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錫常滬做菜愛放糖?

首先放糖不一定甜 因為我們在炒菜時根據食物的不同肯定會出現一些不太美妙的複合味道或者因為操作過程不當造成的苦味 放糖是用來遮掉這些味道 還可以提鮮 但是糖的量一定要把握好 有些菜味型是咸鮮的就不能吃出甜味


我媽是四川人,我爸是江蘇人,我3歲時,他倆來深圳創業,就此長居深圳16年。但是,從來家裡做菜就不怎麼放糖(真的不是我吃久了習慣了),除非必須要放糖的菜。但是廣東,可能需要放糖的菜會比較多,早茶就不說了,廣式甜品也可能也是外地人覺得廣東喜歡吃甜的原因吧。四川,江蘇,廣東,都屬於南方,就我個人而言,四川喜麻辣,江蘇人愛吃腌制類食物(這個其實不太了解,但是每次回老家帶回來的都是腌制啊,鹽水之類的,年夜飯也是基本滿桌的這些東西……但是話說回來,江蘇離上海這麼近,上海喜甜應該是公認的吧,我咋就不覺得江蘇也是呢……難道果然是我不正宗的原因?哈哈哈哈),廣東嘛,其實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反正綜上我就想說,真的不能說「南方」做菜就愛放糖的……最近也是不喜歡「以偏概全」,所以就想說下自己的看法啦,題主看到的話別生氣啊~


我見過說吳人尚甜來源於古川菜。

史載古蜀人「尚飴蜜」。《蜀都賦》里說「乃使有伊之徒,調乎五味,甘甜之和」。又比如「蜀豬燉雞鶩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著飴蜜,以助味也。」 其實這種審味在今川菜的「東坡肉」也有所保留。哦,對了,蘇軾本人也很愛甜食。他自言「想見冰盤中,石蜜與糖霜。」

那古川菜怎麼影響到江浙菜的呢?因為南宋都臨安,外地官員駐留皇都,當地也開了很多滿足各地人口味的小食店。宋代飲食業之盛,可以參翻《東京夢華錄》。而各地飲食中尤以「南食」為盛。「南食」的主力就是古川菜。所以古川菜尚飴蜜的習慣就融入了吳越本地的烹飪習慣中。


i我只針對江蘇及上海吃甜食而言,因為我對這兩個地方的菜還算了解一些,今天吃一種甜甜的食物時還想過這個問題,湊巧晚上就看到了,也算是緣分,糖醋排骨,小籠包以及各種各樣的甜點在江滬和浙江的部分地區大量出現,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我認為是基因+習慣+糖類作物共同促成了甜食的流行

推斷原因1:基因原因

就味覺而言,基因把人分成了三大類:敏感型、麻木型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型。敏感型對甜食、奶油等高脂食品十分敏感,會自覺地抵制甜品。相反,麻木型卻對這類高脂食品情有獨鍾,似乎永遠也吃不厭。

可能這一帶人的祖先關係密切,後散佈於三省,因此擁有相同的基因。

推斷原因2:飲食文化和習慣原因

至於習慣的發源,可能是由於基因,也可能是由於真的是富庶,因此很早這一地區就開始吃含糖的食品了,一旦形成傳統以及菜系,後代也就會習慣於吃這種食品。

推斷原因3:糖類作物種植廣泛


糖醋排骨,糖醋裡脊,糖醋魚,糖醋茄子。不要太好吃


題主一看就沒去過湖南。


誰告訴你的,我只放辣椒…


適量放糖,一可以提鮮二是口味比較脆。我是說的川菜,江南那種糖我也不理解。


南方出糖


因為有錢,買得起白糖

蘇錫常滬不產糖,白糖紅糖從廣東福建進口而來,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糖的價格很高的


題主地理怎麼學的?「南方」指哪兒?

說南方人做菜愛放糖的,歡迎來江西、湖北、湖南、貴州、四川走兩步。


推薦閱讀:

誰給我推薦幾款好吃的速食麵?
如何看待今年粽子的咸甜之爭?
如何評價中財食堂的菜品更新?
和家裡人吃飯口味相差很大是種怎樣的體驗?
光明莫斯利安,伊利安慕希,蒙牛純甄,這三種牌子的酸奶,那個更好喝?

TAG:歷史 | 烹飪 | 口味 | 南方 |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