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巴基斯坦?為什麼巴基斯坦跟中國的關係這麼鐵?


眾所周知,巴基斯坦是中國最鐵的兄弟之國,二者在國際政治舞台,尤其是面對印度時,可以說是同氣連枝。

不過,與其他鄰邦不同的是,中巴的友誼,其實並沒有什麼歷史淵源。古代,受限於兩國間遙遠的地緣距離和當時落後的人類文明發展水平,中巴間幾乎沒有什麼直接交流;新中國建立後,兩國還曾互相敵對。指導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中巴才化干戈為玉帛,然後感情立即升溫。

中巴為何會化敵為友?在這裡,雲石君從歷史與地緣角度做個解讀。

我們先看下巴基斯坦這個國家的基本面:巴基斯坦地處南亞次大陸西北端;面積約八十八萬平方千米;人口兩億;地緣結構上,發源於喀喇崑崙山脈的印度河由北向南縱貫全境,滋潤了巴基斯坦,是其當之無愧的「母親河」,河流沖積出的低地平原,對工農業開展非常有利,是巴國的本部核心區。在地緣格局上,東北面的青藏高原,把將印度河板塊與東亞大陸強勢隔絕;西北面的興都庫什山脈以及西面的俾路支高原,則是巴基斯坦跟伊朗河阿富汗這兩個中亞國家的地緣分隔;東面,塔爾沙漠的存在,把印度河流域跟南亞次大陸其他區域隔絕開來,南面則是浩瀚無垠的阿拉伯海。

整體而言,巴基斯坦的地緣結構還是比較不錯的。不過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其被以恆河流域為核心的印度強勢壓制。

這種格局也著實無奈。畢竟雖然印度河流域與恆河流域雖同為南亞二元核心板塊,但相較於印度河,恆河流域有兩個巨大的優勢:

首先,是恆流流域的板塊地緣實力相對更強。印度河全長大約一千三百多千米;而恆河則是兩千五百多千米。流域面積方面,二者大致相當,不過印度河流域乾燥少雨、恆河中下游地區的降雨卻十分豐沛——這意味著恆河流域更適宜於人類生產生活。

其次,地緣格局上,印度河流域偏居次大陸西北邊緣;區位相對邊緣;而恆河平原卻位於次大陸北部中央,這種地緣區位的差異,決定了恆河平原是南亞次大陸這個整體板塊的地緣核心。在二者的博弈中,恆河平原不僅非但自身自然稟賦更佳,位居南亞次大陸邊緣;而恆河卻居於中部。這種不同的區位決定了,恆河平原能夠憑藉「中原」的特殊優勢,強勢整合東部的孟加拉和南部的德干高原,進而實現整體實力的提升——這是蝸居西北角落的印度河流域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雖然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文明的發祥地,但最後恆河平原卻成為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恆河而非印度河。

當然,印度河板塊和恆河板塊的地緣博弈,說白了也不過是南亞次大陸自家內部的事。鑒於二者同處於一個整體地緣板塊,所以一般來說,這種博弈跟文明核心的遷徙,並不會導致文明的分裂——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東亞大陸的文明核心由黃河流域南遷至長江流域後,二者依然同屬華夏文明。

可南亞的情況與東亞完全不一樣。印度河板塊跟恆河板塊的地緣博弈 ,最後卻發展為兩大地緣板塊在政治與人文上的徹底決裂。印度河板塊不僅獨立成國——也就是今日的巴基斯坦,就連該板塊的人文結構也出現質變,由昔日的印度文明源生地,到現在卻成為伊斯蘭文明的組成部分。

這是怎麼搞的?

一個關鍵性原因是,印度河板塊遭到來自中亞地緣板塊的強勢衝擊。

就阻斷的程度而言,印度河板塊四周的陸上地緣屏障中,青藏高原阻斷程度最高,興都庫什山脈與俾路支高原居中,塔爾沙漠則最差。

這種阻斷程度的差異,即決定了印度河板塊整體上從屬於南亞次大陸的地緣屬性,可也使其免不了遭受中亞外來勢力的滲透。尤其是興都庫什山脈中的一些大型山口,自古便是中亞進入南亞的天然地緣通道。中世紀時,隨著伊斯蘭文明崛起並大舉東進,將中亞納入其勢力範圍,繼而再穿過興都庫什山脈進入南亞,與古印度文明產生激烈衝突。

中世紀的伊斯蘭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高光代表,不管是體諒、發達程度、乃至於軍事能力,都在印度文明之上;加上印度文明自古以來就再政治上四分五裂,所以根本無法做到將伊斯蘭拒之南亞次大陸之外。在接下來的千年時間裡,伊斯蘭文明不斷向南亞次大陸滲透,並在當地建立了德里蘇丹國、莫卧兒帝國等一系列強盛國家。

根據中世紀伊斯蘭文明的擴張傳統,在一個地方獲得政治優勢後,它通常會對當地的原生文明進行覆蓋式的替換——古波斯、中亞以及小亞細亞半島、北非的伊斯蘭化,大致都是這樣一種模式。

但在南亞,伊斯蘭的擴張卻遇到了印度文明的強力堵截。伊斯蘭文明的核心在西亞,其影響力突破千山萬水到達南亞時已是強弩之末,加上印度文明畢竟底蘊深厚,體量龐大,所以這種文明替換並未在南亞次大陸上發生。不過饒是如此,憑著自身的強勢政治地位,伊斯蘭文明依然在部分區域站穩了腳跟——在最靠近西亞核心區的印度河流域,以及便於海上往來的孟加拉,還有印度半島上的一些沿海地帶,當地的印度土著就逐漸伊斯蘭化。

近代來臨後,伊斯蘭文明由盛轉衰,印度被英國殖民。不過英式殖民統治有著明顯的資本主流色彩,其目的是攫取利潤,而非佔領領土,所以並沒有興趣對印度社會結構進行根本性改造。相反,為了維持統治,英國還有意識的,扶植伊斯蘭教、錫克教等少數派,以夷制夷,來防備作為主體族群的印度教族群的反抗——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之間的矛盾。

二戰後,日不落帝國謝幕,英國結束對南亞的殖民。印度獨立見過。而印度河流域和孟加拉三角洲因同屬於伊斯蘭文明的關係,被英國主導,合併為巴基斯坦國(孟加拉當時為東巴基斯坦)

作為南亞次大陸的主體國家,印度自然想成為南亞秩序的主導者。不過歷史積怨、領土糾紛,文明衝突以及恆河、印度河兩大板塊的結構性地緣矛盾,決定了巴基斯坦對它天然抗拒,二者之間的戰爭就不可避免了。

憑藉相互隔絕的印度河板塊與孟加拉,巴基斯坦當然不是印度的對手。幾次印巴戰爭下來,巴基斯坦皆元氣大傷。特別是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擊敗東巴基斯坦守軍,操縱其擺脫伊斯蘭堡的控制,建立了獨立的孟加拉國。

當然,對印度來說,要是能趁機將巴基斯坦徹底消滅,那是最好不過。但巴基斯坦畢竟是南亞第二大國,在文明質量方面,雖然伊斯蘭文明在近現代時已不復當年之盛,但印度文明同樣成色不高,不足以引誘伊斯蘭信徒們重歸印度教懷抱。再加上伊斯蘭世界相對於印度的整體規模優勢,種種因素導致,印度不能夠徹底收服巴基斯坦。

但饒是如此,也夠巴基斯坦難受了。畢竟印巴間的陸上地緣阻斷——塔爾沙漠,並不像喜馬拉雅山脈那樣難以逾越;而印度一統南亞次大陸的野心更是不可能改變;印度河板塊的有限地緣實力,決定了巴基斯坦不管怎樣都不可能是印度的對手。要遏制印度的野心,維護國家安全,巴基斯坦必須引入外力。

在古代與近代、伊斯蘭和英國都曾扮演過次大陸穆斯林保護傘的角色。不過伊斯蘭的輝煌已是明日黃花,英國也已退出了南亞,這種情況下,巴基斯坦首先將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

美國不僅是全球老大,還是印度洋板塊的海上秩序掌控者。而最重要的是,美國在印度洋區域的秩序主導者地位,跟印度將印度洋視作自家內海的地緣戰略形成天然衝突,所以聯美製印是自然而然的選擇。

對美國而言,聯巴制印,既可以對沖印度在印度洋上的潛在威脅,還能夠從側面壓制蘇聯(考慮到在印度洋與西藏兩個戰略方向上分別與美、中有利益矛盾,故印度鐵定親俄),在冷戰大背景下,這符合美國利益,美巴同盟自然也也就水到渠成。

不過與美國結盟的巴基斯坦,並沒有得到預想中的保障。幾次印巴戰爭中,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持非常有限。

這是為何?

首先是因為美蘇二國的地緣區位,決定了冷戰的主戰場首在歐洲、次在東亞;海上博弈也多集中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乃至於北冰洋。印度洋跟美蘇二國的地緣距離都十分遙遠,屬於冷戰邊緣地區,故不值得美國在此投入過多精力。

其次,在之前的《地緣政治:印度系列》中曾經說過,印度洋是四大洋中,跟美國地緣關係最疏離的一個,美國在當地力量有限。而哪怕是這有限的力量,美國還需主要投放到中東這個石油寶庫和交通中樞上頭。

要是美國在巴基斯坦投入過多,首先力不從心,其次,還有可能激化與印度的矛盾和衝突,進而威脅到自身對中東的掌控。基於這種邏輯,美國對巴基斯坦的口惠而實不至,也就情有可原了。

既然美國中看不中用,巴基斯坦唯一還能指望的,就只有中國了。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青藏高原已經不能再像古代那樣,阻斷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交流——這是中巴合作的前提;但與此同時,青藏高原終究還是世界屋脊,即便科學技術已較往日發達許多,但其之地緣阻隔作用,仍舊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換句話說,中國依然不具備直接征服南亞的地緣基礎——這是巴基斯坦敢跟中國深入合作的保證。

而對中國來說,青藏高原對北印度平原的天然地緣壓制,決定了中印的地緣矛盾矛盾是結構性的;而把再放長遠些,中國經營印度洋的遠景規劃,也免不了與印度構成一定利益衝突。所以聯巴制印,也符合中國的地緣利益。

而且就算拋開印度,巴基斯坦作為一個印度洋區域國家,中巴的親密合作,也對中國在印度洋板塊的戰略推進,有著極大的好處。

地緣戰略的不同,決定了美國無法對巴基斯坦提供太多幫助,而中國卻可以對巴基斯坦不惜血本——並且這種投入還會伴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以及中國利益觸角的擴張而不斷加大。雖然整體而言,中國實力不如美國,但重視程度的差異,決定了在中美這兩大盟友中,中國對巴基斯坦的作用,要比美國大的多。這種情況下,中巴的鐵血般友誼,也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基礎。而最近火熱推進的中巴經濟走廊,就是中巴兩國國家利益高度融合之下結出的碩果。

那麼,具體而言,中巴經濟走廊,會對巴基斯坦的國家前途命運,造成哪些影響呢?這些影響,又會給南亞地緣政治格局帶來哪些變化?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11篇——南亞之巴基斯坦第1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文章。


香港不少人愛嘲諷這句話:「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這句話語出有典:

太祖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說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革命黨是群眾的嚮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

個人的理解是,敵人是沒法選擇的,但朋友卻可以,就像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想和別人做朋友,人家願意嗎?那麽合理的做法是選擇敵人的敵人做朋友,起碼一起有共同的利益。不單只中國是這樣想的,巴鐵也是這樣想,那像有些人連敵人的敵人都想敵對,那不是找死嗎?

安利一下筆者有初次關置業的專欄文章,講解買樓時需要知道的細節,準備第一次買房的朋友可以一看:脫苦海的筆記

相關問題:

脫苦海:中國國境線邊中國一側綿延不絕的鐵絲網到底為什麼要修?

脫苦海:我們到底還有多少領土被別國佔領?

脫苦海:歷史上有哪些難以攻破的堡壘?

脫苦海:為什麼中國會在1962年中印戰爭取得完全勝利後全線後撤,並比原來的邊界線還要後退20公里?

脫苦海:印度在未來會面臨分裂嗎?


好像中巴關係是全天候戰略合作關係,這是國與國最高等級外交關係,類似與俄羅斯,但比俄羅斯更健康的關係,沒有歷史遺留複雜問題

因為有一個共同的對手印度,所以兩國合作緊密。

從老一輩領導人建立關係開始,印巴戰爭時期,巴被美國拋棄,當時中國鼎力支持,挽救了巴國,避免被印度消滅。

其二,中國在武器升級方面遇見瓶頸時,巴頂著美國壓力,偷偷送來西方援助巴基斯坦的武器技術,幫助中國實現武器計劃。

其三,印度當時對巴基斯坦威脅嚴重時,巴自己想修一條戰略公路,無奈技術不行,請求中國幫忙,中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援助完成,在巴國政府,軍方,民間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中巴走廊的建立也深刻的影響當地經濟,促進中巴友好關係更深度的影響,巴基斯坦立法保護來巴基斯坦的中國人員,這待遇估計在除巴基斯坦外,不可能再有了

在巴基斯坦學習漢語的巴基斯坦人是比較熱錢的,以能來中國工作為榮

央視紀錄片上有播放的更詳細。


這種自問自答大家就不要摻和了


中日關係靠韓國

中韓關係靠日本

中巴關係靠印度


中巴關係的核心是中印

沒有中國,巴基斯坦扛不住三哥,無論是軍事,政治還是經濟

沒有巴基斯坦,中國就得靠自己有限的邊防部隊獨自扛三哥的百萬大軍,就得操心自己的石油生命線

所以中巴關係是國際關係中罕見的雙方都對對方不可或缺的關係,事實上雙方的表現也是證明了這點,為了支持巴,中國可以對三哥威脅開戰,可以從自己現役部隊中抽調裝備緊急送給巴,甚至為了應對三哥核試驗,直接插手了,為了支持中國,巴也扛了無數的壓力和制裁

但一旦三哥的威脅消失么,呵呵


自問自答多有趣的事情,也可以看看嘛!


推薦閱讀:

2021年印度線上遊戲市場規模將突破 10 億美元
莫迪旋風再起,海外投資三月湧入印度,該看看這個市場啦!
為了你的有朝一日
印度船塢里翻船的護衛艦終於扶正了:泡了兩個月水還能用嗎?
一百年後印度會攻陷中國嗎?

TAG:印度 | 國際政治 |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 克什米爾 |