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醫師的死亡率,真是手術患者的三百倍嗎?

微信上看到別人發的數據:

全國麻醉醫師10萬。去年,工作中猝死的麻醉醫生16個,今年前四月為4個,死亡概率為三千分之一。而中國術中麻醉死亡率目前已經降低到了十萬分之一。

所以,當手術患者諮詢麻醉風險有多高時,麻醉醫生可以告訴你:「沒多高,在手術室這幾個小時內,我死的幾率是你死幾率的300倍!…… 我們都不怕,你怕什麼?」

真是這樣嗎,引用的數據或計算方法有問題嗎?求證實或解釋。

另外,不論是否是這個數字,醫師的壓力確實高於一般職業。在國內大型醫院的普通門診或病房,更是如此。希望醫患間能多一分理解。


謝邀

作為一個統計學弱雞對這種問題實在沒啥鑒別能力。雖然有人在說,但我並不覺得大家真的會跟患者這麼溝通。

麻醉醫生的猝死事件在去年達到了一個高峰,突然間把幕後的人物推到了台前。其實這不是一個偶然事件,隨著國內外科技術的快速增長,國內大型醫院的手術量蹭蹭的往上漲。

09年我院神經外科是兩個病區,床位90張左右。然後10年新區建立,一下擴張到四個病區,170張床位,那時候我們都覺得簡直要瘋,一下多出來那麼多床哪能吃的飽。然而一年後,四個病區吃的滿滿還有一大波患者在排隊。

馬上分院要封頂了,計劃神經外科擴展到9個病區,要瘋。

麻醉科人數在09年大概連醫帶護一共30多號,現在已經一百多了。但是仍然跟不上醫院的步伐。因為隨著業務的開展,麻醉科所承擔的任務不僅局限於手術室內麻醉,包括無痛內鏡,無痛人流,無痛分娩,無痛纖支鏡等等等都在向麻醉科要人。然而現在麻醉科有幾個是真正想要來麻醉科的?我院麻醉科里有神經外科研究生,有五官科研究生,還有有內分泌研究生,呵呵。

這樣的情況在國內幾年內仍然會延續,麻醉專科護士如果跟不上趟,這個困局會一直存在。


謝邀。

先根據問題本身來看。

首先這是一道統計學問題,非我專業,這種類比是否合理可以請統計學專業的來講一下。

其次是數據來源,病人圍術期死亡率和麻醉意外發生率肯定是有官方統計的,ASA,國內,歐洲都有,爪機答題就不去尋找了,但這種意外和風險發生的幾率已經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非常低了。而對於麻醉醫生的猝死風險,如問題所說,個人猜測應該只是簡單的統計了一段時間內全國的因為工作中猝死的已知的(即上了醫療圈新聞被大家知道的)例數,數據來源應該不是官方,可能就是一個簡單的民間統計。

最後就是作為一個大城市三甲醫院的一線麻醉醫生要夾帶一些私貨。麻醉醫生的工作壓力在醫務人員中應該是在最頂端的一層的(你看哪個學科最缺人,比如急診,兒科)。第一是風險高,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以及麻醉學科本身的發展帶來的平台作用(外科的飛速發展在很大部分是得益於麻醉科水平的發展),越來越多種類的手術得以廣泛開展,現在高齡患者,非心臟手術的心臟病患者這類越來越多,以前合併症多的,歲數大的都不做手術保守治療了,現在90多歲做手術的也不少見,這對於麻醉醫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風險和壓力也就越來越大。只有小的手術,沒有小的麻醉。

接著就是工作量大。國內醫院屆的航母據說一天能有600多台的手術量。我院中心手術室22個術間一天在80台以上,人富裕的時候白班平均工作時間是從早8到晚7,下午班是從兩點到夜裡,過不過夜看運氣。人不富裕的時候比如最近,沒有下午班的同志們接班,那基本上就都沖著晚10點去了。長時間,高負荷,高風險的工作肯定是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多說一句,現在上頭要求醫院多收病人多做手術,醫院要求手術科室每年,每月的手術量增加,周轉率加快,那各位帶組的主刀醫生就會有來自上頭的壓力拚命做手術,導致了手術室工作量增加,術間達到飽和。現在還要在有限的手術間下繼續增加手術量,那麼在術間周轉,病人接送,操作熟練度上已經接近極限的情況下,那隻能靠犧牲一線大夫的休息時間來增加手術量。這對於患者,術者,麻醉醫生三方都在增加風險。

而現在麻醉科的地位依然不夠高,多數患者,甚至是工作中與手術室無交集的醫生,仍然不了解麻醉醫生的工作。我經常碰到本院的醫生做無痛胃腸鏡時候喝水了,要不不了解術前禁食水的意義。我們經常知道哪位大夫做手術好,但是很少知道哪位大夫麻醉做得好,這也是麻醉學發展到現在的一個尷尬的現實。

最後還有分配問題,我就懶得提了,幹活越多反而覺得越虧。。。

所以,這個廣為流傳的段子,其實就是麻醉醫生對於短時間內猝死多個同行時候一個自我調侃。

以上


身為在省級醫院一線的麻醉醫師,我想說兩句。首先這個數據我無從考證,但麻醉醫師猝死的風險的確比較高。究其原因,目前我國麻醉醫師人數太少,遠遠滿足不了臨床工作的需要,所以超負荷工作常態化。加之特殊的高強度,高壓力,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使得我們時刻處於精神緊張狀態,常常會身心俱疲,希望得到大家的體諒。


大學裡我統計學掛過兩次。

請不要邀請我回答這類統計學的問題,否則我真的死給你看……

另外,鄉鎮醫院麻醉科醫生和大型三甲醫院麻醉科醫生的猝死率肯定不一樣。

同理,普通擇期手術和ASA IV級病人手術的麻醉死亡率也不一樣。

各行各業都有辛苦的崗位,只是我們這個崗位比較特殊並且不怎麼被外人了解罷了。


你不如這麼算,我國有麻醉醫生10萬人,近100年死過10萬個麻醉醫生,死亡率100%


演算法有問題,「沒多高,在手術室這幾個小時內,我死的幾率是你死幾率的300倍!」肯定是算錯了。

一個麻醉醫師平均一台手術按2.5個小時算,一周平均工作40個小時,平均每年做800台手術。

麻醉醫師10萬,去年做8000萬台手術,死亡16人,死亡率為500萬分之一。

補充:我覺得有一個評價某專業綜合價值的指標是比較準的,就是你所在醫院每年招人的時候,報這個科的學生的平均在校成績和錄取比例。簡單說,就是熱門程度。麻醉科,一般來說,都是排在前列的。熱門程度遠遠好於ICU、急診、病理科等等。不要看喊得什麼,要看腳往哪裡走。


一般來說我一直把這種數字遊戲當個玩笑沒放在心上,直到我過年期間上了一個通宵的夜班和一個整個沒休息的24小時班後,爬一層樓梯到家裡,我一個平時可以游泳2000米不歇氣的,號稱分分鐘橫渡湘江的鐵血女漢子,爬一層樓就開始心慌,哧吭哧吭喘粗氣。所以吧。猝死率高也是有原因的。


那句話怎麼說的,每一個累成狗的外科醫生都在心裡謀殺過一百遍坐在椅子上悠閑玩手機的麻醉醫生……


謝邀。

大學時候在我的城市最大的醫院的麻醉科實習了半年,最明顯的感受就是,等級森嚴。

所以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高年資的麻醉醫生如果沒有特別遠大的目標,麻醉科的日子還是可以過得很悠閑的。對於住院醫師和規培的醫生來說,強度是真真的大。

拿我來說,本科學習麻醉學五年,我過去的時候剛好是科里特別缺人的時候,每天早上七點半交班,沒有麻醉護士,所有的液體藥物管路全都是自己準備,包括給病人連監護扎動靜脈,手術結束之後要去病房訪視明天做手術的病人,下班時間不確定,看手術什麼時候結束。有時候一天同時跟兩個手術室的手術,工作量翻倍。如果手術結束的早,很可能被叫去其他手術室幫忙。換句話說,我們是廉價勞動力吧。每天上班的時候看著住院樓總會不知道今天自己幾點能從這裡出來。我上的第一個二十四小時夜班,幹了二十二個小時,出來的時候走路都是飄的。吃飯時間不固定,大多數老師都還不錯,基本不會超過下午兩點。有一次得罪了一個主治醫生,下午快三點才吃上飯,餓得胃痛。

其他醫院來的歸培醫生跟我們差不多吧。四十多歲來規培的老師一樣在手術室被支的一路小跑。懷孕的醫生也並沒有好太多。

本院的住院醫生相對好一些,到底還是有保護的,但是還是挺累的,熬夜加班的事情常有。住院醫生上一個二十四休息一天,這樣上一年,說實話都是三十歲出頭的有家庭的男人,看著他們有時候也是心疼。

那半年使我成長最快的時候,也是我經歷心理磨難最多的半年吧,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在此不表。

老實說上班一開始的五年都是特別累的,熬過去就好了。

是啊,即便如此,經歷一個漫長的手術看到患者重新醒過來的時候,也還是會在心裡說一句,很開心又見面了。

這條路真的很難很難,但是因為熱愛,因為心裡有所謂老生常談的理想,還是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只要我的喉鏡是亮的,我就什麼都不害怕。

加油,麻醉醫生們。


外科醫生車輪戰碾壓麻醉醫生,你說忙不忙,你說累不累。。


我對這個數字不敏感。但是就我的這幾年接近1000個全麻經驗而言,身心疲憊是真的。雙腔管脫落,胸科支氣管被捅破,腦科動脈瘤破裂,撤喉罩後的喉痙攣,發生的瞬間真的是有胸瀕死感,沒誇張!


瀉藥。簡單說明一下,麻醉醫生確實猝死發生率高,但這樣的統計說法有問題。

首先,麻醉醫生每天負責手術間從早到晚的手術,手術什麼時候結束麻醉什麼時候下班,外科大夫可能做完第一台就走了,最後一台的主刀可以前半場先休息,但麻醉需要從頭陪到尾,被每個外科大夫都嚯嚯一遍??而且,每天都是這樣,周而復始。工作時間長休息少是全國麻醉醫生的通病,時間長了就容易誘發一系列疾病或過勞死。

第二,關於統計,麻醉醫生死亡率描述的是時間點的,人數/人數,且指的是全生命周期的,手術麻醉死亡率描述的是時間段的,是一段時間內的麻醉死亡例數/全部手術例數,且指的是手術麻醉這段時間內的。因此兩者沒法直接對比。另外,手術例數指的是人次數,同一個人一生可能坐過多次手術,而很多死亡很難單純定義為100%麻醉導致的,導致麻醉死亡率非常低。

總體而言,雖然直觀感受麻醉醫生死亡率高好多倍,但其實是一輩子的時間和一會會兒手術時間的對比,當然高啦!

補充,看了有關知友的答案,這樣的計算是正確的,把麻醉醫生死亡率也算成一年內的死亡人數/一年內麻醉的手術例數,數值大大降低:)


數字而已,我一直認為概率只是概率,對你來說只有0和1,猝死就是死了,沒有死就是沒有死。

我們這一行比較隱忍和辛苦,就和小姐接客一般,外科手術來了,不管是眼科、骨科、神經外科等等,她們不停的來,你就不停的接。。。。這樣的車輪戰導致我們一直處於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精神和體力都要 保持一個高水平。。。。這樣不停的接客。然後被嫖客XX死~~~


好吧,我只想說,做完一天手術後,我總是感覺胸骨後有種壓榨感痛的錯覺,要是連續值一周的夜班以後,那真的不是錯覺啦,外科醫生幹完幾台可以歇著,麻醉醫生要奉陪這個檯子上的所有手術,打個比方,外科像拍aV,不興奮了歇下再努力,麻醉像綁起來被輪,管你興不興奮去!


謝邀。話說這還是頭一次被邀請答題呢。不勝惶恐。

首先題主給出的數據雖然都是真實數據。但是兩個數據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而且不具備可比性。麻醉死亡率和麻醉醫師的猝死率的關係就好比出車禍的概率和工廠流水線工人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看似聯繫緊密但實際上並不相關。

這麼說吧。麻醉醫師的猝死率是患者是300倍這話說出來更多是自嘲和無奈。

要是真的有300倍這麼大的懸殊。誰還去做麻醉醫師呢。麻醉醫師的猝死率實際上和工作時長和工作強度是息息相關的。就像過勞死死IT人員。


謝邀!心胸麻醉方向!一般來說病人入院會完善常規檢查,提前一天開出手術單,然後麻醉醫生術前訪視,看病歷問病史,查體,覺得還有哪方面檢查沒有完善的要求完善相關檢查,需要請各個科室會診的請會診!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然後做麻醉計劃,考慮各種並存疾病對手術麻醉的影響,權衡各個麻醉藥物使用的利弊。到了手術那天早上我們會比外科醫生早一個多小時進入手術室,開始各種麻醉準備,各種心電監護,動靜脈穿刺等等一系列坐下來全部做好了等待外科醫生過來擺體位消毒手術。手術期間一刻不能離開,緊緊瞪著監護儀,看各種氣道壓,手術進度,有無壓迫心臟大血管造成壓迫性低血壓,要調控麻醉深度,保證麻醉平穩啊!手術完了還得把病人叫醒,各種高齡各種並存疾病的病人,煩躁譫妄嗜睡……每天面對著這樣的壓力,你告訴我麻醉醫生怎麼能不緊張,怎麼能很好的避免猝死?!!!

一個病人進入手術室前,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給他保駕護航,而誰又來給麻醉醫生保駕護航?!!!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