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個城市的發展前景?

我們這裡是三線城市。


答題之前,我們先簡單看幾個近年來中國新興崛起的城市。

一、近年崛起城市舉例

1.1 深圳

深圳位於中國南部海濱,毗鄰香港,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聯;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遼闊海域連接南海及太平洋。深圳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13°46′至114°37′,北緯22°27′至22°52′。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市域邊界設有中國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是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邊境口岸。2013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GDP)14500.23億元,比上年增長10.5%;人均GDP為22113美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731億元,增長16.8%。

那年有一個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下一個圈。深圳在沒有設經濟特區之前只是一個小漁村!

上圖可以看出,深圳的海陸交通十分便利,且靠近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1.2大連

大連市,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舊名達里尼、青泥窪。位於中國遼東半島南端,東瀕黃海,西臨渤海。是中國的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也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東北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

大連的主要產業除服務業外,包括機械製造、石化、金融、軟體和煉油及電子等。該市的17家企業分別在造船、內燃機、成品油和軸承領域是中國同類企業中規模最大的。大連是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航運樞紐和國際物流中心。大連是中國東北鐵路網極南端,19世紀末沙俄侵佔時期即開始修建鐵路,日本統治時期確定了現有鐵路格局。普蘭店、瓦房店兩市的現市區即是因鐵路而發展。現有俄日修建的沈大鐵路、日本修建的金城鐵路,20世紀80年代修建的與金城鐵路接軌的庄河市地方鐵路,以及煙大鐵路輪渡。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2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城市綜合競爭力2011年度排名中,大連位列大中華區(含港澳台)城市第11位,中國東北地區第一。

1.3無錫

無錫地處江南長江三角洲、太湖之濱,位於江蘇省南部,下轄江陰市與宜興市。無錫東鄰蘇州,距上海128.2公里;南瀕太湖,與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公里;北依長江,與泰州市所轄的靖江市隔江相望,是長江三角洲及蘇錫常都市圈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作為蘇南模式的代表,無錫經濟因鄉鎮民營企業的茁壯而得到復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1981年,無錫市被列為15個國家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5年,無錫市被國務院確定為長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放區開放城市。隨後,工業園區的開發吸引了大規模的海外投資,無錫成為中國沿海地區較早具有較大規模、較高水平的現代工業城市。自此,無錫市經常在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及投資環境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1.4鄭州

鄭州市,河南省的省會,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鄭州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北,黃河下游。現轄6區5縣級市1縣,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0.3平方公里,2012年市區建成區面積373平方公里。至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821.8萬,其中市區常住人口443.4萬。

···················

1953年,鄭縣建制撤銷,升格為鄭州市。次年10月30日,河南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根據官方檔案的記載,河南省之所以將省會從開封遷往鄭州,是因為鄭州的交通樞紐地位在全省其他城市中無可比擬,同時鄭州因位居河南中部,相較與河南省東部的開封,更便於對全省管理。1952年8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將省會遷址事宜提交決策層,報告寫道:

  • 鑒於河南省會在開封市,位置偏於全省東部,指導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鄭州市則為中原交通樞紐,為全省經濟中心,將來發展前景尤大,如省會遷往該市,則對全省工作指導及上下聯繫均甚便利,對該市發展也大有裨益……為此省人民政府第十三次會議暨省協商委員會常駐委員會第十次聯席會議一致通過,決定將省會遷往鄭州市,並成立省直建築委員會,在省政府領導下,駐鄭州統一進行修建與籌備工作,爭取明年即行遷移……

上面幾個城市以前都是由小縣城發展起來的。但他們都有一些特點,比如國家政策傾斜,交通區位優勢,地理位置優越········

二.下面分析一下城市發展(興起)的幾大因素:

2.1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是單個城市形成發展的直接條件,地理位置又分為自然地理位置和經濟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與山地、平原、江河、海洋的空間關係; 經濟地理位置:與交通線、進出口岸和已有大城市的空間關係)。優越的地理位置從大的方面決定了氣候地形水源,從小的方面決定了交通的發展,旅遊人文經濟的發展。 推薦看一下陸銘:中國經濟的「地理決定論

2.2國家政策(地方政策)

國家政策的扶持在我國一向很重要,可以說非常重要。我國向來喜歡匯全國之物力,壯一地之經濟。比如深圳、上海的浦東,再比如西部大開發,新成立的三沙市。當然地方政策的推動也是對於城市將來的發展是很有益的。

2.3交通區位

交通運輸的發展,逐漸提高了交通幹線沿線以及周邊城市的可達性,使其在經濟地理位置的優勢逐漸顯現出來,特別是交通運輸的發展,給各大企業原材料的運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在很短時間內可以收集到企業發展需要的材料,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城市交通運輸的發展,對於城市的集約化,產業化都是一種極大的促進,也漸漸在加快城市化的程度。 交通便利的,往往發展較快。濱海的良港、河流的兩岸、鐵路的沿線,不僅城市數量多,而且規模大、發展快、效益好。所以地理位置沿海、沿江的城市或臨近已有大城市的地區總是能得到更快的發展。推薦城市發展與交通區位線的關係分析

2.4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物質基礎,對一國國民財富的原始積累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像礦產資源什麼的,比如稀土礦和石油這類,典型的城市為克拉瑪依。推薦經濟增長中的自然資源要素作用機理新探--《廣西師範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2.5科教文化

城市文化對於城市的發展越來越重要,它也在被更多的城市人所認同與關注,將城市文化提升到城市建設焦點的地位。城市文化與城市經濟共同作用於城市發展,產生協同效應。一個大學城往往能很好的帶動一個城市經濟的發展。比如我們學校一直想搬遷到武漢,管理原校區的政府一直不讓遷,大概是因為這個區經濟會因此衰落下去。故好多老師只能武漢校區和原校區兩地跑。

2.6旅遊資源(開發)

旅遊資源的開發和旅遊產業的發展,有助於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先導產業,將大大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進而調整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例構成。而旅遊活動的開展能帶來外來經濟注入,有利於增加政府稅收,進而增強經濟實力。此外,由於旅遊產業的關聯度比較大、鏈條比較長,故旅遊業的發展可帶動和促進許多相關行業的發展。旅遊活動的開展可增加就業機會,大量吸納社會閑散勞動力。 如果該城市有瀑布有石林有古城資源,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比如鳳凰古城,九寨溝。

三、如何看一個城市的發展前景

結合上面幾個因素看,你的城市是否地理位置優越,是否有地方或國家政策支持,是否交通便利(esp鐵路海運),是否資產資源豐富,科教文化發展如何,旅遊資源開發如何?

以我的家鄉為例,湖北的一個縣級市。在最近10年發展迅速,為什麼呢?1996年京九鐵路建設通車,麻城站是當時京九線湖北省境內唯一的車站。(麻城火車站目前是國家二等站,也是京九鐵路十大站之一, 與北京西站、衡水站、商丘站、阜陽北站、九江站、南昌站、向塘站、龍川北站和深圳站等9大站並列的京九十大區段站之一。麻城站是京九鐵路湖北省境內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個站。)

要知道,在一九九六年之前火車站沒有建起來之前可是被評為國家級貧困縣。總的來說,在數十年前其地理位置是沒有什麼優勢的,屬山區(在大別山一側),交通不便,城市發展落後。(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中段南麓,長江中游北岸。北與河南省商城縣、新縣以山脊為界,東北同安徽省金寨縣依界嶺分水,省內東鄰羅田縣,南接團風縣、武漢市新洲區,西與紅安縣毗連。)-------- 直接的經濟統計數據找不到,所幸的是知網有年鑒。

——鐵路是最先發展起來的,近幾年高速也陸續開通高鐵線路也開通。(「三高(大廣高速、滬蓉高速、麻竹高速)三鐵(京九鐵路、滬漢蓉鐵路、漢麻鐵路))

——在2004年的時候,李小鵬的女兒幫麻城爭取到建設火電廠的資格(總裝機容量240萬千瓦)

——後來政府又開始重新數十年前建設一半的開發經濟開發區了。

——再後來又開始開發旅遊了,搞了個什麼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之類的旅遊項目。

所以總的來看,我的家鄉還是比較有發展前途的,不過如果想長期發展下去,一定要有理智而顧及民生的政府。

縷清這條發展線,我們的思路就清晰了。首先是交通區位,然後是國家政策,還有就是地方政策。當然也有人口和地理優勢(版圖面積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餘萬)

如何看待一個三線城市的發展前景,不得不否認需要幾個方面共同發揮作用。

就像怎麼樣看待一個小孩的發展前途,首先是天賦or智商,然後出身,再就是自身的努力。

相對應起來就是自然資源,政策支持or交通區位,地方政府的作為。

在中國,政策支持和交通區位格外重要。當然,還要看自然資源的豐富度,剩下的就要靠當地政府的努力。


我個人認為,城市的發展前景說的其實是城市經濟的發展,而城市經濟的發展研究在於城市基礎產業的發展,而分析產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區域條件和政策。區域條件是基礎,政策是在此基礎之上發展城市的關鍵。

1、什麼是城市,什麼是城市發展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應該先定義「城市發展」。城市是什麼,從經濟產業的角度來看,城市區別於鄉村有三個基本特徵:(1)人口與活動的高度密集;(2)城市的存在前提是農業剩餘,即以二三產業作為發展基礎;(3)城市是專業化的分工網路的市場交易中心。明確城市的定義有什麼用呢?首先就是可以明白,所謂的城市發展無外乎是(1)人口與活動的集中;(2)二三產業的發展;(3)市場交易中心地位的確立。這三點都是基於經濟發展而言的。

因此,衡量城市的發展最根本的還是看城市經濟的發展:GDP、平均工資或人均收入、就業人數的增加或福利水平的提高。

那麼回到問題本身,城市的發展前景怎麼看?看他的產業構成。

在城市經濟中,把以區外市場為中心進行生產活動的輸出產業,稱為」基礎產業「。與此相對,把以區內市場為中心而進行的地方性產業,稱為」非基礎產業「。因為是基礎產業使得城市的持續成長成為可能。所以要從分析基礎產業入手來理解城市的成長(《城市規劃原理 第四版》。怎麼理解呢?簡單地說就是,非基礎產業是城市自身的小系統內的市場活動,基礎產業是更大的區域、國家、乃至世界範圍的大系統間的市場活動,打個比方,人的成長必須與別的系統發生關係,城市也是如此。

一個城市作為其主導產業的基礎產業有優勢,就可以認為這個城市有發展的前景。那麼何為「有優勢」呢?這裡可以區分比較優勢與絕對優勢兩個概念,絕對優勢指的是更少的投入產出更多的產品,而比較優勢指的是更少的機會成本生產同一種產品。打個比方,假設上海和長春都只能生產鞋子和電腦,上海一天可以生產4雙鞋4台電腦,而長春一天只能生產3雙鞋1台電腦,毫無疑問,在鞋子生產與電腦生產兩個「產業「,上海都有絕對優勢,同時生產兩種產品,肯定是上海有前景;然而,上海生產1雙鞋的機會成本是1台電腦,而長春一雙鞋的機會成本只有三分之一台電腦,換個角度看,上海一台電腦的機會成本只要一雙鞋,而長春要三雙鞋,如果都只生產電腦==長春前景黯淡啊。因此,城市要有發展的前提是它的產業是適合自己的,就算沒有絕對優勢,也不要有比較劣勢的情況下還抱著不放。

2、作為基礎的區域條件

城市發展前景主要看的是它主導產業的基礎產業,基礎產業的基礎(好拗口==)就是區域條件。區域條件主要是指:自然地理和自然資源、區域經濟地理以及地理位置。

2.1區域自然資源和自然地理

一個地區的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條件,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條件,他們通過影響人口的生存環境和人口的空間分布而影響城市的形成和發展。

結合題主的問題,以及我自己對城市產業的看法,沒有必要討論自然地理條件與自然資源對城市形成的影響。就城市的發展而言,我們要看城市的資源與地理條件會不會影響城市產業進一步發展。首先地形地貌不是和建設城市的地方的已建城市,即使目前發展還好,早晚會限制城市的進一步發展,這樣的城市,可以認為沒有發展前景。另外,水資源也會嚴重限制城市發展,並且會限制工業產業的發展。總之,自然地理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是基礎性的。但是我有一個觀點,自然資源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會越來越弱,與自然地理條件的不可更改性不同,自然資源是可以交換的。在區域與世界市場越來越成熟的大環境下,運輸成本越來越低,靠近資源資源的優勢越來越被交通區位優勢取代。在城市形成之初,自然資源的優勢是很明顯的,比如大慶、克拉瑪依等以石油資源發展起來的城市。依靠自然資源發展的城市不轉變發展方式改變產業結構,不會有發展前景。

2.2區域經濟基礎

城市發展依靠的經濟基礎,一方面是自然條件的轉化,一方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歷史沉澱,比如城市和區域的基礎設施狀況、區域勞動力的數量及質量、經濟發展的歷史傳統和現狀特徵等。

區域的經濟基礎,可以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大的市場以及能使城市得到更多的資源優勢。一個城市是否有發展前景,可以分析其在所處區域的經濟地位以及與區域間的聯繫。越有發展前景的城市,與之有聯繫的區域範圍越廣闊,另一方面,城市的經濟腹地越廣,代表著能得到更多的經濟要素進行產業發展,他也能得到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上海的經濟腹地包括了整個長三角地區,它作為增長極,吸收了大量的優質資源,另一方面,它的市場地位決定了它的產品所涵蓋的區域即為廣闊,區域聯繫性強也是其發展前景的重要利好。

2.3地理位置

城市的發展要擴大其影響力,必須有良好的經濟地理位置,如交通線、產業區、港口等,這些經濟地理位置在城市與其他城市、城市與區域關係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要區分區域內的中心位置門戶位置。在相對封閉的區域,中心位置起著主導作用;在開放的區域,門戶位置地位上升。拿深圳舉例,在改革開放後迅速的發展最重要的地理位置因素就是其處在沿海門戶的位置。

3、政策是城市發展最重要的催化劑

政策扶持在中國是個很能左右城市命運的因素。一是國家、區域政策扶持,二是城市自身政府對產業的扶持。

國家、區域的扶持能使資源集中在某一城市,使得城市賴以發展的基礎條件在短時間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城市自身政府的產業扶持,也會影響城市的發展前景。但是城市自身政府的政策不一定是好的,如果扶持的產業是沒有優勢的產業,難以在區域得到足夠的市場,那他的發展前景堪憂啊==。

我認為,政策對城市發展的作用更多的是催化劑的作用,因此,政策必須符合地方實際。要是國家集中力量建設一個沒有任何地理優勢、毫無區域條件的城市,我相信天朝或許能讓它暫時發展起來,可是它的發展只是暫時的,他沒有後勁,也就是沒有前景的。


看看你們城市一些人的生活狀態跟面貌~

比如我所在的沿海城市打10次車9次計程車司機罵罵咧咧,搶道別車

比如我所在省的省會都說經濟啥的不如我所在的沿海城市,但出租司機10個中9個都很和氣規矩

這是文化底蘊,是軟實力,是一個城市有沒有發展前景的根基

以上是我的理解


很多人對看一個城市的前景,都是從這個城市的歷史、地理位置、國家政策等方面做分析,我喜歡稱這些為「硬」分析!讓我很漲知識,感謝各位大神。

我有些感性,喜歡從人的方面看這個城市是不是真的有發展。講個親眼所見的一件事。

一天早上乘地鐵到萬壽路(北京),門一開,車門邊外走過來兩個人,一個身穿地鐵站藍色制服不到三十歲的姑娘,另一位身著暗紅色服務志願者T-shirt、年齡約五十幾歲的阿姨。他倆將第一位下地鐵的長者攙扶下去,並詢問「你要去哪裡呀?」。這時我仔細一看,那長者約么60歲,戴著墨鏡,手持一細拐棍,看行動謹慎小心步履維艱的樣子可以看出是一位盲人。

再一想,怎麼志願者和列車員這麼湊巧就等在這個門了呢?一定是盲人在上車的那一站就有

工作人員關心詢問過下車站點,通知了萬壽路站工作人員詳細的車廂號,並安排相應的接站工作,志願者和工作人員才能準確地站對地點等待著為盲人服務的!

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進步與否、文明與否、有無前景,主要要看這個城市、國家對最弱勢群體的態度如何。

地鐵真的可以算是城市的真實百態的表演場所,各種場景盡現其中。雖然每天都有人還在為了節省幾塊錢地鐵票闖閘機,還有很多人為了不過安檢跟工作人員吵得面紅耳赤,還有很多人沒素質地插隊上車,還有一些人為了爭搶一個座位破口大罵……但是,我相信,做到善待弱勢群體的這個城市依舊是有前途的,通過教育、通過我們對弱勢群體的關愛所產生的影響耳濡目染,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的問題即使依舊存在也會越來越少,漸至佳臻!


很難啊,我們做規劃的,在分析的時候,慣例是從國際趨勢到宏觀戰略一直解毒下,但那都是政府願景,當不得真。

還有做swot的,繞來繞去沒個重點和結論,主觀性也太強。還有做各種數據比較的,相對科學點,就是太麻煩。

現在個人喜歡比較簡單點,先看有無特別明顯的政策或者資源,再看與交通網路,分析自身腹地和被腹地,最後看看經濟格局


各位提出的觀點都很有特色,符合教科書的標準。

個人認為,地理位置、資源稟賦、政策等都只能是催化劑。

比如海南,天然的旅遊勝地,結果,沒有結果。而上海、廣州、杭州等地,旅遊資源相比海南遜色頗多,但旅遊人數和消費額卻遠遠高于海南(這可是一個省哦)。

又比如義烏,一個交通堪比麻城(不便利),沒有任何自然資源,發展前也沒有什麼政策(割資本主義尾巴最嚴重的地方),卻發展成世界小商品中心。

又比如保定白溝鎮,除了有一點交通優勢外(也不外乎水路和公路),業發展成為華北地區的皮具批發中心,城市規模堪比保定。

我認為,一個城市/地區有沒有發展前景,關鍵是當地的人文因素:

一、當地人能參與賺錢,而不是打工

二、外來人能參與賺錢,而不是僅僅是過客

三、商貿一定是主線,即需要有高頻的交易業務或產品

四、旅遊只能是錦上添花,用來傳遞影響力。

歡迎閱讀我的文章,指導交流:惟有能讓人賺錢的特色小鎮才有前途


推薦閱讀:

有哪些著名或鮮為人知的因蓄水而淹沒的建築或遺迹?
美國科羅拉多河,壯觀與憂慮並存
星空里那一道裂痕是什麼物質?
廣東為什麼越來越重要?地球知識局
布拉格沒有眼淚—光斑視界

TAG:城市發展 | 人文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