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認為「情緣、婚姻」是上天註定嗎?


無論閣下是否已有家庭,衷心祝願這長篇大論的文章,能帶來啟發,令天下間痴男怨女,有情人終成眷屬,幸福快樂......

(前言:筆者五年前曾經看過一篇關於情愛報道,內容有趣,卻令人笑中帶淚,現憑記憶及個人領悟分享給大家,當中我會將一些佛理放入其中,表面上是說女生,其實不論男女,如能消化文章內涵,就明白論點遍及人生一切處,並非只涉及愛情。)

《情約今生》

1)為何很多女生總是嫁不出去?

2)為何很多「感性主義」的女生長期徘徊愛情邊緣,而「現實主義」的女生竟也可以嫁得不錯?

如果單從客觀條件了解,簡單如下:

1)「現實主義」的女生;是願意直接面對問題,清楚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優點,更承認自己缺點。

2)「感性主義」的女生;是不願意直接面對問題,寧可自己騙自己,也不願看見現實,她們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不了解自己的優點,更不承認自己缺點。

前者一個是向社會向外沖。

後者一個是躲在黑暗角落裡越縮越小。

佛法指人生如夢~(虛),但並非否認人生存在過程~(有)。

佛法指不應執迷於人生,但並非教人否認人生。

人生如夢,是教人如何去用智慧、勇氣、能力、面對這個「夢」。

如參透這以上一段說話,不單只是情愛,其實人生問題都會一一迎刃而解。問題出現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正視面對,找出源頭,才能將問題連根拔起,下半部份我將會輕輕將什麼叫「因、緣、果」去作扼要表達。

佛教徒去行持「放生」畜類的行為,確實能感召將來的福報,但並非代表閣下可以馬上妥善處理眼前的際遇,放生當然是善因,但想解決當下問題,必須擁有處理當下問題的手段,否則叫「迷信」,好比想家居清潔,理應是去打掃,並非走去「放生」。

人的「思維模式~(意)、言語模式~(口)、行為模式~(身)」,必須「乎合某事情條件才能產生效果」,叫「應緣」,這才是佛法上所稱的真正「因」與「果」。

若社交圈子太局限,常待在家裡,現代人叫這種人為「宅男宅女」,太宅使人減少結識新朋友機會,不少女生想結識異性,但又不花力去拓展社交圈,誤以為結識異性就必定「上天安排註定」,甚至是朋友介紹就得,不願花時間去拓展社交,以上這想法是大錯特錯,細心想想,別人介紹能有多少個?

其次,誰能確保雙方一定情投意合,你喜歡的人,對方一定會喜歡你嗎?現代都市,剩男剩女的問題,並不在於人口比例不均衡,而在於各自各社交圈封閉,互相難以認識。

世上有「未嫁女」,也必存在「未娶男」,很多單身男性都沒有著落,有些受事業單位影響因素,導致局限而封閉圈子,某些行業男生年過30也仍單身,這些行業的男人群,恰恰是許多女生的合適對象,當清晰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女生一進入這些人圈子,女生會發覺原來「自己特別搶手」,哈哈......

其次,適婚的男生,一般來說都處於心智成熟一點,踏入30歲是較適合。故此,女生不應混入「小男孩兒」的圈子,而須參與較成熟的外間聚會、派對,如果女生想結婚,偏偏只著眼對方是否帥哥,又將構成令女生嫁不出的阻力。

如果女生連男人也很少認識的話,卻說現在好男人究竟走到哪兒去?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宅」,只想宅在家裡等上天下一個高富帥男人來身邊,有求必應的「觀世音菩薩」也難救你。

大家要明白,女人在沒有結婚之前,一定要做「好玩耍的開心果」,扮都要扮到開心,筆者從沒有見過一個「好玩耍的開心果」女生會嫁不出去。

此刻,在下先用了「超接地氣」的其中點子作分享,目的先吸引閣下眼球使生起一點兒啟發,你如有所獲,必須大發慈悲救救佛教圈內的女同修嘍。

沒時間經營情愛,只是借口,現代語有一句話「只為成功找理由,莫為失敗找借口」,在此我卻認為:「只為結婚找理由,莫為單身找借口」,用沒時間為借口,所以只能單身?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送大家一句說話:「一心一意一方向做一件事」,一心不能二用,事必須專註,凝聚於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專註一件事,就做不了第二件,一心不能二用,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一起做,必須學會分次漸輕重,念佛求生凈土都要求「一心不亂」啊!

每人生活時間,也有一定配額,一天24小時,人人平等,必須懂得分配,想事業較成就,就必須得花異於常人的時間及努力,很多30歲以上的人,得到了事業成功,但感情上卻是一片空白,這是代價,以上不能以偏概全,只想表達「專註」的道理。

有人想要家庭,工作以外時間就分配去升華自己,尋覓情愛,結果未到25歳,可能已經結婚,甚至有後一代,正在相夫教子了。

我曾寫過一段說話,就是人必須常問自己兩個問題:

1)我心愿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2)如果已問過自己,就再問自己現在的「行為」有否乎合「心愿」?

很多時候,人往往「心愿」想「西邊」,可是「行為」卻放在「東邊」,又怎可能完成東邊的目標呢!有否反思一下,可能每一刻所做的事,只會讓自己成為「另一種你」,這個「另一種你」可能造成根本「連你自己都不喜歡」的人,又有誰會喜歡你呢!

一切唯心造,並非教人單純地獃頭獃腦呆坐獃想,想十年都沒有用的,「執行力」就是關鍵所在,什麼三世姻緣,若前世不種「緣」,又何來今世「份」?前世的那個「緣」就是執行力啦!難道今世不要執行力嗎?

「三生」其實只是「概念」,前一秒、此一秒、下一秒之念頭就已是「前生、今生、來生」,故此,每一剎那之念頭,也在經歷三生,並非死後方叫一生,明白嗎?

命運就是「念頭」,念頭就是「因果」,執行力就是「緣」,「意所想+口所言+身所行」就構成一件事,叫「因緣果」,故此,管理好自己每一刻「念頭、言行」,就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三世人生」,情若無花不結果,那朵「花」就是「所作所為」,叫「緣」。

大自然是公平的,一切唯心造,你想要什麼,就會給你什麼,關鍵是要「心行合一」,要付出相應心意的行為,要「應緣」,抱怨結果,倒不如反省自己的「所言、所行、所想」,是否合乎結婚這個條件,這才叫「應緣」,念誦梵音「觀音菩薩聖號」屬「法界的緣」,但必須配合「世界的緣」,才能生起「有求必應」的現象力量,這是千百年來佛教徒「求的多,感應少」的謎團。

很多女生內心都有一個「完美男人」,這個男人其實只是一個電影中的「假想」,亦可能只是一個回憶,或許女生們確實曾錯失好的男人,又也許是某些完全不合情理的原因分手,簡言之,如果閣下仍沉醉在一個已過去的回憶中,彷佛以為世上只有這個男人,才是最好,這決定是個悲劇。

更有女生被「黑暗面、不如意」所捆綁,一輩子難過,甚至仇恨,永遠惦記不忘,留下了非常深的傷痕,她們縮在黑暗角落裡,躲在回憶中,不敢再前行一步,以上所說忘不了的回憶,仍執取時空上曾感知而滯留不放下,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著了「壽者相」,很多所謂冤魂仍停留在某地方出現就是這個原因,亦即所說的「鬧鬼」。

愛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當下」,另一種只是「回憶」。

只有「當下的愛」,才能令人易忘掉「過去的愛」,所以必須締造「當下的情緣」,如果不再把握,選擇滯留過去,選擇回憶,只會令人中毒,這樣毒並非讓人立刻死亡,而是讓人麻木、脫離現實,逃避現實,一步步地退回自我世界裡去封閉,不再前行,不再和將來發生互動。

沉醉回憶,決定是一種毒藥,令人停步不前,看不到眼前的光明面,回憶只是大腦中的一個大騙局,再勿以為選擇躲在回憶最安全,滯留回憶才是萬毒之王~「著相pratisthita laksana」。

人生無常,時間不斷流逝,當紅顏白髪,才發現自己除了那一小段回憶,卻孤苦伶仃,就一無所有,人生無常,應珍惜仍有青春,仍有美麗,就是經不起無常洗禮,時間不斷流逝,儘快重歸現實,大踏步,向前看,向前走吧。

《凡夫遊戲:緣份的天空》

Ok!好!在下剛才說出較俗世的情愛論點,讀者要有心理準備,現在將會血淋淋將真相呈現,盡情吐露,答案不存在閣下相信與否,只將這個「實相」儘力表達。

首先,我先要帶出最重要一點~「情愛本是凡夫的虛擬遊戲」,有了這個點子做基礎,讀者就會明白以下內容的意思。(註:依佛法強名,覺悟的叫聖人、迷惑的叫凡夫)

已故歌手「張國榮」有一首名曲,叫「儂本多情」,旋律優美哀怨,歌詞充滿「道」味.....

情愛就好像一串夢,夢醒了一切亦空,

或者是我天生多情,方給愛情戲弄,

同妳在追續一個夢,夢境消失歲月中,

唯有在愛中甦醒時,方知愛情非自控,

我渴望自由讓我衝天飛,當初的我太衝動,

日後我要是仍想到你,應信當初情深種,

情愛就好像一串夢,夢境生於意念中,

如妳共我心不相同,一生愛情都白送......

(張留香)大聲說:「深妹!為何你要舍我而去?」

(蔣情深)淚流滿面哭訴:「香哥!也許我倆有緣無份,來世再續未了緣吧.....」

老子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禍;是災難、壞事。福;是好事,吉祥。

依;是依存。伏;是潛伏。

全句大意指:「禍福之間是互相包含,互為因果,互相牽引而相倚相靠、轉化,沒有絕對性的禍福, 壞事可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

佛陀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內涵大意指:

1)「世間是一種集體活動,不斷改變--(諸行無常)。」

2)人只是(集體活動)其中的(部份活動伸延)~「緣」,受制於集體,故無法掌控集體因素--(諸法無我)。

3)人生、世間,既只是「集體活動過程」,千差萬別只是人感知而標籤,本質全屬中性、空性--(涅槃寂靜)。

老子、佛陀所表達的內涵完全一致,就是指人事物一直處於「變化中而存在」,而虛而存,存在卻不實在,本質全屬「中性、空性」,只不過人往往只將本來屬「中性、虛擬的事」,加以個人感覺來劃分凝造出「正負兩面」的二元對立來理解。

筆者不想用專業宗教名詞,嘗試混合了所理解的「緣」,配以較現代說話來表達......

其實,「有緣」可能變「無緣」,「無緣」也可能變「有緣」,又為什麼呢?若以世間通俗表達,因為除了「緣」之外,還要有一個東西,叫「份」,這個「份」就是「此刻的所作所為」。

種子放入泥土;叫「前緣」=「因」。

遇上陽光、水、肥料;叫「現緣」=「份」。

最後開花;叫「後緣」=「果」。

(註:前、現、後,說到底,只是緣而已,勉強叫因、緣、果)

現用「份」字去代替「緣」字,方便理解:

「因」肯定對「果」有一定程度影響力,但「份」是更重要的關鍵,「份」能決定「果」的變化

人生上,我們不知前因,更無法改變前因,那個「因」的時期已過去,「果」未成熟出現之前,「此刻的所作所為」過程,亦即由「因」到「果」的「中間過渡期」,所發生的一切,叫「份」,這過渡期對「果」的發生,有著決定性之極大影響力。

若依佛法內涵來說,其實「因緣果」內涵全部是同一件事,也叫「緣」,只是名詞演繹不同,在此不必執著名詞。

用「份」字表達,目的令人方便理解「緣」絕非「天意」,「緣」就是「人事物的活動過程」,人雖沒法完全改變「緣」,但人絕對是有「介入緣的成份」,亦即「此刻的所作所為」,與其叫「緣」,倒不如叫「份」更為貼切,叫「本份」,說得夠明白未?

份是什麼?就是「此刻的所作所為」,現代語叫「本份」。

人必須盡了「本份」後,那個「前緣」才能維持、持續來生起「結果」,舉例說,一個男人跟一個女人,有緣拍拖,成為男女朋友,最後能不能共偕連理,組織成一個家庭,傳宗接代,就要看兩人能不能去完成那個「份」,份是包括盡如何做好那個「身份、名份」等等的付出,也就是說雙方都願意「各盡本份」,一起努力盡心,組織一個幸福家庭,互相扶持、陪伴渡過一生。

如何才叫「各盡本份」?我列出以下九點作為想結婚的人作為分享.....

1)「愛」只給自己「為對方付出時構成動力」,並不代表給「有控制對方的權力」。

2)「自己為心愛的人做一些事,不會使你擁有那個人。」因為,世上確實「沒有一個人可以擁有另一個人」,勿因愛成恨、害己害人。

3)「因為我愛一個人,所以對方應該愛我。」以上這句話全無邏輯可言,因為兩者根本不存在任何必然關係。用反證法,十個人愛你,豈非你須愛上十個人嗎?你愛一個人;願為對方付出,是你自己的事。對方愛不愛你;願否為你付出,是對方的事。

4)每人都選擇能帶給自己最大利益的做法,對自己「個人感覺」而言,所做也是最符合當時環境利益的做法。故此,對每人自己來說,行為背後,必然是「正面動機」。

動機只是「個人感覺」,永遠沒有對錯。只是行為之後,能否滿足自己「預期效果」而已,若滿足不到自己,意識里就將某事「強行分成對錯」而已。

5)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法」從不離開「世間法~(社會規條)」,情侶、夫婦相處,無論閣下接不接受,務必認清以下事實;兩人共處,對方能迎合自己是最理想,但事實上,只是努力找出雙方「最大重疊共鳴」,並非「一味要求對方為自己改變」。

(若不願接受本來沒有的東西,更不願可能放棄自己的東西),勿參與所謂的愛情遊戲。

6)什麼是「共同」?兩人同住一房子,算共同嗎?一輛公共汽車,看到兩人面對面坐,自說自話,他兩人算構成「我們」嗎?一概沒有。

溝通世界必須有「共識」,互相配合、支持才構成「共同、我們」,否則,「我」加「你」只得出「我」加「你」而已,永不會有「我們」出現,婚姻、待人接物,又怎能忽視此理?單手拍不響,佛法上叫「因緣和合」。

7)兩人相處須爭取「最大共識」,互相配合、支持、包容,才構成「共同、我們」,重點是:「須接受本來沒有的東西,更須接受可能放棄自己的東西。」

舉例;我喜歡食香蕉,對方不喜歡食,我可能跟對方一起時,須盡量放棄食香蕉。(註:參考圖片)

8)一個事事以自己為先,不懂逆地而處、不懂關心別人的人,下場只有一個,「眾叛親離」也。若給別人感覺,用兩字道盡~「討厭」也,撫心自問,有誰會願跟這樣的人共偕連理?佛法叫執著「我相」。

9)不論是否學佛人,就算無宗教信仰,也必須學習「破我相」。一個想「破我相」的人,必先學懂「放輕自己」,須從日常生活,以「逆地而處、關心別人」,來待人接物開始磨鍊。一個事事以自己為先的人,莫說做佛,連做人也成問題,若結婚只會有悲慘下場。

總結:男女有緣相識、相愛、結婚,白頭到老,就是「有緣有份」,有些人卻「有緣相識」拍拖,卻「無緣結婚」,甚至結婚後離婚,就是「有緣無份」,重複,那個「份」就是「此刻的所作所」。

婚姻是「緣與份」,亦即「前緣加現緣」的總和,現代多數人總把「愛」衡量成要不要跟對方「結婚基準」,誤以為「我愛他,他愛我」就可以結婚,或者結婚之前一定要確定「我愛不愛他?他愛不愛我?」,甚至還衍生出一個話題,「應該選一個(愛我多一點)、還是選一個(我愛他多一點)的人結婚好?」

其實「愛」非婚姻主要考量,也不代表婚姻真諦,因為「愛會變」,筆者並非悲觀,更非否定婚姻,而是「無常」根本就是大自然的規律。

今天愛你的人;可能明天不愛你。

今天你愛的人;可能明天不愛他。

結婚意義,並非「你愛我,我愛你」就可結婚,正在交往的雙愛,婚後可能發現他雖然愛你,卻更愛「權力、金錢、面子、酒、賭博、其他嗜好」,甚至同是「愛多人」,而不願只愛你一人,也不願跟你一起「盡心經營家庭」。

題外笑話,據知美國人在離婚時,仍會說「我愛你」,相愛只是一個「緣」,若想結婚、白頭到來,就要考慮到雙方願不願意「各盡本份」,這才叫「有緣有份」,謹記,「份」是什麼?就是「此刻的所作所為」。

百世修得同船渡,千世修得共枕眠,我們一生今生的眷屬,莫不是四大範疇而來,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緣來緣去,祈求不了,拒絕不了,該來的來,該走的走,不必執著。

不知以上用「佛法之道」來解釋「世間法」,又能否帶給你一些腦震蕩?

祝福你一生幸福,親愛的,你終有一天遇上他/她,希望你能夠跟他/她一起「各盡本分」,阿彌陀佛,namo amitabhaya tathagataya 善哉!

《終身未嫁的人會幸福么?》Handsome :其實這個問題的潛台詞亦就是問《已嫁的人會幸福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3462850/answer/135077010


我勒個去,真被求婚了。。。

曲折離奇。

--------------------------------------------------

6月25日回答 算命的說我明年會有男人跪著向我求婚,等明年來驗證。

P.S. 目前還沒有男票。


謝邀。

安慰劑只是安慰劑。

一切還是得靠自己。


應邀,可能會註定讓你們認識,但最後有什麼結果都是自己造出來的


不是。


你要是問「我跟XXX是不是天生一對,最終一定會在一起過一輩子」

很抱歉不是,這得靠自己維護。

但是,若你認真用心(是真的用心,對方也真心對你)的經歷了N個人,最後跟某一個在一起了,

當你回想的時候可能會發現,

他 / 她們內在上極有可能都是同一種人。

「也許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樣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獨一無二的玫瑰。」 《小王子》

這才是天註定的。

你可以決定向哪一朵玫瑰傾注自己的心力,她們可能花色樣子各不相同,

但你最終總會選擇玫瑰,不是向日葵也不是百合。


說是的人是要你學會平靜和珍惜;說不是的人是要你學會主動和積極


謝邀。

不是。

作為一個佛教徒,我個人不相信任何命中注定。

佛陀說:福業相等,方為夫婦。

福報和業力一致才能走到一起,才能過一輩子。

如果夫妻雙方福報和業力變化較大,最後變得彼此不一致了,那麼結果多半會分道揚鑣。

所以,想要幸福美滿的姻緣,請你選擇跟自己福業一致(決定福業的是心地,所以需要三觀一致)的伴侶,才能天長地久。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但是兩個人能不能走到一起乃至結婚成家,還要看兩個人合適不,從性格家庭成長環境等各個方面綜合來考慮,3分天註定,7分靠自身。


感覺認識什麼人是上天註定,能不能跟這個人相守到老取決於兩個人的性格、相處等等很多因素


都是人類主動建設的,上天唯一註定的就是你的死亡。


不是,我不相信什麼命中注定,我只知道一切靠自己。


相遇是緣,相隨是份。


三分 才是


我覺得有一部分,能不能相守還要看兩人的相處!諸行無常!


這是個哲學問題,任何人都只能說自己「信不信」,卻不可以下結論說「是不是」。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