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端午節不能說端午節快樂這一說?


端午節到底該不該快樂

今天收到很多朋友群發的信息,也看到朋友圈和空間裡面的節日狀態,驚異的發現,怎麼平常挺正常的一個個,咋變得這麼文縐縐的——「端午安康」……安康是什麼鬼?努力把腦袋裡亂入的周傑和爾康的造型趕走,我開始琢磨了,這到底是咋了?

仔細翻了翻朋友圈,果然找到了原因,沒錯,又是不轉不是中國人的朋友圈……原來這麼一種說法流傳了出來——端午節所紀念的人比較悲壯,所以大家不要說「端午節快樂」,最多問一句「安康」。

原來如此。看起來這麼有道理,差點就讓我相信了。不過稍微轉了下神,就感覺不對勁了,諸位聽筆者細細道來。

首先來說呢,這個說法的根據是端午節來源於紀念幾個比較悲壯的人,所以不宜快樂。可筆者仔細考究了一下,發現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有很多說法,雖然認可度最高的是紀念愛國人士屈原,但最權威的卻是吳越之地的人們進行的祭祖活動,後來剛好湊巧屈原老爺子在這天投江了,伍子胥老先生在這天殉國的,孝女曹娥哭了十七天之後也在這天掉江里了,於是這一天也開始承載了一些紀念活動。

如果真是這樣,這個說法似乎有些道理。可是端午節在長期的演變中逐漸有了新的內涵——當然也有可能這些內涵才是其最本真的內涵——百姓們祈禱身體健康驅邪除惡,過節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大多是體育運動和一些趣味的小遊戲。如果再往深了考究,這是因為南方的這個時候常有疫病,所以男女老幼都要進行一些清潔消毒和鍛煉。

端午本來就是一個很歡快的日子啊,大家走出家門,洗洗澡治治病,喝點雄黃酒,划龍舟比賽,鬥草賽詩,好不熱鬧。這時候板著臉出來說,端午可不敢快樂,最多安康一下就行了,豈不怪哉?

再者,就算端午節是紀念上述三個人物的,咱就不能快樂了?屈原、伍子胥為國而死,曹娥尋父而死,是很悲壯,但他們身上體現的都是中國人最樸實的情感,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傳遞著這種精神,傳承著這種文化,綿延不絕,不是一件很值得慶賀的事情嗎?逝者安息,斷不希望生者終日愁眉苦臉罷?

最後來說,筆者認為給節日賦予太多沉重的形式,不利於其更好的傳承。試想,一個是板著臉沉痛紀念的端午節 一個是喜笑顏開買買買吃吃吃約嗎約嗎的聖誕節,哪個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更大呢?這麼說並不是希望把咱們的傳統節日庸俗化,變得膚淺,但也要喝止過度神聖化使之高高在上不接地氣的趨勢。所以說,端午節還是快樂點好。

內心裡我也很尊重那些提出來這個觀點的人,出發點是很好的,但是這個時代如果繼續「端午節的端字有幾種寫法」下去,只會害了傳統節日,害了傳統文化。


李蓬國:「端午不能說快樂」就是「做」

端午小長假,網上又開始瘋傳這樣一條「科普帖」: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說,要掃掃盲目了,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如淸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

「端午不能互祝快樂,只能互送『安康』」,這樣的「漲知識」實在讓我「降情緒」:過了三十多年端午節,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不會過節,這讓我很沮喪,因為它告訴我自己是一個「沒文化」的人。可是,細想之後,我以為這位熱心「掃盲」的專家才需要好好「掃盲」。

倘若按照這位非遺專家所說的,因為端午是祭祀節日,便不能說快樂,那麼,人們過端午節就只能一臉哭相。如果專家的意思是叫人不「說」快樂,但不妨「行」快樂,也就是該快樂還是快樂,但不要說出來,那麼,這就是教人做「言行不一」的「偽人」,豈不是與「知行合一」的傳統文化精神背道而馳?

倘若這位專家的意思是叫人既不能「說」快樂,也不能「行」快樂,那就只能說明他要麼是食古不化的「呆」,要麼是裝逼掉書袋的「做」。

端午是一種民俗,而民俗總是流變而來,流變而去的,豈能以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倘若說因為端午是祭祀節日而不能說快樂,那麼人們現在也不該吃粽子,只能扔粽子,因為最初人們是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屈原的軀體而往河裡扔食物的。

這位專家說「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但按照他的思路,應該是「所有節日都不能互祝快樂」才對。且不說清明節、端午節這樣的「傷心節日」,就連普天同慶的「春節」,都不能說快樂。

去年上演的國產動畫大片《年獸大作戰》,為國人普及了一下「過年」的知識。年獸又稱年,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惡獸。相傳古時候每到年末的子時,年獸就會進攻村子,凡被年獸佔領的村子都會遭受到殘酷的大屠殺,年獸會吃掉所有人的頭顱。後來,人們知道年獸怕紅色、怕巨響、怕火光的三大弱點,就會放爆竹,貼門聯,驅趕年獸的進攻。為了防止年獸的再次騷擾,放爆竹、貼春聯漸漸成為節日習俗,春節由此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

順著上述專家的思路,我們可以這樣推論:既然「年」最初指的是「年獸」,即吃人的惡獸,那麼,今天人們就不能在春節說「新年快樂」,否則,年獸一旦「快樂」起來,遭殃的可是民眾。

總之,民俗文化是與時俱進的,「端午不能說快樂」的古板思維恰恰是對傳統文化的誤讀,最需要「掃盲」和糾正。端午節可以盡情地說快樂,不想說快樂的,就拿粽子堵上自己的嘴,少在那裡「裝」和「做」。(文/李蓬國)

歡迎關注李蓬國網站、微信公眾號「挽弓搭見」。


然而我經常說清明節快樂


剛過去的兒童節是悼念節喔,六一安康喔,呵呵噠


我看待這就是扯閑淡的,他們死了還不讓別人快樂?


反對所有淡化傳統節日原本含義的看法

「他們死了不讓別人快樂?」 首先 我認為死者為大 更何況端午節紀念這幾位都是承載了傳統美德、優秀精神的 端午節娛樂化是非常不好的 第二 你去快樂我也不反對 你該開心開心 不喜歡不過這個節就是了 你可以天天快樂 但還請不要說端午節快樂

我們已經淡化甚至忘卻了很多有意義的傳統 自己不去保護去珍惜難道只等著我們兩個東亞鄰國跑去申遺之後一堆網路憤青無腦噴?那也就只能一時口快 並沒有實際意義

其實現在的傳統文化已經被漠視很多了 節日在盲目的商業化 節目化 娛樂化 這絕不是一個好兆頭 試想再有幾十年清明節也變成了快樂 那種在親人墓前在佛像前請人大跳性感(tuoyi)舞的事屢見不鮮 我們還有什麼敬畏什麼信仰呢?難道我們敬仰偉人 去為烈士為先賢掃墓的時候也要變成扭大秧歌?

節日不一定都是快樂 傳承文化才是節日的最傳統最重要意義!當我們失去文化~國將不存

一年之後重新補充。以上言論僅從當年的認識角度出發。不排除個別地區紀念伍子胥,或者以前恰好與楚國敵對所以大快人心的情況。以當地習俗為主。但不要以偏概全。


跟我不熟的姑娘給我說了一句今天早上端午節快樂..

我的內心戲是都跳江了快樂毛啊 我要說個同樂同樂嗎..然後一直在糾結- =最後就忘了回復了..


推薦閱讀:

舊影瑣憶·東德往事
美國人當年用它抵禦外敵,但如今在中國卻被嫌棄| 浪潮工作室
如何評價美國猶他州宣布支持一夫多妻制?
因和親被陪嫁,他竟投靠匈奴進攻大漢
「犬」和"Hound"其實是一個詞

TAG:歷史 | 端午節 | 生活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