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在什麼意義上我們可以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如果有一天,你能進入他人的大腦,而且是一個事業有成的明星,你會怎麼做?《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又名《傀儡人生》, 正是一部正是善用了超現實主義手法的影片。

影片中,主人公是天賦異稟的傀儡師,他偶然發現了能進入著名演員約翰馬爾科維奇的大腦的通道。為了追求自己心儀的女性,他進入了約翰的大腦,以約翰的身份追求著她。與此同時,約翰也感覺自己不再是自己,他失去了自我。

故事的結局,主人公並沒有達成他的目的,他離開了約翰的大腦,失去了名譽,失去了錢財,失去了事業,也沒能追求到自己心愛的女人…

現在的我們,是自己,還是自己人生的傀儡?我們不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什麼意義上我們才可以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若單對問題有想法也請暢所欲言!)


謝邀。

佛家認為,人所有的痛苦都產生與慾望,要想擺脫痛苦就得斬除慾望。

其實佛家注重的並不是斬除慾望而是能達到一個能控制自己的目的。

慾望本沒有錯,慾望能讓人活下去,也能讓人變成殺人的魔頭。

人活著的目的是什麼呢?其實都是為了追求自由。

你看那些起早貪黑的人,他們不累嗎?他們當然累,可他們為了能有權利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好的學校就只能賺錢;為了能獲得用水果手機的權利就只能忍受。一切的一切都來自更高的目標——自由。

人的一生看似各個都不同,其實目的都在追求自由。

在這個商品時代,錢便是自由的直接來源。有了錢,你便可以為所欲為,如果還有不能的事,那得再多一點錢。

所以人們把注意力放在了金錢的身上,對自由的追逐只藏在了潛意識裡而不被感知。

因此時間長了以後,大部分人逐漸忘記了為什麼要賺錢,甚至有人變成了賺錢的工具卻從來沒有好好地給自己放一天假。

然而,就算你運氣好能擁有花不完的錢,也剛好能意識到自己很自由,但是你能保證你自由了嗎?你能保證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你想做的?

生活中有太多的誘惑,從無法控制的對女主播的打賞,到無法控制的一次次最後一口煙,你追求的不過是看到女主播開心時所獲得的快感和那吞吐間所帶來的舒暢。

可憐的你只是被你的慾望控制了,你無法拒絕你的慾望,淪為了慾望的奴隸。你沒有靈魂,就像一台設置好「每天乾爽快的事」的機器。可見你看似自由,其實仍是行屍走肉。

所以,自由怎樣才能獲得?

那就是控制住自己不好的慾望,建立新的對自己好的慾望。讓自己真正的掌管自己的身體,做真正的主人。當然這很難,能稍微控制住自己的人估計都鳳毛麟角。

那控制不了怎麼辦?沒關係,請保持思考,請保持理性,請保持瀏覽知乎的習慣。

逃//


謝邀請:

尼采說:人必要無所異。不在未來,不在過去,不在永世。不光要承受那必然,還要愛它。

即Amor Fati,即愛命運。

阿波羅神殿上寫著:Know thyself,即認識自己。

而認識自己其實就是做自己(being thyself),就是不要跟任何的「內容」互動,因為任何的內容都只是概念,都只是形容你的詞語,而不是你的本質。

《南方公園》里有一集,Stan的父親Randy強制自己戒酒後,Stan對他說:」爸,你喜歡喝酒,沒事喝一兩杯酒也沒有關係,如果你一生躲避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不是仍然被酒控制著你的生活。你又怎麼可能學會自製呢?」


謝邀!

在任何意義上,我們都不可能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而只能成為自己。

題主的邏輯有點問題,自己是自己的主人,那麼自己也是自己的奴隸。所以題主的問題本身就是錯的。

完全掌控自己,用後天的思維還是用先天的本能?用情緒還是用理智?

所以我們只能掌控一部分,調節自己的情緒,增長自己的認知,鍛煉自己的能力,甚至可以克服一定的本能來掌控自我。

我國古代所追求「天人合一」,也沒有說完全掌控自己,而是讓自己的所思所想完全符合「道」,這都已經是幻想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影片深刻討論了有關「自我」與「傀儡」之間的關係。影片開頭就引出了兩者之間的關係:人們也總是成為他人的傀儡,很難找回自我,成為自己的主人。

奎格曾對家中的黑猩猩說:「你不知道你身為猴子有多麼幸運,因為擁有意識,是可怕的詛咒。我思考,我感覺,我痛苦。」奎格本是個擁有自我的人,迫於生計去李斯特公司上班。也是在這裡,他遇見了瑪馨,這個讓他為之神魂顛倒的女性,他也成為了瑪馨的傀儡。值得一提的是「七樓半」所表達的含義。人們被迫要卑躬屈膝地工作,永遠彎腰的動作也能被視作是「低聲下氣」的一種表達形式。在李斯特公司,人們不擁有自我,不需要尊嚴,只需要為別人工作,為別人生活。接待人員和李斯特先生永遠叫不對員工的名字,也點出了一個事實:他人在他們的眼中一文不值,員工只是為他們工作的傀儡。

「我為什麼喜歡木偶戲?也許是因為可以暫時成為另一個人,進入另一具軀體,體驗不同的思考,動作,感覺。」奎格只是好奇,像變成他人,體驗他人的感覺,但其實,他是想控制他人,主導他人,奎格只是社會中許許多多相似的人的一個縮影,在他以約翰的身份成為受世人所尊敬的傀儡師以後,他的紀錄片中有這樣一句話,「馬爾科維奇讓我們知道,我們自身的反映,我們的弱點,以及我們迫切的人性」。這裡的「馬爾科維奇」指的就是影片中的一整出鬧劇,影片藉此揭露了了人們向控制他人,提高自己的地位的慾望。

瑪馨,則與奎格完全不同。從始至終,她都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在影片中,她也是唯一一個只為自己而活的人。「我把世界上的人分為兩部分,一種是去追尋他們想要的,另一種不是。熱情一族會追求自己要的東西,也許他們得不到,但至少他們活力十足,那些不去追逐夢想的人,誰去管他們啊?」這句話,正是說明,在整出鬧劇中,她始終保有著「自我」,不受任何人影響。

在某種意義上,瑪馨正是一個擁有自我,成為了自己的主人的人。而這個角色形象也是用來和奎格形成對比,最後,兩人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也說明著,只有一直保有自我,一直為自己而活,才能最終成功,而代表了社會上許多人的奎格,最終失去了一切,一事無成。這也說明了,「成為自己的主人」這件事,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有一個回答者引用了盧梭的一句話:「人是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人雖「生而自由」,但受這世界上的諸多因素所影響。人類都是慾望的奴隸,要想不被外界干擾,幾乎無人能做到。站在奎格的角度思考,在發現自己做的一切都是虛無的,荒謬可笑的之後,我會重新審視自己,審視人活著的目的,從而努力嘗試著去做自己,證明自己,不過多地在意他人的看法,從而活出真我,受到他人的賞識與讚揚。這世上沒有生出來就懂得這道理的聖人,也只有吸取了教訓,才能更好地出發。

活出自我,很難;為自己而活,很難;成為自己的主人,更是難上加難。一次一次地嘗試,儘管走錯了道路也並無大礙,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思考,恪守本心,我們就是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


謝邀

人類都是慾望的奴隸,要想不被外界人或事兒干擾到自己我想幾乎無人能做到

你我皆凡人。


謝邀

我記得佛陀說過,如果色陰是我,那麼就可以完全控制色陰,使對於所見到的東西不產生好惡、美醜等的分別,然而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因此,色陰並不是我。同樣,受、想、行、識也不是我,因此五蘊都不是我,因此我們能夠感受到的都不是我,包括物質的身體和無形而生的意識。因此,把我的幻覺當真是痛苦的來源。


謝邀!

在你痛定思痛,並認識到如果不做真正的自己,你可能這輩子白來人世了的時候,你就會決定做真實的自己,而開始拒絕利益的誘惑!


當可以完全相信自己的內心時


人是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盧梭

或許你得給自己來個突圍。


這其實是一個純哲學問題,與該影片無關。

在現代社會,不存在這樣的人,甚至不存在這樣的物。

按照辯證唯物史觀,世界萬物(包括人)皆互相聯繫和影響。

小而言之,排除那些弱影響,只要恪守本心,你就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謝邀,這個問題和電影本身沒太大關係,電影之所以是超現實主義是因為現實中還實現不了,不代表它有精神層面超脫的意味。我覺得這部電影只是一種情感的體驗之旅,藉助別人的軀殼體驗情感。你的問題,我覺得只要偶爾成為自己的奴隸,才能更好地成為自己的主人。我不相信人的一生是一條直線,它應該是一條波浪線,有起伏,有落差。偶爾去峰頂,偶爾也要在谷底


在以道德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法制社會中,每個人都可以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前提是,我們社會成員里的每個人都為之努力,維護好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權利,履行好各自的義務,並為之建立起一個保護社會普遍性權利實現的社會機制。

當一個人失去了社會權利——話語權、教育權、生育權、物權、生產經營權、自主交易定價權、遷徙權等——他就是剝奪這些權利者的奴隸。1958—1978年間,中國人的上述權利被普遍剝奪。那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

理論上,只要一個人能夠按照自己內心的意願去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不管結果如何,都是自己做主的特徵。

自己做主不是肆意妄為,違背道德法律的行為,因為侵害了他人的權利,社會權利維護機制最終會讓行為主體失去自由。也就是說,在社會活動中,只有在相關利益攸關方同意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權利才能真正實現:每筆自主交易的背後都是利益雙贏的。

遠離社會隱居山林,是另一種自我做主的概念。

審視自己的天賦秉異,制定理性的計劃吧。


電影還沒看,不能評價,抱歉。


我覺得影片傳達的一個信息應該是說我們要想成為真正的自己的主人,應該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心,自己內心想要去成為什麼樣子,然後按照自己內心去做。

影片中交代了兩個女主角,她們經歷過在形式上的一個變化,藉助別人的身體,但是她們最後真正的走到了一起,以自己的身份。而另外一些人,那些老頭老太太,他們其實是藉助別人身體的達到自己願望,他們的生活就是寄居在別人身上,但他們內心也得到了快樂。包括最後男主角他其實也是繼續在一個小女孩的身上,以這樣的方式來接近自己喜歡的人,那她也是找了她的內心,醒悟了,發現了自己。

主人公的職業很特別,他是一個玩偶師,那些玩偶不管表現的,表演的如何的精湛,他們都沒有靈魂,都是受到了別人的控制,所以他們贏得這些掌聲其實都是虛假的,不是對於他們的表演,而更多的是來對這個表演者的一個肯定,這其實也就是從一個方面來講的我們成為自己真正主人,就是應該輸擺脫這些束縛,尋找內心的自由。


想做自己很簡單,先維護一個這樣的環境,如果不存在,就奮鬥,可能涉及革命,因為人的自古需要環境配合,而環境不可能是等來的。


每個人都有雙重人格,有時人腦子裡有一些無法控制的慾望,就像電影里那樣被別人操縱了意識,迷失了本心,做出連自己也費解的事情。因為你被他者、被非我的意志控制了。

但如果你想要獲得不同,成就你自己,就必須有勇氣,必須堅持,必須敢於行動得進行意識控制。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