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普的時候被質疑「憑什麼說科學是絕對正確的」,該怎麼回復?

儘可能簡單、扼要。

題主補充:

一、注意科學絕對正確這個言論不是我提到的,而是被質疑的,所有上來就抨擊題主認識有錯的純屬沒看懂問題。

二、不用懷疑提出這種質疑者的學歷和文化水平,985211理工科學生提出這種質疑的大有人在,甚至很多人還會在朋友圈轉發腦殘謠言。

三、我沒站在知識的制高點上,但是科普的意義就在於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因為無可辯駁就反唇相譏或者放棄不是有悖初衷么?

請勿直接按照「科學是絕對正確的么」作答,可移步至相關問題:科學是絕對正確的嗎?


=============更新===========

看了一下更新的問題補充,那我就再說點簡潔的切題的話吧。

怎麼回復?

在沒有上下文的情況下,對方說的是對的,你應該承認他說的是對的。

在辯論了很久對方說不出來話了抱著這根救命稻草?

講講科學的邏輯和哲學,包括實驗的文化。

講講科學的開放與進化。

跟其他盲從的、封閉的文化相比,哪一個更有可能是對的,或者說,更有可能是對你有益的?

如果沒辦法,那就沒辦法了,真的,科普這玩意隨緣

什麼叫做緣分呢?

一個吃了N年xxx補藥(號稱治療姨媽疼和不規律)的妹子,總是周期亂的不行,還疼得要死。

「你吃了這麼多年,吃成了這個樣子,你還相信?」

「是啊」

「去看看大夫啊,有專門的短效避孕藥片,用合理計量就可以很好地調節。」

「媽的,激素!」

這我就沒辦法了不是。

質疑有兩種

一種是胡攪蠻纏,那沒辦法。是的,你說得對,我證明不了什麼,甚至從哲學的角度來說,證偽都不可能。

還有一種他可能真的想了解科學究竟為什麼可信度這麼高,那就拜託給他詳細講講吧。

沒有上下文,我也沒法說他是哪一種,相信題主心裡是有答案的。

=========原答案============

你要是覺得科學是絕對正確的,那你科普跟傳教沒太大區別。

科學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基於可重複實驗、可證偽性等原則去思考解釋這個世界。如果你抱著我從教科書上學的都是絕對正確的,不如別看書了。

科學和非科學的東西主要的區別就在驗證上,科學的任何理論都必須通過一次次可重複的實驗去支持或反駁,換句話說必須存在這樣一個實驗理論a才是科學的:

實驗是可重複的

有兩種結果:假設被支持,假設被推翻

這才是科學的研究範疇。

所以科學文獻幾乎見不到prove這個詞,一般都是support之類的。


「科學是目前唯一一個願意不斷承認自己以前的觀點是錯誤的並加以修正以解釋世界的理論體系。」

=========================補充說明=============================

評論裡面有同學指出來這並不是對問題的正面回答,以下為詳答。(啰嗦見諒)

站在題主所述的情景環境下,在科普時被質疑科學並非絕對正確,就好像老師在教學時,被質疑「讀書又不是萬能的」。

本質上這是一個偷換概念的說法。因為我們宣傳的和對方質疑的根本不是同一件事情。

所以通常而言,不作回應是最好的辦法。

科學(讀書)並不是絕對正確(萬能)的,那麼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科學(讀書)呢?

因為科學(讀書)比其他所有第二選項都要強。

這種強並非在於他現在能解決的問題,而在於:

1、所有的結論和建議都是經過大量理論論證及大量重複實驗證明且可以繼續證明的,與之相關的資料數量及可信度遠遠超過坊間傳說,那些科學並不能予以證明的方法,或許有奇效,也或許有危害,相信自己並不理解的東西,本質上是一種冒險。在科學可以完善解決的範疇內,我們建議使用可理解、低風險及過程結果可控的方式,是對自己的負責;

2、科學是目前唯一一個願意不斷承認自己以前的觀點是錯誤的並加以修正以解釋世界的理論體系。這句話基於一種基本假設:所有的理論體系都有可能有重大錯誤。無論是以宗教去解釋世界、還是用古法去解釋事物細節、用坊間傳說去解釋萬物運行。都有一定可能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在這種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情況下,承認錯誤,繼續思考加以修正然後對你解釋為什麼他以前是錯誤的那個人,比不承認錯誤的那個人,可信得多。

在宇宙奧秘的浩瀚海洋中,人類近現代構建的科學理論體系僅僅是一艘剛剛能自保且繼續加固和擴建的小船。

我們依靠這艘小船,並非相信他適用範圍寬廣到能夠征服前方的滔天巨浪,並非是相信他自身邏輯嚴密到堅不可摧的程度,並非自傲於這艘船帶領我們到以前從未到達過的遠方,我們相信並依靠他,僅僅是因為他還可以繼續擴建,繼續被加固,繼續前進。


很多人搞不清楚,從來不是因為科學所以正確,而是因為正確所以科學。

科學做出的任何結論,都必須可以檢驗,都必須經過檢驗。

你收到這種質疑,說明你科普的根本不是科學,而是科學結論。

科學結論不是科學,而是科學的產物。任何科學結論的背後,都有著系統的理論和實驗支持,這些才是真正科學的部分,也是最能回答「這個結論為什麼對」的部分,但是由於認知成本,不可能人人都去關注。

切記,不要看過幾個科學結論就去化身科學代言人指點江山。接近權力會讓一些人錯以為他們擁有權力,科學也一樣。

任何具有科學精神的人都不會說「科學是絕對正確的」這種話,站在自以為科學的制高點上俯視蒼生,不過是樹立了另一種迷信而已,恰恰是最大的不科學。


首先,為了防止被摺疊,先回答一下為什麼要相信科學。

著名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如果人們看到了通向幸福的道路,就很少有人再去選擇不幸之路。

將其類比,我的回答是:如果人們看到了科學給他們帶來的美好和幸福,就很少有人再去選擇相信科學以外的東西,所以,最重要的是讓人們去學習科學,讓他們漸漸地意識到和體會到科學的正確性和優越性,而不是在他們沒有足夠知識的時候,試圖去給他們解釋為什麼科學是正確的,這樣做毫無意義。

————————————————

以下是我針對本題的回答:

人生最浪費時間的事,莫過於試圖用科學來說服一個科學素養和你相差N個級別的人。

能問出這樣問題的人,多半文化程度不超過初中。所以,千萬別正面回答問題,當然也千萬別說我上面說的那段話,這個純屬自討沒趣。對方會把你拉低到他的層次,再用豐富的經驗擊敗你的。

好吧,為了說明這點,我舉個例子:

————————————

A是一個正規醫學院畢業的醫生;B是一個不相信科學的村民,在他們村裡,治病從來都是用巫術的。

有一天他們相遇了。假想一下,他們發生以下的對話:

A:你要相信醫學,不應該相信巫術,因為醫學是科學的,是正確的,而巫術是不科學的是謬誤的。

B:你憑什麼說科學是正確的?你有證據嗎?

A:其實我前面說得不夠嚴謹,科學並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但是歷史的實踐證明,它比其他理論體系要更加正確那麼一點。就好比我不必是絕對真理,但我比你更接近真理。

(參見 @zhaosj 的回答)

B:憑什麼說你的醫學比我的巫術更接近真理?證據呢?

A:是這樣的。我們科學界,每提出一套理論,都是有體系的,它們都可以追根溯源到基本的公理。而且,我們的理論往往都是經過很多實驗驗證的,這些實驗的設計都是有依據的,會排除各種干擾因素,並且有對比參照,是可信的。而你們巫術呢?都是巫師一個人說了算,沒人知道也沒法驗證他說的都是對的,他也沒有留下很多治療記錄,醫死人了也不會告訴你。

B:我不懂什麼實驗。我只知道我們村裡的巫師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有著祖代留下的好多資料呢,誰說他們沒有體系?我們村裡最有名的巫師是王五,他的巫術特別高明,我們村裡的張三曾經得了一場怪病,村裡的醫生怎麼也治不好,但後來我們請了王五,很快就治好了。

A:你這個只是個案而已。首先,村裡的醫生水準不一定高啊,你們應該多找幾個醫生做參照吧。不能以偏概全啊。另外,雖然你們巫師實施了巫術後,張三的病就好了,但並不能證明這兩件是有因果關係的啊,有可能是因為其他原因,張三自愈了呢。

B:你憑什麼說張三的病不是巫師治好的?你有證據嗎?

A:我沒有證據。但是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巫師治病是不科學的,他可能偶然治好了病,但是並不具有可重複性,你想想,他有沒有治好過別人的病呢?我想沒有吧。

B:對了我想起來了,隔壁村有個李四,他的病也是王五治好的。我還聽說,在20里外的小鎮上,趙六的病也是王五治好的。這些難道不說明巫術十分可信嗎?

A:…………

A:你只是舉了3個例子而已,而我們醫學,可不是舉幾個例子就解決問題的,我們可是做了成千上萬次試驗的,醫好了數以萬計的人的疾病,顯然有更高的可信度啊。

B:成千上萬次試驗?鬼才信呢。你做那麼多試驗,早就老死了。

A:試驗不是我一個人做的,是世世代代好多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做的,還留下了很多治療記錄呢。你為什麼就不相信呢?

B:口說無憑。你說你們做了那麼多試驗我就信了?我又不是傻子,哪有那麼容易被忽悠。反正眼見為實,我只看到,張三、李四和趙六都被巫術治好了,而村裡的郎中,根本沒治好過什麼大病。

A:……村裡郎中的水平可能有限,你來我們城市裡看看吧,看看先進的醫術是怎麼治好病的。你看了以後就不會覺得巫術高明了。

B:是嘛?你知道嗎,我們村裡曾經有個人得了種怪病,特別害怕水,病情很快就惡化了,連巫師都沒辦法。他們家有錢,請了城裡大醫院的醫生來治病。醫生一來,說這是什麼」狂犬病「,是無藥可救的。我呸!你們城裡的醫生,治不好病就算了,弄什麼亂七八糟的名詞,明明是找借口嘛!

A:確實有些病是現代醫學也治不好的,但是這些病,你們巫術也無能為力啊。

B:我不管。我只知道你們城裡醫生治不好病,但是我們巫術就能治好病。我們巫術治不好,那是天意,你們不也沒辦法嘛!

A:…………

2014年,A因氣血攻心,卒。

(段子是原創的,帶引用是為了好看。可能會有雷同,大概是答主曾經被潛移默化過。

P.S. 收藏到「別信中醫」的朋友你是鬧哪樣?我絕對不是黑中醫,中醫和巫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私下的質疑,解釋根本就是徒勞的,你應該這樣答覆:

  1. 如果他年事已高,你就告訴他:多和家裡的小輩交流交流,多看看CCTV10,有空的話上上老年大學,別把自己憋壞了,不與時俱進多學習的話,會老得快呀。

  2. 如果他是中年人,你就告訴他:平時要正確使用網路,多看看維基百科、看看果殼網,別老是在網易、微博上和別人爆粗,那些沒事就爆粗的人多半連像樣的住房都沒有,不要與他們為伍,降低自己的品味哦

  3. 如果他剛踏入社會不久,你就告訴他:你還年輕,多讀點書,參加自學考試吧,實在不行成人高校也不錯,出來以後,工資可是biubiu地漲啊,你也不會再問這樣的問題了。

  4. 如果他年齡還小,你就告訴他:孩子呀,暑假作業做了沒?不做作業的話,老師可是要教訓你的哦,不好好學習的話,畢業以後只能搬磚、掃馬路了,怕不怕呀?

——其實啊,他們和你不一樣,他們關心的是,所謂的科學是不是對自己有幫助。延緩衰老、提升品味、工資上漲、找到好工作,這才是他們在乎的事情。至於科學是不是正確,who cares?

正如評論中 @劉老三所言: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好奇心的。


在類似的問題下看過一個極妙的回答:科學是開源的。(誰記得原答主名字幫我@下。)

開源,意味著能查到它的每一處細節,親自驗證它的每一部分構架,能反覆調試檢測它所有的理論,即使它有缺陷也能被修正,我不敢打包票承諾所有科學的分支都絕對正確,但我知道它的一切是開放共享而嚴密可推的。


雖然我們都習慣於說:這件事情結論是A。但其實科學上的含義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這件事的結論不是A。

比如,有人問,這個世界上還有恐龍嗎?

正常人的回答是:沒有,恐龍在6000萬年前就滅絕了。

科學的回答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現在還存在恐龍這種生物。

科學家從化石中得到線索,從骨骼的大小,環境的演變,食物的獲取得出推論,更重要的是目前沒有任何目擊和痕迹表明存在活著的恐龍,所以謹慎的得出結論。

注意,這個結論是隨時可以被推翻的,比如一萬米的深海里,比如荒蕪人跡的山嶺,萬一就有那麼一條躲過隕石躲過災變躲過生死輪迴的生物呢?

你能說科學被打臉了嗎?當然不能,科學的結論可能會有誤差,但是科學的方法——尋找化石,用儀器檢定年代,推導復原圖……——這些方法,不是錯的。

再問:真的有上帝/神/耶穌/佛主的存在嗎?

信徒的回答:存在!

科學的回答: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存在上帝/神/耶穌/佛主……

看出區別了嗎?科學其實是隨時準備著被打臉,而且希望被打臉,這樣我們認識世界的步伐又跨出去了一大步(想想如果真的在宇宙中發現「上帝」這種智慧生物,會是多激動的事情!)但是信徒不希望被打臉,信徒堅信自己的真理和正確,認為凡是不信教的人是可悲的,以後遲早會知道的,儘管信徒沒有證據只憑一些千年前的文獻和口耳相傳的道理作為依據,但是仍然深信不疑。

如果按照題主的問題,要怎麼回應「憑什麼說科學是絕對正確的」,建議你直接說科學結論確實不是絕對正確的,但是科學的方法是絕對正確的。


科學不是絕對正確的!

via 科學松鼠會


科學從未說過自己絕對正確,那是科學信徒說的。

而科學只會說:「我接受你的挑戰了」 ,至於其他的一般會說:「我不容許你挑戰我」或「你沒有資格挑戰我」

具體怎麼回應,題主看著領悟吧


我覺得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究竟什麼是科學。如果只是把科學定義為人類現有的科學理論,那科學當然不是絕對正確的。

但是我覺得科學首先是一種世界觀,方法論。你信不信科學首先問自己是否認為這個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或者說我們可以儘可能的去逼近真相。然後我們關於這個世界的認識,說法和理論是否能有一個驗證的方法,是否能解釋一定範圍內的普遍規律而不是獨立事件,不是「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科學本事就是一個在不斷發展的概念。其最大的優點就是你可以質疑它的一切關於這個世界的理論,你要是有證據,能證明,你還能推翻這些理論。這恰恰是科學和迷信的區別。

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科學理論都更新好多遍了,你說牛頓理論是絕對正確的么?當然不是,但人類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科學技術的進步。

所以我每次看到有些反智的人說我們迷信科學,我就覺得好笑,因為科學這個東西,天生就不是能被迷信的。如果那天上帝被證明存在,我也說它是科學的,而不是迷信或者宗教。


科學不是絕對正確的

沒有人說過科學是絕對正確的

科學不會自稱自己是絕對正確的

你如果要證明科學是絕對正確的,那麼恭喜你,你已經走進了死胡同

題主,科普首先要做的,不是告訴別人XXX是什麼,而是要先構築出大眾科學的思維,不要一天到晚說什麼無可爭辯,毋庸置疑,科學需要的就是爭辯和質疑,從你被問住就看得出來,科普之前自己先理解什麼是科學才更重要

===============修改分割線==============

【上來就抨擊題主認識有錯的純屬沒看懂問題】

額……這句話是在說我吧,好吧,對不起,的確我的說法可能對題主實際面對的問題沒有什麼幫助。

題主可能實際想問的是:【如何才能讓一個固執己見者接受自己的科普】吧?

題主提到的無線路由wifi影響懷孕那個謠言,其實真的沒有什麼辦法。這個問題不僅是題主遇到過,我也遇到過不止一次。嚴格上講:這類問題和科普本身無關

我依然堅持:科普首先是要構造出他人科學的思維,因此我反對一上來就用事實科普,比起世界實際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怎麼樣去認識世界,尤其是在如今我們尚不能完全真正認識這個世界的情況下。

但題主的問題不是科普,所以這個話題就說到這裡。

題主遭遇的問題,其實是科學技術的先行性與人類普遍認知之間的鴻溝。

記得清朝時,曾認為攝影會取走人的魂魄,我想實際上相信這種說法的人並不多,否則當時攝影師大概活不到民國了……但當時,願意照相的人也很少,一方面當然是沒錢,另一方面,就是雖然不信,但依然追求風險迴避,萬一是真的呢。

時過境遷,如今攝影已經非常正常的生活行為之一,人們再提起清朝那個時代,總是或多或少地有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當然,當代人在知識量和認識水平上的確比當時的人高出很多,說是智商上的優越也不算完全沒有。但科學的進步比人類認知的進步要快得多,轉基因也好,核能也罷,目前遭到反對時,只要理由別太侮辱我的智商,我一般都是默不作聲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想要得到檢驗,除了實驗以外,時間的檢驗非常重要,時間也是讓人們閉嘴最好的手段,當一項技術從一個人出生開始覆蓋他的一生時,其將成為生活中理所當然的存在。新的技術受到排斥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

現在人們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已經遠高於過去了,但可惜,時不時的什麼wifi流產,搶食鹽,手機基站有輻射什麼的讓人們總有一種民智未開的感覺。我們總是會面對一句非常惡質的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解析上來看,實際上就是:不惜一切代價追求風險迴避

風險迴避者絕不是少數,每個人在不同的問題上都有這種傾向,這種傾向主要就是受控於自己的認知層面,比如我雖然不會說wifi導致流產,但在經濟投資上,我就不敢隨便出手,因為我經濟知識有限,餘額寶我好不容易弄懂它是怎麼賺錢的才敢投錢進去(題外話:然後就賺不到什麼錢了)。

但不惜一切代價的 風險迴避者就很麻煩,他們太過於追求0風險,以至於於不惜增加自己和他人迴避風險的負擔,如果他們的認知層面本來就很窄的話就更麻煩。

他們需要的其實並不是科普,而是安心,而科普很抱歉,不能讓他們安心,沒有證據表明wifi對孕婦有害這句話在他們聽起來沒有絲毫的說服力。

個人以為,治標不治本的應對辦法就是增加他們迴避風險的代價,像是之前中國沒有能吃的食物這個說法炒的沸沸揚揚,但最後大家還是得吃飯,對wifi這個例子而言,有人就提議把自家wifi改成CMCC,他總不能找到電信去……治標的方法剛剛提過了,讓時間把這項技術淘汰或變成生活中理所當然的存在。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題主不要生氣,是我之前的語氣太過傲慢了,所謂人忌好為人師,我指責題主的時候自己也犯了這種毛病,抱歉。 @阿銳


科學本來就不是絕對正確的。

科學只是一種不斷探索世界真相的方法體系,核心在於不斷懷疑,包括對自己的懷疑,最後才能達到不斷修正自己而不是數千年原地踏步的結果。

離開這種謹慎的態度,直接斷言自己是絕對正確,不允許懷疑的,那不是科學,那是信仰。


科學不是完全正確的,你可以不相信科學

這是他人的自由

你只用講出科學的觀點和思路就行

解釋沒有用

就跟你問基督教徒你憑什麼說上帝存在一樣。

信仰不同,有些人沒有信仰你管呢?


如果有人問這樣的問題,那麼他需要的不是科普,而是哲普。首先你得讓他明白,科學是什麼。


科學根本不需要絕對正確。

只要比其他的理論體系更加正確那麼一點就夠了。

誰說我要跑過獅子呢,我只要跑過你就好了。


科學本來就不是絕對正確的好嗎?

科學之所以被從迷信中分開成為另一類信仰的根本原因是,科學承認自己不是絕對正確的。而迷信不承認。僅此而已。所以經過幾千年的變化科學看上去越來越真,而迷信看上去越來越假,因為科學在不斷修正自己越來越假的東西讓自己越來越真,而迷信從不(或者說只有在教派發生分裂啊,等等的事情才會改變一點點)。

但是,也僅僅是看上去越來越真。如果你反駁了「憑什麼科學就是絕對正確」的這句話,那麼科學就變成了迷信。


怎麼回答?

在以科普為目的的情況下,我建議你繞開這個問題。你可以這樣回復他:

「我現在只是想要和你說一下對這個現象的科學認知,至於科學本身是不是絕對正確的,和現在這個問題無關,如果你感興趣,我們可以在結束了這段對話以後另尋時間探討。」

為什麼要繞開這個問題?因為你的目的是科普而非改變他的生活方式或思維方式。科普要做的是闡明對於一個現象的科學上的解釋(是什麼),而非干涉一個人的生命或思維方式(你當如何)。涉及對現象的描述、說明和解釋,這是科普或科學的事務沒錯,但若涉及「你應當如何」,則是倫理訴求或政治訴求。

當然,如果那個人是無理取鬧,我建議你回答「艹你大爺,滾。」

好了建議完畢,以下是一些私貨,涉及「科學是否是絕對正確」的觀點,並且很明顯違背題主的「儘可能簡潔明了」的要求,所以題主可以無視之。

==================私貨分割線===================

怎麼說呢,請允許我妄自揣測一下。就我個人看來,題主是滿腔熱血想要向他人啟蒙的少年,但是可能沒想到別人技高一籌,結果碰了個釘子。但我覺得你的這個問題必須要建立在某種預設之上:這種預設可能是「科學是絕對正確的」,也可能是「科學不是絕對正確的」。但假如你預設的是「科學不是絕對正確的」,那我覺得,在極大概率上你會贊同那個人的提問,並且不會來知乎提這樣一個問題。所以我姑且排除這個可能,那我只能合理地推斷,你在這個提這個問題的時候,預設了「科學是絕對正確的」。

我覺得提出這個質疑是很正常的,甚至是值得讚許而不是嘲弄的。讓我們來細看這個問題:

  • 問題的形態之一:「憑什麼說科學是絕對正確的?」——這個問題詢問的對象是「我們憑什麼」,指向一個劃界的標準。那麼這個問題的完成形態應是:是怎樣的一種學科有權置身於終極意義/最高價值之中,科學是不是其中的一個學科,亦或是那唯一的學科?(通俗點說,為什麼是科學而不是跳大神能佔據這個「絕對正確」的高地。)——因為,只有我們知道怎樣的一種學科可以稱作絕對正確的,我們才能知道這樣的一種學科能稱為正確的。值得注意的還有對「絕對正確」的定義——尤其要注意其中「絕對」二字——這意味著,如果一種真理觀僅僅是符合論/融貫論/真值論/冗餘論的真理觀,那麼這種真理觀就仍處於爭議中,不能佔據「絕對」的地位。所以在這個語境下的「絕對正確」,等效於終極意義最高價值。而但毫無疑問的是,一旦涉及意義或價值問題,科學就喪失了其壟斷權。因為對於意義或價值的回答必定超出科學的範圍。比如這一經典命題:「只有被證明的東西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對此,似乎科學提出了一個價值命題。但這只是假象,因為科學的語句只能是這樣的:這個現象有效、這個現象被證明了、這個現象與假說不符合——科學語句是對事實的陳述,不應是對意義的描摹。因為意義或者價值不是合法的科學現象,換而言之,意義和價值不能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正如《邏輯哲學論》的命題6.41所言:世界的意義必定存在於世界之外。
  • 這個問題的第二種形式是——「科學憑什麼是絕對正確的?」——這個問題問的是「科學憑什麼」,其意圖是探尋科學的根基,指向的是「何以可能」(這是一個康德式的問題)。依據前述的推論,以上問題的完成形態應該是「科學何以可能與最高價值/終極意義產生直接聯繫?」而這個問題又要求我們解答一個作為前設的問題,也就是,「科學能否與最高價值/終極意義產生直接聯繫?」。為什麼?因為如果我們不知道「是否可能」,我們就不能知道「如何可能」。這個問題同樣不是科學能回答的。因為在我看來,科學自身甚至不能回答自身何以可能的問題。

科學不能回答自身何以可能的問題,其核心在於以下的情況:我們如何能確定自己的認識能夠準確無誤地「切合」對象?換而言之,一種認識如何能確定自身與認識對象是否符合?而正如之前所言,如果我們不能知道這種認識與對象間的「符合」是否可能,那麼我們同樣不能知道這種「符合」何以可能。欠缺哲學訓練的人會把這個問題劃給生物學乃至腦科學,說這是腦器官接收眼器官的某種信號而後產生活動,然後表象出一個符合的圖像BLABLA……這就是一種對問題的推移。不論生物學也好,腦科學也好,都面臨著和科學一樣的問題:我們甚至不能知道它們是否是可能的,怎麼能拿來用呢?

甚至,我就問你,比如我眼前這個筆記本電腦吧——它怎麼塞進我腦子裡的?難道我要相信一個這麼大的玩意能塞進我腦內的那個鱷梨色器官?或者說我腦內的那個器官能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偷偷的伸出我的腦袋去抓住這個電腦?對這個問題的一種普遍解釋是,我們認識到的只是一個電腦影像在我眼-腦中的投射。而這又面臨以下問題:這個表象和物自體憑什麼是符合的?而針對錶象的研究為什麼能被斷言是「真實」的?對於黑客帝國里的某人來說,在母體中的生活比現實世界「真實」的多,這種情況又怎麼說?

如果要細談,又要扯到認識論、現象學,又要講一大堆。今天比較想玩遊戲,就先這樣吧。

儘管摺疊。

=====================更新+回復的分割線=================

針對 @李泊廷同學的回復。在這裡先為我的神經質與兇惡言辭道歉。

我想說的是,你答案里的「炫識」二字實在令我反感。在這裡我想闡述我如此敏感的兩點原因,其一是知乎大環境上的,這使我在面對向我提出反對意見的人的時候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耐心說理的,一種是以暴制暴直接罵人的,很抱歉我把你誤判為後者。其二是偏見上的,這種偏見是使我對網路上的泛泛之交採取一種蔑視的態度,並且因此形成了一種習慣。接下來我想說明你做了什麼令我不高興的事。我想說明的在於「炫識」二字以及「不點』沒有幫助『」這個陳述,前者在我看來是對我的意圖揣測,亦即認為我的這段話的(至少一大半的)目的在於「炫耀自己的學識」而非單純地答題;而後者令我這樣奇怪而偏執的少年聯想起一種「彷彿在被他人主宰、被他人判定價值」的境況。而且至於你所提的「炫耀給一個人看」,在我看來完全是可能的。至少我在與很多人二人相處的時候,他們都會力圖向我炫耀他們在這方面有多懂,有多牛逼。

我很想給你看看我在知乎的其他答案中與他人的各種衝突的截圖。我想讓你明白,這並非是我的本意,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這個網站上部分人(這「部分」,在我看來相當之多)的素養低下決定的。並非每個人在之後都會如你般以某種「有素質」的方式來回應我,大多數情況下是上來就草你母親或者拋下一句「扯淡」轉頭走人。我從來不是一個大度的人,或許我在修鍊中,但至少現在還是難以容忍這樣的態度,所以我選擇先發制人。

在這裡希望你能了解一下人的多樣性,總有我這樣敏感且暴躁的,也有像你這樣有耐心且直率的。而我的那些怨氣,也並非以你為特指,它僅僅表達出了我在特定時段的憤怒和不耐煩,並不造成對你人格的判定。

請你原諒我的又一次語氣不善與敏感,但我想表達的並非僅僅是「科學不能證明科學是絕對正確的」,我認為我想說的已經在答案中表明很多次了——正如你所說,連客觀世界的真實性都無法保證,那科學的正確性還從何談起。確實如此。但如我一再強調的,認識與認識對象的切合,這個論題在一方面如你所言針對的是整個世界,另一方面則毫無疑問確實是科學的前設。但仍需強調的是,這針對的不是整個世界,而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且不論那個最高價值與終極意義的判定問題,我整理了一下我的想法,使他更系統一些,希望能讓你明白我的意思:

首先我分析了問題,我認為那個問題可以呈現出兩種姿態,其一追問的是「科學與終極意義的關係」,這是一個關於「What」的問題,其二追問的是「科學何以可能與終極意義展開關係」,這是一個關於「How」的問題。然後我試圖說明的是,針對第一個「what」的問題,科學不能說明自己與終極意義的關係,至少目前為止的科學不能,這是它的方法論決定的;針對第二個問題,我同樣提出了我的看法,這個看法就是:「科學何以可能與終極價值產生關係」,包含在「科學自身何以可能」這個問題中,所以通過分析後者,可以為解答前者打開道路。

然後我的看法是,科學自身是回答不了這個問題的。但這不代表這個問題是無法解答的,恰恰相反,康德和胡塞爾最後都在自己的語境下解答了「科學何以可能」這個問題。但就胡塞爾而言,最後的那一層是直觀的而非證明的。

至於我的學術水平問題,恕我無意在你面前班門弄斧。如果一個人覺得我寫的好,那自然不會質疑我的學術水平,而如果一個人,比如你,質疑其我的學術水平,甚至向我索要論文,那隻能說我在這個答案中的表現不盡人意。我無需任何外在的東西來呈現我的教養,我也無意求得一個公正或有所偏見的待遇(這對我來說無關緊要),一個人只需從這些有限的文字中認識到我這個人,然後互相辱罵或者交流,相識或者相互拖黑,這就夠了。

如果有所冒犯,請你原諒。謝謝。


如果要確保絕對正確才去踐行一件事,那我們就不要做任何事情了。

當然,前提是認同樓上的答案:「不是因為科學所以正確,而是因為正確所以科學」。


科學從來都不是絕對正確的,「絕對正確」那是神才能明了的,假如有神存在的話。

所以科學教我們去懷疑,宗教讓我們去相信。

這也是宗教得以延續的原因之一。科學的思考方式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太過複雜,所得到的好處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我相信上帝和相信科學所得到的結果是一樣,那我為何還要費那麼大力氣地去懷疑呢?

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實根本不用做太多的思考,單靠常識或者經驗積累就能解決。比如買菜、乘車、請客吃飯,甚至很多人的工作,靠的基本都是經驗而非思考。「相信」實在比「懷疑」好用太多了。

綜上,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強迫所有人都去相信科學、排斥宗教,這是不科學的做法。當然簡單的科普工作還是有意義的,很多人就是因為沒有那些簡單的知識,才會受騙上當甚至落入邪教無法自拔。我們宣傳的時候側重點放在打擊邪教迷信上,可能比把重點放在科學上要好一些。


科學是一種方法。科學不等於就是真理,沒有絕對正確這一說。也許某些「科學的觀點」與實現相差180度,這也都是很常見的。

所以,不要無知的認為科學就是真理,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無法證明一個道理、事物是真理,這是我們的局限性。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類無法客觀驗證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人類主觀所主導的,客觀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可證偽性


推薦閱讀:

極光日報 第 161 期 | 2017 / 4 / 20
13歲造飛機,17歲讀博士,這個90後美少女是下一個愛因斯坦?
獨家調查|心理學研究「可重複性」危機,真相是什麼?
十部反科學主題幻想代表作(下) | 鄭軍
如何評價著名的學術釣魚事件「索卡爾事件」?

TAG:科普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