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水稻研究集中在哪些方面?

昨天看到水稻研究又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題主對水稻研究知之甚少,但比較好奇,想看看有沒有專業人士~ 主要是想問,現今對於水稻的研究集中在哪些方面呢?(題主能想到的,比如與基因組學 生信結合)我知道關於水稻育種的研究一直還在進行當中,這些研究是為了進一步解決哪些問題呢?

其他感興趣的問題還包括,以水稻為研究對象,是否有什麼獨特的優勢?我國的水稻研究現在在世界上處於什麼地位,是否是引領世界呢?

期待解答~~


謝邀。關於水稻研究比較集中的方面可以用兩句話總結:

1、水稻在中國起源的。

2、如何能讓水稻高產且哪裡都能長。


謝邀。因為不搞學術,已經好幾年沒讀文獻了。既然邀請,勉強簡單一答,誤導莫怪。

農作物育種熱點總是圍著產量、品質、抗性三大方向進行。水稻作為主糧更是如此,產量是永恆的熱點和主題,不要以為老袁刷新一個個記錄就能止步冷卻了。做基礎研究的總是圍繞著產量構成的幾大因子來進行,做過水稻基因組研究的就知道全國有多少實驗室在競爭研究同一個基因,非常激烈,成果直接關係到一批博士的前途,可以說水稻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熱點。

其他基礎方面,雜交優勢的研究也一直是主要方向。抗性方面,抗病如稻瘟病、紋枯病等,南方地區的抗重金屬鎘比較火,最近老袁的抗海水稻比較有名。品質方面,香稻也有不少單位在搞。栽培的話無非是圍繞著光溫水氣肥、耕作方式來進行。

其他就是一些研究方法、手段和技術上的進展了,這些許多都是從其他領域引進過來。比如題主說的生物信息學以及火得不行的基因編輯等。

水稻的優勢很明顯: 主糧,口感好,適應性強易栽培,二倍體,基因組小,模式植物、、、

可以自豪地說,中國水稻的研究是領先世界的,尤其是雜交水稻的選育和推廣,中國造福了東南亞、非洲等許多國家地區老百姓,但當時知識產權意識不強。現在整體仍是一流,如果要單純論某項技術又是另一方面了。

答得有點籠統,不成邏輯,希望對你有點用。主要還是靠你自己去查閱資料吧。

以上。


無論傳統育種還是轉基因育種,目的都是獲取高產以及抗逆性好的品種。

目前抗逆這塊,特別是高溫和蟲害是個重點區域。

稻米品質研究正逐漸被重視。

也有一些基礎研究和為育種服務的研究在進行,例如不育系的篩選與配套。

因為水稻作為模式植物,針對植物,特別是單子葉植物的研究,多會使用水稻。

世界可種植水稻的區域有限,中國目前是世界水稻主產區之一,國家對水稻消費的投入以及重視程度是很大的,關注一下稻、麥、棉、豆、油和玉米分別有多少院士就知道了,也可以看一下基金與專項在各個作物的投入。

2017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水稻方面的有3項獲獎,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等完成的「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今年有兩項獲該獎項,之前前十年都只有一項獲該獎);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獲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潘國君團隊完成的「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新品種選育及應用」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兩個主要方向,一是轉基因,一是傳統育種選育。

傳統的育種方法,主要是雜交,雜交的主要工作,是找出優勢種質資源,如高產,抗病,抗高溫,矮桿,抗倒伏,耐鹽鹼等,找到這些種質資源後,再與現有優勢品種進行雜交,來選育優質品種。

但是,這種方法,時間長,盲目性大,運氣和人品起了很大作用。雜交育種已經到達了瓶頸期。

轉基因就很好說了,大家也都很理解原理,轉基因育種,後代的性狀是十分精準的,基本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這方面做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科研和大學,因為好發文章。當然,這也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推薦閱讀:

能不能用人工智慧種莊稼?
超級AI:100億人口規模下的綠色農業只能這麼玩
圍農夜話(八)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屋頂(陽台)菜園
為農民兄弟抱不平(下)
熱帶雨林能否精耕細作 或 精耕細作適合什麼土地 或 熱帶雨林有比遷移農業更好的出路么?

TAG:植物種植 | 農業 | 生物學 | 植物學 | 水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