,而少絕對是跟無區分開來的。。少其實是指「有」只不過有的很少!不是沒有,不是無!老子沒有說大音無聲,沒有說絕聲,沒有說亡聲,而是說希聲。所以大音希聲說的是我們多少還是能聽得到一點很少的聲音的,這點和John Cage還是比較吻合的。。但是凱奇頂多只是對《純粹理性批判》當中必然性的對立面「偶然性」的推敲,而沒有對必然性進行探究。甚至沒有去做深入理解,凱奇的研究中能夠感受到他認為偶然性以外的必然性都是先驗的,不明自明的。。

所以,深一步推敲老子和凱奇的分歧就大了,老子倘若說了的無聲就是絕對的無聲,就是絕對存在的無聲。。因為在無和有之間,是邏輯的根本,是絕對存在。。老子會很明確地告訴你倘若無聲不存在,那麼有聲也不存在。。但是凱奇卻說無聲不存在,因為凱奇是從一個經驗的範疇,反必然的範疇去討論的這個問題。。認為宇宙萬物都沒有無聲的狀態,動就有聲,只是我們注意到沒注意到的問題,只是我們聽不聽得到的問題。。

可是老子說的是「希聲」而不是無聲,儘管它象徵了否定但是還是表明有聲。。因為希聲所以才是大音,因為大音所以才希聲。。這就是道。。就好像陰陽的哲學,既有相對關係各自也都是絕對存在。。大音是指音的極致,中國的大音希聲,表面上是少聲,只有很少的幾個音,但是我們在音以外附加的情感,精神能量,在很少的音律變化上進行了力度,顫抖,等等的變化,是精神文明在很少的精神產生精神,黑格爾認為這就是傳統藝術的形而下的終結了,就比如說現在的多媒體藝術,如果考究的還是怎麼打出絢麗的燈光和色彩,那麼這就是停留在技術較低層面的技術問題而不是藝術問題,只有開始討論如何利用技術,用精神創造精神的時候才能回到當代藝術的範疇當中。。這既不是極簡主義,也不是什麼觀念藝術,而是古中國文明早已就探究到了的問題。。。。這種正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所在之處,遍布在各個藝術形式,水墨紙,就黑和白的差別,卻有分六彩。。武術也有精鍊一招就能敵百招,圍棋也只能在這個時代得到一個磅礴的發展。。當形被框定了之後,精神的升華溢出精神,在我國唐宋時期的藝術形式里就已經出現了,而且遍地開花。。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在這裡才得到了一個比較完善的詮釋。。其實中國傳統音樂其實有很博大精深的意蘊文化在其中,只是因為一些歷史性因素現在失傳了。。要我們現代人去重新拾起來。。

看完而且看懂上面的全部說明,再看這個簡單的例子,就豁然開朗了,我們說:屋子裡安靜得連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

那麼這個時候到底算是在說無聲還是有聲?無聲?那麼不是有針落地的聲音嗎?

想像的聲就不存在的嗎?不存在你怎麼討論它?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John Cage會說,這就是4『33』』的概念 就是無聲,但是無聲是不存在的,你們聽,處處都是有聲處處都是音樂,美國人的英語在這個時候就詞窮了,他們不懂古英語的起源,演變和邏輯,不懂得如何用這個邏輯來造字,才說了「無聲」 silence。美國人的英語只會一味地引進外來語,最後產生了很多重複辭彙,歧義辭彙。。看學術論文至少要拼辭彙量才能看懂,然後發覺其實這些詞用的都不準確。。。。

而老子會跟你講,啰里八嗦那麼多幹嘛,老子倆字概括,希聲。。但這個希聲顯然還不是大音。。所以他們有吻合之處但是細節上的推敲是大相徑庭的。。

最後提一句,既然說到老子了我提議大學應該組織團隊重新翻譯禮記裡面的《樂記》全篇(不只是四書五經裡面的一些摘錄),我們現在迫切需要的這個翻譯工作!而且重譯工作不能只能依靠只懂文言文的語言學家,還必須有深入了解音樂理論,精通音樂哲學,歷史學家,象形文字專家,繁體字專家等不同領域組成的團隊來進行。而且音樂專業的人才至關重要!因為這已經不只是語言層面的翻譯,還要對其本質,本身要描述概念進行進一步的推敲詮釋。。如果有這個需要我願意放下手上的一切事來投入這項工作,不給錢我都要干,反正我是不能相信什麼叫獸,什麼博士能做好這件事,這幫人能做好早就做好了!而是事實這幫人連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都意識不到!!意識不到這項工作對我們中國的現代音樂藝術發展有著重大意義,讓博大精深的傳統哲學對接上現代社會繼續綻放光芒!!我自己在對傳統文化的溯源學習過程中已經發現,現在西方人研究的什麼現代音樂其實有八成的思想,在樂記中早就已經提到過了,只是迫於我對象形文字,繁體字的研究有限,明知有巨大寶藏卻沒有挖掘的工具。。這項重新翻譯工作是符合習近平提倡的《文藝精神論》,承接傳統文化,吸收先進思想,發展符合中國本身的精神文明,哪個大學真的做好了這件事,哪個大學就真的飛黃騰達。。重拾傳統文化,並讓其在新時代繼續發出光輝,是中國能否完成一個飛躍並領先世界的一個重要根基,平天下的任務必須我們新一代年輕人來做,難道我們要指望沒文化的美國人做這件事嗎?


謝邀,以下是我個人觀點。

二者在概念上是不一樣的,在觀念上也是不一樣的。

老子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春秋戰國時期,思想界百家爭鳴,具有代表性的是儒、墨、法、道等。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積極倡導音樂,重視音樂的教育作用,推行禮樂制度,後來的荀子也是禮樂的儒家學派發揚者。而墨子與老子是與孔子相對立的。

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是反對音樂的。這與他的三觀有關,他認為「五色令人目眩,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不合)」。於是在音樂思想上提出了「大音希聲」的觀點,在當時是有利於政治統治的,反對了當時的不良風氣,消極方面是阻礙了文化發展。另外商鞅、韓非子等人也反對儒家的禮樂思想,毫無疑問,在當時那個政治背景下,秦國的崛起和壓制音樂發展是有一定關係的。

而約翰凱奇是20世紀美國偶然音樂的倡導者。

偶然音樂(chance music)是美國作曲家使用的術語,歐洲叫機遇音樂(aleatory music),指作曲家在創作音樂時故意放棄音樂中的某些參數(音高、節奏、力度、結構等等),而採用客觀方式(拋硬幣、擺圖形等)隨機的來創作,或者是即興處理方式,完全的不受作曲家控制,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作曲家自己都不知道。

他的四分三十三秒是一部由任意種類和數量的樂器在指定的時間長度內「演奏」沒有任何音符的作品,將他的偶然音樂觀念推向極致。----參考《西方音樂史簡編》461頁。

到這裡,我想題主應該明白二者的區別了吧,大音希聲說的是反對音樂的,是一種音樂思想,或者說是對音樂的看法,其目的是為了鞏固政治統治。而約翰凱奇是支持音樂的,是一種音樂作曲思維方式,其目的和政治無關,只是在發展音樂本身而已。

順便一提,偶然音樂是不可以被複制和模仿的,因為偶然音樂的精華就是偶然,隨機。複製和模仿必將破壞這一本質特點,從而失去偶然音樂的意義。故,四分三十三秒有且只有一個,這種無聲的音樂有且只有一個,即使你在搞個什麼一分二十五秒之類的也沒用了。原因已說明。

以上。


我不懂音樂美學或者審美屬性,但私以為這兩者基本沒啥相關性。

老子那句話是最宏大美麗的聲音是沒有聲響的聲音,物達極致則不可捉摸。道家無為一貫的調調。

而約翰凱奇四分三十三秒是利qi用pian了聽眾"哇我要好好聽一場超贊音樂會"的心態,讓聽眾回歸本我。著重點在於讓【虛無】引領聽眾找回【真實】的意義。帶了點行為藝術的意思。


完全沒有。且此問題不重要。


謝邀!為什麼不看我專欄??為什麼不關注我公眾號???

約翰凱奇的四分三十三秒與老子的「大音希聲」沒有相同的音樂美學觀念和審美屬性。

在以前的回答中已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

約翰凱奇雖然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但四分三十三秒追求的是「偶然音樂」的理念,是偶然音樂的極致。這個作品要的不是無聲,而是演奏時現場的偶然聲響,每次演出音效也不同,凱奇巧妙地利用了「自然」。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顯然不是這樣。

關注我微信公眾號,關注我知乎專欄就不會有這樣膚淺的問題了。


關係是有的,只是比較間接。

大音希聲中的大音指的是天籟,也就是通過觀察天(中國的天不光是天空,還包括時間)的運行而感受到的天之聲。這種崇尚大美的先秦道家美學後來被禪宗吸收,然後又東渡到了日本,日本戰國茶人千休利把這種美學又單獨提出來用在了茶道上,後來重新回饋給了禪宗,自此日本禪宗變成了一種以大美為核心的宗教,再後來日本禪宗傳到歐洲之後影響了一大批對一戰後的歐洲文化感到失望的年輕詩人和藝術家們,於是達達主義運動爆發了。


為什麼邀請我,雖然瀉藥,但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內涵就是一幫想要內涵的人沒事找事


推薦閱讀:

如果有人陰謀害你,道家思想會如何應對?
提到請問敢為天下先,與不敢為天下先對現實社會有什麼意義?我們更應該做哪一種人?
老子是怎麼成名的?
為什麼道家思想沒有被帝王引用為治國之道?
怎麼能夠學習道家?

TAG:現代音樂 | 道德經書籍 | 老子人物 | 約翰·凱奇JohnCage | 音樂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