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後現代主義美術作品的?

可能是本身缺乏藝術素養,大多數的後現代美術作品,如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繪畫,望著畫面半天可實在感覺不到美感甚至無法理解,多數是感到疑惑甚至詭異。偶爾甚至不免惡毒的揣測:是不是因為大家都看不太懂才像皇帝的新衣那樣交口稱讚? 到底好看在哪裡?


對一個東西產生誤解和偏見的一大特徵,就是亂用術語。尤其帶有「後」字的術語經常被用作武器。當你給一個「不後」的東西上打了一個「後」字戳時,已經表示要跟它們保持距離了。

後現代主義和畢加索是沒有關係的,這中間有非常清晰的界限。

現代主義美學體現在視覺藝術上有一些特徵——注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和此前的美術流派有傳承的——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有幾點,一是為藝術而藝術(l"art pour l"art)的目的純潔性,二是原創性(originality),三是作者權威(authenticity),另外還有在媒材上的特異性,比如通常使用架上繪畫的形式。

畢加索屬於毫無疑問的現代主義畫家。

後現代主義美學,和所有「後現代XXX」一樣,是對現代主義的反叛。後現代者對以上特性進行逐一反對,是藝術史上一次「躍進」。也就是說,如果畢加索用油彩、麻布做的畫已經讓你反感??後面那些便池、動物屍體、鑲著寶石的笤帚會更讓你困惑。

為什麼要絮叨這麼多名詞呢?因為這跟偏見有關,我希望首先掃除概念上的誤差。而審美障礙幾乎百分之百是偏見的問題,暴露出對美的一種一廂情願的狹隘認識——誰說畫畫得把東西畫成讓你認得出來?任何一個還在喘氣的人,都應該不斷去修正、充實對美的定義。這種充實是孩子一直在做的事情,但很多人成年後就停止了,非常可惜。

從提香到倫布朗到畢加索,人類一直在充實美。這幾位畫家都會畫人,人的外形沒有變,但他們看到的、想畫的人卻變了。提香給我們一具豐盈的肉體??倫布朗捕捉到光和時間在人身上留下的細微痕迹??到了畢加索這裡,表現具象的人體已經不是他的任務,他關心的是畫出人在某一刻爆發的奇異情感,要捕捉此前的畫家不曾捕捉到的東西。

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用一種足夠開放的、不隨意拉黑的心態去迎接。應該不停地問自己: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最後說一點很實際的問題,如果你只是在網上搜圖片看畫,或是看了一些印刷質量低劣的畫冊,那麼請試試看這個:

http://www.googleartproject.com/


從穴居人在岩洞上用礦物顏料塗抹的動物圖案,到安迪沃霍的罐頭紙,徐冰的天書,美術走了很長一段路途。遺憾的是,人的審美和鑒賞能力並不隨著人類的進化而進化。藝術家用自己的作品,以極為個人化的方式表達對世界的理解,這種理解也一直在演進變化。

畢加索的立體主義出現得比較晚,直接從立體主義開始理解現代藝術,後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相當於一個三歲的小朋友去開一輛汽車,結果不是那麼令人樂觀,三歲的小朋友應該從三輪腳踏車開始,一路騎行過來,最後一直開到太空梭,這樣才能理解這個漫長而偉大的變化過程。

所以,沒有辦法可以讓一個人在一夜之間就能欣賞畢加索的作品。藝術家探索了數千年,變化了許多次,誰又能在隻言片語之間就把那麼複雜的過程給講清楚,並且讓人頓悟畢加索的好處?唯一的辦法是自己去學習整個美術史,了解這種變化的沿革,它們內在的發展脈絡是什麼。藝術家的藝術觀點發生了哪幾次重要轉折,看到他們經年累月的努力,最後如何把我們這些觀眾一點點帶到這裡。

惡毒猜測可以理解,但是它的本質是義和團心態。可以用這種極端粗鄙的方式去理解畢加索,並不會因此而損失半毛錢。但是,另外一個世界,美的世界,就此對你關閉了大門。人類精微和奧妙的內心世界,對於世界的認識和表達,會和你擦身而過。不就是裝逼嗎?這是反智主義的最好遁詞,也是個人懶惰的最好借口。上帝如果是以創造這樣的人類為能事,他只應該發給人類土豆和陶碗,那就已經足夠了。

最後,推銷一套書:《英國劍橋藝術史》 http://tinyurl.com/6c9ahy7

從古希臘藝術分冊一直看下來,相信會對藝術家們究竟做了什麼,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和菜頭答案寫的已經很好了,不過就是文彩太好有點羅嗦。簡單的說, 要看懂畢加索(包括所有的近現代美術作品),必須從美術的歷史脈絡來看。其實不用跑到古希臘那麼遠,後面還有個文藝復興。這類經典藝術大家都比較容易理解。所以從印象派開始看就行了。

想進一步加深認識,最好是拿支筆自己畫畫,看過原作以後,你自己仿照畫一個。然後對著原圖看,線條,筆觸,結構有什麼差別?哪個讓人更有感覺? 即使蒙得里安的紅藍方塊,你自己畫畫就知道線條,結構,位置要安排的妥當,沒有像看上去那麼容易。

藝術欣賞確實需要訓練,這需要一個開放的心態。

BTW, 畢加索是現代藝術的大師,沒有「後」


後現代主義者則質疑進步,具有反精英傾向;他們認為文化形式不是純粹的,也絕非可以情誼被定義和控制,而是混雜不一,異質多樣且兼收並蓄的,他們相信個人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地塑造。後現代主義者相信我們再某種程度上都是同一性地囚犯,這種同一性是藝術和流行媒體為我們建構起來的。------簡,蘿蔔森

不懂很正常,不學就懂才奇怪。你很奇怪。


經雷的答案很好。

一般人對「美」的認識很容易狹隘的限定在傳統的大眾見解上(雖然其實他們對那些傳統認為美的東西並不會真正受到特殊的感染),因此當他們看到「後現代」的藝術家們的作品,例如用稀奇古怪的材料拼湊在一起的不知所云的作品時,最平常的反應就是:這也是藝術?但如果他們足夠誠實的話,請問他們對他們所「認為」的藝術,例如貝多芬的音樂、王羲之的書法又真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嗎,我敢說大多數人除了含糊其辭的說「很好聽」、「有力度」、「熱情的感染」、「鼓舞」之類的話外,絕不敢說他能摸到藝術家那些不同凡響的生命脈搏。因為他們對「藝術」,對「美」的看法,僅僅是「好看」、「好聽」罷了,他們把藝術視為消遣而已,而消遣是要和大眾的口味保持一致的。

真正的藝術我相信絕不是迎合別人的口味的,真正的藝術家必然是保持了孩子那樣的真誠、鮮活的對世界的新鮮感受的,當他看到什麼心裡覺得是美的,那他就定義它是美的,而絕不會先去考慮應該什麼算是美的。藝術的本質是自由。

我覺得沒有必要去「學習如何鑒賞」一個藝術作品,這樣又是把它作為消遣的、實際上無關緊要的東西了。如果你是一個超越了柴米油鹽的不平凡的人的話,自然你的眼睛會發現美,也許是古典的美,也許是後現代藝術作品,這都不重要。因為藝術本質在自由,而不在美學理論的定義。

建議多看看約翰克里斯多夫,能夠最直接的看到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心靈是什麼樣的。


首先,後現代主義和立體主義是不能這樣聯繫的。畢加索在立體主義時期的創作,應該屬於現代畫派,而後現代主義剛好是對現代主義的顛覆和反叛,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然後我說一下我對畢加索的感悟,剛好去年下半年,畢加索中國大展在上海舉辦,讓我有幸近距離接觸真跡。到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非常美妙。真跡的色彩,筆觸,以及在博物館的體驗都是印刷品所不能相比較的。

當時我和對象一起去看展覽,他是一個典型的程序員,面對畢加索,他的感覺就是「扯淡」。他最喜歡的作品是美女抱個瓶子,那麼我只好跟他解釋他為什麼讀不懂畢加索:

1、藝術是需要教育的

因為隨著藝術的發展,藝術家們不再僅滿足於描摹和複製自然,而是進入了更深層次的關於人, 人生, 宇宙甚至是生存和死亡這樣哲學范義的探究和思考,可以說藝術的表現領域被大大的拓展了,甚至於,藝術不再是單純的表現美。

在這種基礎上,一定的藝術教育是必要的,這會幫助你了解藝術家的內心和創作,他為什麼這樣表達以及他在表達什麼。因為藝術家的表達不是簡單運用自然語言輸入輸入,而是經過了再整理和再創造。你可以把他看作是數學,他有另外一套符號語言來解讀,那麼你要讀懂他,需要了解一下他的語言。

2、藝術往往是超越時代的

在倫勃朗時期,他同時代的人也不能接受他的作品,倫勃朗後期的作品賣的很差,導致他窮困潦倒,但是他堅持創作那些不被同時代的人接受的作品,因為他超越了同時代的理念,勇敢且真誠的表達自我的看法。

3、藝術家是表達自我的感受,而不是表達觀眾的感受。

忠於自我表達,我認為是藝術家的天職,這種東西 和流行音樂不一樣,藝術家的使命包括推動人類的意識和審美,對世界的讀解到更深的深度和更寬的廣度,不是人人傳唱就是好的, 藝術不僅僅是描繪自然美的一面,它是被不斷深化的,目的是從不同的角度折射現實和夢境,推動人意識的進步,給人啟迪並改造現世。

最後提一下,經雷說的很好,不要狹隘的看待藝術,寬容對待你不了解的事物,並努力了解,總歸有收穫,你看,對我而言,哪怕是程序員也是能調教出來的。


畢加索必須是現代主義啊!必須不是後現代!

所以

什麼是現代主義(Modernism)? 它包括哪些?

  • Cubism立體主義:此處應有畢加索

  • Futurism未來主義
  • Dadaism達達主義
  • Surrealism超現實主義:此處應有達利
  • Constructivism構成主義
  • Situationism情境主義:居伊德波《景觀社會》
  • Fluxus激浪派:畫家不太清楚,不得不提的應該是John Cage和他的4』33」
  • Formalism形式主義:此處應有蒙德里安
  • Minimalism極簡主義:(也有人認為蒙德里安應該放在這裡)
  • Conceptualism概念主義:可以看一下Sol LeWitt

那麼

什麼是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

「meaning」is meaningless

以及there is no pure art……

請輕拍



後現代藝術可以這麼理解:

1. 沒有正確或唯一的批評(請留意,是批和評)標準

2. 沒有終極價值(基於後現代哲學思潮)

3. 沒有對創意和解讀的限定(這點很重要)

4. 作者、觀者、作品本身三者間產生了一種全新的、微妙的關係(不詳述了,以免啟發了某些以剽竊為生命價值的sb)

5. 多元,指紛亂的、不斷被摧毀的、又不得不重建的個體三觀的雜交

6. 人類(作為一種動物)整體智力進步的證據,具體說就是主動放棄了對永生願望的追求的和對「大問題」的探索,這也就很接近天人合一了


一個世紀以來,前衛藝術的一個突出現象是「物」的連續性出場:抽象物、廢棄物、新奇物、異物、裝置範式和物陣。這似乎是一些無解的物,更確切地說, 這些物有一種獨特的、讓人驚異或惶惑的物感效應。

自極簡主義之後,前衛藝術的重心逐漸轉移到雕塑、裝置、行為和新媒體藝術諸領域,各種新奇物、物陣幾乎衝破了一切門類藝術的界限爆發性登場。「前衛藝術」也因此成了故作叛逆的代名詞,給社會、體制和理論帶來了持續不斷的衝擊震蕩。此時,物性的凸顯裂變為物感奇觀和物變態激進批判的分裂景象。一方面是社會對藝術難以認同和定義的焦灼,另一方面則是激進的物批判所不斷引致的丑感、迷惑乃至發怵、噁心、瞠目結舌。如果說抽象藝術還為從精神(表現/再現)或媒介(平面性、三維性)的層面定義藝術留下了可能性,那麼後現代主義藝術就已經完全取消了這種可能。各種「藝術終結」論「、理論終結」論於是此起彼伏。但是事實上,後現代藝術有兩點是與現代主義完全一致的:一是主體感性生命的持續性展開,二是對與此相關的物性凸顯的持續性探索。而且,其探索打破了一切界限。這就表明,後現代新奇物的爆發性出場仍然是屬於自印象派以來感性現代性自我確證的持續,或者說是現代新感性在當代條件下的繼續開創和發展。 ——摘自:吳興明《論前衛藝術的哲學感——以「物」為核心》,原載於《文藝研究》2014年第1期


我的觀點是:美源自生活,源自每個人的內心

正是由於以上兩點,所以美是一個寬泛的自由的因人而異的東西,它沒有太多的規律和規則可循。唯有發自內心的、對客觀世界的「還原」,才是最美的。

那些藝術大師之所以稱之為大師,不是其掌握的規律更多、技巧更嫻熟,而是他們更加尊重自我意志和感受,用他們擅長的表達方式表現出來。最終,在多數人的心靈深處產生了共鳴,後被世人奉為「大師」。

最後說下「藝術」和「藝術家」這兩個在當今天朝被完全被曲解的詞。現在,某某某自稱為「藝術家」是再平常不過的了,但是,這背後真的有那麼多人與其共鳴么?還是,他希望冠以類似頭銜來進行其他經濟活動.....


感受。


首先,畢加索並不是後現代主義的藝術家,是現代主義藝術家

然後說說畢加索,感覺前面幾位說的都挺好的了,我就想說說自己對於藝術的看法。我在大學學的是廣告設計,所以藝術史是必修。我和人覺得畢加索之所以被稱作是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在於他的創新和超越精神

無論是藝術還是時尚或者是設計,都是在經由歷代藝術家們的努力,以及當時時代特色的摻入所造成的。最早期的所謂art是山洞藝術,當時的藝術並非是用于欣賞,而是記錄,但當工具以及人類的文明進步以後,我們做藝術的初衷也將有所改觀。後來,藝術的存在變成王公貴族對於自己的生活的記載,所以就出現了洛可可,在之後,人們經由民主變革,文藝復興,逐漸出現了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等等等等,這些都是藝術的進程所帶來的必然性變化。再往後,隨著藝術的進一步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對於實物或者故事的表述,人們開始追求更高一層次的心靈寄託,於是藝術的形式也逐漸走向更加的抽象,從而出現了表現主義,未來主義,後印象派,立體主義,野獸派等一系列對傳統的挑戰。畢加索作為這一時期的傑出藝術家在風格上擁有者極大的跳度,他自身的風格也並非一開始就是那樣相對抽象的,也是經由時代的大潮流,再加上自身的創新所誕生的。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藝術除了單純的美以外更多的是反映出當時時代的思潮和文化。在之後,是達達主義,風格派,構成主義,表現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極簡主義,女權主義藝術等等,這些藝術家或拋棄畫的主題,追求更純粹的而藝術奧義,或用自身的藝術作品為語言,來向世界申訴自己的思想,或甚至拋棄藝術本身,用反藝術的手法來進行諷刺,總之就是向著更加抽象行進了。再然後,才是你說的後現代主義藝術,這種新型藝術形式的誕生,總之如果真的感興趣的話,看看藝術史,或者是近代歷史什麼的,對於藝術鑒賞都是有幫助的。


個人認為畢加索的畫和太極拳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美術修為到達一定高度後,要忘掉自己學過的一切知識和規範,讓手和心靈練成一線釋放出來。

如同孩子。


可以用來洗錢。咳咳。


推薦閱讀:

2017年噠小葵
藝考一遭,壓彎的腰,你還挺得直嗎?
如何評價臨摹他人攝影作品發布卻不註明的行為?
BambooPaper:媲美Paper 53的繪圖APP
positive space & negative space 現實生活中如何使用?

TAG:藝術 | 繪畫 | 後現代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