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院鳳凰堂跟唐代建築在結構與風格上存在哪些差異?
引子:藤井惠介先生認為「將結構用視覺符號表達出來,或是創造多樣的形式,日本建築事實上缺乏這類想像力。」然而基於這一前提,卻也恰恰形成了日本建築獨特的性格,並一直對後世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日本很多結構構件不構成裝飾作用,裝飾構件沒有結構機能。
------------------------------------------------------------------------------------------------------------------------------------------這裡只講平等院鳳凰堂和唐代建築的幾個大的區別,包括小屋組、小屋組與斗栱、梁栿的關係、野小屋等等。6世紀中葉至10世紀中葉(相當於我國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日本的木構建築技術在吸收成熟的大陸技術的情況下,已經由原始、樸拙提高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而日本相比內陸,多颱風、暴雨、地震,在這樣的地理氣候條件下,出於對大陸技術的尊崇,日本人的做法是儘可能保留大陸建築的外型特點,而在結構邏輯上再進行技術改進以適應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別是十世紀左右東亞地區雨水量變得豐沛,而唐代傳過來的四舉一、五舉一比例(前後撩風槫距與舉高的比例)的非常和緩的屋頂舉折曲線明顯不適用了。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成功地通過調整槫位和槫高,提高舉高,加大屋頂坡度,輕鬆解決了屋頂排水和積雪問題,使唐代兩段式舉折朝著多段式舉折演化,而日本人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就是設置小屋組。平等院鳳凰堂屋頂上架已經和唐代建築有很大區別,變成了早期的小屋組. 小屋組簡單地說就是用一系列短柱和短枋互相聯繫,直接支撐屋頂的結構,大陸建築中抬梁的技術基本被拋棄,被帶有類似穿斗特徵的日式貫、小屋束、敷梁取代,可以有效地抵禦風力、地震的危害。小屋組出現後,日本建築的斗栱層和絞入其中的梁栿不用再應對種種結構上的問題,而只需要牽拉固定柱網結構,因此斗栱和梁栿在較早時期就成了以裝飾性為主的構件。
日本最早的小屋組目前公認的是當麻寺西塔,不晚於平安初期,約十世紀中葉以前,相當於唐五代之交。 日本中世木割書《匠明》中幾種小屋組的斷面圖小屋組木模型
由於小屋組一般隱藏於天花板內,因此構件可以使用很多幾乎不經過表面加工的木材。 平等院鳳凰堂屋頂縱架斷面 鳳凰堂屋架剖面模型鳳凰堂也一樣使用了小屋組,小屋組給鳳凰堂帶來兩個問題:(1)梁架結構功能性衰退。鳳凰堂進深兩間,通檐無內柱,以中國建築常識來看,鳳凰堂這種歇山建築側面柱頭斗栱一般會支撐起一根丁栿的外端,如果沒有內柱,這根丁栿的內端會搭在通栿上,丁栿上設置豎向構件以支撐山面下平槫。而鳳凰堂的實際情況是,由於小屋組起主要支撐作用,所以側面檐柱與通栿之間無需任何連接構件,側面檐柱柱頭斗栱里跳出兩跳,與外跳羅漢枋等高,其上僅僅支撐了平棊枋,由此我們可以確定,日本建築在解決外檐斗栱結構和裝飾的問題的時候,往往二者取其一,小屋組的普及使日本建築無一例外地選擇了裝飾性,從而使外檐斗栱的外觀形式也獲得了高度的自由。平等院鳳凰堂已取消丁栿設置
唐代建築廣仁王廟丁栿(紅色部分)同樣,殿內明栿由於不起主要太多承重作用,梁栿已不再絞入斗栱,豎向的結構作用逐步退化。(2)出檐處出現了野小屋構造。因為椽木太長,彎不過來。一旦抬高了舉高,屋檐就變成了折線而不是平滑曲線,排水反而受阻。最初的做法是在在折點填土讓無檐曲線重新變的平滑,但是這樣屋頂反而變得太重。於是在各種佛寺建築的維修中,出檐處使用野小屋就成為了主流:如圖,野小屋做出兩層屋頂,其真椽(野垂木)隱藏在野小屋內,在中間空處設置短柱、桔木支撐挑檐,在下面設置起裝飾與遮擋作用化妝椽。鳳凰堂在出檐處的野小屋構造 鳳凰堂出檐處的的雙層屋頂--野小屋而中國唐代,參考椽木的位置,只有一層---------------------------------------------------------------------------------------------------------------------------------------總的來說,日本在自適應地處理結構與裝飾兩者的關係時,並未通盤考慮,一方面裝飾優先,另一方面將屋頂結構構件複雜化,以適應氣候和地理環境,並且完全不考慮其真實承重結構的裝飾性,甚至使用大量表面未加工的木材料,最後再用其他裝飾結構進行仔細遮擋,以求得裝飾精美的效果。 1,平等院鳳凰堂建成於1053年,相當於北宋仁宗朝,離唐代也是有點遠了。更重要的是此時已經算是日本平安時代後期,而從10世紀初開始的日本「國風文化」也已經一個多世紀了,日本文化已經從中國文化的學習者,完全轉向以自身文化特色為中心的獨特道路上。
2,平等院鳳凰堂採取「寢殿造」的整體布局,這是種活躍於平安時代高級貴族住宅(及寺院等)的建築風格。和中式建築布局慣例(無論唐代、宋代,還是明清的){主建築中心軸、左右對稱、前殿後寢、園林置於後側方…}還是挺不一樣的,具體的我也不多寫了(想了解下的可看段末鏈接),給個圖感受一下吧:
東三條殿復元模型然後我們來看一下平等院,其中鳳翔館是近代新建的。這是鳳凰堂的俯視模型鳳凰堂正視鳳凰堂側視
看得挺明顯了吧,無論是建築群布局,還是主體建築本身的主體結構,或者建築結構細節,和中式建築的差異都挺大的。-----------相關:世界遺産平等院 京都宇治平等院;平等院鳳凰堂_百度百科平安時代的寢殿造莊園;寢殿造平安時代;國風文化平等院平安時代2層-Sketchup景觀模型-SketchUp模型免費下載謝邀,我對建築並不在行,所以只是摘取了文獻資料中的內容,關於鳳凰堂和中式建築的區別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平等院鳳凰堂建於公元1053年,其布局呈「凹」字形,建築形式保存了中國唐代建築的很多特點,是一個極其珍貴的木構遺例。然而,任何建築風格的傳播都有一個本土化的過程,在日本建成的平等院風凰堂也不可避免的帶上「和風」。另一方面, 平等院鳳凰堂的建成年代為中國的北宋初年, 距離初唐和盛唐已有數百年的時間,下距《營造法式》的成書僅50年,此時中國的宋式建築己經發展得相當成熟,雖然日本於公元年中止了「遣唐使」 制度, 可以推測,宋式風格或多或少地對鳳凰堂的建築形式產生了影響。所以, 平等院鳳凰堂的建築形式,實際上是「唐風」 傳統、「宋式」 法度、「和風」趨勢共同作用的結果。平等院鳳凰堂系日本平安時代的貴族舍宅而建, 原是貴族府邸中供奉阿彌陀佛的佛堂,屬「寢殿造」 布局。「寢殿造」 是日本平安時期年貴族宅邸建築樣式的總稱,其主要特徵與中國同時期建築的異同見下表由上表可以看出,「寢殿造」 的布局方式是日本建築由明顯的唐代特色向日本特色過渡的產物,在左右對稱、周圍廊房等方面繼承了中國的傳統,其二層廊龐、東西對屋的做法則有著鮮明的日本特色。平等院鳳凰堂建於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社會全盛時期,此時日本建築逐漸本土化,而且趨向奢華,其建築形式趨向通透空靈、飛檐寬展。平等院鳳凰堂的屋頂山面如鳥翼般富有裝飾意味的博風,是「東西對屋」 的變體, 也是極具日本特色的標誌之一。在現有唐代建築資料中,反映「左右環抱」 的形象,未見有以「不廈兩頭造」的山面結束的做法,而是往往處以「廈兩頭造」 的亭榭或樓閣。 答主註:關於不廈兩頭造,指的是懸山頂,如圖所示,在鳳凰堂中,是把山牆作為觀賞面,和中式建築不同
文獻來源:順峰山「鳳凰堂」——一座「唐式」建築的設計探討
推薦閱讀:
※中國有哪些造型別緻的古建築?
※令栱除了最外的橫栱位置之外,還有哪裡也叫令栱,為什麼?
※偷心造和纏柱造有什麼區別,各自的準確定義是什麼?
※為何廡殿頂比歇山頂等級高?
※什麼是金廂斗底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