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僧人穿紫色袈裟算不算過分?

放在以前絕對是違制。封建時代只有帝王才能頒賜紫衣,用來彰顯殊榮。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現在沒皇帝了,穿龍袍都沒人管。

但是,我覺得是不是有個謙虛和涵養的問題在裡面,尤其是出家人。


謝瑤

關於袈裟這事我首先想到的是當年釋永信和尚被爆有件天價袈裟的事。

好多媒體就在那兒說了,你一出家人居然搞五萬多一件的袈裟你奢侈不奢侈啊,你一出家人本該貧寒清淡,咋能如此讓人上火啊,你是不是魔坐沙門啊。。。。

雖然這些媒體未必弄的請什麼是沙門,什麼是魔,但是人可以張嘴說話啊嗎,你永信和尚再能耐,你就一張嘴不是?

後來這些媒體得出結論,這事除了揭示永信不是好人好僧外還是有積極意義的,讓更多人知道了中國還有雲錦這種傳統工藝。

再後來,永信和尚終於逮著機會能發言了,這袈裟是人云錦研究所上杆子一定要送的,自己和少林這邊從來沒提過任何要求。

然後,謠言依然在傳播,和尚除了上面這兩句再也沒做什麼分辨。。。。。

沒錯,最初佛制袈裟的顏色是所謂的壞色、雜色什麼的,就是平常人看不上眼的顏色,不過是為了讓僧人們少一叢外來的干擾。

但就像過午不食在佛教傳入中國後由於馬祖變革寺院制度為農禪制度,過午不食就不再執行了一樣,袈裟這方面的變革也有。

理由其實就是為了傳播,為了傳播,有關大和尚必須要有威儀,這個威儀可不是簡單的兩個字,如何走路,如何說話,如何穿著都是有講究的。有威儀若佛陀的大和尚,這教法才容易傳播嘛,這能上車去彼岸的人才多,這才是大乘佛教嘛。

所以,金光閃閃的袈裟出現了,無他,方便道耳,袈裟啊,又不是什麼時裝,你真以為有西遊記唐僧的那件袈裟那樣惹人愛啊。

這事中國袈裟為啥看起來比較豪華的原因。

然後,再來說袈裟的顏色。

按說紫色是五間色,應該不能直接做成袈裟,必須點染其他顏色成為壞色才行。

不過唐宋五代帝王經常賜給僧侶紫色袈裟,一時之間,那些沒有受賜的僧侶自己也弄套紫色的袈裟穿穿趕趕時髦,這種事常見!所以,穿自製紫色袈裟這事,只要不是純紫色,那就符合佛制,並且,不逾越!回過頭說,就算是逾越,那也不是問題,因為僧侶是出家人,並不受這些制度的制約。

沒錯紫色從唐代開始被確立為貴色,但你別忘了,正是從唐代開始,黃色還被皇家壟斷了,出了皇家一律都不準用黃色,自此後朝代基本都延續了這個制度,但你看唐以來僧服用黃色的少了嗎?一點都不少。

和紫色一樣被抬為貴色的還有緋紅、赤色,你倒是看看古代方丈袈裟赤色的還少了嗎?

同樣還是這個道理,出家人不用俗家的規矩,你王公貴族,在我大德高僧面前卻也與販夫走卒無異——當然,這大多還是理論上的——然而這就足夠讓出家人的很多事情不受俗世制度管制了。

古代如此,何況現代?

至於說謙虛和涵養的問題,拜託,我還真是沒看出來這裡面有什麼是涉及這兩方面的。

你不能自己想像說穿紫色就不謙虛沒涵養於是看到僧侶如此就說人不謙虛沒涵養啊。

倒是你這種把顏色和某種心理認同聯繫起來的想法,我是不贊同的。

為啥呢?比如古代把青色、綠色、藍色等顏色視為賤色,你如今到到街上去看看,那些穿綠色、藍色的人們,難道你認為他們是自甘下賤嗎?這是天書奇譚吧?

回過頭來說歷史上僧服的色系裡就是有青色的,現在依然還有。

所以呢,您這問題其實是不成立的。


封建時代只有帝王才能頒賜紫衣,有誤

宋朝時河中府曾經建了一座浮橋,並鑄了八頭鐵牛來鎮橋,一頭鐵牛的重量有上萬斤。治平年間河水暴漲,沖毀了浮橋,鐵牛也沉入了河底。官員招募能讓鐵牛浮出水面的人。有個叫懷丙的和尚用兩艘裝滿泥土的大船,將鐵牛固定在中間,用鉤狀的巨木鉤住牛身,然後慢慢地除去兩船中的泥土,船身的重量減輕,自然就會浮起來,連帶也將鐵牛鉤出了水面。轉運使張燾聽說之後,賜給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表嘉獎。

明?馮夢龍


反對樓上答案:

僧懷丙,真定人。巧思出天性,非學所能至也。真定構木為浮圖十三級,勢尤孤絕。既久而中級大柱壞,欲西北傾,他匠莫能為。懷丙度短長,別作柱,命眾工維而上。已而卻眾工,以一介自從,閉戶良久,易柱下,不聞斧鑿聲。趙州洨河鑿石為橋,熔鐵貫其中。自唐以來相傳數百年,大水不能壞。歲久,鄉民多盜鑿鐵,橋遂欹倒,計千夫不能正。懷丙不役眾工,以術正之,使復故。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後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紫衣。尋卒。——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一·方技下

舉例當以史料原文為據,豈可穿鑿附會,顯然這裡是「轉運使張燾以聞」,當是「以此事使皇上聞」,所以張燾只是把這件事告訴了皇帝,至於賜紫自然輪不到張燾來干。


推薦閱讀:

為什麼高僧大多是男的?
寺廟佛像陳列有什麼規矩嗎?具體是怎麼安排的呢?
有哪些關於修禪的書籍推薦?
為什麼網友會詆毀佛教詆毀佛教徒?

TAG:佛教 | 佛教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