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開悟?

不要轉載,不要他說,要自己說!

言簡意賅的說就可以了。


如果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如果你堅定的做你自己,如果你能影響身邊的人也去做真實的他自己。那你肯定是開悟了。


如果非得安立個境界,就是問不出這個何為開悟的問題。以及看著這個問題也知道沒法用文字回答的時候……


找到第八識如來藏的一剎那


為何要開悟?


當你全心全意活在當下的時候,沒有追悔,全然實際的行動時,已經非常厲害。

而開悟只有你體會了才知道。那時候你知道世界是怎麼回事,生命又是怎麼一回事


如同一個男人問女人生孩子到底有多痛,你說這個女人該怎麼回答才能讓他有那樣的感覺?


理則頓悟 乘悟並消 事非頓除 因次第盡

說的開悟的道理再明白 還是五陰熾盛

怎麼可能一念超越 好好學佛不做妄心 不作聖解 就是開悟

道理上精真妙明 本覺圓凈 非流死生及諸塵垢 妄以發生諸器世間

同六祖能禪師

菩提自性 本自清凈 能生萬法 本自具足


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開示悟入,不在文字之上


開悟的途徑

2017-05-16 雪漠 香巴之家

?

修到一定時候,還會出現各種幻覺,會聽到各種聲音。這便是人的慾望的反應,也是妄心的產物。我們所說的「降魔」應該降的那個「魔」就是妄心。某地有個居士就是這樣,她總能聽到有個人老跟她講話,命令她干這個,命令她干那個。她執幻為實,認假成真,就著魔了,變成了精神病。

能夠見到真心,並且能夠認知這個真心,這就是開悟。「明心」的意思就是明白認知了哪個是真心,雖然他這時候還有妄心,但他還是能夠透過妄心認知到這個真心。這就是明心。當然,這時候,妄心還是存在的。就像大海上出現了一個波浪了,不再水平如鏡了。大海的「真心」平如鏡面,但外界影響它的時候,比如颳風之類的,那麼大海就起了波浪,這時,妄心就出現了。

當我們用智慧拒絕了外界誘惑的時候,或是用戒的力量把外界的誘惑拒於心外的時候,心的大海就慢慢平息下來了。無波無紋的那種狀態就是真心,當然,關於它還有許多表述,前面我們都談到過。

心波動便成妄心,妄心平伏便顯出真心。

後來,當你修成了幻身時,要明白,幻身也是由你自性的細微氣構成的。幻身幻身,就是也沒有自性。它仍然是因緣聚合之物。這時,你會發現世上的一切都是如夢如幻。無論是粗幻身還是凈幻身,你都不要執著它。要明白,一切都是如夢如幻的。

如果把這個幻身當成一種永恆不變的東西的話,那麼又錯了,就不符合《金剛經》的教義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的教義就是讓你明白一種究竟的東西,見到那個真心,所以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來就是真心。即心即佛。這個如來,就是無來亦無去,如如不動者,故名如來。如來,便是那個如如不動但又了了常明的真心或本元心。見到這個真心的時候,即見如來。

明心之後,你只要守住這個真心,便是最好的修。這時候,要遠離分別心,別叫那些概念弄亂了你的心。

當你明白什麼是本元心或是真心,什麼是妄心的時候,當你能找到真心並能認知憶持的時候,你就用你的真心去指導你的修行。這時候,才是所謂的「即心即佛」。

為了找到那顆真心,老祖宗們用了許多方便法門。比如,誦經敲木魚就是為了定心,用一種節奏和韻律來消解妄念。所以說誦經是有利於開悟的。天台宗智者大師就是誦經開悟的。當誦經誦到能所俱空,就可能明心見性。當然,這時候還不是究竟成就,這時候才開始正式修行,然後就躲到一個地方,開始閉關,叫常養聖胎,或養吾浩然之氣。直到有一天,你守護的那個覺悟的火種,便會慢慢地燎原開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燎原之後就是大成就,星星之火就是明心。

修行的含義就是用「真心」——就是你證悟的那種智慧,叫它燎原成智慧之火,把你的貪、嗔、痴、慢、妒全部燒掉,最後只剩下一片光明。這時候,你才算究竟成就。

真正的閉關,必須在真心的指導下去進行。

明心之前,你的觀想和持咒是為了認知真心;明心之後,你的觀想和持咒是為了保任真心。所以,明心之後,你才算開始了真正的修行。這時候,當你看《楞嚴經》們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明明了了。當你看到經中講的那些圓通法門的時候,你就知道是為了什麼?所有了義的經典都是指導你覺悟的。

當然,佛為了度化一些淺根器或是愚頑的眾生,也會說一些不了義的東西。六道輪迴之說,對於一些人來說,它確實存在。但對另一些人來說是不存在的,當你證得大成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時候,六道輪迴就不存在了。但你如果達不到那一步的時候,地獄和六道輪迴是肯定存在的。因為解脫的本質是心的明白,當你的心陷於愚昧時,你是無法解脫的。

金剛地獄亦然,它就是在密宗里犯戒後墮入的那種地獄。它存在嗎?存在!你沒有達到究竟成就的時候,金剛地獄是存在的。當你證得究竟成就、當你用你自己心靈的力量和智慧的光明把你身上所有的枷鎖燒盡的時候,那個東西就不存在了。只要有一絲束縛或是執著,它們就會把你捆得非常緊,你根本無法解脫。

要是你明白了道理,卻不去實證它,就可能流於狂慧。雖然他說得頭頭是道,但他就是證悟不到那個東西。這類人,也可能變成「世智邪辯才」,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八難」之一。禪宗中有許多這樣的人,雖然他也明心了,但實證功夫不到家,照樣不起作用,照樣招致厄運被老虎吃了,照樣得惡病墮地獄。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壞了那個根本戒。

僅僅是明心但不能保任是沒有意義的,重要的是明白並且能保任它。我們用蠟燭來比喻那覺性,雖然你能點起那個蠟燭,但卻時時叫風吹熄,光明是很有限的。那火種要是沒有乾柴,是無法燎原成智慧大火的,也根本燒不盡你的貪、嗔、痴、慢、妒。你想要讓它成為大火,你得首先為它擋風,為它加柴。那屏風或牆壁,就是戒律。那柴火,便是你的功德、精進等。你必須積累大量的功德,也就是要用你的行動去實踐你所悟到的那個真理。

當你進行了真正的修行,並且修得非常好的時候,你就會轉變你的心和身體,做到心解脈開和心氣自在。但如果你功德、事業不夠的話,是很難得到大成就的。因為你點燃的那個蠟燭不過是個蠟燭,它是很難燃成大火的,你就必須加柴。用你的功德,用你的善心,用你的利眾行為,用你對社會的巨大回報,使這個火越來越旺,你才能成長為一代大德。

所以說,並不是說明心見性就一了百了。

開悟的途徑有兩種,一種由定發慧,道次第就是這樣,你一直修啊修,證到一種境界,讓上師去印證並為你開示心性;這一種,因為你一直在修著定力,基礎非常紮實。成就時,你已經能夠七天七夜生起次第不丟失。你一旦見性或上師為你開示心性後,就會非常穩固。由生起次第、修拙火、修幻身、修光明就屬於這一類;

另外一種是由慧攝定,噶舉派崗波巴大師就這樣。他一遇具緣弟子,首先就給弟子開示心性,用以指導修行。要是你根器不夠,再為你進行補缺。這一種要求,你要在明白心性之後保任這個真心。在真心的指導下去一步一步修行,然後子母光明會,打成一片。

前一種是漸修頓悟;另一種是頓悟漸修。

頓悟就是先明白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心性,然後悟後起修。

這一點,《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中有詳述:

「問:既悟此理,更無階級,何假後修,漸熏漸成耶?

「答:悟後漸修之義,前已具說,而復疑情未釋,不妨重說。汝須凈心,諦聽諦聽。凡夫無始曠大劫來,至於今日,流轉五道,生來死去,堅執我相,妄想顛倒無明種習,久而成性,雖到今生,頓悟自性,本來空寂,與佛無殊,而此舊習,卒難除斷。故逢逆順境,嗔喜是非,熾然起滅,客塵煩惱,與前無異,若不於般若中著功力,焉能對治無明,得到大休大歇之地。故云頓悟雖同佛,多生習氣深;風停波尚涌,理現念猶侵。又杲禪師云:往往利根之輩,不費多力,打發此事,便生容易之心,更不修治,日久月深,依前流浪,未免輪迴。則豈可以一期所悟,便撥置後修耶!故悟後長須照察,妄念忽起,都不隨之,損之又損,以至無為,方始究竟。天下善知識,悟後牧牛行是也。雖有後修,已先頓悟,妄念本空,心性本凈,於惡斷,斷而無斷;於善修,修而無修。此乃真修真斷矣。故云:雖備修萬行,唯以無念為宗。圭峰總判先悟後修之義云:頓悟此性,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與佛無殊,依此而修者,是名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凈禪也。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百千三昧。達摩門下,輾轉相傳者,是此禪也。則頓悟漸修之義,如車二輪,闕一不可。或者不知,善惡性空,堅坐不動,捺伏身心,如石壓草,以為修心,是大惑矣。故云:聲聞心心斷惑,能斷之心是賊,但諦觀殺盜淫妄,從性而起,起即無起,當處便寂,何須更斷。所以云:不怕念起,唯恐覺遲。又云:念起即覺,覺之即無。故悟人分上雖有客塵煩惱,俱成醍醐。但照惑無本,空華三界,如風捲煙;幻化六塵,如湯消冰。若能如是,念念修習,不忘照顧,定慧等持。則愛惡自然淡薄,悲智自然增明,罪業自然斷除,功行自然增進。煩惱盡時,生死即絕。若微細流注永斷,圓覺大智,朗然獨存,即現千百億化身,於十方國中,赴感應機,似月現九霄,影分萬水,應用無窮,度有緣眾生,快樂無憂,名之為大覺世尊。」

所以說,就是道次第和大手印都是無上妙法,它們適合不同的根器,各有側重,不可偏廢。

――選自雪漠著《大手印實修心髓》,中央編譯出版社


能通達緣起法。

《稻芊經》說:「見緣起則見法,見法則見佛。」


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都懂得


明白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並且能做到。就是開悟。(在如法如律的基礎上)


推薦閱讀: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戒律有那一些。在家人適合持什麼戒。?
如何看待本煥長老授記自己為無量自在光明如來?
每次念佛都想利益自己,這不合大乘,請問有問題嗎?
佛經中說用不同的念珠,福報不一樣?以前從未過聽說這種說法,很疑惑,求指教?
為什麼說就算得到人天果報,壽盡再投胎到人天屆的機會也非常小?在天屆也會造業???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藏傳佛教 | 佛教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