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接受 lgbt 群體,卻不能接受自己的家人是其中的一員呢?


這種接受是一種表面接受。是一種出於禮節性的態度。

就如同他覺得你其實很醜,但是又不能直說,太失禮了,想讚揚你漂亮卻又覺得違心,於是就誇你氣質不錯。

所以說,這究竟如何評價這種現象呢?我覺得還是挺好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厭惡,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但是人家很注重「禮」,這種禮表現出來,就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人與人能互相尊重,難道不好嗎?

明明沒有利益相關,卻能對別人指手畫腳,這才是醜惡的人吧?

------

回歸正題,之所以會認同LGBT卻不能接受自己身邊的人什麼的,也是利益相關。人家畢竟不是真正的能接受這個,只是出於禮貌問題才表示一個「表面上的認同」,所以當這種事情落到自己頭上,也就難免會出現題主所提問的這樣的情況了。

--------

或許有人覺得這樣的傢伙很噁心,很虛偽什麼的,其實不然。我們需要樂觀看待這個現象。

至少他在表面上不會去公然站到LGBT的反對面,這已經是一種很好的情況了,一個看客或者一個路人總比一個敵人強。這樣的人逐漸多起來的話,也會促進整體輿論的轉向,而整體輿論導向是會切實影響人們對於某些問題的抉擇的,畢竟社會輿論不就是「社會壓力」的來源之一嗎?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我們做LGBT社群工作的人也經常討論,很多人自己在做LGBT的工作,卻也不一定能夠讓自己的家長完全接納,比如我,泛性戀,五年前和母親出櫃,得來的回應是不要臉,如果帶同性回家就斷絕關係云云。而我母親可是對我百依百順的人哦。(這方面除外)

為什麼可以接受LGBT 群體呢?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中國很少出現國外那種仇恨犯罪,大部分的性少數群體不會經歷在街上因為自己是性少數而被暴打的慘痛經歷(跨性別則除外,許多跨性別的朋友有這樣的經驗)。皆因大部分人覺得跟自己沒什麼關係,犯不著操心這塊。

eg: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這個世上怪人是很多的,只要不影響我的生活隨他們去吧。

為什麼不能接受自己孩子是LGBT 群體呢?

——我怎麼能養出這種不正常的孩子呢?

怎麼可能?

大部分父母在孩子出櫃後首先都是自責,認為自己沒有教養好,其次就是會認為孩子有病,要去治療

——家庭為重,繁殖為重

你是LGBT不就是讓我們斷子絕孫嗎?我這輩子就指望晚年帶個孫兒開心快樂了。

——家醜不可外揚

你是lgbt我們的老臉往哪裡擱呢?二大爺小舅子七大姑八大姨很多人看你沒結婚都覺得在看笑話呢,你還給我來這一出呢?

——人生苦短

你何必要作呢,做一個異性戀過一輩子不是更簡單嗎?為什麼要去過那樣被人不理解的、唾棄的、抬不起頭的生活?

深層的原因是,我們國家主流教育缺乏:

-多元性別教育

兩元劃分的性別觀完全落後時代,也不符合現實狀況。

缺乏,所以很多人還是覺得異性戀天經地義,其他都是變態。

-公民教育

培養個人作為公民應該行使相關的義務和權利,與公民權和公民身份呢密不可分。(具體定義請看維基百科)

缺乏,所以很多人覺得自己活好就是人生第一奧義。

-人權教育

讓公民了解什麼是人權,人權的歷史,相關的法律和公約的內容。讓公民知道每個具有差異的個體都應該享受平等的權利。

缺乏,所以有的人覺得其他人甚至自己人活的不好都是自卑或者沒有本事或者自己就是不爭氣,甚至某些族群就是劣等族群。應該被邊緣化,拋棄,或者,扭轉,被教化成主流告訴我們的正常的、成功的模樣。

問題在於誰在一生當中沒有幾個時刻自己也遭受歧視呢?我們都有可能因為自己是胖子、矮子、不夠man的男性、不夠溫柔的女性、河南人(被說騙子多)、新疆人(被說小偷多)、上海人(被說太排外之類)來自農村、少數族裔、殘障、性與性別少數,打扮太「工科生」,女博士,鳳凰男、鳳凰女,各種名目的標籤而被歧視。

但是很高興的看到這些年的變化,無論是在性別、殘障、勞工的領域,我們都看到了變化,也聽到了更為多元的聲音,雖然,現在也有慢慢被噤聲的可能性。比如最近貴陽跨性別反就業歧視的案子就被當地政府要求當地媒體不要去報道,不要去協助炒作。

也看到不同領域慢慢在跨過各自的領域去尋求更多交叉議題上的合作。因為多元共融要面對的是某種類似的,共同的敵人——基於個體差異產生的歧視。

其實我一直覺得LGBT 不是太敏感的議題,只要假以時日,一定會慢慢的贏得相關的權利。反而是階級的問題更難去解決。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性少數的孩子和一個貧困農村的性少數孩子,生命的腳本是有很大差異的。

最近我們要發布的SOGIE調查當中就有關於家庭接納的這個部分,調查的具體數據我就不在這裡劇透了,歡迎大家5月17日當天去關注我們的微博「北京同志中心」或者微信"北京同志中心「。


以前在知乎看到過一個回答:我支持同志是希望他們過得容易點,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是同志也是希望他們過得容易點。


利益相關和利益無關當然不是一回事


看了下一些回答,覺得真黑暗。知乎很可怕的一點就是,大家都是鍵盤俠,躲在屏幕後面,然後以惡意去揣測別人的想法。

我是一個gay,我的家人曾經對我說同性戀是很正常的情況,也和我科學地討論過艾滋病的問題,他們給我的感覺總是那麼包容和科學。可是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他們也對我說過,叫我不要搞七捻三的,不要搞同性戀。

為什麼?因為他們骨子裡的歧視嗎?並非如此,而是因為愛。

我們的社會是少數服從多數的社會,同性戀作為少數群體總是被認為「不正常」,被認為與眾不同的。我的家人深刻了解到這一點,他們不希望我是那個與眾不同的。鶴立雞群,真正痛苦的是鶴,因為它並不融合於這個群體。他們沒辦法想像我如果是一個gay,我將會面對多大的壓力,我將會經歷怎樣的苦難與痛苦。出於愛意,他們並不希望我是,並不希望我在面臨人生大道時選擇了一條充滿著荊棘坎坷的道路。

或許在我的家人知道我是的時候他們的反應會很過激,但那會推翻我前面所說的嗎?不會!我的父母栽培了我二十多年,付出了二十多年,提心弔膽了二十多年。為人父母在經歷孩子成長過程中付出的心血,斷然不是我們翹著二郎腿坐在電腦前可以想像的。當他們知道自己如此愛的孩子去選擇了如此艱難的道路(當然,性取向並非我所選擇)時,他們會憤怒,會恨自己,會用折磨的我方式希望我去走他們覺得對的路。我完全可以理解。

我們都希望以過來人的身份去說教,告訴孩子那條路不好走,那條路是錯的,那條路前面有很多危險與險阻。就像你的父母或許對你說過:讀文學出來工作不好找,去讀金融吧。北上廣太累了,回來老家吧。這個女生家庭不好,選擇我給你介紹的吧。那是因為我們的父母害怕我們辛苦,所以面對孩子是gay的時候,他們本能的不接受,這也是他們逃避的一種方式。

那為什麼可以接受LGBT群體?因為事不關己。別人的孩子讀文學,你的父母或許會說真有前途,以後出來肯定是個大文豪。去北上廣好,大城市,機會多。孩子喜歡就好,家庭怎麼了,是他們兩口子過日子,互相喜歡就好。面對一樣的問題,他們或許就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我不希望大家以惡意去揣測我們的家人,有很多你覺得他們過激的行為,那或許恰恰是因為愛太滿。

總結下:家人支持LGBT,是因為他們知道LGBT群體的不容易,他們或許同情,或許悲憫。不接受你是LGBT,那也是因為他們知道LGBT的不容易。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不僅僅對lgbt,人性使然。

比如舉個極端的例子,可以接受別人離世,卻對家人離世很難接受。

所以說這個話題加在lgbt身上不是個案。


事不關己必然高高掛起,人之常情。

雖然尷尬症也是這麼來的吧。


所以之前我說萬一我兒子是,我也能接受,只是覺得他會很辛苦啊,會很心疼。心疼歸心疼,他既然是gay,我肯定要支持他,不能讓他更辛苦。 後來就有人來跟我說:其實自己家人真的沒辦法接受的吧,畢竟這條路太辛苦了。哪怕有一丁點可能,都不願意家人是同的吧。

我被這邏輯搞糊塗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了,什麼叫哪怕有一丟丟可能,都希望不是?這到底是覺得此路辛苦而希望家人別遭罪,而是打心眼裡不接受。或者還是覺得同性戀跟大家不一樣,是不正常,是怪異。

就比如金星現在這麼成功,很多人也認可了她的價值,認同她是女性身份。但一旦是利益相關,那些能力啊口才啊財富啊通通沒用,會覺得:天啊,變態,這絕對不行,令人噁心。


謝邀,為什麼發達國家人那麼友善,但是當你去搶他們就業機會時又另一幅面孔呢?

事不關己時理解他人自由是品德,利益受損時理解他人自由是仁德,被斷財路時理解他人自由是聖德。


和自己的關係不同,就好比痘痘長在哪裡你不擔心,長在別人臉上你不擔心


因為我真的有一頭牛。


他們看別人看到的是片面的東西,而家人可是相處許久的最重要的人啊。

現在已經不是那個LGBT「生而為人對不起」的時代了,但是天朝的信息傳播程度及其不平均。

所以大部分時間我們只能躲在陰影下,做一個孤獨的潛行者。


經評論區點撥,已修改答案。

—————————————————————

其實對大部分人來說,表達自己對同性戀的贊同或反對只是一個立場站位。

展現自己的大方、開放,或者傳統、保守。

可能其中大部分人對同性戀壓根沒有足夠的了解,更未深度思考同性戀到底意味著什麼,所以可以大言不慚的說出觀點。

但是真的遇見家人就是同性戀的情況,則被迫去面對事情的真相了。

再做出與之前言論違背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

以下為原答案

——————————————————————

記得在哪裡看到的一個街頭採訪。

「您好,請問您對艾滋病有所了解嗎?」

「嗯,知道一點。」

「請問您知道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嗎?」

「母嬰、性交、血液。」

「那麼日常接觸是否會傳播艾滋病呢?」

「不會的。」

「您是否歧視艾滋病患者呢?」

「只要他們不危害社會,就只是普通人吧。」

「感謝您對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其實我就是一個艾滋病毒攜帶者,您願意與我握個手嗎?」

「額…我剛剛上廁所沒洗手,怪不禮貌的,下次吧。」

說說而已誰都會。


很自然的事情。因為如果和對方非親非故,沒有什麼利益衝突,人當然會表現的很慈悲,但是如果真的發生在身邊了,而且還是至親,那絕對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畢竟現在lgbt還沒被普遍接受,你的親人這樣了,你就不擔心他處處被排斥?不擔心他的未來?什麼時候大家都知道lgbt了,都覺得無所謂了,什麼時候才能讓人心平氣和的接受家人也是lgbt。

退一步講,只要是有利益衝突的人都會對lgbt有一點抵觸。我記得有個故事說,有個年輕人看到烏龜被一群小孩欺負,就驅趕走孩子們救了烏龜。烏龜問他,如果欺負自己的不是人畜無害的孩子們,是兇惡的漁夫,他還會來幫自己么。我覺得人都有這種心理,要是遠遠的看著還覺得無所謂,甚至是挺好的,一旦發生在身邊,會給自己惹麻煩(雖然這些麻煩都是臆想出來的),就要排斥起來,可能還會說一句醜人多作怪。

說了很多廢話……其實就是人都有葉公好龍的心理,但是我覺得lgbt真的不是洪水猛獸,不理解也好至少不要去排斥和欺負他們。


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如果我家人是LGBT又不是壞事,只要我老公不是gay就行。


我身邊總有些人慷慨激昂他們對lgbt的支持,但如果說到哪個身邊的同學是lgbt,我覺得他們會更多持一個「今天有個大八卦」的態度吧。

隨波逐流站立場是不好的。我覺得我會盡量剋制自己作為異性戀本能性的驚奇壓抑甚至小小的反感,但我不會大聲為他們搖旗吶喊,因為我真的真的沒認真了解過他們這個群體。

反觀身邊的一些人,我不認為他們對這個群體有足夠的認識,或者說有過和這個群體相處的經歷。但是他們卻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同性戀的擁護者,甚至只要有人做出不支持同性戀狀就遭到他們的鄙視。

雖然中國現在的社會對同性戀接受程度不高,但是我覺得歧視 歧視同性戀 這個風氣在年輕人當中有一點苗頭了。

我不是說保護lgbt群體不對,我是希望那些口口聲聲說擁護lgbt的但是又沒能深入去做這件事的,能夠在雙方有禮有節的的情況下尊重對方不算偏激的立場。

另外,我覺得題主所說的問題,大概很大一部分出在跟風上吧。因為現在好多年輕人看的作品都在提倡保護lgbt的利益。但是他們又只學到了這個觀點,沒有深入去思考剖析自己的觀點。


其實本質還是不接受,為了政治正確而說接受,因為公然貶低有歧視的嫌疑。這歸根到底是平權的成果吧,至少明面上不會被歧視了。


他們其實並不能接受lgbt,但是出於禮貌又不能流露出排斥,所以給你一種「能接受」的錯覺。比如我和你聊天,你長得很醜,我出於禮貌不能當面說「你好醜」。但是如果你是我的家人,那可能就直言不諱了。。。


謝邀

就像父母從小教育你不要浪費糧食,農民伯伯辛苦光榮,等你長大了,父母不會同意你當農民一樣。


和那個實驗有同樣的意義


推薦閱讀:

《卡羅爾》-- 能讓男觀眾動容的愛情片不多,何況是兩個女人的愛情
《鱷魚手記》:女同性戀身份探尋的動物寓言
桂綸鎂上演同性戀戲碼,「藍色大門」的口碑絕非浪得虛名
女生如何追女生 掰彎嗎?

TAG:文化 | LGBTQIA | 性別歧視 | 女同性戀 | 跨性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