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是怎樣的體驗?

不敢讀,幾次拿起來過,讀了一點就放下來。對我來說,比讀波特萊爾的《惡之花》更難。

惡之花像以毒攻毒,陀思妥耶夫斯基……總之很想讀不敢讀。在等一個合適的,自己可以承受的時機來讀。怕不強大的自我被再次瓦解的恐懼吧。我也不知道……


看他的書之前最好先看一下弗洛伊德的著作......


其它感受和大家差不多。陀氏在我心中是被上帝選中的作家,再沒有人像他那樣深刻的描述人性。除了陀氏的書,我是沒有耐心去看段落這麼長,語言描述這麼繁瑣的書了。

個人化特色的感受是:俄國人名字太他媽長了,一家人裡面又有名字重合的部分,一個人又有好幾種叫法,經常看著看著就不知道說的誰了。要是一段時間不看,就完全分不清人物,只有重看。


赤裸裸的被他看的感覺


好長啊 怎麼還有這麼多………

居然人的心理可以被這麼描寫……

我去 才翻了這麼幾頁……

擦 不是列夫托爾斯泰啊……

打會兒雙截龍吧……

……


僅拿《罪與罰》來說吧。

如果把作者和作品當作孕育者和孩子的關係來看待的話,無疑,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冷酷甚至殘忍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全程像個冷漠的旁觀者,默默地任由拉斯克利尼科夫一步步走向癲狂。從拉斯克利尼科夫突然有了殺死老太婆的念頭,然後就碰巧得知老太婆的妹妹會出去留老太婆一個人在家開始,到拉斯克利尼科夫沒有按預期設想從廚房拿到斧頭轉而卻在空無一人的守門人房間里看到斧頭,這一切巧合都顯得那麼不可思議又無懈可擊。

似乎可以看到作者在背後露齣戲謔的微笑,堅定地說:「對,我就是要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掉,一層層撕開偽裝,給你們看真實的人性,看最終的真相!」

僅說體驗的話,從拉斯克利尼科夫拿斧頭劈開老太婆的頭開始,我就陷入了靈魂被拷問的顫慄中,似乎自己就是主角,命運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操控著,所有的掙扎反抗都那麼徒勞,唯有反覆質問自己、剖析自己,就這麼赤裸裸的將自己的靈魂放在大眾面前,任人擺布又無可奈何。

嗯,慶幸自己沒有瘋。


一邊哭一邊看_(:зゝ∠)_

就是看的難受。。。


只完整地看過《白夜》,看完感覺也挺正常的啊;《罪與罰》看的過程最艱難,最後直接翻到結尾;《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我就苦笑了;《白痴》直接跪拜不行。


看心理描寫部分時,常覺得自己被隔著時空看穿了。而且作者從書頁中伸出巴掌扇了你一耳光告訴你他看穿了。

奇怪的是,從他的幾乎所有人物身上我都能看到自己,無論善惡和重要性。


嗑藥一般的感覺。(雖然並沒有磕過葯)


最直接感受——怎麼這麼多的人物心理描寫,啊啊啊啊,看不下去了

說實話,看陀氏的書不多,只看過《罪與罰》

高中開始看

大學快畢業還沒看

(我沒用::&>_&<::)

這書,情節簡單

重要的是人物心理,外貌,內心獨白,社會環境描寫細緻

而內心獨白即是陀氏的哲學思想——超人哲學

這也是魯迅大師推崇陀氏的原因之一吧。


看完白夜以後感覺不太懂,感覺作者好像是個孤單的人,她與女主人公娜斯簡卡的偶然相遇,到短暫的互吐心聲,以至於後來短暫的相愛,她說欣賞他,可是當她等到她要等的人的時候卻還是離開了他,可是他還是愛她,感謝她的欣賞和尊重傾聽,以及短暫的愛情,讓他覺得自己還是有價值的人,不在孤獨!這世上還有人欣賞他!不知道這個故事在那個時代是否有什麼暗喻,是不是作者想要表達自己不被社會主流所接納的孤獨,而他卻依然堅信總會有人懂他。


看完《白痴》和《罪與罰》,高中時草草看過《白夜》和《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以後看完了,再認真回答這個問題吧。O(∩_∩)O


看《卡拉馬佐夫兄弟》,覺得比那些所謂起點爽文爽多了,吭哧吭哧啃得停不下來。

╭(╯^╰)╮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需要被愛?
如何不太狼狽地一個人過完一生?
為自己而活
停止煎熬的方法,是不再對抗

TAG:心理學 | 哲學 | 外國文學 | 基督教 | 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Dostoyevsky |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